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月1日)
平装: 406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7040155621
条形码: 9787040155624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6.8 x 1.8 cm ; 499 g
《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与已出的几《新概念物理教程》是一脉相承的,即用现代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适当地为物理学前沿打开窗口和安装接口;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科学素质和能力。考虑到现在中学教改的情况,作者仍将几何光学的内容作为必修内容写入书中。《新概念物理教程》是“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新概念物理教程》的一部。《新概念物理教程》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在其原来编写的《光学》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
编辑推荐
《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可作为物理类专业光学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和社会读者阅读。
章 光和光的传播
1 光和光学
2 光的几何传播规律
3 惠更斯原理
4 费马原理
5 光度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 几何光学成像
1 成像
2 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
3 薄透镜
4 理想光具组理论
5 光学仪器
6 光阑
7 像差
8 像的亮度 照度和主观亮度
第三章 干涉
1 波的叠加与干涉
2 杨氏实验 光场的空间相干性
3 薄膜干涉(1) 等厚条纹
4 薄膜干涉(2) 等倾条纹
5 迈克耳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6 多光束干涉 法布里 珀罗干涉仪
第四章 衍射
1 光的衍射现象和惠更斯原理
2 菲涅耳圆孔衍射和圆屏衍射
3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和矩孔衍射
4 光学仪器的像分辨本领
5 多缝夫琅禾费衍射和光栅
6 光栅光谱仪
7 三维光栅-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
第五章 变换光学与全息照相
1 衍射系统产生的波前变换
2 阿贝成像原理与相衬显微镜
3 傅立叶变换光学与光信息处理
4 全息照相
第六章 偏振
1 光的横波性与五种偏振态
2 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3 双折射
4 晶体光学器件 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
5 偏振光的干涉及其应用
6 旋光
第七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的量子性
1 光的吸收
2 光的色散
3 光辐射的理论
4 光的散射
5 激光
6 光的波粒二象性
我花了大概一个下午的时间,粗略地浏览了这本书的整体脉络,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概念阐述上的那种深入骨髓的细致。很多物理书在讲到某些“直觉上好像懂了”的知识点时,往往一带而过,留下一堆模棱两可的理解。但这本书不同,它似乎特别关注那些容易产生认知偏差的地方。比如,它在讨论某个经典力学悖论时,不仅给出了标准的解释,还特意设置了一个“误区辨析”的小节,专门去剖析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那样的错误直觉。这种教学设计非常高明,它不是在“教你记住答案”,而是在“训练你的物理思维”。读起来的时候,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因为它不仅仅是在陈述知识点,更像是在邀请你加入一场思维的辩论。而且,书中对数学工具的使用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它不会为了炫技而堆砌高等数学,而是只在必要的地方引入,并且对每一步的数学推导都解释得极其详尽,简直像是有一个耐心的导师在你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解题。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稍弱,但对物理本身充满热情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光是那个厚度就让我有点吃惊了,感觉沉甸甸的,这可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啃完的类型。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没什么花哨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正经的教材。内页纸张质量不错,印刷也挺清晰,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不会太累,这一点对于需要大量阅读的理工科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看别的教材,有些插图印得模模糊糊的,公式推导看着就费劲,但这本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物理模型图,线条都很流畅,比例把握得也到位,初次接触这些概念时,视觉上的辅助作用非常关键。说实话,我对教材的排版一直很挑剔,如果内容组织得混乱,光是找章节和公式就能让人抓狂,但这本的目录结构设计得相当合理,逻辑衔接自然,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循序渐进,让人很有信心一步步跟下去。翻开第一章,那开篇的引入就很有吸引力,没有直接抛出冰冷的公式,而是先从一些实际的物理现象入手,吊起了我的好奇心,这比我之前接触的那些上来就给一堆定义和假设的教材要人性化得多。总之,光是作为一本物理学习资料摆在那里,它散发出的专业感和严谨性就已经让人感到踏实了。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初步的物理概念积累,对于完全零基础的新手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导或者更慢的节奏。但对于那些准备向专业领域迈进,或者需要为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读者而言,这简直是一笔极佳的投资。它的行文风格非常成熟、沉稳,没有过多的口语化表达,一切都以逻辑的清晰和论证的严密为最高准则。我尤其欣赏它对“公理化”体系的构建,从少数几个基本假设出发,层层递进地推导出整个理论框架,这种结构上的美感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它教会的不仅仅是物理定律本身,更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构建模型、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不变的规律。读完之后,你会感觉自己的思考框架被重塑了,看待物理现象的角度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全面,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引导你进入物理学殿堂的“入门之钥”。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部分简直是“魔鬼训练营”,但绝对是那种能让你脱胎换骨的“魔鬼”。我过去总觉得,学物理不刷题就等于没学,但很多教材的习题要么太简单,要么就是直接照搬课本例题的变体,做了十个也感觉没学到新东西。这本的习题设计明显是下了大功夫的,它巧妙地将不同章节的概念进行了交叉融合,你做一道题,可能需要调用第一章的定义和第五章的数学工具。更绝的是,它不仅提供了答案,对那些需要复杂计算的题目,还附带了详细的解题思路导图,让你能清楚地看到一个物理问题是如何被分解、建模,最终求解的整个过程。我试着做了几道中等难度的综合题,即便一开始思路有点卡壳,但对照着后面的解析,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棒。它不是在考验你的计算速度,而是在考验你对物理场景的抽象和建模能力,这才是真正物理学家的基本功。我感觉,如果能把这本书后面的习题扎扎实实地啃下来,应付任何进阶的物理考试都绰绰有余了。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老道。很多基础教程为了保证理论的完备性,会把应用部分写得非常简略,仿佛物理定律只是存在于真空中的理想化模型里。然而,这本书似乎致力于打破这种隔阂。在讲解了例如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后,它会紧接着用好几页篇幅去介绍如何用这些方程来设计一个简单的天线模型,或者分析光纤中的信号传输原理。这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用”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当我看到书本上的抽象公式竟然能解释现实世界中那些看起来很“酷”的技术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它在引用现代物理成就时也非常审慎和前沿,没有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经典案例上,而是适当地引入了一些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背景,让你知道你正在学习的这些“基础”知识,正是支撑着未来科技发展的基石。这使得阅读体验不再是枯燥的知识搬运,而更像是一场与现代科学前沿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