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 |
| 作者 | 朱学骏,顾有守,王京 |
| 定价 | 189.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65915444 |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时光飞逝,距第3版已过了十二年! 本版作者作了较大调整,首先,前3版主编之一沈丽玉教授因年事已高,本版由王京博士代替。顾有守教授临床工作十分繁忙,除审阅部分章节外,花费了大量时间亲自撰写皮肤病内用药一章,凝聚了顾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所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本人则逐字逐句审阅了《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大部分章节。各章的撰写大多为本人所培养的研究生,除李冠群、马玲蕾、孔繁荣三位博士已分别移居美国及澳大利亚,并不再从事临床外,几乎都参加了。 《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的架构与上一版本相仿,部分为各类皮肤病的治疗,共23章。第二部分为皮肤病治疗学总论,共5章。皮肤病治疗中的中医药治疗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宋坪、沈冬及丁旭三位教授撰写。王娣则负责所有语录的校订。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部分 皮肤病的治疗 0.皮肤病治疗的一般原则 1.细菌性皮肤病 1.1 脓疱疮 1.2 深脓疱疮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1.4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5 细菌性毛囊炎 1.5.1 浅表性毛囊炎 1.5.2 秃发性毛囊炎 1.5.3 须疮 1.5.4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1.5.5 革兰氏杆菌毛囊炎 1.6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1.7 疖与疖病 1.8 痈 1.9 蜂窝织炎 1.10 丹毒 1.11 猩红热 1.12 化脓性汗腺炎 2.分枝杆菌性皮肤病 2.1 麻风 2.2 麻风反应 2.3 皮肤结核 2.4 硬红斑 2.5 坏死性筋膜炎 2.6 炭疽 2.7 类丹毒 2.8 红癣 2.9 腋毛癣 2.10 Reiter综合征 2.11 窝状角质松解症 2.12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12.1 游泳池肉芽肿 2.12.2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皮肤感染 2.12.3 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皮肤感染 2.12.4 布鲁里溃疡 2.12.5 其他分枝杆菌感染 3.真菌性皮肤病 3.1 头癣 3.2 体癣与股癣 3.3 手足癣 3.4 甲真菌病 3.5 癣菌疹 3.6 花斑糠疹 3.7 念珠菌病 3.8 着色芽生菌病 3.9 孢子丝菌病 3.10 隐球菌病 3.11 足菌肿 3.12 放线菌病 3.13 诺卡菌病 3.14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3.15 曲霉病 3.16 毛霉病 3.17 暗色丝孢霉病 3.18 镰刀菌病 4.病毒性皮肤病 4.1 单纯疱疹 4.2 带状疱疹 4.3 疣 4.3.1 寻常疣和跖疣 4.3.2 扁平疣 4.3.3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4.4 传染性软疣 4.5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4.6 水痘 4.7 幼儿急疹 4.8 手足口病 4.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10 风疹 4.11 麻疹 4.12 Kaposi水痘样疹 4.13 羊痘 4.14 挤奶人结节 5.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 5.1 皮肤利什曼病 5.2 皮肤猪囊虫病 5.3 虫咬皮炎 5.4 蜂蜇伤 5.5 蝎蜇伤 5.6 疥疮 5.7 毒蛇咬伤 5.8 虱病 5.8.1 头虱病 5.8.2 体虱病 5.8.3 阴虱病 5.9 毛虫皮炎 5.10 隐翅虫皮炎 5.11 皮肤蝇蛆病 5.12 莱姆病 5.13 匐行疹 5.14 旋毛虫病 5.15 腭口线虫病 5.16 刺胞皮炎 5.17 海水浴者皮炎 6.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6.1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6.2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6.3 化妆品皮炎 6.4 生漆皮炎 6.5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6.6 湿疹 6.7 特应性皮炎 6.8 钱币状湿疹 6.9 乏脂性湿疹 6.10 尿布皮炎 6.11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6.12 自体敏感性皮炎 6.13 淤滞性皮炎 6.14 剥脱性皮炎 6.15 食物过敏性皮炎 6.16 脂溢性皮炎 6.1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6.18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样丘疹及 …… 第二部分 皮肤病治疗学总论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适合临床医生阅读。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事实为依据,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观地呈现医学知识。章节的划分逻辑性强,信息层级分明,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治疗原则的提炼,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对比,这使得我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能够更加清晰地权衡利弊,做出最优决策。 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如某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或者药物的选择顺序,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基于证据的建议。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我们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总的来说,《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临床难题,更能启发我们对皮肤病性病诊疗的更深层次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名基层皮肤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或者一些不太常见的疾病,这时候,一本权威、全面、实用的参考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手里已经有好几本皮肤科的专著,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或者更新不够及时。《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首先,它在疾病的分类和梳理上非常清晰,无论是常见的痤疮、湿疹,还是相对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都有详细的章节进行介绍。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于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案,都给出了循序渐进的建议,从基础用药到进阶治疗,从内服到外用,甚至是物理疗法,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我尤其欣赏它在药物选择上的建议,不仅列出了常用药物,还对一些新药、特效药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降低风险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不少病例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非常有启发。有时,看到书中的病例,会感觉仿佛在和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学术交流,从中汲取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用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描绘了皮肤病性病诊疗的全景图。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更新的知识点也融入其中,这对于我们这些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特别是在治疗方面,它提供了非常细致的操作指南,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皮肤病的长期管理,或者对于一些急性重症的紧急处理,都有明确的指导意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诊断和治疗方案,更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权衡。它引导我们关注疾病的整体,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从而做出更加精准和人性化的诊疗。对于皮肤科的年轻医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入门的绝佳教材;对于我这样的老医生来说,它也能帮助我们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临床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质量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皮肤病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肉眼观察来诊断,而清晰、真实的彩色图片,能够极大地辅助我们进行鉴别诊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不仅图片分辨率高,而且涵盖了各种疾病在不同分期、不同表现下的典型照片。我经常会在门诊遇到一些看起来很相似的皮损,这时候翻阅一下书中的图片,对比一下,往往能迅速找到思路。不仅仅是照片,书中对于一些组织病理学的图片也进行了收录,这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皮肤活检的疾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能够直观地看到病理改变,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我也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皮肤病的治疗,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讨论。这体现了作者的细致和周到,因为这些人群的生理特点不同,药物选择和剂量都需要特别谨慎。《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避免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误区。而且,对于一些罕见病,书中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供了最新的诊疗思路,这对于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拓宽诊疗视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分对于性病部分的讲解,这本书同样令人满意。作为皮肤科医生,性病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很多医生可能在这方面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深入的认识。《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到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再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对于不同性病的治疗方案,给出了详实的指导,包括药物的选择、疗程的把握,以及耐药性的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性病患者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方面也给予了关注。这反映了作者对患者的全面关怀,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在性病治疗中,患者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如果能够提供恰当的心理疏导,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书中也强调了性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这对于控制性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