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 小麦水稻玉米花生庄稼安全用药施肥指南指

正版 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 小麦水稻玉米花生庄稼安全用药施肥指南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作物病虫害防治
  • 农业技术
  • 农作物栽培
  • 小麦
  • 水稻
  • 玉米
  • 花生
  • 施肥
  • 用药
  • 农业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新脚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4186
商品编码:27658878774
丛书名: 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

具体描述

书号:978-7-122-25246-3
书名: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
作者:吴郁魂、刘丽云 主编
定价:45.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07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学生的培养要求和目标,采用独具特色的模块结构形式编写,包括通用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通用模块包括昆虫基本知识、植物病害基本知识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3 个单元,为必学内容;选用模块编排了地下害虫防治技术,水稻、麦类、棉花、油料作物、杂粮、薯类、烟草及糖料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储粮害虫和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田草害防除、农区鼠害防治和案例分析共12个单元,供各院校灵活选用;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有23个实验实训项目和12个综合实训项目。各单元开篇提出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结尾附加单元检测(含归纳与总结);其间穿插设计“你知道吗?”“大家一起来”等栏目,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并增加编写了案例分析单元,为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与支持。本书配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从www.cipedu.com.cn下载使用。 
本书可作为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等作物生产类及种植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农村青年的科普读物,还可供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绪论1 
通用模块6 
第一单元昆虫基本知识6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6 
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7 
二、昆虫的胸部及附器9 
三、昆虫的腹部及附器12 
四、昆虫的体壁12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变态及习性14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14 
二、昆虫的变态14 
三、昆虫个体发育及各阶段的特点15 
四、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17 
五、昆虫的主要习性及其在测报和防治中的应用18 
第三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20 
一、昆虫分类及命名20 
二、农业昆虫主要目科21 
第四节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4 
一、昆虫与农业生态系34 
二、气象因子35 
三、土壤因子39 
四、生物因子40 
五、农业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41 
单元检测42 
第二单元植物病害基本知识43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与类型43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43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44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45 
第二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生物47 
一、植物病原真菌47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58 
三、植物病原病毒60 
四、植物病原线虫62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64 
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66 
一、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66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67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68 
单元检测74 
第三单元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76 
第一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含义76 
第二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77 
一、生态原则77 
二、效益原则77 
三、综合原则77 
四、安全原则78 
第三节怎样进行综合治理78 
一、综合治理的基本条件78 
二、综合治理方案的三个层次78 
第四节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技术80 
一、植物检疫80 
二、农业防治法80 
三、物理防治法82 
四、生物防治法82 
五、化学防治法84 
单元检测102 
选用模块104 
第四单元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技术104 
第一节地老虎104 
一、形态识别105 
二、发生规律105 
三、防治方法106 
第二节蛴螬107 
一、形态识别107 
二、发生规律108 
三、防治方法109 
第三节蝼蛄109 
一、形态识别109 
二、发生规律110 
三、防治方法110 
第四节金针虫类111 
一、形态识别111 
二、发生规律111 
三、防治方法112 
第五节根蛆112 
一、形态识别112 
二、发生规律112 
三、防治方法113 
单元检测113 
第五单元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114 
第一节水稻害虫114 
一、水稻主要害虫114 
二、水稻其他害虫124 
第二节水稻病害127 
一、水稻主要病害127 
二、水稻其他病害134 
第三节水稻病虫害的综合治理138 
单元检测141 
第六单元麦类病虫害防治技术142 
第一节麦类害虫142 
一、麦类主要害虫142 
二、麦类其他害虫148 
第二节麦类病害150 
一、麦类主要病害150 
二、麦类其他病害158 
第三节麦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159 
单元检测161 
第七单元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162 
第一节棉花害虫162 
一、棉花主要害虫162 
二、棉花其他害虫164 
第二节棉花病害170 
一、棉花主要病害170 
二、棉花其他病害173 
第三节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178 
单元检测179 
第八单元油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81 
第一节油料作物害虫181 
一、油料作物主要害虫181 
二、油料作物其他害虫182 
第二节油料作物病害188 
一、油料作物主要病害188 
二、油料作物其他病害190 
第三节油料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192 
单元检测194 
第九单元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195 
第一节杂粮作物害虫195 
一、杂粮作物主要害虫195 
二、杂粮作物其他害虫205 
第二节杂粮作物病害208 
一、玉米叶斑病208 
二、其他杂粮病害210 
第三节杂粮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214 
一、加强植物检疫214 
二、重视农业防治214 
三、扩大生物防治214 
四、发展物理防治215 
五、合理进行化学防治215 
单元检测215 
第十单元薯类、烟草及糖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217 
第一节薯类、烟草及糖料作物害虫217 
一、马铃薯瓢虫217 
二、烟蚜218 
三、烟青虫219 
四、甘蔗螟虫219 
第二节薯类、烟草及糖料作物病害221 
一、马铃薯晚疫病221 
二、甘薯黑斑病223 
三、烟草黑胫病224 
四、烟草病毒病225 
五、甘蔗凤梨病226 
单元检测227 
第十一单元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技术228 
第一节主要储粮害虫228 
一、玉米象228 
二、麦蛾229 
三、豌豆象230 
四、赤拟谷盗230 
第二节储粮害虫的综合治理231 
一、加强储粮库管理,确保储粮安全231 
二、植物检疫231 
三、物理防治231 
四、机械防治231 
五、药剂防治231 
单元检测232 
第十二单元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233 
第一节设施农业病虫害发生特点233 
一、设施农业为土传病害提供了合适的发病条件233 
二、设施内的高湿环境条件容易滋生病害233 
三、细菌性病害有加重的趋势233 
四、设施内虫害发生严重234 
五、生理性病害有所发展234 
第二节设施农业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234 
第三节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238 
单元检测242 
第十三单元农田草害防除243 
第一节农田草害的概述243 
一、农田杂草的概念243 
二、农田杂草防除的意义243 
三、农田杂草的组成244 
四、主要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245 
第二节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246 
一、加强植物检疫247 
二、农业防治247 
三、物理措施247 
四、生物措施248 
五、化学除草248 
第三节除草剂248 
一、除草剂的分类248 
二、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和作用机理249 
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50 
单元检测251 
第十四单元农区鼠害防治252 
第一节主要农田害鼠的生物学特性252 
一、农田鼠类概述252 
二、农田害鼠的生物学特性253 
三、鼠害的发生255 
第二节农田鼠害的综合防治256 
一、农业措施256 
二、物理灭鼠法256 
三、生物措施257 
四、化学防治258 
单元检测260 
第十五单元案例分析261 
案例1安徽省长丰县玉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的探讨261 
案例2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前景展望262 
案例3辽宁昌图玉米病虫害综合治理263 
案例4重庆万州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264 
案例5四川南溪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266 
案例6江西省的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相得益彰267 
实践性教学模块269 
实验实训指导269 
实验实训1昆虫外部形态与重要内部器官观察269 
实验实训2昆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270 
实验实训3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代表科特征观察271 
实验实训4鞘翅目、鳞翅目代表科特征观察271 
实验实训5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缨翅目代表科观察,蜘蛛和螨类观察272 
实验实训6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的观察272 
实验实训7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所属代表菌及所致典型病害标本的观察274 
实验实训8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所属代表菌所致典型病害标本的观察275 
实验实训9半知菌亚门所属代表菌所致典型病害标本的观察277 
实验实训10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观察278 
实验实训11当地主要天敌昆虫种类和其他食虫动物的识别280 
实验实训12农药剂型观察及质量检测281 
实验实训13地下害虫的识别281 
实验实训14水稻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2 
实验实训15小麦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3 
实验实训16棉花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5 
实验实训17油料作物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6 
实验实训18杂粮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7 
实验实训19薯类、烟草及糖料作物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7 
实验实训20储粮害虫的识别288 
实验实训21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289 
实验实训22当地农田鼠害的调查及防治290 
实验实训23当地主要农田杂草的田间调查及防除290 
综合实训指导291 
综合实训1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291 
综合实训2常见重要农业害虫识别295 
综合实训3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296 
综合实训4常见重要作物病害识别299 
综合实训5天敌种类识别和田间调查300 
综合实训6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与统计303 
综合实训7主要作物病害田间诊断技术306 
综合实训8主要作物病害测报技术308 
综合实训9主要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309 
综合实训10农药的配制和施用技术310 
综合实训11农药田间药效试验312 
综合实训12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313 
参考文献315


《现代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图解》 内容概述: 本书是面向广大农业从业者、技术推广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而编写的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考手册。它深入剖析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力求以直观、易懂、实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全书内容涵盖了作物生长规律、土壤管理、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综合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机械化应用等多个核心领域,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耕作方法,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作物生长规律与土壤健康管理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关键生理生化反应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通过详实的图表和数据,读者将了解到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根据作物特性优化栽培环境。 在土壤健康管理方面,本书将详细介绍土壤的组成、结构、肥力特性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内容包括: 土壤理化性质的检测与分析: 详细讲解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质地、容重、持水量、通气性等关键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土壤健康状况。 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介绍翻耕、深松、施用有机肥(如堆肥、绿肥、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种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重点阐述不同土壤类型(如沙土、粘土、酸化土壤、盐碱土壤)的特性及针对性的改良策略。 土壤水分管理: 详细讲解作物需水规律,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特点。介绍灌溉(如滴灌、喷灌、漫灌)和排水(如明渠、暗管)技术的原理、设备选择、应用方法及效益分析。重点关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覆盖(如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 土壤养分管理: 强调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介绍各种肥料(氮肥、磷肥、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的种类、特性、施用时期、用量和方法。重点讲解如何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避免养分失衡和浪费。 土壤健康与可持续性: 探讨土壤退化(如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养分耗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强调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实现耕地永续利用。 第二部分:优良品种选择与科学栽培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并详细阐述了各类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核心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策略: 抗性评估: 介绍如何评估作物品种对主要病虫害、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的抗性,并提供相关品种的参考信息。 产量与品质: 分析不同品种的产量潜力、经济价值、口感、贮藏性等关键品质指标,指导读者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做出最优选择。 适应性分析: 强调品种地域适应性、生态适应性及对栽培管理方式的适应性,避免盲目引进和推广。 精细化栽培技术: 播种与移栽: 详细讲解不同作物的最佳播种期、播种密度、播种深度、覆土方式,以及蔬菜、果树等作物移栽时的注意事项,包括苗期管理、炼苗和移栽后的缓苗技术。 田间管理: 除草技术: 介绍物理除草(如人工拔草、机械除草)、化学除草(除草剂的选择、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以及生物除草等多种方法,并强调综合除草策略的应用,以降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 间苗与定苗: 讲解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间苗、定苗标准和技术要领,确保群体密度合理,个体生长健壮。 整枝打杈与修剪: 针对不同作物(如番茄、黄瓜、葡萄、果树等)的生长特性,详细讲解整枝、打杈、疏花、疏果、修剪等技术,以优化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养分合理分配,提高产量和品质。 支架与搭设: 介绍不同作物(如瓜类、豆类、番茄)所需的支架类型、搭建方法及注意事项。 覆盖技术: 深入探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防草布覆盖等技术的原理、应用方法、优缺点及对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作物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覆盖材料和技术。 根系管理: 讲解如何通过适宜的耕作、施肥和水分管理,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第三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生态调控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中之重,系统阐述了现代农业中绿色、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和技术体系,强调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 病害的发生与传播: 详细介绍常见作物主要病害(如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的病原菌、传播途径、侵染方式、发病条件及症状表现。 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详细介绍常见作物主要害虫(如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螨类等)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生活史、传播途径及为害时期。 预测预报技术: 讲解如何利用气象信息、病虫虫情监测数据、农业气象模型等,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保护与利用: 详细介绍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天敌昆虫,以及鸟类、蝙蝠等天敌动物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讲解如何通过保护现有天敌种群、引入和增殖天敌等方式,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 微生物农药: 介绍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等微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植物源农药: 介绍利用植物提取物(如印楝素、鱼藤酮、苦参碱、除虫菊酯等)防治病虫害的原理和应用。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隔离与屏障: 介绍防虫网、防虫膜、诱集屏障等物理隔离措施的应用。 诱杀技术: 讲解利用色板、性诱剂、食诱剂、光诱剂等诱集和杀灭害虫的方法。 高温、低温处理: 介绍利用高温消毒土壤、种子,或低温贮藏农产品以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化学防治的合理应用: 选择性与高效性: 强调优先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精准施药: 讲解农药的科学配制、施药器械的选择、施药时机、施药量和施药方法,确保药效最大化,减少环境污染。 抗性管理: 介绍不同农药的作用机制,以及轮换使用、混用等策略,延缓害虫和病原菌的抗药性产生。 安全间隔期与残留检测: 详细讲解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以及如何通过规范用药,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农业防治措施: 轮作与间作: 讲解不同作物轮作、间作对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 清洁田园: 强调及时清除病株、残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调整播期与品种: 通过调整播种时间、选用抗病品种,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栽培管理优化: 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改善通风透光等,增强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 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模式: 整合上述各种防治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综合、系统、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强调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四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本部分关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 介绍国家及国际上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新标准、法规和认证体系,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 危害物控制: 详细讲解农药残留、重金属、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通过规范化生产、加强监测和追溯体系建设,有效控制这些危害物。 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 介绍不同农产品的采后处理技术,如清洗、分级、包装,以及贮藏和保鲜的关键技术,如温度、湿度控制,气调贮藏等,以延长产品货架期,减少损耗。 农业投入品追溯体系: 探讨建立健全农产品投入品(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追溯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可持续农业模式: 探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等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现代化农业。 第五部分: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应用 本部分将介绍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农机的使用与维护。 耕整地机械: 拖拉机、旋耕机、犁、耙等。 播种与种植机械: 精量播种机、移栽机等。 植保机械: 喷雾器(背负式、动力式、无人机植保)、施肥机等。 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摘果机、采棉机等。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清选机、脱粒机、烘干机等。 智慧农业装备: 传感器、物联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无人驾驶农机等。 本书的编写风格力求严谨求实,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书中大量的插图、流程图、表格和案例分析,将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农业技术。每一章节都配有总结和重点提示,便于读者快速掌握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本书,广大农业从业者将能够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为提升中国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和竞争力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对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总是依赖经验和一些零散的知识来管理我的小麦、水稻、玉米和花生,但常常会遇到病虫害防治上的瓶颈,或者因为施肥不当而影响产量。这本《正版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简直就是及时雨。我特别惊喜于它对各种常见病虫害的详尽分析,不仅仅是列出症状,更深入地探讨了病原菌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以及最佳的防治时机。书中提供的安全用药指南,让我不再盲目使用农药,而是能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和作物生长阶段,选择最有效且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药物,这对于我这种注重绿色生态种植的农户来说,意义重大。此外,关于科学施肥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并提供了精确的施肥配方和方法,这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经济地投入,避免了肥料的浪费,也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因苗施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农业课堂,每一个知识点都得到了清晰的讲解和实例的支撑,让我能够学以致用,切实提升了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图文并茂,很多病虫害的图片都非常直观,帮助我快速辨认。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下一季的作物种植中了,相信一定能看到显著的成效。

评分

这本书的质量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农业方面的书籍,但都没有它这样详尽和实用。作为一名种植玉米、花生为主的农户,我尤其关注这本书在这两个作物上的内容。关于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书中详细介绍了玉米螟、蚜虫、丝黑穗病等常见问题,并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案,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特别是对安全用药的强调,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用药的时机和剂量,避免了农药残留的风险。对于花生,书中对根腐病、叶斑病等病害的识别和防治也做了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科学栽培的部分,对于如何优化种植密度、合理灌溉、以及如何进行土壤改良等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建议,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施肥指南也做得非常细致,针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给出了详细的施肥方案,让我不再为施肥量和肥料种类而烦恼。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结构清晰,图文并茂,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全能的农业顾问,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让我在种植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

我一直致力于提升我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种出更高产、更高质量的作物。然而,长久以来,病虫害的侵扰和不科学的施肥方式,总是让我感到力不从心。这本《正版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的出版,可以说是我近期遇到的最惊喜的一本书。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全面了,几乎涵盖了农作物种植的方方面面。从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到各种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再到安全用药的指导,以及科学施肥的方案,都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病虫害的图文解析,很多病害的图片都非常清晰,能够帮助我快速识别,避免误判。而且,书中提供的防治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化学防治,还包含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绿色环保的措施,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治策略。在施肥方面,它也打破了我过去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精准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来科学地搭配肥料,这不仅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同时也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价值,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术,相信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它将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助手。

评分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农业面临着产量、质量、环保等多重压力,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正版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部系统的农业科技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它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所展现出的科学严谨性,对于各种病害的侵染机制、发育周期以及易感因素的阐述,都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使得我们能够从根本上理解问题,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书中提供的防治策略,既有化学防治的方法,也涵盖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可持续的手段,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防治思路,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合运用多种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施肥方面,它也打破了我以往的传统观念,不再是简单的“多多益善”,而是强调精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生长阶段以及气候条件来制定施肥方案。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显著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挑战,为我的农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我深知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尤其是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每年都会因为这些问题损失不少产量。这本《正版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福音。书中的内容非常系统和详实,对于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作物的常见病虫害,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喜欢它在病虫害识别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与我实际遇到的情况非常吻合,能够帮助我快速准确地判断病虫害的种类。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防治方案,不仅考虑到了药效,更强调了安全性和环保性。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农药的特性、作用机理以及安全使用剂量和方法,让我能够避免过度用药和误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此外,关于科学施肥的部分,书中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详细分析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并给出了具体的施肥建议,让我能够更精准地为作物提供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作物种植的各个关键环节,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全面了,我翻阅了很多关于作物种植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它这样,将病虫害防治、科学栽培、安全用药、施肥指南等所有关键环节都囊括在内的。我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这几类作物的相关内容在这里都有详细的介绍。比如,在小麦的病害防治部分,我看到了关于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常见病害的详细图文解析,以及不同发生时期推荐的防治措施,包括具体的用药建议和剂量,这对于我们农户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信息。同时,书中关于玉米的虫害防治,比如玉米螟、蚜虫等,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和防治策略,让我不再为这些害虫头疼。而且,它特别强调了“安全用药”,这让我在使用农药时心里更有底了,知道如何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以及如何正确施用,避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在施肥方面,书中对于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讲解得很透彻,提供了各种肥料的搭配方案,甚至还考虑到了土壤改良和有机肥的使用,这让我意识到科学施肥不仅仅是施化学肥料,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又像一位严谨的农业科学家,它既有实践的指导性,又有科学的理论支撑,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我们一直以来对作物栽培的一些认知是多么的片面和不足。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上,过去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这本《正版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就像一本“武林秘籍”,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传播途径的分析,让我能够提前预判,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不是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去补救。我最欣赏的是它关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理念,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防治体系。这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还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的种植。在科学栽培方面,书中对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的生长特性、最佳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生育期的管理要点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例如,对于水稻的育秧技术、移栽管理,玉米的授粉技术、后期管理,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还有关于安全用药的部分,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农药的有效成分、作用谱、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最安全的农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通俗易懂,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而且涵盖的面非常广。我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所以重点关注了这两类作物的相关章节。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而且特别强调了安全用药,提供了不同药剂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能够更科学、更安全地使用农药。在玉米的部分,书中也对玉米螟、蚜虫、黑穗病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治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科学栽培的建议,比如对于水稻的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对于玉米的授粉管理、后期管理,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施肥方面,书中也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方案,详细介绍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以及各种肥料的施用方法和用量,让我能够更精准地为作物提供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讲解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农户阅读和学习。它就像一本“农业百科全书”,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让我能够更科学、更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的小农户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长年累月地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病虫害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总感觉力不从心。这本《正版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又像一位学识渊博的农技专家,将所有我需要知道的知识都一一呈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喜欢它在病虫害防治上的细致讲解,不仅仅是列出防治方法,更深入地分析了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规律,让我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书中提供的安全用药指南,更是让我彻底告别了过去盲目用药的时代,学会了如何选择最有效、最安全的农药,并且能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合理使用,既保证了防治效果,又降低了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科学施肥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非常系统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并给出了具体的施肥配方和方法,让我能够避免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们农民阅读和学习。

评分

我一直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很关注,也希望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我的农场里。这本《正版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农作物科学栽培种植技术大全书籍》的出版,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对于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不仅提供了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还着重介绍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绿色、可持续的防治技术,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深入分析,它能够帮助我理解病虫害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从根本上预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治疗。此外,书中关于科学施肥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以及各种肥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同时也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讲解深入浅出,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引领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南,让我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