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第4版)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
| 作者:裴伟伟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75.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30129133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本书为《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下册)的配套习题辅导书,全书共27章,各章由内容提要和习题解析两部分组成。“内容提要”的编排与第4版教材的章节一致,用极简的语言突出概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以帮助学习者复习概念、梳理思路、掌握知识的重点和要点。“习题解析”包括习题和答案,所有的习题与教材的习题基本一致,协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书可作为高校化学、化工、医学、生物等专业本科基础课有机化学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考研辅导教材。
裴伟伟,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曾数次获得北京大学教学**奖,荣获“北大*受欢迎教师”、“北大十佳教师”、北京市**教师等荣誉。 裴坚,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第 1章 绪论 第 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式 命名 第 3章 立体化学 第 4章 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第 5章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和质谱 第 6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第 7章 醇和醚 第 8章 烯烃 炔烃 加成反应(一) 第 9章 共轭烯烃 周环反应 第10章 醛和酮 加成反应(二) 第11章 羧酸 第12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13章 缩合反应 第14章 脂肪胺 第15章 苯 芳烃 芳香性 第16章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第17章 烷基苯衍生物 酚 醌 第18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芳炔 第19章 杂环化合物 第20章 糖类化合物 第21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以及核酸 第22章 脂类、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第23章 氧化反应 第24章 重排反应 第25章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 第26章 有机合成与逆合成分析 第27章 化学文献与网络检索
从一个经常需要参考大量资料的“老油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知识点的覆盖面和时效性上做得相当到位。有机化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反应、新的命名规范层出不穷。我对比了手头几本旧版参考书,发现这本书明显吸收了近几年有机化学领域的一些新进展,比如对一些绿色化学方法的考量,以及在现代合成策略中更常使用的试剂体系的考核。这保证了我们学习的内容不会落伍,特别是对于准备参加高水平考试或者进入科研领域的同学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它的题目选择兼顾了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既有扎实的官能团转化练习,也有不少涉及天然产物合成片段或药物分子构建的背景题,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学术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疑难点”的捕捉和穿透力上。我个人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总有一些“老大难”的概念,比如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的判断,或者是一些特定反应的副产物成因,总是感觉隔着一层纱看不透。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明显是基于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陷阱点”。它会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措辞微妙的题目,让你在不经意间就犯错,但紧接着的详细步骤解析,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你身边点拨一样,瞬间打通了思维的关节。它不会用过于晦涩的术语来搪塞,而是用清晰的、图像化的语言去描述电子的转移、过渡态的形成,这种深入浅出的解释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面对难题时的信心,不再惧怕那些看似无解的结构转化题。
评分对于一本辅助学习的书籍来说,内容编排的循序渐进性是检验其水平的关键指标。我发现这本书在难度递增的处理上做得极其巧妙。它不是简单地堆砌难题,而是遵循着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综合应用的自然逻辑链条。一开始的习题会紧密围绕基础知识点,确保我们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是牢固的,有点像是在为后续的挑战打地基。随着章节深入,习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也随之提高,开始要求我们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解决问题。更赞的是,它没有停留在“给出答案”的层面,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解题的思路和背后的化学原理。这种解析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为什么是C”,更是细致地剖析了“为什么不是A、B、D”,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关重要,避免了死记硬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初次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实感和纸张的质感就给人一种“专业”和“靠谱”的印象。尤其是封面设计,简洁又不失学术气息,色彩搭配也比较沉稳,很符合理工科教材的调性。内页的印刷清晰度非常高,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我特别注意到书中的图表和化学结构式的绘制,线条干净利落,立体感很强,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立体化学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很多教材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粗糙,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用心程度,是能切实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对学习者的尊重的体现。翻阅目录时就能发现其逻辑结构非常清晰,章节划分合理,便于我们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加强的部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能大大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摸索时间,可以说,从物理层面上,这本书已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学习平台。
评分这本书在辅助自学方面的表现堪称典范,这对于很多可能没有机会时刻请教导师的同学来说,简直是救星。它的自我修正机制做得非常好。很多习题的解析部分,都会附带“常见错误分析”或者“易混淆点辨析”。这不仅仅是解析标准答案的过程,更像是在模拟一个辅导老师在纠正学生作业时的反馈模式。它会预判你在哪个步骤可能会出现逻辑错误,然后提前给出警示和正确的引导方向。例如,在处理涉及到酸碱性强弱判断的题目时,它会提醒你要同时考虑诱导效应和共振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并给出具体的判断优先级。这种前瞻性的指导,极大地减少了自学者在反复尝试和错误中摸索的时间成本,使得学习曲线更加平滑高效,是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