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农业科技入户丛书
定价:2.40元
作者:李培环,张振芳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01
ISBN:97871091014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山楂是我国特有栽培果树,具有很多种类和品种,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效益好,是不少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
近几年,我国果树产业发生了较大变革,尤其是在果树品种结构上。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运行,果树栽培向多品种、多等次方向发展。发展我国特有果树栽培是保证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及适应市场变化的基础,有利于增加果农收入,降低果树种植业的风险。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山楂栽培对新技术的需求,我们根据多年从事果树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验,针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外产业发展趋势,编成此书,以求为我国山楂产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通俗易懂,注重技术应用性、可操作性,理论介绍相对较少, 以方便广大农村读者的阅读。本书重点讲述优质栽培新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并包含了编者对一些新技术的评价,读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在编著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列出,敬请原作者谅解。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及同行指正。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一 山楂概述与品种简介
(一)概述
(二)品种简介
二 山楂生长结果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生长特性
(二)结果特性
(三)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育苗
(二)建园
(三)山楂丰产形态指标
(四)土肥水管理
四 山楂的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二)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五 山楂的贮藏与加工
(一)采收
(二)贮藏保鲜技术
(三)简易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
附录 山楂年生产管理月历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山楂的“全生命周期”的探索。从它在地里发芽,到最终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味,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智慧。书中对山楂授粉方式的详细介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山楂结果多,有些结果少,这对于提高产量非常有帮助。而关于果实发育的规律,以及不同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精细化”地管理山楂树。让我尤其感到惊叹的是,书中对于山楂采后贮藏的各种方法,都有详尽的描述,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的控制,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的选择。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山楂能否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新鲜和口感,对于减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山楂价值的“宝典”。
评分我是一个刚开始接触山楂种植的农户,之前也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过于理论化,不够接地气。这本《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书中大量运用了案例分析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书中在介绍山楂病虫害防治时,不仅仅是列出病虫害的名称和危害,还会配上清晰的图片,让我能够准确地识别病虫害。而且,书中提供的防治措施,都非常具体,比如如何配比农药,什么时间施药效果最好,甚至是一些家庭也能操作的简易防治方法,都考虑到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山楂贮藏加工的部分,它不仅仅是介绍了基本的贮藏方法,还分享了一些利用山楂制作特色产品的经验,比如如何制作出风味独特、口感良好的山楂果酱,以及如何延长山楂的货架期。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农户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
评分作为一名对农村经济发展感兴趣的观察者,我一直关注着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这本《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书中关于山楂产业化发展的探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还涉及到了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山楂深加工方向的建议,比如如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楂制品,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这些都为山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山楂在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中的应用潜力,这让我看到了山楂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份关于山楂产业发展蓝图的描绘。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保存水果,让它们在非当季也能吃到,充满了好奇。这本书《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山楂的贮藏方法,从最简单的冷藏,到更专业的冷冻、真空包装,甚至是利用特殊的保鲜剂来延长贮藏期。书中对不同贮藏方法的优缺点、适用的条件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山楂的特性,通过一些传统的加工方法,将其转化为可以长期保存的食品,比如山楂罐头、山楂干等等。书中提供的加工配方和步骤都非常清晰,让我觉得在家也能做出美味的山楂制品。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山楂的贮藏知识,也让我对水果的保鲜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李培环和张振芳,对于山楂的研究可谓是深入骨髓。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栽培技术,而是从山楂的遗传改良、品种选育开始,就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书中对于山楂基因的分析,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严谨和科学。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高深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易于理解的实践指导。比如,书中对于山楂授粉机理的讲解,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授粉来提高坐果率,都写得非常细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山楂的采后生理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贮藏条件来延缓这些变化,保持山楂的品质。特别是关于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山楂一年四季都能保持新鲜的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为种植者提供了技术支持,更是为山楂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在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领域的技术空白。我是一名在山楂产区工作的技术推广人员,平时接触到很多农民朋友,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但又缺乏系统的指导。这本《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山楂的起源、分布,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采后贮藏、深加工的各个环节。书中的技术介绍,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例如,书中介绍的新型施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山楂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关于山楂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的山楂产品。这本书的普及,对于提升我们地区山楂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我对山楂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糖葫芦和山楂片上,总觉得它是一种既好吃又有点酸的水果。这次偶然翻到这本《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才发现自己对山楂的认识实在是太片面了。书里详细介绍了山楂的营养价值,不仅仅是维生素C,还有很多其他的微量元素,这让我对这种“土气”的水果刮目相看。而且,书中对于山楂不同品种的口感、风味差异的描述,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品种分类,而是通过对果实硬度、酸甜度、香气成分的分析,来区分不同的用途。读到后面关于贮藏加工的部分,更是把我惊呆了。原来山楂不仅仅是只能鲜食,还可以制作成果酱、果醋、果酒,甚至是一些保健品。书中提供的加工技术,从简单的晒干、烘干,到更复杂的酶解、浓缩,都写得非常详细,配方也给得很具体,感觉就像在上一堂生动的食品加工课。我甚至开始幻想,如果能把这些技术应用起来,也许能在家乡的山村里发展出一条新的致富路。
评分我对农业科技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这本《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可以说是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求知欲。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从山楂的起源和生物学特性开始,系统地介绍了山楂的栽培管理技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山楂的适应性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个通用的种植方案,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特别是关于水肥管理的部分,书中强调了“看苗施肥”、“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列举了不同生育期对水肥的需求量,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对于病虫害防治,书中除了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还重点介绍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这体现了这本书的先进性和环保理念,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前瞻性。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我一直梦想着能在家乡的山坡上种些山楂,可愁着不知道从何下手。搜罗了一堆资料,这本《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挖坑、怎么施肥那么简单,而是从山楂的起源、生长习性讲起,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品种的特点,比如哪种更适合酸甜口味,哪种更适合加工。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土壤的要求、病虫害防治的介绍,都非常具体,配上了很多图片,我甚至能对照着图片一眼看出我的山楂苗是缺了什么营养还是得了什么病。特别是关于嫁接技术的讲解,我以前觉得是个很神秘的东西,看了这本书,觉得也不是那么难,甚至跃跃欲试,想尝试自己嫁接一些优良品种。而且,书中关于有机栽培的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感觉这本书真的是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到了实际种植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条理清晰,每一章都像一个独立的小指南,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阅读,非常实用。
评分我是一位对山楂食品加工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一直想尝试自己在家制作一些山楂制品,但苦于没有专业的指导。这本《山楂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简直是我的“宝藏”。书中关于山楂的化学成分分析,让我了解了山楂的酸度、果胶含量等对加工的影响,这对于制作出美味的山楂制品至关重要。书中的加工部分,从基础的山楂清洗、去核、切片,到更复杂的成果酱、果糕、果酒的制作,都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配方。特别是果酱的制作,书中不仅给出了基本的配方,还分享了如何通过调整糖度、加入其他水果来丰富果酱的风味。我还学到了如何利用山楂果胶的特性来制作出口感Q弹的果糕。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山楂在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山楂的药用价值来开发保健食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山楂作为一种食材的无限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