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醫古籍必讀經典係列叢書-新修本草
定價:34.00元
作者:何清湖
齣版社: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77427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醫古籍必讀經典係列叢書:新修本草》分三部分文獻記載,即《本草》、《巧圖》、《圖經》三部分。據多數文獻記載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捲:《本草》二十捲,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榖等分類,收載藥物850種(《中醫古籍必讀經典係列叢書:新修本草》編號853種而不是850種,根據尚誌鈞本說明:“496石密”與“583石密”是同名異物,故增一序碼;在有名無用類中“736北荇華”和“795領灰”原非捲子本《唐本草》所有,是從《韆金翼方》補入,又增工序碼)。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中醫的熱愛,源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眷戀,而《新修本草》無疑是我在這條道路上遇到的重要裏程碑。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是簡單的“學究式”的堆砌,而是在還原一種古老的生活智慧。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想象古人是如何在大自然的饋贈中,發現這些草木的神奇之處。書中的每一味藥,都似乎帶著泥土的芬芳和山野的氣息。它不隻是告訴我們“這個藥能治什麼病”,更重要的是,它會告訴你“這個藥長什麼樣,在哪裏能找到,什麼時候采集最好,如何處理纔能發揮最大的藥效”。這種強調“過程”和“細節”的方式,讓我覺得中醫不僅僅是關於治病,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一些藥物的“圖鑒”式描述,雖然沒有實物圖,但文字的描繪卻足夠生動,讓我能夠在腦海中勾勒齣它們的形象。而且,它還會提及一些藥物的“毒性”或者“禁忌”,這讓我認識到,中醫的智慧並非全然是“補益”,更有對“平衡”和“謹慎”的深刻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對照著書中的記載,去辨認傢附近的植物,雖然不一定能完全準確,但這已經讓我對身邊的一草一木有瞭全新的認識,仿佛它們都隱藏著古老的故事和藥用的價值。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老智慧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這套“必讀經典”係列,尤其是這本《新修本草》,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它讓我得以窺見,在中國古代,人們是如何係統地認識和利用自然界的藥物。我最欣賞它的是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詳實的內容。每一味藥材的介紹,都力求詳盡,從性味歸經,到功效主治,再到用法用量,甚至連炮製方法和鑒彆要點都一一列舉。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藥物時,往往會引用古代文獻中的記載,讓我們能夠追溯藥物知識的起源和發展脈絡。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藥物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古代醫學發展史的縮影。我常常在想,古人是如何在缺乏現代科學儀器的情況下,通過長期的實踐和觀察,積纍下如此寶貴的知識。這本書讓我對“經驗醫學”有瞭更深的理解,它告訴我們,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持之以恒的探索。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常用藥的“辨證論治”式的描述,它並非簡單地告訴你“這個藥治那個病”,而是會告訴你,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和什麼藥物配伍效果更好,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這種“活”的知識,讓我感覺中醫不是僵化的理論,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實踐。
評分翻開這本《新修本草》,仿佛穿越瞭時空的洪流,迴到瞭那個群星璀璨的中醫藥學萌芽的時代。我並非學醫齣身,隻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頗感好奇,偶然間接觸到這套“必讀經典”,便被深深吸引。初時,我對古籍的晦澀文字著實感到畏懼,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逐漸展開。並非直接枯燥的藥材圖鑒或方劑羅列,而是如同一場生動的曆史科普,在古人的筆觸下,我看到瞭藥材的來源、生長環境、形態特徵,甚至是古人對它們藥性的樸素認知和實踐總結。書中關於某些藥物的采集時節、炮製方法,以及對癥下藥的初步設想,無不體現著古人對自然萬物細緻入微的觀察和順應自然的智慧。這種“學以緻用”的鮮活感,遠比現代教材的理論講解來得更為直觀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常用藥物的描述,比如對於生薑的記述,不僅談到瞭它的辛辣、溫性,還提及瞭它在日常飲食和一些小病小痛中的應用,這些細枝末節卻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片段,也對中醫的“源於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雖然一些專有名詞對我來說仍是挑戰,但書中的注解和一些輔助性的內容,總能引導我一點點地撥開迷霧,窺見中醫古籍的奧秘。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草木,它們身上承載著何等豐富的曆史與智慧。
評分我是一個中醫愛好者,多年來一直陸陸續續地在閱讀一些中醫藥方麵的書籍,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像是隔靴搔癢。直到接觸到這套“必讀經典”,特彆是這本《新修本草》,我纔算真正找到瞭通往古籍大門的鑰匙。我特彆看重這套書的“新修”二字,它意味著在尊重原貌的基礎上,又經過瞭現代學者嚴謹的考證和修訂,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翻閱《新修本草》,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體係的嚴謹和內容的翔實。它不僅僅是羅列藥材,更重要的是,它將藥物按照一定的分類原則進行編排,並且對每種藥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進行瞭清晰的闡述。我喜歡它在介紹藥物時,往往會附帶一些關於采集、炮製、鑒彆的信息,這對於理解藥物的整體性至關重要。比如,在講到某些藥物時,它會提到如何辨彆真僞,如何根據不同的炮製方法來調整藥物的功效,這些細節的處理,充分體現瞭古人對藥物的精益求精。而且,書中還會引述一些古代醫傢的論述,讓我們能夠看到不同時代、不同學派對同一藥物的理解和應用,這對於拓寬我們的視野,理解中醫的博大精深非常有幫助。我常會對照著書中的描述,去觀察身邊的植物,或者在閱讀其他醫書時,主動去查找《新修本草》中的相關記載,這種前後對照、融會貫通的學習方式,讓我感覺收獲巨大。
評分說實話,最初拿到這套“必讀經典”的時候,我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一直覺得中醫古籍距離我們太遙遠,也太晦澀,擔心自己會看不懂,或者看得雲裏霧裏。但《新修本草》這本書,卻讓我驚喜連連。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非常紮實、非常有分量的“中醫百科全書”。它沒有花哨的語言,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直接的方式,嚮我們展示瞭中國古代先賢們對藥物世界的認識。我喜歡它在描述每一種藥物時,那種細緻入微的筆觸。比如,在講到一種草藥時,它會詳細描述它的生長習性、形態特徵,甚至會提到它在不同地域的彆名。這種全方位的介紹,讓我對藥物的認知不再局限於“有什麼功效”,而是能更深入地理解“它是什麼”、“它從哪裏來”。而且,書中對藥物的功效和主治的闡述,也並非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會結閤一些古代的醫案和論述,讓我們看到這些功效是如何被發現和驗證的。我尤其喜歡它對於一些常用藥物的講解,例如某種能夠清熱解毒的植物,它會詳細說明其清熱的程度、解毒的範圍,以及與其他藥物配伍時的注意事項。這些信息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不僅能夠增長知識,更能培養一種對藥物的敬畏之心和科學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