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潜:个人加速成长与组织人才培养的大师智慧
定价:¥49.00
作者:(美)拉姆·查兰
I S B N :978-7-111-59231-0
出版日期:2018/4/1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 书 名: 拉姆·查兰管理经典
页 数:215
企业究竟靠什么,才能构建竞争优势,才能持续创造价值?归根结底,还是得靠人。
识人、用人、培养人,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无论是规模巨大、增长迅猛的数字企业,还是决心转型再造辉煌的传统企业,都是如此。
如果你坚信自己有潜力,而且有志成为企业领导者,那么本书能够帮助你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更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更有效地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障碍,真正实现持续加速成长。
如果你是企业高管、人力资源负责人或是人才梯队建设负责人,那么本书能够帮助你转换思路,用全新的理念与方法更快、更好地识别和培养高潜领导者,帮助企业面对当今时代的种种挑战,取得优势,赢得胜机。
目 录
第1章 决定企业未来的高潜 // 001
企业需要高潜 // 001
重新定义高潜 // 003
区分两类人才 // 009
帮助加速成长 // 011
高潜工作意义 // 015
第2章 关键能力及自我测评 // 016
五大关键能力 // 016
自我测评工具 // 017
总体潜力分析 // 021
重点能力分析 // 021
如何使用本书(个人篇) // 024
如何使用本书(组织篇) // 026
能力篇
第3章 提高你的时间回报(关键能力1) // 030
敢用牛人 // 031
聚焦重点 // 035
善用信息 // 038
授权跟进 // 041
帮助成长 // 044
建立机制 // 046
果断决策 // 048
第4章 激发他人及培养他人(关键能力2) // 050
发掘才华 // 051
持续培养 // 056
及时调整 // 060
组织协同 // 062
沟通讨论 // 064
人际体系 // 068
高潜案例 // 070
第5章 成为创意及执行大师(关键能力3) // 076
优化创意 // 077
深入思考 // 078
付诸实施 // 084
执行关键 // 086
学习提问 // 089
高潜案例 // 090
第6章 研究客户、对手及环境(关键能力4) // 100
观察客户 // 101
研究对手 // 105
解析生态圈 // 112
预见未来变化 // 115
追踪技术创新 // 120
第7章 提高思考及判断能力(关键能力5) // 123
提升视野格局 // 123
时刻坚持学习 // 127
拓展多元人脉 // 131
随时汲取新知 // 135
保持动态思维 // 139
个人篇
第8章 适时完成关键性跨越 // 150
跨越为何有益 // 151
内部成长机会 // 158
构建支持体系 // 162
高潜案例 // 164
外部发展机会 // 169
权衡工作机会 // 171
做好离职规划 // 174
做好入职准备 // 175
第9章 争取事业、生活双丰收 // 179
事业成功 // 180
生活幸福 // 181
精神健康 // 187
坚持初心 // 190
高潜案例 // 195
组织篇
第10章 选拔培养高潜领导者 // 200
高潜选拔标准 // 202
高潜培养方式 // 205
各级领导支持 // 210
深入考察研讨 // 212
招募吸引高潜 // 215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那些渴望在职场和生活中不断进步的人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进步缓慢,有时候会陷入瓶颈期,找不到突破口。但读了这本书,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讲了理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论。比如,它强调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并详细解析了如何识别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以及如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成长型思维”的阐述,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限制。通过书中提供的各种练习和反思工具,我开始尝试挑战那些我曾经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的任务,并且惊喜地发现,自己真的在一点点地进步。那种从“不可能”到“也许可以”再到“我能做到”的转变,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实际案例,让我看到不同领域的人是如何运用这些智慧实现自我加速成长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和动力。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鸡汤文,而是真正能指导我行动,让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帮助。
评分我通常对那些市面上泛滥的“成功学”或者“管理秘籍”类的书籍持谨慎态度,但这本书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它的专业性很强,内容也非常扎实,丝毫没有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其词的感觉。作者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在字里行间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书中对于“高潜力”人才的界定,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才发展模型”,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支撑。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模型应用到我目前的团队管理中,发现效果比我之前随意摸索要好得多。例如,关于如何设计“发展性任务”来帮助员工突破舒适区,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导师体系”,书中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导师,如何设定导师-学员的合作目标等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术”的层面,它也触及了“道”的层面,探讨了领导者自身的品格、价值观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它让我认识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导。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实践的全新维度。
评分对于我这样身处管理岗位,常常需要面对人才引进和培养难题的领导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我一直深感,一个组织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识别、发展和留住高潜力人才。书中关于“高潜人才”的定义和评估标准,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它 not only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fying potential, but also delves into the nuanced assessment methods,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metrics to encompass adaptability, learning agility, and resilience.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nurturing these individuals are also incredibly valuable. The book details various development approaches, from personalized coaching and mentorship programs to challenging assignments and cross-functional rotations.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culture that supports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growth, and how leaders can actively foster this environment. I've already started incorporating some of the suggested techniques in my team-building efforts, and I'm seeing a tangible difference in employee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t's not just about finding stars, but about cultivating a garden where potential can flourish. This book provides the roadmap and the tools to make that happen.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导师。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启示和实用的建议,读起来感觉非常舒服,也很容易消化。书中的叙事方式很有吸引力,它通过很多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将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个人加速成长”时,所强调的“觉察力”和“反馈机制”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正是因为我们缺乏对自身状态的清晰认知,也听不到有价值的反馈。这本书教会我如何更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以及情绪反应,并主动去寻求和接收来自他人的建设性意见。它还提到了如何构建一个支持个人成长的“生态系统”,包括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细节都非常实用。而当它转向“组织人才培养”时,我也从中看到了很多启发。它让我明白,一个成功的组织,不仅需要有清晰的战略,更需要有与战略相匹配的人才战略,并且要将人才培养融入到日常的运营管理之中,而不是把它当作一项额外的任务。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个人成长与组织人才培养这两个看似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议题进行了深刻的融合。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所在的团队和企业,反之亦然。书中对这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我对“成长”有了更宏观和系统性的理解。它不仅关注个体如何优化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职业发展,更深入地探讨了组织如何在制度层面、文化层面构建支持人才加速成长的土壤。我尤其欣赏它在“人才盘点”和“继任者计划”方面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核心竞争力,但往往做得不够系统和精细。书中提供的模型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更科学地进行人才评估,识别出那些具备领导潜力和关键岗位接班能力的人才,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能只盯着“天才”,更要关注那些“潜力股”,通过有效的培养,他们也能成为推动组织前进的重要力量。这种“颗粒度”适中的讲解,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非常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