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 朱学骏,顾有守,王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 朱学骏,顾有守,王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学骏,顾有守,王京 著
图书标签:
  • 皮肤病
  • 性病
  • 诊断治疗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皮肤科
  • 性病科
  • 朱学骏
  • 顾有守
  • 王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都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5915444
商品编码:2714915517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
作者 朱学骏,顾有守,王京
定价 189.00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 9787565915444
出版日期 2017-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时光飞逝,距第3版已过了十二年!
  本版作者作了较大调整,首先,前3版主编之一沈丽玉教授因年事已高,本版由王京博士代替。顾有守教授临床工作十分繁忙,除审阅部分章节外,花费了大量时间亲自撰写皮肤病内用药一章,凝聚了顾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所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本人则逐字逐句审阅了《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大部分章节。各章的撰写大多为本人所培养的研究生,除李冠群、马玲蕾、孔繁荣三位博士已分别移居美国及澳大利亚,并不再从事临床外,几乎都参加了。
  《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的架构与上一版本相仿,部分为各类皮肤病的治疗,共23章。第二部分为皮肤病治疗学总论,共5章。皮肤病治疗中的中医药治疗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宋坪、沈冬及丁旭三位教授撰写。王娣则负责所有语录的校订。

   作者简介

   目录
部分 皮肤病的治疗
0.皮肤病治疗的一般原则
1.细菌性皮肤病
1.1 脓疱疮
1.2 深脓疱疮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1.4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5 细菌性毛囊炎
1.5.1 浅表性毛囊炎
1.5.2 秃发性毛囊炎
1.5.3 须疮
1.5.4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1.5.5 革兰氏杆菌毛囊炎
1.6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1.7 疖与疖病
1.8 痈
1.9 蜂窝织炎
1.10 丹毒
1.11 猩红热
1.12 化脓性汗腺炎
2.分枝杆菌性皮肤病
2.1 麻风
2.2 麻风反应
2.3 皮肤结核
2.4 硬红斑
2.5 坏死性筋膜炎
2.6 炭疽
2.7 类丹毒
2.8 红癣
2.9 腋毛癣
2.10 Reiter综合征
2.11 窝状角质松解症
2.12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12.1 游泳池肉芽肿
2.12.2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皮肤感染
2.12.3 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皮肤感染
2.12.4 布鲁里溃疡
2.12.5 其他分枝杆菌感染
3.真菌性皮肤病
3.1 头癣
3.2 体癣与股癣
3.3 手足癣
3.4 甲真菌病
3.5 癣菌疹
3.6 花斑糠疹
3.7 念珠菌病
3.8 着色芽生菌病
3.9 孢子丝菌病
3.10 隐球菌病
3.11 足菌肿
3.12 放线菌病
3.13 诺卡菌病
3.14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3.15 曲霉病
3.16 毛霉病
3.17 暗色丝孢霉病
3.18 镰刀菌病
4.病毒性皮肤病
4.1 单纯疱疹
4.2 带状疱疹
4.3 疣
4.3.1 寻常疣和跖疣
4.3.2 扁平疣
4.3.3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4.4 传染性软疣
4.5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4.6 水痘
4.7 幼儿急疹
4.8 手足口病
4.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10 风疹
4.11 麻疹
4.12 Kaposi水痘样疹
4.13 羊痘
4.14 挤奶人结节
5.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
5.1 皮肤利什曼病
5.2 皮肤猪囊虫病
5.3 虫咬皮炎
5.4 蜂蜇伤
5.5 蝎蜇伤
5.6 疥疮
5.7 毒蛇咬伤
5.8 虱病
5.8.1 头虱病
5.8.2 体虱病
5.8.3 阴虱病
5.9 毛虫皮炎
5.10 隐翅虫皮炎
5.11 皮肤蝇蛆病
5.12 莱姆病
5.13 匐行疹
5.14 旋毛虫病
5.15 腭口线虫病
5.16 刺胞皮炎
5.17 海水浴者皮炎
6.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6.1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6.2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6.3 化妆品皮炎
6.4 生漆皮炎
6.5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6.6 湿疹
6.7 特应性皮炎
6.8 钱币状湿疹
6.9 乏脂性湿疹
6.10 尿布皮炎
6.11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6.12 自体敏感性皮炎
6.13 淤滞性皮炎
6.14 剥脱性皮炎
6.15 食物过敏性皮炎
6.16 脂溢性皮炎
6.1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6.18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样丘疹及
……

第二部分 皮肤病治疗学总论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临床实用指南:深入解析常见皮肤病与性病防治 本书系一本集临床实践、理论研究与最新进展于一体的医学专著,旨在为广大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护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权威的临床指南。本书凝聚了多位资深皮肤病学和性病学专家的丰富临床经验与学术智慧,系统阐述了各种常见及疑难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内容涵盖了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个维度,力求做到详尽透彻,直击临床痛点。 一、 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精细辨析,准确把握 皮肤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本书在皮肤病的诊断部分,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贯穿始终,强调结合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 病史采集的艺术与技巧: 强调详细询问患者的起病诱因、疾病发展过程、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用药史以及过敏史等,指导读者如何从纷繁的信息中捕捉关键线索。 体格检查的精要与要点: 详细介绍皮肤及附件(毛发、指甲、皮脂腺、汗腺)的系统检查方法,重点讲解如何识别和描述皮损的形态(如斑、疹、丘疹、结节、肿块、糜烂、溃疡、萎缩、瘢痕等)、分布(如单侧、对称、播散、局限等)及颜色等特征,并配以大量高质量的临床图片,便于读者对照学习。 辅助检查的应用与解读: 详细阐述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在皮肤病诊断中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皮肤镜检查: 讲解皮肤镜在诊断色素性病变、血管性病变、炎症性病变及寄生虫感染等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早期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真菌镜检与培养: 详细介绍真菌感染的标本采集、处理方法及显微镜下形态识别,指导培养基的选择与结果的判读。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阐述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病原学诊断,重点讲解药敏试验在指导抗生素选择中的关键作用。 病毒学检查: 包括PCR、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等,指导读者在病毒感染性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荧光检查(直接与间接): 详细介绍在诊断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血管炎、狼疮等中的应用,强调抗体谱的解读。 皮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阐述皮肤活检的指征、方法及标本处理,并对常见的皮肤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详细解读,这是许多皮肤病诊断的金标准。 斑贴试验与 otros 皮肤过敏原试验: 详细介绍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方法,指导过敏原的查找与识别。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在某些皮肤附件肿瘤、深部感染等疾病中的应用。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针对临床上易混淆的皮肤病,本书提供了详细的鉴别诊断思路和方法,列出关键的鉴别要点,帮助读者避免误诊。例如,对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玫瑰糠疹、 secundarios 感染等进行细致的区分。 二、 皮肤病的治疗策略:个体化方案,综合施治 本书的治疗部分,强调个体化、综合性、阶梯性的治疗原则,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及合并症等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详细介绍各类外用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角质松解剂、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强调不同剂型(如软膏、乳膏、洗剂、泡沫剂)的选择依据。 内服药物: 详细阐述常用口服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疗程、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等)、口服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阿维A)、生物制剂等。 系统治疗的更新: 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治疗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白癜风、痤疮、带状疱疹等疾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型药物,如JAK抑制剂、IL-4/IL-13单克隆抗体等。 物理治疗: 光疗: 详细介绍窄谱UVB、PUVA、311nm UVB等光疗的原理、适应症、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适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皮肤淋巴瘤等。 冷冻治疗: 介绍冷冻治疗在去除疣、痣、皮肤肿瘤等方面的应用。 电灼、激光治疗: 介绍不同类型激光(如CO2激光、点阵激光、染料激光等)在去除血管性病变、色素性病变、痤疮瘢痕、胎记等方面的应用。 手术治疗: 皮肤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介绍不同类型皮肤肿瘤的显微外科切除技术、术后伤口管理和皮瓣、植皮修复技术。 其他手术: 如腋臭微创手术、囊肿摘除术等。 中医药与皮肤病: 介绍部分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经验与研究进展,强调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皮肤屏障修复与免疫调节: 强调皮肤屏障功能在维持皮肤健康中的重要性,介绍皮肤屏障修复剂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免疫来治疗某些皮肤疾病。 三、 性传播疾病(STD)的防治:精准筛查,有效管理 本书将性传播疾病(STD)的防治作为一个重要章节进行系统阐述,强调其公共卫生意义和临床诊疗挑战。 常见STD的病原学、临床特征与诊断: 详细介绍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艾滋病(HIV感染)、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淋巴肉芽肿等STD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典型临床表现,并提供详细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如核酸检测、抗原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STD的治疗原则与方案: 针对不同的STD,提供最新、最权威的治疗指南和药物选择,强调治疗的及时性、有效性及耐药性问题。特别关注多重耐药淋球菌等耐药病原体的治疗挑战。 STD的预防与咨询: 强调性健康教育、安全套的使用、高危行为的识别与规避、性伴侣的追踪与治疗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指导读者如何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性健康咨询。 HIV感染的筛查、诊断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详细介绍HIV感染的筛查策略、诊断流程,以及ART的最新进展,包括耐药检测、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监测及不良反应管理。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防治: 针对HIV感染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病等,阐述其预防与治疗策略。 孕期STD的筛查与母婴阻断: 强调孕期STD筛查的必要性,以及针对HIV、梅毒等疾病的母婴阻断措施。 生殖健康与性病防治的融合: 探讨生殖健康服务与STD防治的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视角。 四、 特殊人群的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关注细微,周全呵护 本书还特别关注特殊人群的皮肤病与性病防治问题,这部分内容尤为体现了本书的临床深度和人文关怀。 儿童皮肤病: 详细介绍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如湿疹、尿布皮炎、婴儿痤疮、麻疹、风疹、水痘、手足口病等,强调儿童皮肤的特殊性,以及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老年人皮肤病: 关注老年人皮肤的衰老性改变,以及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如老年斑、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并讨论其治疗中的特殊考量。 妊娠期皮肤病: 重点介绍妊娠期常见的皮肤病,如妊娠期特应性皮炎、妊娠痒疹、妊娠疱疹等,以及既往皮肤病在妊娠期的变化,强调治疗的安全性。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器官移植、肿瘤化疗/放疗患者)的皮肤病与机会性感染: 详细阐述这类患者易发的皮肤感染(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和非感染性皮肤病,以及预防与治疗的策略。 职业性皮肤病: 介绍各类化学品、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性皮炎、湿疹、皮肤肿瘤等,强调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性少数人群(MSM)的STD防治: 针对特定高危人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STD筛查、预防和治疗建议。 五、 皮肤科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与时俱进,引领方向 本书并非一成不变的经典,而是积极吸收了近年来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 皮肤微生物组与皮肤健康: 探讨皮肤微生物组在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免疫调节及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治疗潜力。 基因组学与精准皮肤病学: 介绍基因测序技术在皮肤病遗传性疾病诊断、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在皮肤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AI在辅助诊断、图像识别、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潜力。 再生医学与皮肤修复: 介绍皮肤干细胞、组织工程在皮肤缺损修复、皮肤年轻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全球视野下的STD防控: 关注全球范围内STD流行趋势的变化,以及新发、再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结论 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详实的临床资料、精美的图片配饰以及与时俱进的学术视野,将成为皮肤科及性病科医护人员案头必备的实用工具书。它不仅能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皮肤病与性病,更能启发读者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与学术探索,最终为提升我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适合临床医生阅读。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事实为依据,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观地呈现医学知识。章节的划分逻辑性强,信息层级分明,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治疗原则的提炼,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对比,这使得我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能够更加清晰地权衡利弊,做出最优决策。 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如某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或者药物的选择顺序,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基于证据的建议。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我们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总的来说,《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临床难题,更能启发我们对皮肤病性病诊疗的更深层次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名基层皮肤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或者一些不太常见的疾病,这时候,一本权威、全面、实用的参考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手里已经有好几本皮肤科的专著,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或者更新不够及时。《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首先,它在疾病的分类和梳理上非常清晰,无论是常见的痤疮、湿疹,还是相对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都有详细的章节进行介绍。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于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案,都给出了循序渐进的建议,从基础用药到进阶治疗,从内服到外用,甚至是物理疗法,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我尤其欣赏它在药物选择上的建议,不仅列出了常用药物,还对一些新药、特效药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降低风险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不少病例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非常有启发。有时,看到书中的病例,会感觉仿佛在和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学术交流,从中汲取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用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描绘了皮肤病性病诊疗的全景图。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更新的知识点也融入其中,这对于我们这些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特别是在治疗方面,它提供了非常细致的操作指南,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皮肤病的长期管理,或者对于一些急性重症的紧急处理,都有明确的指导意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诊断和治疗方案,更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权衡。它引导我们关注疾病的整体,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从而做出更加精准和人性化的诊疗。对于皮肤科的年轻医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入门的绝佳教材;对于我这样的老医生来说,它也能帮助我们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临床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质量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皮肤病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肉眼观察来诊断,而清晰、真实的彩色图片,能够极大地辅助我们进行鉴别诊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不仅图片分辨率高,而且涵盖了各种疾病在不同分期、不同表现下的典型照片。我经常会在门诊遇到一些看起来很相似的皮损,这时候翻阅一下书中的图片,对比一下,往往能迅速找到思路。不仅仅是照片,书中对于一些组织病理学的图片也进行了收录,这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皮肤活检的疾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能够直观地看到病理改变,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我也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皮肤病的治疗,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讨论。这体现了作者的细致和周到,因为这些人群的生理特点不同,药物选择和剂量都需要特别谨慎。《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避免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误区。而且,对于一些罕见病,书中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供了最新的诊疗思路,这对于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拓宽诊疗视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分

对于性病部分的讲解,这本书同样令人满意。作为皮肤科医生,性病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很多医生可能在这方面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深入的认识。《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到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再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对于不同性病的治疗方案,给出了详实的指导,包括药物的选择、疗程的把握,以及耐药性的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性病患者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方面也给予了关注。这反映了作者对患者的全面关怀,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在性病治疗中,患者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如果能够提供恰当的心理疏导,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书中也强调了性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这对于控制性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