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浙大优学 更高更妙的高考化学思想方法更高更高更妙的高中物理高考高分与自主招生决胜篇高中物理化学物理竞赛高中化学竞赛
《更高更妙的高考化学思想方法》将高中阶段的化学主要内容按专题归纳,以题型为经线,将相关知识点综合应用起来,并提示以方法规律。
目录
专题一 学科思想
第1讲 守恒思想
第2讲 微粒观
第3讲 比较思想
第4讲 类比思想
第5讲 数形结合思想
第6讲 绿色化学思想
专题二 化学反应类问题解法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讲 离子反应
第4讲 原电池反应
第5讲 电解池反应
第6讲 化学反应速率
第7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8讲 相互竞争的反应
专题三 平衡问题的常见解法
第1讲 化学平衡
第2讲 电离平衡
第3讲 水解平衡
第4讲 沉淀溶解平衡
第5讲 配位平衡
专题四 物质结构问题的解题方法
第1讲 原子结构
第2讲 分子空间结构
第3讲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4讲 晶体结构
专题五 无机推断方法
第1讲 元素的推断
第2讲 无机框图题的推断
第3讲 离子的推断
第4讲 无机物的综合推断
专题六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第1讲 根据分子式书写同分异构体
第2讲 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专题七 有机与推断方法
第1讲 官能团与性质的推断
第2讲 有机框图题的推断
第3讲 结合计算的有机推断
第4讲 简单有机
专题八 化学实验问题的解题方法
第1讲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2讲 实验的设计、改进和评价
第3讲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4讲 变量与规律探究实验
专题九 流程图题的解法
第1讲 化学工艺流程图
第2讲 化学实验流程图
专题十 信息给予题的解法
专题十一 高考压轴题
[参考答案单独装订成册]
文摘
【方法规律】 (1)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②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③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④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⑤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⑥依据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⑦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⑧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⑨组成原电池,负极为较活泼的金属。
(2)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②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③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④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⑤依据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⑥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即时训练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错误的是 ( )
A.Li、Be、B原子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C.P、S、Cl高正价依次升高 D.N、O、F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例11 (2004浙江预赛)An+、B(n+1)+、Cn—、D(n+1)—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这四种离子按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这四种元素的中性原子按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解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不同简单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D(n+1)—>Cn—>An+>B(n+1)+;原子序数B>A>C>D,其中AB同周期,CD同周期,且AB在CD的下一周期,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所以次序是A>B>D>C。
【答案】D(n+1)—>Cn—>An+>B(n+1)+;A>B>D>C
【方法规律】 元素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由大到小。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离子半径由小到大。
③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不同价态的离子,电荷高的半径小。如:Ti4+④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不同简单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
书名:更高更妙的物理-高考高分与自主招生决胜篇
:47元
作者:杨榕楠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ISBN:9787308122283
字数:
页码:425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599 g
编辑推荐
本书以高中物理内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高考要求为依据,适当地补充了近几年来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的相关物理知识,点击式地介绍更高层面的物理知识和更巧妙的物理思考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力学篇
专题1重心的确定
专题2张力的计算
专题3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专题4物体的平衡
专题5巧选参考系
专题6等时圆的妙用
专题7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8图象法处理运动问题
专题9斜抛运动中的曲线美
专题10物系相关速度
专题11绳船模型的分析
专题12速度瞬心的应用
专题13曲率半径数理求法
专题14求解连接体问题
专题15传送带上奥妙多
专题16非惯性系与惯性力
专题17圆周运动中的典型问题
专题18天体运行中的常见模型
专题19嫦娥奔月
专题20卫星轨道变化多
专题21宇宙探索
专题22动量定理
专题23角动量守恒
专题24碰撞的规律
专题25短暂作用、持续作用及多次作用
专题26链绳问题的探究
专题27弹簧双振子模型
专题28单摆的周期
专题29求解振动周期的四种方法
专题30利用参考圆求非完整简谐运动的时间
专题31多普勒效应
热学篇
专题32分子动理论
专题33气体的压强
专题34气体状态方程
专题35热学中的STS问题
专题36热力学定律
专题37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专题38物态变化
电学篇
专题39电场强度
专题40电势的计算
专题41电容器
专题4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专题43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专题44电阻的测量
专题45电路的等效变换
专题46电路的设计
专题47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专题48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49动态圆和弦的应用
专题50三种常见加速器
专题5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专题52感生感应
专题53电磁感应中的滑杆问题
专题54电磁感应中的图象
专题55电磁感应疑难问题分析
专题56单相交流电路
专题57变压器与三相交流电
光学、近代物理篇
专题58日常光学现象解密
专题59透镜成像规律
专题60光学助视仪器
专题61光的干涉现象
专题62玻尔理论
专题63光电效应
专题64康普顿效应
专题65衰变的规律
专题66波粒二象性
专题67核能
专题68狭义相对论
-----
内容提要
《更高更妙的物理:高考高分与自主招生决胜篇》的编写风格不同于一般的高考复习用书和自主招生备考手册。它分力学篇、热学篇、电学篇、光学和近代物理篇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独立的专题。每个专题分为两个栏目,“决策点金”栏目针对某一类问题介绍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一些核心的物理概念追本溯源,揭示物理知识产生、发展的认识过程,对一些常用的物理模型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应用,对一些典型的例题则尽量提供多种解法,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针对各地高考题及平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回避、不含糊,讲深讲透,切实帮助同学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
我对“优学”这个概念非常敏感,它意味着它代表着一种精英化的学习方法论,而不是大众化的应试技巧总结。我倾向于那些能够培养我独立思考能力的读物。对我来说,最令人沮丧的学习体验,就是掌握了一大堆公式和步骤,但当遇到一个稍微变种的题目时,就立刻束手无策,因为我没有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我希望这套书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元认知”训练。比如,它是否会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回顾自己的错题集?如何识别自己知识体系中的“盲区”和“薄弱环节”?在物理的电学和磁学部分,很多学生都对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的判断感到混乱,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普适性的、不易出错的判断框架。同样,在化学的电化学和热化学部分,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能量图景”的清晰指导,帮助我直观地把握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那将是巨大的收获。总而言之,我寻找的是能够将我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转变成为一个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小科学家”的工具。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就是尝试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解构一道题目,而不是被动地跟着既定的步骤走。因此,我对于那些能够帮助我提升“战略规划”能力的资料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这套资料如果真如其名,能够让人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实现“决胜篇”的飞跃,我猜它一定不仅仅是讲解牛顿力学或者电磁学公式的推导。更吸引我的是它对“自主招生”这个主题的关注。这意味着它必须涵盖那些在标准高考中不常考,但在选拔性考试中频繁出现的、对物理直觉和多学科交叉能力要求极高的模型。我希望它能深入讲解如何将微积分思想巧妙地融入到高中物理的解析中,或者如何通过能量守恒的视角来简化复杂的运动轨迹分析。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训练,教导我们如何在时间压力下,迅速从问题表象中剥离出核心的物理模型,并熟练地运用高阶思维工具进行快速迭代和验证,那它就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教辅材料,而更像是一份顶尖学府的“预备课程”。我期待看到那些充满启发性的“思维陷阱”剖析,让我能够预判出自己可能犯的错误。
评分作为一名力求精进的学生,我深知高考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阶段。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满足于“会做”一道题,而是要追求“最优解”和“最快解”。这套书如果能真正做到“更高更高更妙”,那么它必然在处理那些看似细枝末节、实则决定胜负的关键点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比如,在处理涉及到气态方程或平衡移动的化学问题时,如何通过对“临界条件”的精准判断来锁定答案?在解决涉及动量和能量同时变化的物理综合题时,如何选择最恰当的参考系或者守恒律进行高效计算?我期待的不是一味地强调难度,而是强调“效率”和“洞察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反直觉”但又极其有效的解题技巧,这些技巧往往是那些在顶尖竞赛中磨练出来的“内功心法”。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利用数学工具(比如导数、矢量分析)来简化物理模型,或者如何运用逻辑推理来排除错误化学路径的深度分析,我会认为这套书的投资是绝对值得的。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那些渴望在高考中拔得头筹的学生量身定做的“武功秘籍”!特别是对于理科学习的同学来说,光是看到“浙大优学”这几个字,心里就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极高的期待。我个人觉得,市面上很多复习资料往往侧重于题海战术,堆砌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但真正能让人脱胎换骨的,还是那些直指核心、能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和方法论。我之前在攻克一些棘手的化学反应机理问题时,总感觉自己像是在盲人摸象,缺乏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统筹全局。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比如它是否能深入剖析化学家是如何思考的?它会不会把那些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知识网络”?如果它真的能做到“更高更妙”地阐述思想方法,那对于我这种追求理解而非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是否包含了对那些经典实验设计背后的科学哲理的探讨,毕竟,真正的高手不仅要会做题,更要懂原理、会创新。这种对思维深度的挖掘,远比单纯的知识点罗列更有价值,它关乎一个人解决未来复杂问题的能力。
评分说实话,我对那些过度包装、内容空洞的复习资料已经感到审美疲劳了。我追求的是那种“返璞归真”的学术气息,一种直击本质的清晰感。我希望这套书能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叙事风格,而不是生硬的知识点堆砌。想象一下,如果物理部分能够像讲述一个精彩的物理史诗一样,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理论的诞生娓娓道来,那么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量子力学的某些基本假设,也许就能在故事的脉络中自然而然地被理解,而不是被硬塞进脑子里。对于化学部分,我则更看重其逻辑的严谨性和论证的无可辩驳性。我希望它能展示出化学学科内部不同分支(比如有机、无机、物化)是如何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如果它能教会我如何从宏观现象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微观的分子结构和反应路径,那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更高更妙”的思想启迪。我更偏爱那种图文并茂,但图画本身就是信息载体,而不是单纯的装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