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敵我之間: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3
作者:呂世浩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8月10日
ISBN:9789578039735
页数:256
尺寸:14.8 x 21 cm
装帧:平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聰明有用嗎?努力一定會成功嗎?
人生成敗的關鍵不在能力,
而是你終做了什麼選擇!
引起兩岸話題沸騰的「大秦三部曲」震撼終回!
看似夥伴的人,卻造成了失敗;
看似敵對的人,卻加速了成功。
是福?是禍?都在你的一念之間!
想要爭奪天下,就必須先爭奪人才;
以武力逼迫、用財富收買、靠權勢屈服,
可以換得一時的成功,
卻扭轉不了變幻莫測的命運!
「不識其君,則視其使。」要知道領導者是個什麼樣的人,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用人。而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除了看他本人的條件外,還要看他碰上了什麼樣的對手。
被復仇之心蒙蔽的燕太子丹,以及時時刻刻將理智置於感情之上的秦王政,他們是宿敵,他們的人生也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秦王政雖然專橫自大,但他唯才是用,重用不擇手段的李斯幫助他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夢想,但死後卻被李斯出賣。太子丹表面上禮賢下士,卻滿腹猜疑、優柔寡斷,以致「荊軻刺秦王」成了流傳千古的悲劇……
敵我之間,如此難辨;禍福之間,難以預測。歷史大的功用之一,就是告訴我們,人生其實可以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選擇,而不是只有一種標準答案!
名人推薦
【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古偉瀛、【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臺大出版中心主任】項潔、【臺大MOOC執行長 臺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臺大校長】楊泮池、【政大講座教授 博雅書院總導師】錢致榕 鄭重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
呂世浩博士是兩岸歷史專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傑出歷史學者,他能將兩岸各具的史學優勢互相補充,造就出輝煌的教學成果,令人欽佩。他在教學之餘將研究所得筆之於書,讓更多無法親自上課的人也蒙其惠;而有幸修到此課的人,更可以一書在手,邊聽邊讀,充分吸收歷史的智慧。――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古偉瀛
世浩的課程,讓全球華語世界數以十萬計的學生,重新體認到歷史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資產;他改變了許多人對於歷史的認知,讓大家瞭解到學歷史應重思辨,而非記憶背誦。透過他的MOOC課程、他的書,讓這麼多人喜歡歷史、重新看待歷史,世浩所做的一切,正在寫下歷史。這麼一位好老師,值得你好好認識!――臺大MOOC執行長 臺大電機系副教授 葉丙成
作為一位史學家,作者希望古為今鑒,在走完這思辨之旅後,他想把年輕人帶到光明的未來,所以他在〈結語〉中勉勵年輕人在志氣銷沉時,要想到孔子苦學成功,秦國興起、及張良滅秦的例子,勉勵讀者「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值得年輕人深思。――政大講座教授 博雅書院總導師 錢致榕
作者介紹
呂世浩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除了兩岸名校的雙博士之外,更在傳統私塾中學習四書五經長達十多年,因而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
呂老師的「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通識課程,被臺大學生在PTT上譽為「四年修不到,成終生遺憾」。2013年8月起,在網路上先後開設MOOC中文文史課程「秦始皇」及「史記一」,目前合計總修課人數超過十六萬人。「秦始皇」據美國COURSERA平台統計為全球受歡迎中文課程名,「史記一」獲果殼網票選為全球不分語種優網路課程名。
呂老師說:「我為什麼要開設這樣的課程?因為這些人物都活在巨變的時代,也都試著在為他們的時代找一條出路。我希望用歷史作為範例,讓各位來看看前一次巨變中,傑出的歷史人物們是如何來面對時代的巨變,然後又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嶄新的時代!」
而呂老師將「秦始皇」課程結集出書後,果然在兩岸均引起廣大迴響,《秦始皇》、《帝國崛起》二書不僅長踞博客來、誠品等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更掀起了一股「秦始皇管理學」風潮,並成為受學生喜愛的熱門讀物。
最近几年,我总觉得很多历史读物都流于表面,充斥着浮夸的结论和缺乏扎实论据的论断,读完后除了短暂的感官刺激,没有任何能沉淀下来的东西。阅读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否在你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它在未来的某一个瞬间,突然发芽,让你对习以为常的世界产生新的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这样的深度和密度。它需要那种能够耐得住反复推敲的论证结构,需要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洞察力。我不在乎它是否会引起广泛的争议,我只在乎它是否能真正撼动我既有的认知框架。如果读完之后,我能带着一种被重新校准的世界观,去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那么,这次阅读就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在学界有一定的分量,我之前粗略接触过他的一些观点,感觉他的思考角度非常犀利,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且提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但这次,我更关注的是他如何处理“敌我”这种极具张力和对立性的概念。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这种二元对立往往被简化或工具化,用以服务于政治目的,使得历史的丰满性被极大地压缩。我非常好奇,一位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作者,如何能在这两种对立面之间找到一个更具人性和复杂性的切入点。他是否能超越简单的道德审判,去探究冲突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和社会心理基础?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剖析,揭示出在“敌”与“我”的标签下,那些被掩盖的人性挣扎与历史必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品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棒,能感觉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个人非常看重阅读体验,而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非常愉悦的触感。书页的排版也很讲究,字体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那种墨香混合着纸张的微涩感,在指尖流淌,让人忍不住想要沉浸其中。而且,作为一本探讨历史思辨的著作,它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很符合我对于严肃读物的期待。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接收,更是一场精心准备的阅读之旅。那些封面上的设计元素,虽然我不太懂具体象征意义,但它们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引人深思的氛围,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开始对即将展开的内容充满好奇与敬畏。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原版”概念有执念的人。总觉得翻译作品,无论译者功力如何高超,都难免会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损失掉原作者那份最原始、最纯粹的语感和思考的节奏感。尤其是对于涉及到深刻的哲学思辨或者历史语境的作品,文字的微妙之处往往决定了理解的深度。因此,能够找到台湾的繁体中文原版,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喜欢那种直接面对作者用母语构建的逻辑链条的感觉,每一个词汇的选择,每一个句式的停顿,都带着作者最初的意图。这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忠诚,更像是一种对作者精神世界的致敬。我希望能感受到那种未经中介的、直接的智力碰撞,让我的阅读过程更加纯粹和投入,避免掉入翻译腔调带来的认知偏差。
评分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近代史发展的论述,常常感觉观点过于单一或者受限于某种既定的叙事框架,让人难以跳脱出来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提供多维视角,鼓励读者去质疑“既定事实”的著作。好的历史作品,不应该是提供标准答案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我期待的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那些能够像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通往不同解释路径的门。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篇名,那种“思辨之旅”的意味便油然而生,这暗示着作者并非要强行灌输某一种观点,而是邀请我们一同踏上探索真理的崎岖小径。这种开放性和挑战性,对我来说,是评价一本非虚构作品价值高低的关键指标。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睿智的引路人,引导我去看清那些隐藏在时间迷雾中的复杂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