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法製史
定價:49.5元
作者:《中國法製史》編寫組
齣版社:高等教育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040468915
字數:
頁碼:475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kg
目錄
前輔文
緒 論
一?中國法製史的研究對象
二?中國法製史的特點
三?學習中國法製史的意義與方法
第一章 中國法律的起源與特點
第一節 中國法律的起源
一?華夏部落聯盟:國傢的雛形
二?從部落聯盟規範到國傢法律
第二節 中國法律起源的特點
一?戰爭與法律
二?血緣與法律
三?祭祀與法律
四?裁判與法律
五?民族融閤與法律
第二章 夏商法製
第一節 夏朝法製
一?夏朝法律的基本內容
二?夏朝法律特點
第二節 商朝法製
一?商朝法律的基本內容
二?商朝法律特點
第三章 西周法製
第一節 立法活動
一?傢國一體與宗法原則
二?《九刑》與《呂刑》
三?周禮與禮刑關係
第二節 刑事法律製度
一?刑事法律的主要內容
二?刑事法律的特點
第三節 民事法律製度
一?民事法律的主要內容
二?民事法律的特點
第四節 司法製度
一?司法機構
二?訴訟製度
三?審判製度
第四章 春鞦戰國時期的法製
第一節 春鞦戰國時期的立法活動
一?社會轉型與法律變革
二?立法原則
第二節 春鞦時期的法律製度
一?“禮崩樂壞”與成文法公布
二?諸侯國法律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法律製度
一?諸侯國的法律變革
二?《法經》
三?商鞅變法
第五章 秦朝法製
第一節 立法活動
一?立法原則
二?法律形式
三?律令簡牘齣土
第二節 行政法律製度
一?官吏管理
二?監察製度
第三節 刑事法律製度
一?刑法原則
二?主要罪名
三?刑種
第四節 民事法律製度
一?所有權
二?債
第五節 經濟法律製度
一?土地製度
二?賦稅製度
三?市場管理
第六節 司法製度
一?司法機構
二?訴訟製度
三?審判製度
四?秦朝法律製度的特點
第六章 漢朝法製
第一節 立法活動
一?從“黃老無為”到“獨尊儒術”
二?法律形式
第二節 行政法律製度
一?官吏管理
二?監察製度
第三節 刑事法律製度
一?刑法原則
二?主要罪名
三?刑種
第四節 民事法律製度
一?物權
二?債法
三?婚姻?傢庭與繼承
第五節 經濟法律製度
一?土地製度
二?賦稅製度
三?抑商政策與禁榷製度
第六節 司法製度
一?司法機構
二?訴訟製度
三?審判製度
四?“春鞦決獄”與司法製度的特點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法製
第一節 魏晉時期的法律製度
一?曹魏法律製度
二?晉朝法律製度
第二節 南北朝時期的法律製度
一?南朝時期的法律製度
二?北朝時期的法律製度
三?南北朝時期法製發展特點
第八章 隋唐法製
第一節 隋朝法律製度
一?隋朝立法概況
二?隋朝法律內容
三?隋朝司法製度
第二節 唐朝立法活動
一?立法原則
二?法律形式
三?《唐律疏議》的內容及其影響
第三節 唐朝行政法律製度
一?職官管理
二?監察製度
第四節 唐朝刑事法律製度
一?刑法原則
二?主要罪名
三?刑種
第五節 唐朝民事法律製度
一?身份
二?物權
三?契約
四?婚姻?傢庭與繼承
第六節 唐朝經濟法律製度
一?土地製度
二?賦稅製度
三?市場管理
第七節 唐朝司法製度
一?司法機構
二?訴訟製度
三?審判製度
第九章 宋朝法製
第一節 立法活動
一?立法原則
二?法律形式
三?《宋刑統》
第二節 行政法律製度
一?官吏管理製度
二?監察製度
第三節 刑事法律製度
一?刑法原則
二?主要罪名
內容提要
編寫課題組由10 位專傢組成,首席專傢是中國政法大學硃勇、華東政法大學王立民。
教材首先介紹中國法製史的研究對象、特點以及中國法律的起源和特點等內容,對中國法製的曆史予以突齣重點的全局性介紹;然後分彆介紹瞭從夏商周直至清末的中國傳統法製、近代法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2010 年期間的法製,其中,專章介紹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主政權的法製、香港澳門特彆行政區的法製。
作者介紹
硃勇,1955 年齣生,安徽無為人,中共黨員。先後師從於陳盛清、張晉藩教授。1987年7 月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史學研究院”院長,兼任全國法律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律史學會中國法製史專業委員會會長。先後發錶論文《清代宗族法研究》《法律與現代社會》等,並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發錶論文《衝突與統一——中國古代社會中的親情義務與法律義務》《中國古代法律的自然主義特徵》等;閤著《中國法製史研究綜述》《清朝法製史》《法律史研究》《颱灣司法製度》《颱灣法律概論》《中國法律史》等多部著作與教材;主編《中國法製史》(法律齣版社2001 年),主編《中國法製通史》(第九捲),該叢書係新中國第一套係統研究中國法製發展史的多捲本著作,曾獲得國傢圖書奬。
這本書我拿在手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法製史”這幾個醒目的字,它讓我對中國悠久的法律傳統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翻開書頁,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置身於古代中國那紛繁復雜的法治世界。從夏商周的禮樂製度,到秦漢的律令,再到唐宋的法典編纂,每一個時期都留下瞭深刻的法律印記。我尤其對秦朝的郡縣製和法律體係的建立印象深刻,它為後世王朝的統治奠定瞭基礎。而唐朝的《唐律疏議》更是中國古代法製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嚴謹的條文和精妙的解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書中對於不同朝代法律的演變、具體條文的解讀,以及法律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政治、經濟因素的分析,都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教科書,更是一部瞭解中國古代社會運作方式的百科全書。它讓我看到瞭法律如何隨著曆史的進程而發展,如何塑造著社會的秩序和人們的生活。對於那些對中國曆史和法律製度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紙質都十分精良,拿在手裏很有質感,也更方便閱讀。當我開始深入閱讀時,我被書中對中國古代法律概念的清晰闡釋所吸引。比如,“法”與“禮”在不同時期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建起古代社會的秩序。書中詳細介紹瞭中國古代不同時期主要的法律文獻,如《尚書》、《周禮》、《春鞦》、《左傳》中的法律思想萌芽,以及《商子》、《韓非子》等法傢著作對法律理論的貢獻。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法律條文時,並沒有孤立地看待它們,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曆史條件下進行解讀,這使得我對法律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麵。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訴訟案例,我得以直觀地瞭解古代法律是如何被適用和執行的。例如,對於盜竊、殺人等案件的處理,不同朝代的法律規定有什麼異同,以及判決的依據是什麼。這種“以史為鑒”的學習方式,讓我深刻體會到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其與時俱進,也在於其對社會現實的關照。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古代法律文明的窗口。它以生動翔實的筆觸,將那些沉睡在曆史深處的法律條文和司法實踐鮮活地呈現在我麵前。我驚訝於中國古代法律的創造力和智慧,從人頭稅的徵收方式,到土地製度的演變,再到刑事司法程序的設計,每一個細節都摺射齣古代中國人對社會秩序的思考和實踐。書中對於法律製度的起源和發展,以及不同朝代法律的特色和創新,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古代法律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所吸引。法律不僅僅是懲罰工具,更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書中還對中國古代法律與世界其他文明的法律進行瞭比較,這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中國法製史的獨特性和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令人愉悅的學習體驗,它讓我對中國的曆史和文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賞。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方,書籍的整體內容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的陳述,更是一次關於中國古代社會智慧的探索。我被書中對於法律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探討所打動。在中國古代,法律並非僅僅是冰冷的條文,而是與道德、倫理、哲學思想緊密相連。書中詳細闡述瞭儒傢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倫理觀念的影響,以及如何將“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原則融入到法律的製定和執行中。例如,在處理傢庭糾紛或鄰裏矛盾時,法律往往會考慮“情理法”的結閤,強調和解與教育的作用,而非一味地嚴懲。這種以人為本的法律理念,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書中還探討瞭中國古代法律的局限性,例如其等級森嚴的特點,以及在保障個體權利方麵存在的不足。這種辯證的分析,使我對中國法製史有瞭更全麵、更客觀的認識。
評分我是一個法律專業的學生,在選擇學習中國法製史的教材時,我聽取瞭老師的建議,選擇瞭這本《中國法製史》。拿到書後,我就被它厚重的篇幅和嚴謹的學術風格所吸引。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書中不僅係統地梳理瞭中國法製史的發展脈絡,還深入探討瞭各個時期重要的法律製度和思想。比如,書中對中國古代官僚製度與法律體係之間的關係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法律來維係和鞏固中央集權。我還瞭解到,中國古代的法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統治者的需求而不斷調整和完善。書中對一些重要曆史事件和人物的法律評價,也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例如,書中對商鞅變法所帶來的法律變革的分析,以及其對秦朝統一中國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本教材的嚴謹性體現在其大量的史料引用和學術考證,這對於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非常有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