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英语精典系列 英汉 汉英小词典 |
| 作 者: | 高凌 |
| 定价: | 10.00 |
| ISBN号: | 9787801035264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开本: | 128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印刷日期: | 2014-01-01 |
这本号称“口袋装”的词典,拿到手里分量倒是出乎意料的轻巧,这对于经常需要背着一堆书穿梭于教室和图书馆的我来说,简直是个福音。我一直有个习惯,总喜欢在课间或者等车的时候,拿出来翻上几页,查查昨天听课没太搞懂的那些生僻词。不过,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上,我个人有点挑剔。虽然是袖珍型的,但有些词条的字体实在有点偏小,对于我这种需要长时间盯着屏幕和书本的人来说,时间长了眼睛会很吃力。我倒是更倾向于那种字号适中,布局清晰的工具书,毕竟学习是个持久战,舒适度也很重要。另外,我发现它在收录一些非常前沿的网络热词和专业术语时,似乎有些滞后,这对于我们这些紧跟时代步伐的学生来说,多少有点不够用。我更希望我的工具书能像个活字典一样,紧跟语言的生命力,不断更新。总而言之,它在便携性上做得不错,但在阅读舒适度和词汇的广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看到未来版本的改进。
评分我对比了市面上几本不同版本的口袋词典,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确实走的是极简路线,这可能是为了控制成本和体积所做的取舍。但这种极简,有时会牺牲掉一些必要的学习元素。比如,我发现它在收录一些固定短语和习语时,数量非常有限,很多在日常交流或阅读中频繁出现的“小短语”都没有被囊括进去。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应对考试和实际交流的双重需求的学习者来说,脱离了短语的词汇记忆往往是孤立且低效的。我更喜欢那种即便在口袋书的篇幅限制下,也能巧妙地利用页边空白或特殊标记,将高频短语和常用搭配整合进去的词典。这本书的侧重似乎完全放在了单个词条的解释上,对于语言的“组合性”关注不足,这让它在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和辅助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感觉更偏向于应对基础的词汇识别,而非进阶的语言运用。
评分关于它的汉英互译功能,我不得不说,这部分内容的使用频率虽然不如英汉部分高,但关键时刻非常重要,尤其是当我需要用中文思考如何精准表达一个英文概念时。遗憾的是,这本书的汉译英部分,很多时候给出的英文翻译都比较保守和直译,缺乏地道的表达方式。例如,某些中文的意境或习惯表达,如果直接翻译成英文,会显得非常“中式英语”。我期望一本好的汉英词典能提供几种不同语境下更自然、更地道的英文替代方案,哪怕是口语化或书面化的区分也好。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细致度似乎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很多时候我查到一个中文词,发现它提供的英文对应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使用起来并不顺畅,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其翻译的深度和准确性。整体来看,它更像是一个基础的词汇对照工具,而非一个能帮你精炼和优化英文表达的“润色师”。
评分我购买这本工具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够快速定位和核对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那些“拦路虎”词汇的帮手。我主要关注的是那种在教科书中反复出现,但含义又经常产生细微差别的词。这本书的英汉互译功能,从数量上看,覆盖面是够用的,但深度上就显得有些单薄了。举个例子,像“execute”这个词,在计算机和法律语境下的含义差异很大,我希望一本优秀的词典能清晰地给出不同领域的侧重解释,并且附带更丰富的例句来佐证语境。然而,我翻阅了好几次,给出的解释往往比较通用化,缺乏那种“教科书级别”的精准剖析。这就导致我查完后,还是得再去查阅更厚的综合词典来确认细微的差别,这无疑增加了我的学习负担,违背了“工具书辅助”的初衷。我更看重的是工具书的“工具属性”——即能否一步到位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另一个需要被二次核对的中间环节。
评分从一个长期使用英语学习辅助材料的“老用户”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学生学习工具书”定位,让我对它的功能性抱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它所宣传的“精典系列”这个标签。我一直认为,好的学习词典不仅要有准确的释义,更要有助于构建语言思维的辅助结构。例如,它在词性标注、同义词辨析、以及搭配建议这三个方面,做得就比较一般。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哪些动词通常和哪些介词组合(collocations),或者哪些形容词是固定搭配某个名词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展示略显零散和随意,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学习体系。当我试图通过它来系统性地学习某个词族的衍生和用法时,会发现结构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它更像是一个快速查词的“速查表”,而非一个能引导我深入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学习向导”。对于需要系统性提升词汇掌握度的学习者而言,这一点是比较遗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