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种、新颖且全面综合的方法对物理学中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并以真实的物理学是科学家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的视角阐述主题。作者试图将本书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物理课程的补充读物,并假定读者对普通物理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利用对7个专题的系列研究,作者着重描述了理论物理学中某些很难的概念、科学家们充满智慧的艰难探索,以及研究和发现所带来的激动和欣喜。这些专题研究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起源、麦克斯韦方程组、线性/非线性力学与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概念起源、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本版在处理方式上与受到读者高度好评的靠前版相同,但在靠前版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许多新的论题。本书适合用作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译者是在各专题领域工作多年的有名学者。 (英)马尔科姆·朗盖尔(Malcolm Longair) 著;向守平,郑久仁,朱栋培 等 译 马尔科姆·朗盖尔(Malcolm Longair),教授,1941年出生于苏格兰,1967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获博士学位。1968—1969年,他作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交换访问学者在莫斯科列别捷夫(Lebedev)研究所工作。其后他又六次作为交换学者访问苏联空间研究所,并在美国多个研究所和天文台担任访问教授。从1980年到1990年,他同时担任苏格兰皇家学会天文学家、爱丁堡(Edinburgh)大学钦定天文学讲座教授和爱丁堡皇家天文台台长。他在1991—1997年期间任卡文迪许实验室副主任,专门负责物理教学工作,并在1997年以后成为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朗盖尔等 前言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独特,它更像是一部哲学著作而非传统的物理学专著。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探讨“实在性”和“观测问题”时,那种思辨的深度令人震撼。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物理知识,而是在参与一场跨越了数个世纪的思想辩论。书中对哥本哈根诠释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对多世界理论的引入,都展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质疑和探索,这在很多只追求标准流程的教材中是很少见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讨论引力理论的某些未解决难题时,作者采用了近乎文学化的描述,将那些数学上的困难转化为了人类认知局限的悲壮史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要求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论断背后的历史重量和哲学意涵。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世界的眼光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对“确定性”这一概念产生了更深的怀疑和更广阔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理论物理学的“圣经”!我作为一个刚入门的物理爱好者,被书中那种严谨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深深吸引。作者并非只是罗列公式和定理,而是仿佛带着你一起,在浩瀚的宇宙中探寻最本源的奥秘。例如,他对量子场论的阐述,那种从经典场论的局限性出发,逐步构建出符合微观世界的描述体系的过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他没有回避那些深奥的概念,而是用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和历史背景的梳理,让原本高不可攀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读完关于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章节后,我对时空在微观尺度下的扭曲和涨落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观理解。书中对对称性和守恒定律的强调,更是揭示了自然界深层次的和谐之美。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实验与理论的边界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未知的敬畏,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教材,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朝圣之旅。对于任何渴望真正理解物理学核心思想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它毫不留情地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但这恰恰是其价值所在。作者在引入新的物理概念时,总是紧密地依托于其数学框架,没有丝毫的“偷懒”或简化。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规范场理论的论述,那段对杨-米尔斯理论精确推导的展示,简直是一场数学和物理完美结合的盛宴。每一个符号的引入、每一个微分算子的运用,都有其深刻的物理动机和逻辑必然性。这迫使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回顾高等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知识,但每一次回顾都带来了“啊哈!”的顿悟时刻。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拒绝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你如何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一步步地去“建造”出这些伟大的理论。它培养的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理论的构建者,这对于志在科研领域的人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极其“现代”和“前沿”。它并没有沉溺于对已完成的物理学史的追溯,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于探讨当前研究中最活跃、最具争议性的领域。例如,在讨论弦理论的景观问题和圈量子引力论的自洽性时,作者的态度是审慎而又充满激情的,他清晰地勾勒出了这些理论在解决量子引力问题上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它们在数学工具上的差异。书中对信息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也有独到的见解,将熵的概念从热力学拓展到了信息传递和黑洞物理中,这种跨学科的视野非常开阔。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未来物理学可能的发展方向,它充满了悬念和未解之谜,激励着读者不仅要去学习已有的知识,更要去思考那些尚未被解决的问题。阅读过程中,我感到自己仿佛站立在了物理学前沿的悬崖边,既感到震撼,又充满了探索的冲动。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感到非常欣赏,它似乎遵循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开篇的逻辑推导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冗余的文字,直击核心概念的定义。然而,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基础时,随后的章节会以一种更宏大的视角重新审视前述的概念,揭示其在更复杂系统中的兼容性和局限性。例如,它在前几章建立起的经典场模型,在引入了非线性效应和拓扑结构后,立刻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展现出远超初级认知的复杂美感。这种由浅入深,又不断回溯和升华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巩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我发现自己不再将知识点视为孤立的模块,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书中的图表和数学推导步骤清晰到令人发指,即便是那些涉及高维空间的抽象描绘,作者也总能找到一种直观的几何类比来辅助理解,这一点对于解决我长期以来在空间想象力上的障碍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