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入路解剖图谱 石瑾 主编 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

正版 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入路解剖图谱 石瑾 主编 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瑾 著
图书标签:
  • 神经外科
  • 微创手术
  • 解剖学
  • 图谱
  • 石瑾
  • 医学
  • 临床
  • 实物解剖
  • 手术入路
  • 解剖标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68142
商品编码:271838438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入路解剖图谱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纯纸
页数:31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本书共分23章。第17章为与颅脑手术相关联的、为基础的人体解剖学方面的知识,系统地介绍了颅骨、脑(端脑、小脑和脑干)、脑室系统、颅内血管、颅神经和脑池,为后续讲解各种手术入路作铺垫;其中对脑池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在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第8章介绍了颅脑外科开颅术的一般原则, 为各种手术入路的共性部分。第920章则分述各种常规手术入路,就其适应证、手术方式、改良和扩展入路等进行叙述,并结合逐层解剖的标本图片与术中截图比对和对典型病例的分析等,便于初学者理解。第21章及作为补充材料的附录一、附录二, 对笔者所在的神经外科颅脑解剖学研究、专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神经外科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显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设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与总结,分享了其20余年来从事临床应用解剖学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颅脑相关的解剖学技术的改良与革新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石 瑾 副研究员。师从原中国人体解剖学会解剖学技术学组组长王兴海、副组长李忠华高级实验师,并得到现代临床解剖学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的亲自教诲。从事人体解剖学技术方法和神经应用解剖学方面的研究20余年,曾担任国家重点学科原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技术组副组长多年;协助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漆松涛教授组建精准神经外科实验室。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作者40余篇,SCI收录文章9篇); 参编专著8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各1部);获科研成果3项,其中“外科应用管道铸型标本制作法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被评为“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分别是第三、第二完成人);获广州市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1项;获行政奖励20余次;获原军医大学教学优秀二、三等奖各1次;参与省市级课题近10项。

        全书包含489幅图片,其中大体解剖标本图片234幅,铸型标本图片12幅,术中截图102幅,术前、术后的影像学对照图片24幅,模式图72幅(有6幅是在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来显示脑池的,相较“纯粹”的模式图更直观),其他图片45幅,图表28个。本书解剖学标本图片尤其是手术入路图片制作精美,且大部分是在Leica显微镜下放大625倍拍摄,细微之处清晰可辨;术中截图亦是经过精挑细选,这些图片堪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本书可供解剖学工作者、医学生和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医师参考与借鉴,也可作为神经外科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显微解剖操作的教材。

 

第 一 章 颅骨  1

第 二 章 端脑  22

节   端脑表面结构22

第二节   端脑内部结构28

第三章  小脑和脑干36

第 一 节 小脑      36

第二节   小脑和脑干间的裂隙      42

一、第四脑室上顶壁和小脑中脑裂  42

二、第四脑室下顶壁和小脑延髓裂  43

三、外侧隐窝和小脑脑桥裂  43

第四章  脑室系统     45

第五章  颅内血管     49

节   脑动脉系统     49

一、颈外动脉    49

二、颈内动脉    52

三、椎-基底动脉    59

第二节   脑静脉系统     67

一、硬脑膜窦    67

二、大脑浅静脉      69

三、大脑深静脉      73

四、脑干及小脑的静脉     74

第六章  颅神经解剖78

第 七 章 脑池  94

节   脑池的解剖     94

一、重要的脑池及分类     94

二、各脑池的解剖  94

第二节   重要的脑池内标志    100

一、终板池、视交叉池、脚间池、桥前池区  101

二、环中脑区    101

第三节    脑池的相互交通      104

第八章  颅脑外科开颅术一般原则     107

一、体位摆放    107

二、皮瓣成形    107

三、骨瓣成形    108

四、硬膜切开    108

五、关闭硬膜    108

六、还原骨瓣    108

七、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109

八、其他细节    109

第九章  额底入路及其扩展入路    111

节   额底入路   111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11

二、手术方式    111

第二节   额底入路的改良和扩展入路     114

一、眉弓锁孔入路  114

二、前纵裂入路      114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16

第十章  额颞入路及其扩展入路    120

节   额颞入路   120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20

二、手术方式    120

第二节   额颞入路的改良和扩展入路     125

一、额外侧入路      125

二、额颞颧眶入路  125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29

第十一章  颞下入路及其扩展入路     136

节   颞下入路   136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36

二、手术方式    136

第二节   颞下入路的改良和扩展入路     141

一、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141

二、扩大中颅窝入路   143

三、颞下入路及其扩展入路对比      144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44

第十二章  乙状窦后入路    147

节   乙状窦后入路147

一、手术适应证      147

二、手术方式    147

第二节   典型病例   152

第十三章  枕下远外侧入路及相关扩展入路156

节   枕下远外侧入路  156

一、手术适应证      156

二、手术入路要点  156

三、手术方式    156

第二节   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改良和扩展入路    163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63

第十四章  枕下经小脑幕入路  165

节   枕下经小脑幕入路    165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65

二、手术入路要点  165

三、手术方式    165

四、Galen静脉系统主要属支166

第二节   典型病例   168

第十五章  幕下小脑上入路172

节   幕下小脑上入路  172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72

二、手术入路要点  172

三、手术方式    172

四、Poppen入路与Krause入路的对比175

第十六章  枕下后正中入路178

节   枕下后正中入路  178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78

二、手术入路要点  178

三、手术方式    178

第二节   典型病例   183

第十七章  海绵窦解剖及相关手术入路   186

节   海绵窦的解剖186

一、基本概念    186

二、硬膜层次    186

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187

四、神经的解剖关系   187

五、海绵窦的逐层解剖     188

第二节   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189

一、概述189

二、海绵窦区肿瘤分类     190

三、海绵窦区肿瘤手术要点  191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91

第十八章  脑室病变常用手术入路     196

节   第三脑室病变常用入路  196

一、前纵裂-胼胝体入路   196

二、 额叶皮质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   200

第二节   第四脑室病变常用入路  203

一、 小脑下蚓部入路203

二、小脑延髓裂入路   208

第十九章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及其扩展入路212

节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    213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213

二、手术方式    214

第二节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  220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220

二、手术入路优点  220

三、手术入路分类  221

四、术中辅助技术的应用222

第二十章  颅脑急症手术入路  223

节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223

一、一侧额颞顶大骨瓣开颅操作技术   223

二、 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操作技术     227

第二节   脑室外引流术227

一、 适应证228

二、 禁忌证228

三、 穿刺点选择及方法   228

四、 脑室穿刺后颅内感染的预防    228

第三节   脑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228

一、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229

二、开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    229

第二十一章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标本技术方法的改良233

一、 标本防腐固定和保存液的改进     233

二、标本先期处理方式的改进    234

三、血管灌注剂(填充剂)的改进  235

四、标本解剖操作台及储存方式的改进     236

附录一  南方医院精准神经外科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239

一、实验室规划和建设的原则    239

二、实验室的具体布局     239

三、实验室的行政管理     242

 四、实验室的学术交流功能    242

 五、南方医院精准神经外科实验室的特点与优势  243

附录二  神经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显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设    244

 一、标本储藏室  244

 二、标本准备室  245

 三、显微操作培训室     246

 四、高级显微解剖操作室  247

 五、学术会议室  248

附录三  中文索引     249

附录四  英文索引     270

 

 


《解剖图谱:探寻人体的精妙构造与手术路径》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医学领域,而是旨在为所有对人体结构和潜在手术路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直观的解剖学指南。它将带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人体奥秘的旅程,从宏观的整体布局到微观的精细结构,逐一揭示生命的精巧设计。我们将通过清晰的图示和详实的文字描述,带领读者理解各个器官、组织、血管、神经以及骨骼的精确位置、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部分:宏观解剖——构建人体的基本框架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人体的整体出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空间认知。我们会详细介绍人体的基本分区,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以及四肢。对于每个区域,都将呈现其主要构成部分,例如头部包括颅骨、脑、眼、耳、鼻、口等重要器官;颈部则涵盖了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肉以及咽喉、食管等结构。胸部会重点阐述胸廓、肺、心脏、大血管以及食管等解剖关系。腹部将深入讲解腹腔的脏器分布,如肝脏、胃、肠道、肾脏、脾脏等,以及它们与腹壁、腹膜的关系。盆部则会聚焦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直肠等结构的解剖特点。四肢的介绍将从骨骼系统开始,逐步深入到肌肉、血管、神经的层次,理解其运动功能的基础。 第二部分:微观解剖——揭示结构的精巧细节 一旦我们对宏观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到微观层面,探究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这部分将着重于不同类型组织的形态学特征,例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软骨、骨骼等)、肌肉组织(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以及神经组织。我们将通过高质量的显微图像或模式图,展示这些组织的细胞组成、排列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器官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分析消化系统时,我们会展现肠道壁的组织层次,包括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并阐述各层的功能;在讲解心血管系统时,我们会展示血管壁的构成,包括内皮、中膜和外膜,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维持血液循环。 第三部分:系统解剖——理解器官的整体功能与联系 人体并非孤立器官的集合,而是由多个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系统构成。本部分将系统地介绍人体的各个重要系统,并深入分析其主要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它们在整个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运动系统: 详细介绍骨骼的组成、类型、连接方式以及骨骼肌的结构、功能和运动机制。我们将展示关节的类型、韧带的作用,理解骨骼肌如何通过收缩产生运动,并分析各种体位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 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的解剖结构。我们将描绘神经元的形态、神经纤维的分布,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并阐述不同脑区的基本功能分区。 心血管系统: 深入研究心脏的结构,包括四个腔室、瓣膜以及心肌的特性。我们将详细展示全身主要的动脉和静脉的走行、分支以及它们如何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呼吸系统: 描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的解剖结构,理解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的微观结构。我们将分析呼吸运动的机制。 消化系统: 介绍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管道的结构,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我们将重点讲解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等,以及它们在消化酶分泌中的作用。 泌尿系统: 详细展示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肾盂等,以及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组成。我们将理解肾脏如何过滤血液并生成尿液。 生殖系统: 分别介绍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内外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它们在繁殖过程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 介绍主要的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及其调控作用。 淋巴系统与免疫系统: 探索淋巴结、淋巴管、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的结构,以及淋巴在体液平衡和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功能性解剖——连接结构与功能 在理解了人体的静态结构之后,本书还将进一步探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将结合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的知识,解释特定的解剖结构是如何支持特定的生理功能。例如,在讲解手部时,我们将分析手指骨骼、肌腱、韧带以及神经的精妙配合,是如何赋予人手复杂且精细的抓握、操控能力的。在描述眼睛时,我们将解释眼球的屈光介质、肌肉以及视网膜的结构,如何协同工作实现视觉功能。 第五部分:临床相关解剖——理解手术路径与病变影响 本部分将着重于介绍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解剖知识,为医学生、外科医生以及其他对临床医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指导。我们将从更具实用性的角度审视解剖结构,例如: 主要血管与神经的走行: 详细标注出在不同区域,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行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以及它们容易受损的部位。这对于理解创伤、出血或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至关重要。 解剖层面与层次: 强调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穿越的各个解剖层面,例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骼等,以及每个层面之间的界限和特征。 脏器的体表投影与触诊: 介绍如何通过体表标志来定位体内脏器的位置,这对于体格检查和影像学判读具有重要意义。 潜在的手术入路考量: 虽然本书不专注于特定的手术技术,但我们会基于解剖学知识,讨论在进行某些区域的解剖探索时,有哪些需要考虑的解剖学要点,例如如何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或神经,如何利用天然的解剖间隙等。这为理解外科手术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贯穿全书的特点: 精选的图示: 本书将采用高质量、清晰、准确的图示,力求将复杂的解剖结构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图示将涵盖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整体解剖图: 展示不同系统在身体内的整体分布。 分层解剖图: 按照不同解剖层次,如皮肤、肌肉、骨骼等,逐层展示结构。 关系解剖图: 强调特定器官或结构与其他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 功能性图示: 解释特定结构如何支持生理功能。 显微结构图: 展示组织的微观形态。 严谨的文字描述: 每个图示都将配有详实、准确的文字说明,对所展示的结构进行命名、定位、描述形态特征、解释其功能以及与其他结构的关系。语言将力求清晰易懂,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并在必要时进行解释。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本书的设计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学习逻辑,帮助读者逐步建立起对人体解剖学的完整认知体系。 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 虽然本书侧重于基础解剖学,但通过“临床相关解剖”部分的介绍,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的初步联系建立起来,为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将成为一本值得反复查阅的参考工具,无论是初学者希望系统学习人体结构,还是希望深化解剖学理解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益。它将成为您探索生命科学、理解人体精妙设计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简洁大方,封面上的插画风格和书名传达出的信息十分契合,一看就知道是关于解剖和手术的专业书籍。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类似的图谱,但总觉得它们的图例不够清晰,或者标注不够详细,导致在理解复杂结构时有些吃力。这本书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提供更直观、更具指导性的视觉呈现。书名中“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的说法也让我产生了不少联想,究竟是如何将冰冷的解剖标本转化为生动的模式图的呢?是采用了特殊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什么创新的呈现方式?这些都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期待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拿到这本书之后,整体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触感也很好。我特别喜欢封面设计的那个细节,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插画,但它所传达出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扑面而来,让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很扎实。我之前在学习某些解剖知识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书本上的图谱过于概念化,脱离了实际的解剖结构,导致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对应。这本书的副标题“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让我觉得它在这方面可能会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将抽象的解剖概念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种基于真实解剖的绘制方式,我相信能够提供更准确、更贴近临床实际的参考,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这种精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评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同于市面上一些堆砌信息、缺乏美感的医学图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显得十分简洁而富有艺术感,书名中的“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入路解剖图谱”几个字,加上“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的补充说明,立刻勾勒出了其核心内容和独特的价值。我一直认为,解剖学的学习,尤其是外科解剖,最关键的在于“看”和“理解”。而“看”不仅仅是看线条和形状,更是看结构之间的关系,看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这本书的描述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复杂的实物解剖转化为清晰、准确、易于理解的模式图,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掌握神经外科手术的入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追求华丽或者信息量爆炸,而是以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姿态呈现。书名中的“正版”字样也增加了一份信任感,而“石瑾 主编”则赋予了其专业权威的背书。最让我动心的是“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这句话,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学习方式吗?在面对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时,清晰、准确、并且贴近实际的解剖认知至关重要,而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或者过于简化的二维图示,往往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我期待这本书能通过其独特的绘制方式,将那些精细、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解剖结构,以一种直观、易懂、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方式展现出来。

评分

这本书的外观给我的感觉就是“专业”和“严谨”。封面的排版设计非常清晰,书名和作者信息一目了然,传递出一种沉稳可靠的学术氛围。我尤其关注书名中提到的“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这一描述,这让我对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解剖时,看到的图谱往往是经过高度概念化的,虽然易于理解,但可能在细节上有所缺失,无法完全反映真实解剖的复杂性和变异性。而这本书强调的是在真实的解剖标本上进行绘制,这无疑能提供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解剖信息,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手术入路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减少手术中的不确定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