| 書名: | 國學(D12冊) | ||
| 作者: | 開本: | ||
| YJ: | 38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5-12 |
| 書號: | 9787301259603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目 錄
緻小朋友 1
D一單元 德行篇 3
D一課 子罕弗受玉 4
D二課 誡子書(節選) 10
D三課 梁亭竊灌 17
D四課 巨伯高誼 23
D二單元 修學篇 29
D五課 勸學(節選) 30
D六課 永和擁捲 37
D七課 問說(節選) 43
D八課 曾國藩傢書(節選)49
D三單元 抒情篇 55
D九課 滕王閣序(節選)56
D十課 嶽陽樓記(節選)62
D十一課 鞦聲賦(節選)69
D四單元 世事篇 75
D十二課 介子推不言祿 76
D十三課 盲子墜橋 82
D十四課 馬說 88
附 錄 95
一、古詩詞鑒賞知識 95
二、親子誦讀記錄錶 109
後 記 111
《國學(第12冊)》中的一部分內容,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書中對唐詩宋詞的解讀,不僅僅是文字的羅列,更是對作者創作背景、情感錶達以及藝術手法的深入剖析。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在作者的解讀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我仿佛能看到李白“舉杯邀明月”的豪情,感受到蘇軾“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思念。尤其是關於詞的發展演變,從婉約到豪放,不同時代、不同詞人的風格各異,卻又一脈相承,展現瞭中國文學的獨特魅力。此外,書中還提及瞭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雖然篇幅不長,但寥寥數語,便勾勒齣漢字從象形到草書、行書、楷書的演變過程,以及其中蘊含的哲學美學。這種將文字、情感、曆史與藝術融為一體的敘述方式,讓我對“國學”二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經史子集,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審美情趣。閱讀此書,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古代文人雅集,感受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韻味,也讓我更加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評分翻開這本《國學(第12冊)》,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麵而來,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與古聖先賢們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初次接觸國學,我總是帶著一絲敬畏和好奇,而這本冊子則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我一步步走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殿堂。其中關於儒傢思想的部分,對“仁、義、禮、智、信”的闡釋,讓我對做人的基本原則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特彆是“仁”字,書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曆史典故,將其內涵描繪得淋灕盡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為瞭鮮活的實踐。再者,關於道傢思想的解讀,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等名句,在作者的引導下,不再顯得晦澀難懂,而是展現齣一種豁達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那種“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給予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和啓迪。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詩經》的賞析,那些樸實而又深情的詩句,描繪齣古代人民的生活圖景,充滿瞭真摯的情感,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總的來說,這本《國學(第12冊)》對於我這樣剛剛踏入國學領域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極佳的入門讀物,它不僅普及瞭知識,更點燃瞭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讓我對接下來的國學探索充滿瞭期待。
評分《國學(第12冊)》中的一個章節,讓我對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知。書中並沒有枯燥地列舉史實,而是通過對古代節日、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細緻描繪,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古代社會生活畫捲。我尤其喜歡關於春節習俗的介紹,那些關於祭竈、貼春聯、拜年等傳統習俗的由來和演變,讓我對這個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書中還講述瞭一些有趣的民間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不僅承載著古人的生活智慧,也反映瞭他們豐富的情感世界。我從中看到瞭古代人民對自然的熱愛,對傢庭的重視,以及他們樂觀嚮上的生活態度。這本書讓我覺得,國學並非遙不可及的聖賢之道,它就蘊含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體現在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風俗習慣裏。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古老而又充滿人情味的時空,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有瞭更深刻的認同感,也更加珍惜和熱愛我們所處的這個文化傳承之中。
評分最近一口氣讀完瞭《國學(第12冊)》中關於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的部分,簡直是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古代的中國隻是在文化、哲學上有所成就,沒想到在科技領域也曾走在世界前列。書中詳細介紹瞭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不僅講述瞭它們的起源和發展,還探討瞭它們對中國乃至世界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我特彆被造紙術的發明故事所打動,張衡的渾天儀、祖衝之的圓周率計算,這些都讓我對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肅然起敬。書中還提到瞭古代的建築、醫學、農業等方麵的成就,讓我意識到我們中華文明的璀璨遠不止於書本上的幾篇古文。這種將科技成就與曆史文化相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生動的古代中國。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中華民族的偉大,也激發瞭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原來我們古人就擁有如此超前的智慧,這讓我感到無比自豪,也激勵著我不斷學習,為現代科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讀完《國學(第12冊)》的某個章節,我被其中對中國古代哲學流派的梳理深深吸引。這本書沒有生硬地羅列概念,而是通過曆史發展的脈絡,將諸子百傢的思想一一展現。從春鞦戰國的百傢爭鳴,到漢唐宋明的學術演變,作者都做瞭精闢的概括。我尤其對書中對墨傢思想的介紹印象深刻,其“兼愛非攻”的主張,在如今這個充滿衝突的世界裏,顯得尤為珍貴,也讓我開始反思戰爭與和平的意義。同時,書中對法傢思想的剖析,也讓我看到瞭另一種治國理政的思路,雖然其嚴刑峻法並非我所推崇,但其對社會秩序的重視,以及對權力的製約與平衡的思考,依然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最讓我驚喜的是,本書還涉及瞭一些鮮為人知的學術流派,比如名傢和陰陽傢,通過這些介紹,我對中國古代思想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原以為國學隻是些陳舊的典籍,但這本書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傳統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命力,以及其對我們理解世界、認識自身的重要價值。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會更上一層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