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外國法律製度簡史》是一套基礎性的以培養法學應用型人纔為目的的法學本科教材,適用於廣大普通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學生,亦可適用於有誌於從事法律職業的臼修者。該套教材有以下特色:基礎性。立足中國高校法學教育的現實需求,在內容編寫中,注重闡釋法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製度,簡明扼要、中心突齣、概念準確、條理清晰。實用性。注重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側重提高學生運用法學知識解決現實法律問題的能力。創新性。內容和體例開拓創新,文內設計瞭形式新穎的各種欄目,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基本信息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叢書名: 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係列教材
平裝: 31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0096933
條形碼: 9787300096933
商品尺寸: 22.4 x 16.8 x 1.8 cm
商品重量: 399 g
品牌: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編輯推薦
《外國法律製度簡史》由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齣版。
作者簡介
張培田,男,1992年獲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曾任國傢檢察官學院教授、圖書館館長,現任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聯華,男,1958年北京大學法律係畢業,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楊麗英,女,1996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曉蓓,女,2003年獲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重慶大學副教授,四川省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碩士生導師。
鄧建宏,女,1989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湖南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吳治繁,女,1999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西南財經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馮引如,女,2001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孫德鵬,男,2005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2008年獲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西南政法大學講師。
唐丹,女,2006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西華大學講師。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節 楔形文字法的曆史沿革
第二節 《漢穆拉比法典》
第三節 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徵和曆史地位
第二章 古印度法
第一節 古印度法的曆史發展
第二節 古印度法的淵源
第三節 《摩奴法典》
第四節 古印度法的特點和曆史地位
第三章 古希臘法
第一節 古希臘法的沿革與特徵
第二節 古希臘法的基本內容
第四章 古羅馬法
第一節 羅馬法的産生和發展
第二節 羅馬法的體係與內容
第三節 羅馬法的曆史地位與影響
第五章 日耳曼法
第一節 日耳曼法與羅馬法的並存與融閤
第二節 日耳曼法的基本製度
第三節 日耳曼法的特點與曆史地位
第六章 古伊斯蘭法
第一節伊斯蘭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伊斯蘭法的淵源與特點
第三節伊斯蘭法的基本製度
第七章 中世紀教會法
第一節 教會法的産生和發展
第二節 教會法的基本製度
第三節 教會法的作用與影響
第八章 中世紀羅馬法、城市法和商法
第一節 中世紀的羅馬法復興
第二節 中世紀西歐的城市法
第三節 中世紀西歐的商法
第九章 英國法
第一節 英國早期法製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英國早期法的基本製度
第三節 英國近代法製的改革與發展
第四節 近代英國法淵源變化
第五節 近代英國法律基本製度
第六節 英國現代法製的變化特點
第七節 英國現代法律的變化
第十章 美國法
第一節 美國法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美國法律製度的演變
第十一章 法國法
第一節 法國封建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近現代法國法的演變
第三節 憲法
第四節行政法
第五節 民商法
第六節 經濟與社會立法
第七節刑 法
第八節訴訟法
第九節 法國法的曆史地位和價值
第十二章 的德國法
第一節 德國法的曆史
第二節德國法的內容
第三節德國法的特點及其影響
第十三章 日本法
第一節 日本古代法律概況
第二節 日本近代法律製度
第三節 日本現代法律製度
第十四章 俄羅斯法
第一節 古代俄羅斯法律製度
第二節 資本主義發展與農奴製解體時期法律
第三節 蘇聯社會主義法律製度的創建與發展
第四節 蘇聯憲法
第五節 蘇聯民事立法
第六節 蘇聯刑事立法
第七節 蘇聯司法製度
第八節現代俄羅斯法製
第十五章 歐盟法製演進
第一節 歐盟法概述
第二節 歐盟法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歐盟的司法製度
參考書目
文摘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節 楔形文字法的曆史沿革
二、楔形文字法的發展
(一)初創階段
公元前21世紀,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第三王朝製定瞭一部著名的法典《烏爾納姆法典》。這部法典比較完整的抄本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發現的,是迄今所知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該法典由序言和正文29條組成,主要特點是:
1.全體居民被劃分為自由民和奴隸兩個等級。自由民內部的等級劃分尚不明顯。奴隸的地位十分低下,不僅可以作為財産任意買賣,還可以作為實物賠償給受害者。對奴隸的反抗還規定瞭嚴厲的刑罰。
2.在民事法律方麵,嚴格保護私人土地所有製。強行耕種他人土地,或破壞他人土地者都要負賠償責任。債的形式單一,隻有損害賠償,契約種類隻有土地租賃。婚姻傢庭關係中婦女沒有任何權利,實行買賣婚姻製。
3.在刑事法律方麵,關於犯罪,主要是侵犯人身權利罪,如傷害、誣告,奴隸對主人不尊敬也列為侵犯人身權的犯罪。關於刑罰,除犯通奸罪的婦女要處死刑外,其他犯罪都以賠償金來懲罰或使用“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同態復仇製度。
4.在訴訟法方麵,規定訴訟由私人提起,起訴後要經法庭審理,審理時必須有證人作證,作證者必須起誓不作僞證,作僞證或拒絕起誓者要受處罰。除法庭審理外,神明裁判也很盛行。
(二)發展階段
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後,約在公元前20世紀,兩河流域地區齣現瞭多國並列局麵,各國都製定瞭各自的法典,從法典的結構和內容上看都較以前有很大的發展。
我一直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法律文化差異感到著迷,而這本書的標題“外國法律製度簡史”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那些與我們東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法律體係是如何一步步形成並發展至今的。尤其讓我好奇的是,為什麼歐洲會在近代齣現大陸法係和普通法係這兩大主要分支,它們各自的發展脈絡和核心特徵是什麼?我對普通法係中“判例法”的概念一直很感興趣,想知道它是如何通過法官的判決來不斷豐富和完善法律的,這種“遵循先例”的原則又是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同時,我也想瞭解大陸法係是如何強調成文法典的權威性的,以及像《拿破侖法典》這樣的經典法典,是如何對現代民法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這兩大法律體係在基本理念、立法模式、司法程序等方麵的根本區彆,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學術性很強,尤其是“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這個標誌,讓我對它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有瞭初步的信任。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一個國傢的法律體係,就必須瞭解它的曆史淵源和發展演變。對於外國法律製度,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其現狀,更重要的是洞悉其“來路”。比如,我想知道英美法係的起源,它與羅馬法有著怎樣的區彆,以及它在殖民擴張過程中是如何傳播和演變的。更深層次地,我希望這本書能解釋,為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歐洲社會會齣現如此多樣的法律思潮和法律實踐?是怎樣的社會變革和思想運動,促成瞭近代法律的理性化和係統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連貫的視角,讓我理解法律製度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於其所處的社會土壤之中,並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形成瞭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多元化的世界法律格局。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嚴謹學究的氣息,深藍色的封底搭配白色的宋體字,簡潔大方,一眼就能看齣是齣自正規齣版社的學術著作。我一直對西方法律製度的演變頗感興趣,尤其想瞭解那些影響深遠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形成並傳播開來的。市麵上關於外國法律史的書籍不少,但真正能夠深入淺齣、條理清晰地梳理齣其發展脈絡的卻不多。拿到這本書,我最先關注的就是它所覆蓋的時間範圍和地域廣度。我期望它能帶領我穿越古老的羅馬,感受日耳曼法的粗獷,再到英美法係的獨特發展,以及歐陸法係的理性構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能從中挖掘齣法律製度背後隱藏的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因素,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例如,我想知道中世紀的教會法對世俗法律産生瞭怎樣的影響?近代民族國傢的興起又是如何催生瞭法律的統一和現代化?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得到解答的問題,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西方法律的“前世今生”有一個係統性的認識。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開篇對早期法律形態的探討,比如習慣法在人類社會初期的重要性。我一直對人類社會早期那種基於傳統和共識的規範性體係很感興趣,想知道它們是如何逐漸發展齣更具形式化的法律規則的。書中對古希臘和古羅馬法律的介紹,我尤其期待。我希望瞭解雅典民主製度下的法律實踐,以及羅馬法體係是如何通過其嚴謹的邏輯和完備的體係,成為後來歐洲大陸法係的源頭。另外,對中世紀法律的描述,我想瞭解在中世紀那個權力分散、教會影響巨大的時代,法律是如何維係社會秩序的。特彆是教會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與世俗法律之間的互動關係,都是我非常想深入瞭解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勾勒齣一條從古代到中世紀的法律發展主綫,讓我能夠理解法律是如何在不斷的社會變遷中,逐漸形成並演化齣不同的形態和特徵的。
評分拿到這本《外國法律製度簡史》,我第一時間就翻看瞭目錄,發現它確實覆蓋瞭從古代文明到近現代歐洲大陸和普通法係的發展曆程,這讓我感到非常欣喜。我對古希臘羅馬的法律傳統一直充滿好奇,畢竟很多現代法律原則都能追溯到那個時代。尤其想瞭解羅馬法是如何從習慣法演變為成文法,以及它對後世法律體係産生的深遠影響。同時,書中提及的日耳曼法和中世紀的教會法,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認為,法律的演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曆史、文化、宗教等諸多因素的交織影響。因此,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展現法律條文的變遷,更能深入剖析這些變遷背後的社會動因。比如,封建製度的齣現對法律産生瞭哪些具體的影響?教會作為重要的社會力量,又是如何塑造瞭當時的法律觀念和實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法律製度是如何相互聯係、相互影響,最終形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法律體係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