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如何設計:廚房空間舒適美學 居住空间厨房设计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大師如何設計:廚房空間舒適美學 居住空间厨房设计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明穎 著
图书标签:
  • 廚房設計
  • 空間設計
  • 室內設計
  • 家居裝修
  • 美學
  • 港台設計
  • 居住空間
  • 設計靈感
  • 舒適空間
  • 繁體中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瑞昇文化
ISBN:9789864012244
商品编码:27031556721
包装:平裝
开本:18.2x24.5cm
页数:136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譯者: 李明穎
編者: X-Knowledge Co. Ltd.
出版社:瑞昇
出版日期:2018/02/2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012244
規格:平裝 / 136頁 / 18.2 x 24.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和設計師攜手打造屬於全家人的理想廚房吧!
完美的動線、簡潔雅緻的外觀、舒適的空間……
洋溢著幸福溫馨感的廚房,值得用心裝潢一番

  和過去相比,現代的人們更加重視廚房的裝潢與美觀。若是作為一個連結公共空間(客廳)與私人空間(寢室)的緩衝地帶,廚房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個設計良好的廚房,不僅能夠呈現屋主的品味,還能發揮zu!大的實用性,邀請身旁的親友一同做菜、大啖美食,舒適的聊天環境甚至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廚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書特別以「廚房」為題,走訪20間極富個性的房子,一窺各位屋主是如何與設計師配合,打造屬於自己的創意空間。不同建材的組合搭配,所營造出的氛圍也有所不同;烹調設備或餐盤器品應該如何選擇與擺放,這些考量也都必須在動工前審慎思量。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現代,要將心目中的理想廚房化為現實,可說是更為容易。就來看看完美廚房的幕後推手──設計師與廠商,是如何完美達成屋主們的要求吧!

本書重點

  ★ 深入探訪20位屋主的精美廚房,為各位介紹實用性高卻依舊維持美觀的空間設計

  ★ 舒適又溫暖的廚房空間,是家人齊聚一堂、與親友共享歡樂時光的zu!佳場所,值得細細裝潢或好好佈置一番

  ★ 搭配優美的照片,可如雜誌般欣賞各位屋主的品味與風格,了解不同於一般人的高級廚房

目錄
第1章 與建築師一起打造的廚房
Case1 可以感受到海邊的風與陽光的開放式廚房 006
Case2 能夠維繫家人感情而且景致又好的置中型廚房 012
Case3 與開放式客廳相連的廚房 018
Case4 靜靜地坐落在自然環境中的簡約廚房 022
Case5 宛如訂製家具般的胡桃木廚房 026
Case6 能讓夫妻倆一起開心做菜的廚房 030
Case7 能讓許多人一起享用料理的六角形廚房 034
Case8 可以俯瞰街景的都會景觀廚房 038
Case9 在設有室內中庭的廚房內欣賞悠然的景觀 042
Case10 宛如山中小屋般的戶外型簡約廚房 046
Case11 有效利用庭院空間的細長型廚房 050
COLLECTION 透過廚房來思考便於使用的房間格局 054
COLUMN 一開始要先瞭解關於廚房設計的基礎知識 058
便於使用的好廚房,重點在於這個數字!
嵌入式設備的基礎知識/要先瞭解的16個廚房用語

第2章 與廚具公司一起打造的廚房
Case12 有如可使用一輩子的家具般令人愛護的廚房 066
Case13 連接客廳與露臺的通風廚房 070
Case14 很講究細節的歐式廚房 074
Case15 融入大空間中的全景廚房 078
Case16 混合各種不同素材打造表情豐富的廚房 084
Case17 宛如舞台般的開放式廚房 088
COLUMN 要如何打造訂製廚房? 092
正因為是訂製廚房才能講究的材質&廚房設備
可靠的訂製廚房店家指南

第3章 透過翻修的方式來打造的廚房
COLLECTION 詢問翻修專家!可以如此恣意地對廚房進行翻修嗎? 104
Case18 雖然採用休閒簡約風格但卻很愜意的廚房 108
Case19 一邊運用原有設備一邊升級的簡約雅緻廚房 112
Case20 能讓夫妻倆度過安穩時光的白色廚房 116
COLLECTION 很講究材質與顏色的廚房翻修 120
COLUMN 人氣設計師的推薦!想要一直使用的廚房用具 128
設計事務所+廠商+廚具公司一覽 134





空間的藝術與機能:從生活哲學到具體實踐 書籍名稱:空間的藝術與機能:從生活哲學到具體實踐 書籍簡介: 這本深度探討居住空間設計的著作,超越了單純的風格模仿與潮流追逐,旨在引導讀者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空間美學體系。它將設計視為一種生活哲學的具體展現,探討如何將居住者的心靈需求、日常習性,以及對環境的感知,轉化為實質的建築與室內環境。本書不聚焦於特定功能區域的技術細節(如廚房的設備配置),而是著重於宏觀的空間語彙、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以及材質、光線、尺度在形塑居住感受中的核心作用。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四大部,層層遞進,引領讀者從抽象的思維走向具體的設計語彙。 --- 第一部:空間哲學的奠基:生活與場所精神的探討 本部分深入探討「空間」在人類文明與個體生命中的核心意義。設計的起點從來不是一塊空地或一堆材料,而是人對「居」的根本渴望。 一、從「家」到「居」的轉譯: 探討居住空間如何從滿足基本的庇護需求,演變為承載情感記憶、身份認同與社會交往的場域。我們將審視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私密性」與「開放性」的權衡哲學,並討論如何在現代生活的高速節奏中,重拾對「慢生活」空間的嚮往。 二、光、影與時間的雕塑: 光線是空間中最動態、最無形的元素。本章將詳細分析自然光(日光)的軌跡如何影響居住者的生理節律與心理狀態。探討如何透過建築開窗、立面處理和室內材料的反光特性,捕捉一天之中,甚至四季變換的微妙光影變化,使空間成為記錄時間流逝的活裝置。並對人工照明的層次(環境光、重點光、情境光)進行哲學性的剖析,強調照明設計應服務於空間氛圍的營造,而非僅是功能的補償。 三、材質的觸覺記憶與永續性: 材質的選擇遠不止於視覺美觀。本章聚焦於材料的觸感、溫度、氣味以及其背後的生命週期。我們將深入分析木材的呼吸性、石材的堅毅感、金屬的冰冷線條,以及織品的包覆性。強調設計師應當選擇能隨著時間產生美感變化的材料(Patina),並探討如何在追求美學的同時,實踐對環境負責的永續材料選擇策略,例如本地採購、低能耗加工與可回收性。 --- 第二部:空間語彙的建構:尺度、比例與動線的編排 一旦確立了哲學基礎,接下來便需要學習如何運用設計的基礎語言——尺度、比例和動線,來編織空間的骨架。 一、人體工程學的超越:機能的詩意化: 雖然本書不專注於單一功能區的細節操作,但對人體尺度的掌握是絕對必要的。本部分將探討如何從經典的人體比例(如維特魯威人)出發,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更具彈性與詩意的設計參數。討論「舒適尺度」的相對性,理解在不同的文化與使用情境下,何為恰當的水平與垂直間距。 二、比例的韻律與和諧:黃金分割與序列美學: 深入探討古典建築中對比例的執著,包括黃金比例(Phi)、費波那契數列在空間佈局、立面劃分,乃至家具尺寸配比中的應用。闡述比例並非僵硬的教條,而是一種引導人眼進行舒適閱讀的視覺韻律。本章提供工具,教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套連貫的比例系統,確保空間中的所有元素(從牆體到燈具)都能和諧共鳴。 三、流動的敘事:動線規劃的藝術: 動線是空間的血液循環系統。本書強調動線規劃應當如同敘事結構,具有明確的開端、發展、高潮與收束。探討如何透過序列化的空間序列(由晦暗到明亮、由緊湊到開闊)來引導居住者的心理預期。重點分析「過渡空間」(Thresholds)的設計,如門廊、走道與樓梯,這些往往是空間體驗從一個場景切換到另一個場景的關鍵節點。 --- 第三部:立面與介面的策略:內外之間的協商 居住空間的設計,本質上是在處理內部的私密世界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微妙協商。 一、牆體的角色:界定與開放的張力: 牆不再僅是結構的負擔,而是設計策略的載體。本章分析不同牆體類型的功能:承重牆、隔音牆、展示牆、以及可移動的隔板系統。討論如何透過牆體的厚度、表面處理(塗料、貼面、肌理)來區分空間的層級與重要性。著重於「穿透性」的設計,例如使用玻璃磚、鏤空隔屏,以維持視覺上的連貫性,同時保持聽覺或物理上的區隔。 二、窗景的框定:將外部風景納為室內裝飾: 窗戶是將「外部世界」篩選並引入室內的裝置。本書探討如何策略性地框定窗景(Framing the View)。這包括了窗戶的尺寸、位置、以及窗框本身的材質與寬度。討論不同類型的開窗方式(平開、推拉、天窗)對通風、安全與視覺焦點的影響。 三、定制家具與系統整合: 探討當空間設計達到一定成熟度時,如何將定制的嵌入式家具(Built-in Furniture)視為空間結構的延伸,而非附加品。分析如何將收納系統、閱讀角、休憩平台等元素,無縫地整合進建築的體量之中,從而釋放地板面積,並強化空間的整體性與流動感。 --- 第四部:情境的營造:居住體驗的深化與維護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向設計的最終目的:如何讓空間在使用中持續發揮其魅力,並適應未來的生活變化。 一、五感的協奏曲:氛圍的細微調校: 除了視覺,成功的空間設計必須激活聽覺、嗅覺與觸覺。探討如何透過吸音材料的選擇來控制殘響,如何利用植栽與水景來引入自然聲音,以及如何選擇散發淡雅氣味的天然材料。強調「安靜的空間」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奢侈品。 二、靈活性與未來的適應性(Adaptability): 在家庭結構與生活模式快速變遷的當代,空間設計必須具備回應未來的能力。本章探討如何設計「中性且可重構」的核心空間,使之能夠輕鬆地從辦公室轉變為客房,或從幼兒遊戲區轉為成熟的閱讀室。強調使用模組化系統與易於更換的飾面層。 三、空間的維護與老化美學: 一本優秀的設計書籍應當考慮到空間的後半生。討論如何選擇耐用且易於維護的材料,以及如何欣賞材料在歲月積澱下所產生的獨特紋理與光澤。鼓勵居住者將空間視為一個不斷生長、需要關懷的有機體,而非靜態的博物館展品。 總結: 《空間的藝術與機能》是一部獻給所有對居住環境抱有深刻思考的讀者、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的指南。它提供的不僅是「如何做」的答案,更是「為何如此設計」的深刻辯證,最終引導讀者創造出真正能滋養心靈、映照自我生活哲學的居住場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家居美学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程度远超我的预期。很多设计细节,比如踢脚线的处理、墙面与台面的收口方式、甚至是水龙头和开关面板的材质统一性,书中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最让我心动的是,它强调了“人与物的情感联结”,鼓励我们在厨房中融入一些具有个人故事的物件,而非仅仅堆砌昂贵的设备。例如,如何通过定制的开放柜来陈列祖传的瓷器,或者如何选择一块能与周围橱柜面板完美融合的砧板作为点缀。这种将生活哲学融入硬装设计的态度,让整本书的基调变得非常高级和耐人寻味。它不仅教你如何盖一个厨房,更是教你如何用心经营你的家庭生活空间。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相对枯燥的工具书,没想到阅读起来的体验出乎意料地流畅和愉悦。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不卖弄深奥的术语,而是用非常亲切的口吻,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秘诀。书中对于“收纳”的解读,更是颠覆了我过去“眼不见为净”的传统观念。它清晰地指出了开放式搁架的局限性,并大力推荐了那些隐藏式的、多层次的垂直收纳方案,比如转角怪物、高柜拉篮等。书中对不同材质的清洁和维护成本也做了详细的对比,这一点超级实用。我之前差点就盲目跟风选择了某种看起来很漂亮的台面材料,但看了书中关于耐污性和抗刮性的分析后,果断放弃了。这种基于真实生活经验的建议,比任何华丽的照片都来得更有说服力。

评分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美学”和“实用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元素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很多设计师的书籍,要么过于强调冷峻的现代感,让厨房看起来像个展厅,缺乏烟火气;要么就是一味地追求田园风或复古风,但功能性却大打折扣。然而,这本书里呈现的案例,无论风格是北欧的简约、轻奢的质感,还是日式的温馨,都紧密围绕着一个核心:让下厨成为一种享受。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灯光设计的章节,作者详细解释了不同色温和亮度的灯光如何影响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的心情,并且给出了操作台面、吊柜下方、甚至地面的照明建议。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讲解,让我意识到,过去只顾着装个吸顶灯的自己是多么的“外行”。这种由内而外的设计哲学,让整个阅读体验非常充实。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非常温暖和有条理的感觉,打开内页后,更是惊喜不断。作者在处理厨房这个核心生活区域时,展现出了一种既务实又充满美感的独特视角。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动线规划”的细致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灶台、水槽和冰箱摆放好,而是深入到使用者真实的烹饪习惯中去考量。比如,如何根据不同家庭的备餐流程来定制L型、U型或者岛台布局的最佳尺寸和位置,书中都有非常具体的图例和数据支持,这对于我们这些在装修前摸不着头脑的业主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它不像很多设计书那样只展示光鲜亮丽的效果图,而是真正深入到五金件的选择、收纳系统的层级划分这些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对自家厨房的布局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像个半个专业设计师了!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具有前瞻性,它没有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厨房三件套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智能家电的整合与未来厨房的演变。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中厨与西厨功能划分”的章节,在现代家庭中,这往往是个棘手的问题。作者没有强行推荐二选一的方案,而是提出了“功能混合岛台”的概念,即如何通过巧妙的区域划分,让一个空间同时满足中餐爆炒的油烟需求和西餐烘焙的干净环境。书中配有大量的剖面图和空间流线示意图,让你能清楚地看到水、电、燃气管线的预留位置,这对于在毛坯房阶段就介入设计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引导我们思考,厨房不仅仅是做饭的地方,更是一个家庭的社交中心和生活展示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