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东卷)
定价:125.00元
作者:刘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01002806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30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东解放战场上,国共双方展开殊死博斗,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老百姓的独轮车推出了战争的胜利。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插上南京的红旗,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目录
章 全线出击
第2章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第3章 津浦路上争夺战
第4章 阴云笼罩下的“和平”
第5章 苏中七战七捷(一)
第6章 苏中七战七捷(二)
第7章 转战山东、淮北
第8章 两淮失守
第9章 艰难的转折
0章 集中兵力宿北歼敌
1章 鲁南战役:“快速纵队”的本科生灭
2章 一面打仗,一面建设
3章 生擒郝鹏举
4章 莱芜大战
5章 两位韩军长的道路
6章 “耍龙灯”寻战机
7章 激战孟良崮
8章 化敌为我
9章 七月分兵
第20章 战斗在敌后
第21章 将战争引向蒋管区
第22章 挺进豫皖苏
第23章 胶东保卫战
第24章 战略的抉择
第25章 豫东之战(一)攻克开封
第26章 豫东之战(二)血战睢杞
第27章 山东大反攻
第28章 攻济打援
第29章 策动吴化文起义
第30章 红旗插上济南城
第31章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
第32章 围追堵截黄百韬兵团
第33章 徐东大血战
第34章 “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第35章 车轮滚滚支前忙
第36章 风雪陈官庄
第37章 向江南进军
第38章 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39章 “紫石英”号事件
第40章 别了,司徒雷登
第41章 战上海
参考书目 华东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那种厚重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力量,选用了一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显得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偏向哑光质感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阅读历史文献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形中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而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史料珍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仿佛透过书页都能触摸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即便是作为陈列品放在书架上,它的存在感也是非常强的,散发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评分我个人对书中对基层战斗细节的描摹特别有感触。很多历史书往往聚焦于高层的战略决策和宏大叙事,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笔墨去还原一线士兵的所思所想,以及战术执行层面的具体挑战。例如,对于某次突击行动中,不同兵种如何协同作战,物资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被补给上去的种种描述,都非常细致入微,充满了画面感。这些“人”的故事,让原本冰冷的战役数据瞬间鲜活了起来,让人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以及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韧。这种由微观视角反观宏观局限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场战争的理解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地图和附录部分做得实在太棒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补充材料。我发现光是地图的详尽程度就足以让人赞叹,不仅标注了重要的地理标志,还清晰地绘制了不同阶段的兵力部署和进攻路线,很多关键节点的对比图做得非常直观,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空间维度在军事决策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不用说那些附带的人员名单和装备清单,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为进一步的考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每次读到关键的战略转折点,我都会立刻翻到相应的地图进行对照,这种图文并茂的阅读方式,比纯粹的文字叙述效率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扎实,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搜集和梳理史料的。整体的叙事逻辑极其清晰,脉络分明,即使是对于不太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战役部署和人员变动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没有过多的煽情或主观臆断,而是冷静地陈述事实和数据,让历史自己说话。这种克制而有力的笔触,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求真的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叙事。对于那些追求史料精准度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参考框架,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显示出作者对整体历史图景的宏观把握能力。
评分从文献汇编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的梳理,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档案汇集,为后来的历史研究者铺设了一条坚实的道路。我注意到它引用和交叉比对了许多不同的原始资料,使得最终呈现的观点具有极强的佐证基础,减少了单一信源可能带来的偏颇风险。尽管阅读过程需要一定的专注度来消化这些专业信息,但所获得的知识密度和体系完整性是空前且令人满足的。它提供了一种近乎全景式的观察视角,让人得以跳出零散的事件碎片,构建起对整个历史阶段更具穿透力的认知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