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收七篇論文,內容涵蓋由地下考古發掘出來的漢畫像與鉛釉陶;古代中國的墓葬空間與圖像;討論傳統中國畫,特別與文人畫有著密切關係的圖像與文字互動表現模式;士大夫文人與繪畫藝術;由畫家與觀眾互動角度考察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以及中國近代初期的展覽會。本書脫離概論式的綜合論述,走入各種主題剖析的專論。七篇論文都是的研究成果,反映目前藝術史學界的多元與深度。讀者將發現更多方法論的反省與思考,典範的追求,價值觀的顛覆,以及新出土考古資料的解讀與新藝術史觀的建立。幾位作者都努力引導讀者深入觀察現象,與研究物件直接對話,耐心分析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撲朔迷離,嘗試理解各種現象背後的真實面貌。
顏娟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1972)、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1975),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碩士(1979),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1986)。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8月~),國立臺灣大學、中央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1995~)。研究藝術史主要分為中國與臺灣兩個區域。中國藝術史研究重點在中古時期的佛教藝術研究。博士論文:〈唐長安七寶台佛教造像〉。著有《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2001)等專書14冊,論文四十餘篇,書評、翻譯等其他專文五十餘篇。曾獲2002年行政院新聞局圖畫類圖書著作金鼎獎,2002年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8年臺灣教授臺灣筆會年度十大好書獎。这本书的叙事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体叙述,而是巧妙地将时间线索与具体的考古发现和艺术风格演变巧妙地结合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到作者像是耐心的向导,引领我穿梭于不同朝代的艺术现场。比如,在讨论某个时期的陶塑技艺时,作者会先概述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立即引出几个关键遗址的出土物作为例证,这种“理论结合实物”的论证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艺术史变得鲜活而具体。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化心理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那种对古人精神世界的体察,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研究之上的深刻见解。读完一个章节,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我对那个历史阶段的审美取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学术专著,不如说更接近于一位资深行家对初学者的耐心教导。它避免了过度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涉及复杂的理论模型,作者也总能找到通俗易懂的类比或解释,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停下来仔细回味某些段落的精妙措辞,那种精准而富有张力的文字表达,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干瘪枯燥。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使得它既适合在课堂上作为核心参考书使用,也适合在闲暇时,泡一杯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完全没有阅读压力。
评分作为一本梳理中国历史脉络的著作,它的学术视野之广阔实在令人佩服。我翻阅到一些关于早期文明如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的探讨时,发现作者不仅关注了中原地区,还相当深入地考察了周边多元文化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原有的知识边界。它成功地打破了以往某些单一视角的解读,而是着眼于文化的交融与变迁。尤其是在涉及图像学分析的部分,那些对壁画符号和青铜器铭文的解读,资料的引用和比对做得非常严谨,让人感觉作者对一手资料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过去忽略掉的关联点,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通过微小的艺术痕迹,勾勒出宏大的历史变迁。
评分这本书在梳理中国艺术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时,展现出了极强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分析汉唐盛世艺术风格的继承与创新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归因于某位帝王的偏好或某个匠人团体的努力,而是深入挖掘了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乃至宗教信仰对艺术形式的深层塑造作用。我特别欣赏它对“继承”与“革新”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它清晰地指出了艺术的连续性是如何在时代需求的驱动下,以看似渐进实则深刻的方式发生质变的。这种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让原本静态的历史图像瞬间获得了生命力,使人对艺术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象的描述,而是触及到了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价值感。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精品。内页的纸张质地也很不错,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他们对插图和图版的处理,那些清晰的文物照片和拓片摹本,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之处纤毫毕现。对于研究古代艺术的爱好者来说,光是欣赏这些精美的图版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字体选择到版式布局,无不体现出编者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让人在阅读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视觉上的愉悦和满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