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是一本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塞勒在这本书中,指出政府需要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制作*便民的公共政策的工具,引导人们在教育、投资、卫生保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做出让人们*健康、*富有、*快乐的决策,对社会乃至**都有助益的选择。同时,该书关于助推的理论对**的养老制度起到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美国)理查德?塞勒(Richard H.Thaler) 生于1945 年,1974 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执教,任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及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他还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主持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塞勒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他被**为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先驱。
2015年,理查德·塞勒当选美国经济学学会**。
2017 年,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理查德·塞勒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主要著作还有《赢家的诅咒》和《“错误”的行为》。
(美国)卡斯?桑斯坦(Cass R.Sunstein) 曾任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院。桑斯坦的研究领域包括政策管理、宪法、环境法、经济法、行为经济学等。他的各项研究成果已成为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内的各类公共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对象。著有《为什么助推》《简化》等。
**序一/ III
**序二/ XIII
引 言 / 001
**部分 社会人和经济人 / 019
第1章 偏差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 / 021
第2章 如何抵制**? / 046
第3章 如何控制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 062
第4章 我们何时需要助推? / 086
第5章 如何优化选择体系? / 096
第二部分 钱 / 121
第6章 “明天储蓄*多”计划 / 123
第7章 幼稚的投资 / 140第8 章 信用市场 / 157
第9 章 社会保障私有化 / 172
第三部分 医疗健康 / 185
**0 章 “处方药” / 187
**1 章 如何促进器官捐献? / 206
**2 章 如何拯救我们的星球? / 215
第四部分 自由选择 / 231
**3 章 我们该如何为孩子挑选学校? / 233
**4 章 如何改善现有医疗体系? / 242
**5 章 婚姻有没有可能私人化? / 250
第五部分 支持还是反对? / 263
**6 章 欢迎来到助推的世界! / 265
**7 章 谁会反对助推? / 273
**8 章 助推:真正的第三条道路 / 291
后 记 / 295
致 谢 / 301
注 释 / 303
参考文献 / 311
这本书,我大概读了有一半吧,但说实话,有点摸不着头脑。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那种金属质感的“助推”两个字,加上后面若隐若现的星空图案,给我一种科技感和未来感,想着应该会是一本科幻或者励志类的书。但是读进去之后,发现它讲的内容有点跳跃,像是很多个碎片化的故事拼凑在一起。有时候是关于一个年轻人在职场上如何一步步爬升,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利益交换,看得我心力交瘁,感觉职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每个人都在冒险。有时候又突然转到某个哲学家的思想,讨论一些关于存在、意义的宏大命题,这又把我拉出了现实的泥潭,开始思考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最让我困惑的是,这些故事和思想之间,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串联起来,读起来有一种割裂感,好像作者在强行把不同的元素塞进同一个容器里。我理解作者可能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想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助推”这个概念,但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对于我这种比较注重逻辑和连贯性的读者来说,确实有点挑战。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一气呵成,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想传递的能量和启示,但目前为止,我更多的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体验,有点像是拼图,我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碎片,但还不知道最终会拼出怎样的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一开始,我被它那种非常接地气的叙述风格所吸引,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生活案例,讲述了普通人在生活中如何巧妙地运用一些“助推”的力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小小的目标。比如,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如何通过改变厨房的布局,优化做饭的流程,大大节省了家务时间,让她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故事非常平凡,但却让我感受到了“助推”的普遍性和实用性。我一度认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助推点”的实用指南。然而,随着阅读的进展,作者的笔锋突然一转,开始探讨一些关于社会结构、权力运作和信息传播的宏大议题。他开始分析那些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助推”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如何被某些群体所利用的。这段内容充满了批判性,也让我对很多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了新的思考。然后,他又回到了个人层面,但这次的探讨更加深入,涉及到如何识别和对抗那些不利于个人成长的“负面助推”。这种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回到微观的跳跃式叙事,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有层次感。但是,这种复杂的结构也让我有时候觉得有点混乱,好像作者在同时描绘好几幅画,我需要不断地转换视角,才能看清每一幅画的全貌,而我担心自己会错过一些细节,或者无法将这些画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宫。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一条直线,直接带我通向“助推”的终点,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似乎非常善于制造悬念和意外,他总是在你以为已经掌握了某些规律的时候,突然抛出一个新的角度,让你重新审视之前的内容。有的时候,他会设置一些非常戏剧性的情节,比如主角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或者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获得关键的帮助。这些情节扣人心弦,让我不由自主地跟着主角的命运起伏。但紧接着,他又会把你拉回现实,用一些非常平淡的叙述,来描绘主角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微不足道但却持续不断的努力,来“助推”自己的前进。这种现实与戏剧性的交织,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真实,也充满力量。然而,迷宫的另一面是,有时候你会感到迷失。作者在叙述中会穿插大量的旁白和反思,有时候是关于某个社会现象的评论,有时候是对人性弱点的剖析。这些内容虽然深刻,但有时候会打断叙述的流畅性,让我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去重新找回阅读的节奏。而且,我总觉得作者在刻意地引导我,让我往他设定的某个方向思考,但又不直接点明,而是留给我自己去发现,这让我既感到新奇,又有点不安,好像一直在一个巨大的棋局中,而我只是一个棋子,被无形的力量所牵引。
评分老实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忐忑的。封面上那个“精”字,总让我觉得这书里藏着什么特别的、高深的道理,需要我用尽全力去领悟。而当我翻开书页,作者的文字果然也像是在小心翼翼地掀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他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助推”,而是从很多古老的故事、神话传说入手,去探寻“助推”的根源。我读到关于古代哲学家们关于“道”的思考,关于英雄史诗中主角是如何获得神力加持的,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宇宙能量流动的描述。这些内容真的非常“硬核”,我常常需要暂停下来,去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我感觉作者是在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然后将“助推”置于其中,去解释它的来源和本质。有时候,他会引用非常晦涩的语言,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阅读一部古老的经书,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意,需要我反复推敲。我虽然不太确定自己是否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表达的精髓,但我能感受到,他试图揭示的是一种比我们日常理解的“助推”更深层次的、宇宙性的力量。这种探索精神让我非常佩服,但也让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好像我正在触碰一些非常严肃和重要的概念,而我可能还没有准备好。
评分读这本书,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高山。开始的时候,作者用一种非常平缓,甚至有些舒缓的笔调,描绘了许多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场景。比如,他详细描述了主角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主角在一次重大项目失败后,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深入分析原因,从中汲取教训,最终在下一次尝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段描述非常细腻,让我感受到了那种从谷底爬升的力量,也让我对“助推”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原来它不仅仅是外部的帮助,更多的是内心的驱动和对自我的不断强化。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似乎开始引入一些更复杂的理论和更抽象的思考。他开始引用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的概念,试图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解释“助推”的作用。虽然这些内容非常有深度,也拓展了我的视野,但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有点吃力,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而且,他似乎也加入了一些历史的视角,去追溯“助推”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这让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但也让整体的阅读节奏变得更加缓慢。我不知道作者最终想把我带到哪个山峰,但我知道,这趟旅程绝对不会轻松,需要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