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拳击、扭打、扛摔、还击、擒拿、反擒拿,本书教你230种*有效的自卫方式。
●将敌制服,只需一招!
●徒手自卫手册:力量?速度?灵活?技巧?胆识
●美国军、警单兵格斗特种训练教程。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序言 1
2/目的和范围
2/训练须知
第二章 基本原则 3
4/概述
4/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
7/以大的力量攻击敌人薄弱的部位
7/保持身体平衡
9/冲力
9/准确与速度
第三章 人体要害部位 10
11/概述
11/人体部位
11/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4/攻击头部和颈部
22/攻击躯干部位
30/攻击肢节部位
36/运用随手可取的武器攻击敌人要害部位
第四章 倒功 39
40/概述
40/右侧倒地姿势
41/左侧倒地姿势
41/右倒练习
43/左倒练习
44/后倒姿势
45/后倒练习
46/倒功练习
第五章 摔打基础 47
48/概述
48/臀部顶摔(右或左)
51/臀部转动顶摔
55/过肩扛摔
58/过头摔
62/绊腿摔
65/由后摔
第六章 基本摔打动作的各种变化样式 67
68/臀部顶摔变化
71/臀部转动顶摔变化
73/过肩扛摔的变化
75/背后锁喉摔打
第七章 擒拿 77
78/概述
78/正面卡脖
80/揪领卡脖
81/双手交叉揪领卡喉
82/别臂按头
84/扼背
85/背后锁喉
87/双腕锁擒
第八章 反擒拿 91
92/概述
92/破解卡喉
94/另一种破解卡喉方法
96/身体被按靠在墙壁上时的破解双手正面卡喉
98/破解正面臂上箍抱
101/破解正面抱腰
103/破解双手抓单腕
106/破解抓两腕
109/破解由后单臂锁喉
112/破解由后连臂箍抱
116/破解由后臂下箍抱
120/破解由后臂下箍抱的另一种方法
第九章 持刀攻击 123
124/概述
124/持刀方法
126/攻击姿势
128/姿势变化
130/正面攻击
135/由后攻击
第十章 夺刺刀 139
140/概述
140/对付突刺
144/对付突刺的第二种方法
147/对付突刺的第三种方法
150/对付冲刺
155/对付冲刺的第二种方法
第十一章 夺枪 160
161/夺枪的速度
161/正面夺步枪
165/夺背后步枪
169/正面夺手枪
173/正面夺手枪的第二种方法
175/对付背后手枪
179/对付背后手枪的第二种方法
182/对付背后手枪的第三种方法
186/对付颈后手枪
189/对付颈后手枪的第二种方法
192/对付颈后手枪的第三种方法
195/协助同伴
198/对付敌以手枪对准格斗者和同伴的方法
第十二章 夺刀 202
203/对付下刺的方法
208/对付下刺的第二种方法
210/对付上刺的方法
213/对付上刺的第二种方法
217/对付上刺的第三种方法
219/对付谨慎接近之敌
第十三章 摸哨 221
222/概述
222/掰钢盔折脖
224/用钢盔击头
226/用绳索或铁丝单手勒脖
228/用绳索或铁丝双手勒脖
230/其他方法
第十四章 搜身 231
232/概述
232/搜身的规则
232/搜身技术
233/持长枪搜查俯卧的俘虏
234/持长枪搜查跪下的俘虏
235/持手枪搜查斜倚的俘虏
236/持手枪搜查站立的俘虏
238/对多名俘虏进行搜查
第十五章 捆绑俘虏 242
243/概述
243/腰带捆绑法
246/鞋带捆绑法
249/牵引捆绑法
250/捆猪法
251/手巾钳口法
252/棍棒堵口法
253/胶布堵嘴法
附录 254
255/徒手格斗教练须知
前 言 目的和范围
目的和范围
本书主要介绍在徒手格斗中如何运用拳击、摔跤、扭打、扛摔、还击、腿功、臂功及其他动作来制服敌人的方法;讲述如何将器械当作有效武器来使用的方法。徒手格斗始终强调的就是积极进攻,只要采取正确的进攻方法,就可将敌制服。
概述
学习徒手格斗技术,应当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2.以大的力量主动攻击敌人薄弱环节;
3.攻击敌手使其失去身体平衡时,要保持自身的平衡;
4.善于借助敌人之动作来增强自己的力量;
5.在熟练掌握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提高攻击速度。
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
1.进行徒手格斗时,你的生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应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将敌制服。可朝敌脸上撒扔沙土,用挖堑壕的工具、钢盔或皮带打击对手。如果无任何器具可以动用的话,则应假装投掷东西的样子,使敌人的手收回或遮护要害部位。如果敌人果真上当,则可趁此对其发起迅猛攻击,并将其置于死地。
2.如无任何东西可充当武器,则应运用你自身的武器,如:
(1)手掌外侧
手指紧紧并拢伸直,使手掌外侧尽量坚硬;拇指紧贴食指。以此种手掌击敌,可使其伤残。
(2)小拳
普通拳头的打击面约52平方厘米。如握成小拳,以手指第二关节构成的打击接触面则约为13平方厘米。用这样的小拳头打击敌人,其着力更强。握拳时,拇指紧扣食指将手绷紧,腕关节要保持挺直。
(3)拳尖
握拳时,折叠中指的第二关节,相邻两个手指的第二关节楔牢中指两侧;拇指末端紧扣中指指甲,并使腕关节保持挺直。以凸出的指关节打击敌人全身容易受伤的部位。
(4)实拳
以拳头的小指外侧击敌,犹如锤子砸冰。以此方法打击敌人的太阳穴,可使其毙命。
(5)掌后部
手指微曲,手掌后仰,尽量使掌后部坚硬。以掌后部打击敌人,往往比用拳更能奏效;卷曲的手指可挖敌人的眼睛,或攻击敌人脸上的其他部位。
(6)用靴踹
用靴子的内、外侧蹬踹比用靴尖踢更为有效,因其蹬踹的接触面大,用以攻击敌人手部较小和突出外露的骨骼为适宜;而用靴尖踢时,接触面太小。
(7)其他
此外,还可运用膝、肘、肩、头及牙齿等作为武器,将敌制服。
以大的力量攻击敌人薄弱的部位
以大的力量攻击敌人薄弱的部位这一作战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单兵格斗。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敌人总有容易受到攻击的易伤部位。依据情况,以大的力量主动攻击敌人容易受伤的部位,可获速战速胜之效。积极进攻是徒手格斗的关键,因为只有积极进攻才能制服敌人。
保持身体平衡
1.保持自身的平衡,而使敌人失去平衡,是格斗中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与敌人遭遇时,迅速摆出防守姿势,以全面自卫(见图7)。这种姿势就像拳击手一样,能迅速反击,运动自如。两脚分开且与肩同宽,左脚跟与右脚尖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如你是左撇子,则左脚在后。上体前倾,双膝微屈。双手成立掌,距脸部约15厘米,指尖与眼睛同高,掌心相对,掌外侧向前,面向敌人。防守姿势是与敌人展开搏斗前好的平衡姿势。按照本教材所规定的动作进行训练,保持自我平衡并使敌失去平衡的能力便可得到提高。
2.搏斗时,脚掌略斜向外侧,以保持身体平衡;向敌人攻击时,可以靠大吼来震慑对方,造成其精神紧张而失去平衡。
冲力
善于借用敌人的冲力是徒手格斗的另一原则。无论何时与敌人格斗,你都应假定他比你强壮,尽量避免立刻与敌人进行体力的较量。要利用敌人的冲力和体力,将其制服。比如,当敌人冲过来时,可迅速闪过他的打击,或向一侧跨步并将其绊倒。
准确与速度
与敌人格斗时,你几乎没有停下来进行思考的时间,各项动作都必须达到不用琢磨即可出手的程度。因此,在开始学习格斗时,一招一式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掌握的基础上,再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速度。对本教材中所举的大部分操练动作,若想成功使用,需要牢记出招速度是至关紧要的。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美国军、警单兵格斗特种训练教材。介绍了一整套徒手格斗训练方法,主要介绍在徒手格斗中如何运用拳击、摔跤、揪扭、扛摔、还击、腿功、臂功及其他动作制服敌人的方法,都是根据人体解剖学、心理学、运动力学,进行设计和设置的。其动作简捷、有力,科学、实用,富于变化。而且对每一个动作,既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又附有二百多张图片示例,易于学习和掌握,具有很强的资料和实用价值。徒手格斗训练是一种提高身体素质和强健体魄的运动。徒手格斗始终强调积极防卫,只要正确采取防卫方法,就可将敌制服。
作者简介
本书为美国陆军部编写,主要介绍在徒手格斗中如何运用拳击、摔跤、揪扭、扛摔、还击、腿功、臂功及其他动作防身的方法。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抓人眼球,那种粗犷有力的字体配合上暗色调的背景,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感。我本来是想找一本系统介绍武术流派历史的书籍,结果偶然翻到这本,光看名字里的“徒手格斗大全”和“美军防身术”就觉得它可能更偏向于实战应用。虽然我对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兴趣一般,但冲着“230种”这个数字,还是忍不住想翻翻看里面到底包含了多少种不同的招式和理念。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也很不错,纸张质量和印刷排版也挺用心,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不过,我更期待的是能从中看到一些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格斗术哲学的探讨,比如东方武术和西方格斗技击术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思维差异,那种宏观层面的对比分析,而不是纯粹的动作分解。如果它能在理论深度上再挖掘一下,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篇幅,对提升整体的阅读体验都会有质的飞跃,毕竟光靠招式堆砌,很容易让人读完就忘,缺乏持久的价值。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深入研究一下现代搏击运动(比如MMA)的训练体系是如何整合不同传统武术元素的。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周期化训练、营养补充与恢复机制的科学性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防身技巧演示。市面上的很多格斗书籍,即便是介绍现代体系的,也往往把训练的“量化”和“科学化”部分处理得比较模糊。我期待看到更详尽的训练日志范例,或者关于如何根据个体身体条件调整训练强度的具体建议。这本书的标题虽然宏大,但给我的感觉更偏向于传统或军事化的“一招制敌”思路,这与我关注的现代竞技体育的长期发展和科学训练模型有些偏离。如果它能有一部分篇幅,哪怕是作为附录,来谈谈现代运动科学是如何修正传统搏击理念的,那对我的参考价值会大得多,否则,它更像是一本应急手册,而非系统学习的教材。
评分说实话,我其实是个对古典哲学和文化符号特别着迷的读者。我买书常常是为了探寻那些深藏在技艺背后的文化基因和符号意义。比如,截拳道作为李小龙创立的理念,它本身就承载着一种打破门户之见的东方哲学精神。我原本希望这本书能在介绍“截拳道”时,能多探讨一下它对西方武术界产生的冲击和融合效应,以及它如何体现了一种“以无法为有法”的东方智慧。然而,这本书的结构似乎更侧重于“实用性”和“数量”(230种),这让我担心它是否会牺牲掉对这些文化深层含义的挖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对不同格斗流派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其内在心理防线的构建过程,以及这些技术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的。单纯的招式罗列,对我来说吸引力有限,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对这些技艺背后的“道”的理解与阐释。
评分我对这本教材的期待,其实是它能提供一个详尽的、跨文化对比的视野。我一直想知道,在面对一个非预设情境的突发冲突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防卫体系——比如日本的柔术、巴西的卡波耶拉、或者泰拳——它们在启动反应机制上的速度、能量分配和风险评估上有哪些本质的区别。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比较客观和学术的态度,去分析和比较这些“美军防身术”与其他世界主流自卫术在战术逻辑上的异同点。可惜,从书的整体风格来看,它似乎更倾向于“展示”而不是“分析”,更像是一本快速上手指南,而不是一本可以供人进行学术探讨的工具书。如果它能加入一些案例研究,比如对历史上著名格斗家在实战中如何灵活变通的战术复盘,并从中提炼出普适性的决策模型,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武术书,而可以成为一本关于“危机管理”的经典著作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无疑是上乘的,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让人感觉内容也一定扎实可靠。我本来是希望找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精髓传承的书籍,尤其是那些已经逐渐失传的内家拳的理论核心。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往往过于侧重于招式的表象,而对“气”的运用、心法的修炼这些更抽象但又至关重要的部分着墨不多。我很希望这本“大全”里能有一章节专门探讨不同流派在“以弱胜强”的哲学指导下,如何进行力量的转换和借力,而不是简单地列举拳脚的组合。毕竟,真正的格斗术魅力在于其背后的智慧,是面对绝境时心智的沉着与冷静。如果它能多一些对历史名家的传闻和他们独到见解的引用,哪怕只是侧面烘托,都会让内容更加丰满立体,不至于让这本书沦为一本单纯的“动作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