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 定价 | 25.00 |
| ISBN | 9787530931240 |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 作者 | 徐大同 |
| 编号 | 10463837 |
| 出版日期 | 2010-09-03 |
| 印刷日期 | 2013-01-01 |
| 版次 | 无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导论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四、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D1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D1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D1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D1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D1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节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D1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D1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D1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D1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D1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节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 D1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D1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D1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 D1四章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节16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D1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D1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D1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 D1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 D1五章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D1六章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D1七章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D1八章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D1九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D1十章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D1十一章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D1十二章 |
|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仍然坚持以马思主义为指导 并根据1993年教育部审定的大纲 参考了各兄弟院校反馈的意见 认真总结了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 从结构和内容上作了重新安排。在结构上 为了求得内容的连贯和减少重复 取消了分篇的办法 只按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时期划分章节。在内容上 力图除经济、政治等因素外 还从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方面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轨迹 在西方政治思想上理性主义居于主流地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影响 这次我们力图有机地说明各主要历史时期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
| |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有一种超脱于时代局限的眼光。在阐述近现代自由主义的困境时,作者没有陷入简单的批判或辩护的泥淖,而是以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剖析了功利主义、自由意志主义等不同流派在面对社会正义问题时的内在冲突。这种克制而深刻的分析,避免了将复杂的政治理论简单化为“好”与“坏”的二元对立。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大段的引文引用得当,注释清晰明了,使得阅读节奏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深度灵活调整。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博学导师的长期陪伴,每当我在现实中遇到某个政治伦理的难题时,翻开这本书,总能在其中找到思想的源头,找到被反复检验过的智慧结晶。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去参与当下的公共讨论,这价值,是任何廉价的速成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老实说,作为一名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我原本担心会陷于对概念的机械理解中。然而,这本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著作,却以一种近乎“思想传记”的方式展开叙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作者在论述启蒙运动思潮时,着重描绘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在特定历史压力下的思想挣扎与突破,而不是仅仅罗列他们的核心观点。这种“带有人文关怀”的写作手法,让那些宏大的政治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知。我特别欣赏的是,全书的配图和注释都非常考究,虽然内容本身已经足够丰富,但这些辅助材料为我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绝佳的跳板。它不仅告诉我“他们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以及“这些话语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不可逆转的影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那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它引导你质疑,引导你深入,而不是强迫你接受某种既定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学术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读起来有一种沉静而有力的质感。特别是对现代政治思潮,如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对传统政治理论的颠覆性冲击的分析部分,作者展现了极高的驾驭能力。他没有简单地将这些理论视为对古典哲学的反叛,而是精妙地指出了它们之间内在的继承与张力。比如,作者在讨论异化理论时,能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后来的经济批判巧妙地联系起来,使读者能看到思想发展的一脉相承。全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得如同精密的钟表结构,环环相扣,几乎找不到可以被轻易攻破的薄弱环节。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很少需要回头去查找前文的解释,因为作者已经提前将所有的基础都打磨得坚实无比。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梳理从古希腊到近现代政治哲学框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和分析深度是令人震撼的,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可靠的知识坐标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哲学爱好者和历史迷的福音!我手里拿着的是一本装帧精美的旧版,纸张带着时间的味道,翻开它,仿佛就能感受到那些思想巨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激荡的火花。作者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阐述尤其深入,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介绍,而是真正挖掘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思想的萌芽与演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城邦理念的对比分析,那种对理想国与现实困境的深刻剖析,读来令人深思。更难得的是,作者的文笔流畅而不失严谨,即便是初次接触西方政治思想的读者,也能被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所吸引。它不是堆砌名词和概念,而是将复杂的思想脉络梳理得清晰有力,让人在阅读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这一核心命题。每次读完一部分,我都得停下来,望着窗外,默默消化那些如醍醐灌顶般的洞见。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透视镜,让我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当下的政治现象,不再是盲目接受,而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探寻其思想的源头。
评分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能把那些看似遥远晦涩的古典思潮,用一种非常贴近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啃过几本类似的著作,常常是看到一半就因为术语过多而束之高阁,但这本就完全不一样。它在讲述中世纪经院哲学对世俗权力的挑战时,那种叙事的张力处理得极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教权与王权争锋的年代,真切体会到权力的每一次交锋背后的思想较量。作者在处理洛克和卢梭的分歧时,那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简直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他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公正地呈现了“自然状态”这一概念在两位思想家那里如何导向截然不同的政治建构。读完关于社会契约论的部分,我甚至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自由”与“秩序”之间平衡的理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像一条精心编织的藤蔓,将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家有机地串联起来,没有丝毫的割裂感,读起来酣畅淋漓,知识的累积感非常扎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