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
定价:88元
作者: 王积涛,王永梅,张宝申 等 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310033003
字数:1350000
页码:831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为大学本科基础有机化学教材。共分二十三章,以官能团为主线,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 混合体系编写,较系统地介绍了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及其有关机理,介绍了已广泛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现代物理分 析方法。在糖、蛋白质、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等章节中较多地引入了与有机化学关系密切的生物化学内容。在、二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有机反应。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每一章还增加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和习题,并在书后附有问题的参考答案。每一章后 还增加了文献题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适用于大学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及材料等专业的本科教学,是理、工、农、医及师范院校的可选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有机化学:上册》
前言
章 绪论
1.1 有机化学的发展
1.2 化学键
一、化学键的形成及表示方法
二、共价键的属性
三、共价键和分子的极性
四、价键理论
1.3 酸碱理论
一、勃朗斯台一洛瑞(Bronsted-Lowry)质子酸碱理论
二、路易斯(Lewis)电子酸碱理论
三、软硬酸碱理论(HSAB)
1.4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6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手段
习题
第二章 烷烃
2.1 结构及表示式
2.2 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一、同系列和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现象
2.3 烷烃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二、烷基
三、IUPAC命名法
2.4 构象
2.5 烷烃的物理性质
一、烷烃的物理性质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卤代反应
二、氧化反应
三、热裂反应
2.7 烷烃的工业来源
习题
第三章 脂环烃
3.1 分类和命名
3.2 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3.3 拜尔(Baeyer)张力学说
3.4 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和环状化合物的构象
一、角张力
二、扭转张力
三、范德华(vanderWaals)张力
四、非键原子或基团间偶极和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3.5 环己烷的构象横键和竖键
3.6 取代环已烷的构象
一、一取代环己烷
二、二取代环己烷
三、多取代环己烷
3.7 十氢化萘的构象
3.8 脂环烃的工业来源
3.9 脂环烃的制备
习题
第四章 烯烃
4.1 烯烃的结构和异构
4.2 烯烃的命名
一、选主链
二、编号
三、几何异构的表示
4.3 烯烃的物理性质
4.4 烯烃的化学性质
一、电加成反应
二、催化氢化、催化剂、氢化热及烯烃的稳定性
三、自由基加成反应
四、自由基聚合反应
五、。卤代反应
六、烯烃的氧化
4.5 乙烯的工业来源与用途
4.6 烯烃的制法
一、卤代烷脱卤化氢
二、醇脱水
三、邻二卤代物脱卤
习题
第五章 炔烃和二烯烃
5.1 炔烃的结构及命名
5.2 炔烃的物理性质
5.3 炔烃的反应
一、端基炔氢的酸性
二、还原成烯烃
三、炔烃的电加成反应
四、炔烃的核加成
五、炔烃的氧化
六、乙炔的聚合
5.4 炔烃的制备
一、乙炔的工业来源
二、炔烃的制法
5.5 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
一、共轭二烯烃
二、孤立二烯烃
三、累积双烯
5.6 共轭双烯的稳定性
5.7 共振论
5.8 丁二烯的电加成
一、共轭烯烃的l2和l4加成
二、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
5.9 自由基聚合反应
5.10 狄尔斯-一阿德尔(Diels-Alder)反应
习题
第六章 芳烃
6.1 凯库勒(Kekule)式
6.2 苯的稳定性、氢化热和苯的结构
6.3 笨衍生物的命名
6.4 苯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6.5 芳烃的还原反应
一、Birch还原
二、催化氢化
6.6 苯的电取代反应
一、卤代
二、硝化
三、磺化
四、傅一克(Friedel-Crafts)反应
6.7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及反应活性
一、定位效应
二、活化与钝化作用
三、定位效应及活化作用的解释
四、二取代苯的定位
五、定位效应在中的应用
6.8 烷基苯侧链的反应
一、烷基苯的氧化
二、侧链卤代
6.9 烯基苯
一、烯基苯的制法
二、烯基苯的反应
6.10 联苯
6.11 稠环芳烃
一、萘
二、蒽和菲
三、致癌芳烃
6.12 芳香性和休克尔(Huckel)规则
一、芳香性
二、(4n+2)规则
6.13 非苯芳香化合物
一、环丙烯基正离子
二、环戊二烯基负离子
三、环庚三烯正离子
四、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五、轮烯
六、奠
七、富勒烯(Fullerenes)
习题
第七章 立体化学
第八章 卤代烃
第九章 醇和酚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十一章 醛和酮
【书名】:有机化学 习题解 第二版
【定价】:37元
【作者】: 庞美丽
【出版社】:南开大学
【出版日期】:2011-9-1 0:00:00
【ISBN】:9787310037704
【页码】:266
【开本】:16开
书名: 有机化学学习辅导(第2版)
定价:26.00元
作者: 张宝申,庞美丽 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
ISBN:97873035793
字数:
页码:22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有机化学学习辅导(第2版)》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和它们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同时结合相关题目的分析和解法加以论述。全书分作三个部分:部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命名、异构、共振论、芳香性、静态立体化学、酸碱概念、电子效应和体积效应、氢键、红外和核磁等;第二部分是重要有机反应的总结,包括反应历程、反应方向和立体化学、反应涉及的基本题型和解法、有机等;第三部分是近五年来南开大学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在书中每一章之后配有相关习题和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已经接触过几本不同版本有机化学教材的“老油条”,我必须承认,这套书在“实用性”和“前沿性”的平衡上做得堪称完美。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导致实践应用时感觉抓不住重点;要么就是过于偏重实验室操作和常见反应的罗列,对深层原理的挖掘不够。但这套教材似乎找到了一个黄金分割点。它在介绍完一个基础反应后,总会紧接着用一个小节来探讨该反应在现代药物合成或材料科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哪怕只是一个简短的示意图,也足以让人感受到知识的“活度”。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对称合成部分的论述,对各种手性催化剂的介绍既全面又深入,兼顾了原理的阐述和实际催化效率的对比,这对于正在进行科研探索的我来说,提供了非常及时的参考价值,而不是停留在教科书的象牙塔内。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感到由衷的敬佩,它远超出了普通入门教材的范畴,简直像是一部浓缩的有机化学百科全书。它没有回避那些晦涩难懂、学生容易感到头疼的理论深度,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将复杂的量子化学基础巧妙地融入到具体的反应讨论中。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各类官能团反应活性时的那种“历史观”——追溯到最早的理论提出,再到现代实验的验证和修正,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化学学科发展的理解,不再是孤立地记忆反应,而是理解了“为什么是这样”。辅导书部分的设计也相当贴心,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本内容,而是针对性地设计了大量“思维陷阱”题型,迫使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背后的原理才能作答。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系统的“思想体操”,不仅知识储备上去了,更重要的是,对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敬畏之心和探索欲也被极大地激发了。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既不失专业性,又让人在长时间阅读中不易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分子结构图,绘制得清晰立体,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地把握其空间构象和反应机理。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啃一块特别难懂的反应机理时,看着书上的三维模型图,突然间就“开窍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解开了一道难题还要令人兴奋。而且,书中的插图和表格的布局也十分考究,该加粗的地方绝不含糊,该用不同颜色区分的细节也处理得非常到位,看得出编者在细节打磨上是下了真功夫的。不像有些教材,内容是硬邦邦地堆砌在一起,让人望而生畏,这本教材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视觉呈现,让化学学习从一种苦役变成了一种享受。那些习题解析部分,更是采用了分步拆解的方式,每一步的逻辑推导都清晰可见,即便是错了,也能顺藤摸瓜找到失误的关键点,而不是简单地给一个正确答案就草草了事,这种精细的引导,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稳健和严谨,带着一种老派学者的风范,很少有那种浮夸的、鼓动性的辞藻,但正是这种沉稳,让它在众多“网红教材”中脱颖而出,显得尤为可靠。它总是用最精确的术语来描述每一个概念,不留任何模棱两可的余地。举个例子,在讨论亲电取代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时,书中对过渡态能垒的分析细致入微,每一个电子效应的微小差异都被量化和解释,这对于追求极致精度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习惯在深夜里阅读这些内容,那种仿佛能听到先贤在耳边娓娓道来的感觉,让人心神安定。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学习辅导部分,对于那些对反应机理有深入疑问的同学,提供了很多“延伸阅读”的建议和思考方向,引导我们去查阅原始文献,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当今快餐式的学习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纸张的选择也值得称赞,这在我看来是衡量一套“正版”教材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指标。书本拿在手里有一种厚重而实在的质感,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在强光或弱光下翻阅,眼睛也不会有明显的干涩感。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本身的尊重。此外,不同册之间的衔接处理得非常流畅,上册内容为下册的复杂体系(比如杂环化学和生物大分子相关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过渡得毫不突兀。我对比了早些年我用过的其他版本,无论是墨水的持久性还是页面的韧性,这套书都有显著的提升,这保证了它能陪伴我度过未来几年的学习和工作周期,而不用担心书本会因为频繁翻阅而散架或者字迹模糊。这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传家宝”级别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