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Duus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 |
| 作者 | (德)贝尔 ,刘宗蕙,徐霓霓 |
| 定价 | 98.00元 |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 ISBN | 9787502766214 |
| 出版日期 | 2006-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8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640Kg |
| 内容简介 | |
| Peter Duus的著作《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医师完成了他们的职业培训。负责该版本的编写组在继承原著思想精粹的基础上,吸收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原著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更新。 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同时包含了*研究成果:本书自问世以来,畅销达25年之久,累计出版27版次,已被翻译成英、法、日、俄、中等13种文字,被誉为世界医学名著。当临床前期与临床之间界限模糊时,本书以向多专业方向延伸的方式增加其现实意义,并且一直保持着超前意识。 系统叙述了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综合症:本书主要阅读对象为学生(全书贯穿了教材的临床意义)和实习医师(扼要重述了神经解剖基础)。 *内容,精辟易懂: 系统划分章节,各章节以不同颜色标识,四色印刷。 全书采用四色解剖绘图。 新近病例,附加多幅CT和MRI图。 新增独立章节叙述神经系统的基本要素以及脑血管解剖包括脑血管病。 由于脑血管病在神经病学中占有很高的份量,所以为本书的重点。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1 神经系统的基本要素 1.1 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 1.2 神经细胞和突触 1.3 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受体 1.4 神经元连接 1.5 神经胶质细胞 1.6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2 感觉系统 2.1 感觉系统的周围部分和周围性反馈环路感受器 感受器 周围神经、脊神经丛和脊神经后根 外周调节环路 2.2 感觉系统的中枢部分 脊髓小脑后束和前束 后索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其他传人性脊髓束 2.3 感觉刺激的中枢处理 2.4 感觉传导路中断的感觉缺失 3 运动系统 3.1 运动系统的中枢部分及其病变的临床综合征 运动皮质区 皮质脊髓束(锥体束) 皮质核束(皮质延髓束) 运动系统的其他中枢部分 中枢传导通路的损害 3.2 运动系统的周围部分及其病变时的临床综合征 运动单位病变时的临床综合征 3.3 神经系统各节段损害的复杂临床综合征 脊髓病变综合征 脊髓传导通路和核团及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征 脊髓血管病变综合征 脊髓肿瘤 神经根综合征(根性综合征) 神经丛损伤临床综合征 周围神经损伤综合征 神经肌肉接点与肌肉疾病 4 脑干 4.1 脑干的外部结构 延髓 桥脑 中脑 4.2 颅神经 起源一组成一功能 嗅觉系统(Ⅰ颅神经) 视觉系统(Ⅱ颅神经) 眼球运动(Ⅲ、Ⅳ和Ⅵ颅神经) 三叉神经(Ⅴ颅神经) 面神经(Ⅶ颅神经)和中间神经 前庭蜗神经(Ⅷ颅神经)及耳蜗和听觉器官 前庭蜗神经(Ⅷ颅神经)及前庭部分和前庭系统 迷走系统(Ⅸ、Ⅹ颅神经和Ⅺ颅神经的颅内部分) 副神经(Ⅺ颅神经) 舌下神经(Ⅻ颅神经) 4.3 脑干局部解剖 脑干的内部结构 4.4 脑干病变 血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干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特殊的脑干血管病变综合征 5 小脑 5.1 外部结构 5.2 内部结构 小脑皮质 小脑神经核 小脑皮质和小脑神经核团的联系 5.3 小脑与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联系 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5.4 小脑的功能和小脑综合征 前庭小脑 脊髓小脑 大脑小脑 5.5 小脑疾病 小脑缺血和出血 小脑肿瘤 6 间脑和植物神经系统 6.1 间脑的位置和分部 间脑位置 间脑分部 6.2 背侧丘脑 神经核团 丘脑核团与上行和下行传导束的连接 背侧丘脑的功能 背侧丘脑损害综合征 丘脑的血管损害综合征 6.3 上丘脑 6.4 底丘脑 6.5 下丘脑 位置和分部 下丘脑核群 下丘脑的联系 下丘恼的功能 内分泌系统的神经分泌和调节 6.6 周围植物(自主)神经系统 基础知识 交感冲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各器官的植物神经支配和功能障碍 内赃痛和牵涉痛 7 边缘系统 7.1 边缘系统结构概论 边缘系统结构的联系 7.2 边缘系统的重要部分 海马 杏仁该复合体 7.3 边缘系统的功能 记忆方式和功能 记忆功能障碍——遗忘综合征的病因 8 基底神经节 8.1 前言和术语 8.2 从种系发育过程看基底节在运动系统中的地位 8.3 基底神经节的解剖分部及其神经连接 神经核团 基底节的神经联系 8.4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及功能障碍 基底神经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病损临床综合征 9 大脑 9.1 发育 9.2 肉眼观解剖结构和大脑分部 脑回和脑沟 9.3 大脑皮质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层结构 9.4 髓(白)质 投射纤维 联合纤维 连合纤维 9.5 皮质功能分区 方法学 初级皮质区 联合区 额叶 较高级皮质功能和皮质损害引起的功能障碍 10 脑(脊)膜,脑脊液和脑室系统 10.1 脑(脊)膜 硬脑(脊)膜 蛛网膜 软脑(脊)膜 10.2 脑室系统与脑脊液 脑室系统的构成 脑脊液循环和吸收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 11 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和血管病变 11.1 脑的动脉供血 脑供血动脉的硬脑膜外走行 前、中颅窝的硬脑膜内动脉 后帧窝硬脑膜内动脉 脑供仉动脉狭窄时的吻合交通 willis动脉环 11.2 脑的静脉回流 脑外和脑内静脉 硬脑膜窦 11.3 脊髓的血液供应 脊髓动脉血管网 脊髓的静脉回流 11.4 脑缺血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 脑缺血的病囚、梗塞分类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特殊的脑血管病变综合征 脑静脉回流障碍 11.5 颅内出血 脑(内)出血(非外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 11.6 脊髓血管疾病 动脉性供血障碍 静脉回流障碍 脊髓出血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我是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全科医生,虽然不专门从事神经内科,但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初步判断神经系统问题的患者。有时候,患者只是来诉说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或者无力,这些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简单的功能性紊乱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我常常觉得自己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判断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如果能有一本能够帮助我快速回忆起神经解剖,并将其与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的书籍,那将是多么宝贵的资源。我不需要它深入到极其专业的细节,但它应该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快速地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的定位和分型,从而判断是需要进一步转诊还是可以在我这里进行基础的治疗。尤其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果能有明确的鉴别诊断思路,对我来说会非常有帮助。
评分作为一个对人体奥秘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对神经系统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一直感到惊叹。它就像一个精密的指挥中心,控制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思考,甚至是我们最细微的情绪波动。然而,当我们谈论到“疾病”时,它又显得那么神秘莫测。我常常在新闻报道或者与人交流中听到各种与大脑、神经相关的疾病,但对于这些疾病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又该如何判断问题出在哪里,我感到一头雾水。我非常渴望能够有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它能够用清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解释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然后再将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过通俗的例子,将其与具体的身体部位或功能联系起来,让我能够对这些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它们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症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有病”的层面,而是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名在读的神经科学研究生,对于神经系统的奥秘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深知,要真正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就必须从宏观的解剖结构到微观的生理机制,再到最终体现在临床上的各种表现,都要有深入的认识。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明明在解剖学上记住了某个结构,在生理学上也理解了它的功能,但当面对一个具体的疾病案例时,却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有效地进行定位诊断。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整合这些知识的书籍,它能够清晰地展示神经系统的解剖图谱,并结合生理学原理,解释为什么特定的病变会导致特定的症状。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种逻辑清晰的诊断思路,帮助我理解如何从临床表现反推病灶的位置。
评分作为一名神经科的住院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最让我头疼的莫过于面对那些症状复杂、体征模糊的患者。无数次,我盯着患者的病历,大脑里像被一团乱麻缠绕,各种可能性在脑海里闪烁,却迟迟找不到那个关键的突破口。尤其是当患者的主诉并不典型,或者体格检查的发现与主观描述存在一定的脱节时,定位诊断的难度就成倍增加。这时,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像是一盘散沙,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来,直击病灶。这种感觉,对于一个渴望迅速成长、为患者带来精准治疗的医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我穿越迷雾,找到疾病的真正源头,让我能更自信、更快速地做出判断,从而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思路,能够教会我如何系统地分析信息,如何将解剖、生理和临床表现巧妙地联系起来,最终指向那个隐藏的病变部位。
评分我一直对神经科学领域那种精妙绝伦的构造和运转机制感到着迷。人体的神经系统,宛如一个极其复杂的“中央处理器”,牵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感知着外界的一切,也承载着我们的思想与情感。然而,当这个“处理器”出现故障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是多样且令人困惑的。作为一名初涉神经内科的医学生,我常常在阅读大量理论知识后,面对真实的临床病例时感到力不从心。书本上的文字和图谱,似乎与我眼前活生生的病人之间,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鸿沟。我渴望能够有一本“桥梁”般的书籍,能够将那些抽象的解剖结构、复杂的生理过程,用一种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巧妙地与临床上的各种病症联系起来。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提供一种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像侦探一样,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线索,最终锁定病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