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 | ||
| 定价 | 138.00 |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1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顾梅羹 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806674536 | |
| 重量 | 1475 | |
上册 第壹篇 总规
第壹章 古琴制度
第壹节 琴体的概状
*二节 琴面的部位
第三节 琴底的部位
第四节 琴前后的部位
第五节 琴腹的部位
第六节 琴体的尺度
第七节 徽位的安定
第八节 弦丝的规格
*二章 古琴的装备
第壹节 搓 (lou)穿轸法
*二节 结绳头上弦轸法
第三节 上弦的程序
第四节 间勾调弦法
第三章 演奏规范
第壹节 琴位的安置
*二节 坐位的姿式
第三节 按弹的宜忌
第四章 按谱方法
第壹节 专一心志
*二节 严守指法
第三节 辨别音调
第四节 注念工尺
第五节 审定节奏
第六节 分析句段
第七节 参合谱理
第八节 遵从派别
第九节 揣摩旨趣
*二篇 指法
第壹章 右手指法谱字详释
第壹节 一弦单弹指法谱字
*二节 两弦双弹指法谱字
第三节 数弦连弹指法谱字
*二章 左手指法谱字详释
第壹节 应用各指指法谱字
*二节 本位取音指法谱字
第三节 隔位取音指法谱字
第四节 散弦取音指法谱字
第三章 音位谱字详释
第四章 节奏谱字详释
第五章 通用谱字详释
第六章 指法练习(附练习曲)
第三篇 手势
第壹章 右手手势图说
第壹节 右手举指起势——春莺出谷势
*二节 右大指托擘势——风惊鹤舞势
第三节 右食指抹势——鹤鸣在阴势
第四节 右食指挑势——宝雁衔芦势
第五节 右中指勾剔势——孤鹜顾群势
第六节 右名指打摘势——商羊鼓舞势
第七节 右大、中指大撮势——飞龙拏云势
第八节 右食、中指齐撮势——螳螂捕蝉势
第九节 右名、中、食指轮势——蟹行郭索势
第十节 右食、中、名指泼刺势——游鱼摆尾势
第十一节 右名、中、食指刺伏势——鹰隼捷击势
第十二节 右食、名、(中)指打圆势——神龟出水势
第十三节 右食、中指涓势——幽谷流泉势
第十四节 右中、食指双弹势——饥鸟啄雪势
第十五节 右食、中指圆搂势——鸾凤和鸣势
第十六节 右食、中指锁势——鹍鸡鸣舞式
第十七节 右食、中指全扶势——风送轻云势
第十八节 右名、中、食指索铃势——振索鸣铃势
*二章 左手手势图说
第壹节 左手寄指起势——秋鹗临风势
*二节 左大指按弦势——神鸟衔书势
第三节 左食指按弦势——芳林娇莺势
第四节 左中指按弦势——苍龙入海势
第五节 左名指按弦势——栖凤梳翎势
第六节 左名指跪按势——文豹抱物势
第七节 左大指猱势——号猿升木势
第八节 左大指罨势——空谷传声势
第九节 左大、名指对按掏起势——鸣鸠唤雨势
第十节 左大、中、名指虚罨势——幽禽啄琢木势
第十一节 左大、中、名指吟势——寒蝉吟秋势
第十二节 左大、中、名指走吟势——飞鸟衔蝉势
第十三节 左大、中、名指飞吟势——飞燕颉颃势
第十四节 左大、中、名指游吟势——落花随水势
第十五节 左大、中、名指绰注势——鸣蜩过枝势
第十六节 左大、中、名指进复退复势——燕啄飞虫势
第十七节 左大、食、中、名指浮泛势——粉蝶浮花势
第十八节 左大,食、中、名指互泛势——蜻蜓点水势
第四篇 曲谱
第壹章 琴谱的创制和发展
*二章 减字谱组织法
第三章 打谱的节奏方法
下册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做得相当用心,即便我不是专业的古琴演奏者,仅仅是翻阅,都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制作者的诚意。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手稿本的还原,那些泛黄的纸张质感、古朴的字体,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代的琴师对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古琴的入门知识,听闻《琴学备要》和《琴学门径》都是久负盛名的经典,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深入研习,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部分篇章,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基本的琴理、指法讲解,到各种名曲的解读,都显得条理清晰,循序渐进。我个人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好的教材至关重要,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来看,我对此充满期待,相信它能够成为我古琴学习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引导我一步步踏入神秘而优美的古琴世界。我期待着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感受古琴的韵味。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近来对古琴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套《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 琴学门径古琴谱集》。之所以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手稿本”的字样所吸引。我一直认为,最原汁原味的知识往往隐藏在最原始的载体之中。当我收到这本书时,确实被其独特的魅力所折服。纸张的质感、墨迹的深浅,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古琴基本功的讲解,虽然文字不多,但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其中的精髓。而《琴学门径》部分,则为我打开了通往古琴音乐世界的大门。大量的古琴谱,配以详尽的指法和注释,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看得懂,并且跃跃欲试。我曾尝试过一些电子谱,总感觉缺乏灵魂,而这本实体书,尤其是手稿部分,却让我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古琴,理解古琴的哲学意境,不仅仅是弹奏出音符,更是要弹奏出情感,弹奏出意境。
评分我是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一直对中国传统乐器情有独钟。最近我在课堂上接触到了古琴,被它那深沉而悠远的音色所深深吸引。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套《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 琴学门径古琴谱集》。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质感所吸引。特别是《琴学备要》的手稿本部分,那种古朴的风格,仿佛让我置身于古代的文人雅士之中,亲眼见证他们对琴道的探索。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手稿中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而《琴学门径》部分,则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曲谱资源。我非常喜欢它对于一些经典曲目的编排,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便于现代演奏者理解和学习。我对其中对于指法和节奏的讲解尤为看重,这对于提升我的演奏技巧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琴的演奏技巧,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退休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丰富我退休生活,同时又能陶冶情操的学习项目。古琴,这个充满诗意和禅意的乐器,一直吸引着我。偶然间,我在书店看到了这套《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 琴学门径古琴谱集》。最初吸引我的,是“手稿本”这三个字,我总觉得,手写的文字和符号,比印刷体更能传达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路。拿到书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翻阅《琴学备要》的手稿部分,那些古朴的字体,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感受古人抚琴的宁静与雅致。文字的叙述,虽然简洁,但意味深长,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既不会感到 overwhelming,又能窥见古琴艺术的门径。而《琴学门径》部分的曲谱,更是让我欣喜若狂。大量的经典曲目,编排得清晰明了,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进行练习。我尤其欣赏的是,谱子旁边附带的详细指法标注,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每一个音的弹奏方法。这本书,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乐器,更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的追求。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的陪伴下,开启我的古琴之旅,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这套书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来研究一下古琴的,没想到里面包含了如此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特别是《琴学备要》的手稿本部分,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古老的笔触,跳跃的音符,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我花了好几个小时仔细端详,试图从中领略古代琴师的智慧和情感。更别提《琴学门径古琴谱集》了,里面的曲谱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种练习曲和名曲,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一座宝藏。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古琴教材,总觉得内容不够系统,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实践。但这本书不同,它似乎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有深入的讲解,又有大量的谱例支持,让人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曲目的背景介绍和演奏技巧的分析,这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弹奏,更是在理解音乐的灵魂。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谱子,一点点地练习,感受指尖流淌出的美妙旋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