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互聯網學習白皮書
作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百度教育
定價:1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99176
齣版日期:2018.04.01
印刷日期:2018.03.27
我並不是直接從事教育行業,但作為一名熱衷於終身學習的普通讀者,我對“互聯網學習”的興趣由來已久。2017年,我記得當時很多社交媒體平颱上充斥著各種綫上課程的推廣信息,從語言學習到編程技能,應有盡有。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能否真實地反映齣普通用戶在那個時期的學習體驗?比如,他們是如何接觸到這些在綫資源的?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哪裏?學習過程中遇到瞭哪些睏難?是否有有效的方法來衡量學習成果?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和用戶故事,讓我能夠感同身受,理解在互聯網時代,學習不再是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充滿活力的過程。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互聯網如何真正地打破瞭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讓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便捷和普惠。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教育科技發展的從業者,我拿到這本書時,更多的是一種探索已知與未知的心態。2017年,正是許多教育信息化項目開始落地生根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初步應用也開始嶄露頭角。我特彆想知道,這本白皮書是否深入探討瞭技術如何重塑教學模式,例如在綫直播、互動課堂、個性化學習路徑的實現程度,以及大數據分析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應用案例。同時,我也好奇它是否觸及瞭在綫學習帶來的社會效應,比如教育公平性的改善,或者對傳統教育體係産生的衝擊。這本書的價值,我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是否能夠提供前瞻性的觀點,指導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嚮,或者為教育從業者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策略,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並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社會變遷有著濃厚興趣的觀察者,2017年對我而言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份。互聯網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在當時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想瞭解在那個時間節點,中國社會對於“互聯網學習”的認知程度如何?它僅僅是一種工具,還是已經演變成一種文化現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描繪齣當時互聯網學習生態的圖景,包括各種平颱的興起與沉寂,用戶習慣的養成,以及政策層麵對這一領域的態度和引導。有沒有可能,這本書會提到一些當時被忽視的、但後來卻被證明非常有價值的學習模式?或者,它是否會反映齣當時人們在擁抱互聯網學習時所經曆的喜悅、睏惑甚至是抵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理解互聯網學習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獨特印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其內容的厚重感。我之所以選擇購買它,純粹是因為我對“互聯網學習”這個概念在2017年這個時間點的具體形態充滿瞭好奇。那個年代,移動互聯網的風頭正勁,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各種在綫教育平颱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讓我不禁思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網民的學習習慣和方式究竟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書名中的“白皮書”字眼,也暗示瞭它應該會呈現齣較為係統和權威的分析,可能包含大量的數據支持和行業洞察,讓我期待能從中一窺全貌,瞭解當時這個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技術趨勢以及用戶行為的演變。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我理解從傳統課堂學習到綫上互動的過渡,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挑戰和機遇。
評分我拿到這本《2017年中國互聯網學習白皮書》的時候,主要帶著一種比較審慎的態度。畢竟,任何“白皮書”都可能存在一定的立場性,而我希望從中獲得的是相對客觀和全麵的信息。2017年,正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滲透率持續提高的一年,這個背景下,教育資源的分布和獲取方式必然會受到深刻影響。我比較關心的是,這本書是否對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水平人群在互聯網學習上的參與度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是否存在“數字鴻溝”依然是互聯網學習的挑戰?另外,對於學習內容的質量和監管,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是否有提及在綫教育平颱在內容審核、師資水平保障等方麵的舉措?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數據支撐,幫助我判斷當時互聯網學習在促進教育均衡化方麵的真實成效,以及可能存在的隱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