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战中的英军
定价:58.00元
作者:西风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ISBN:9787509210833
字数:
页码:183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299 g
目录
1 轻武器
恩菲尔德No.2 Mkl和韦伯利Mk 4型手枪
司登冲锋枪
No.4 Mk I步枪
No.5 Mk I步枪
维克斯机枪
布伦轻型机枪
维克斯一波西亚轻型机枪
反坦克武器
步兵反坦克发射器(PIAT)
“救生圈”火焰喷射器
“哈维”火焰喷射器
50.8毫米迫击炮
76. 2毫米迫击炮
106. 7毫米迫击炮
2 坦克和火炮
马克轻型坦克
25磅火炮
140毫米榴弹炮
3战机
“惠特利”式轰炸机
“安森”侦察机
“曼彻斯特”轰炸机
“布伦海姆”Mk IV型轰炸机
“英俊战士”鱼雷轰炸机
“惠灵顿”式轰炸机
“哈利法克斯”型轰炸机
“斯特林”式轰炸机
“兰开斯特”轰炸机
“飓风”式Mk―1型战斗机
“台风”飞机
“暴风”战斗机
“角斗士”式战斗机
“喷火”式战斗机
“蚊”式战斗轰炸机
“阿尔伯马尔”飞机
“剑鱼”鱼雷轰炸机
“流星”轰炸截击机
“桑德兰”水上飞机
“青花鱼”双翼鱼雷轰炸机
“萤火虫”双座海军战斗机
“管鼻藿”舰载双座战斗机
“海上飓风”舰载战斗机
“海火”舰载战斗机
“海上大黄蜂”战斗机
3 战舰
“亚尔古英雄”号轻巡洋舰
“阿贾克斯”号轻巡洋舰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大胆”号护航航空母舰
“巴勒姆”号战列舰
“贝尔法斯特”号重巡洋舰
“百人队长”号战列舰
“约克公爵”号战列舰
“达尼丁”号轻巡洋舰
“可畏”号舰队航空母舰
“暴怒”号舰队航空母舰
“竞技神”号舰队航空母舰
“爱丁堡”号巡洋舰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不屈”号舰队航空母舰
“凯利”号驱逐舰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
“纳尔逊”号战列舰
“纽卡斯尔”号巡洋舰
“伊丽莎白女王”号无畏舰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罗德尼”号战列舰
“皇家君主”号无畏舰
“谢菲尔德”号巡洋舰
“特立尼达”号轻巡洋舰
“前卫”号战列舰
“胜利”号舰队航空母舰
“厌战”号战列舰
“鹰”号舰队航空母舰
“勇敢”级航空母舰
“卓越”级航空母舰
“不惧”级航空母舰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大,伤亡*惨重,造成破坏*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而英国一直在抵抗纳粹德国的*前沿战斗。本书介绍了二战中英军所用的各类武器——轻武器、坦克、火炮及战机。
π
我对那些未被广泛使用的、或者在特定战区昙花一现的英军特种装备特别感兴趣。这本书如果能跳出主流的“喷火”和“谢尔曼”的叙事,去关注一些更小众但同样重要的武器系统,那阅读体验将提升一个档次。比如,在缅甸战场上,英军为了适应丛林环境而对轻武器和工程装备做出的特殊适应性改造;或者,那些为反潜战和海岸防御而开发的声呐和水雷技术。我记得英军在两栖作战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设计,比如早期的登陆艇或特定用途的两栖车辆,这些装备在诺曼底乃至更早的北非登陆战中的实际表现如何?如果作者能引用当时参战部队的非官方日记或通信记录,来描述这些“冷门”装备在关键时刻起到的决定性作用,那将比枯燥的战绩列表更有说服力。我期待看到的是一幅更为立体和细致的英军“工具箱”全景图,而不是仅仅聚焦于最光鲜亮丽的主力机型。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深入剖析二战中英军后勤保障体系的书籍,尤其是针对其武器装备的供应和维护方面。我非常好奇,面对漫长而分散的战线,从印度到欧洲,英国如何维持其庞大的坦克、火炮和飞机的战备完好率。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谢尔曼”坦克到达欧洲后,英军对其进行的本土化改装(例如悬挂系统的调整或增加的装甲防护)以及这些改装对实际作战效能的影响。对于火炮系统,我特别想看到关于“17磅反坦克炮”在对抗“虎式”重型坦克时的实战效能评估,以及英国如何迅速响应并改进其弹药配方以应对德军的重甲。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关于零部件短缺、维修站点的设立流程以及这些后勤压力如何反过来影响前线部队武器使用的案例研究,那才称得上是一本真正的军事史著作。仅仅列举武器的参数是不够的,我想看到的是这些钢铁巨兽是如何在复杂的战争机器中被驱动、被喂养、并最终被投入战斗的。
评分作为一个对军事美学有着独特偏好的读者,我更关注的是武器设计背后的哲学和它在战场上留下的印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从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二战英军的武器装备。例如,在设计“兰彻斯特”装甲车或早期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时,英国的设计师们是秉持着什么样的工程理念?他们对防护和机动性之间的取舍是如何权衡的?相比于德国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的武器,英军装备往往给人一种扎实可靠但略显保守的印象,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探讨这种设计风格背后的国家工业基础和军事传统。另外,如果书中能够配有大量的历史照片和技术图纸的对比分析,特别是展示武器从原型到量产的演变过程,那将极大地增强阅读的沉浸感。我尤其想看看,那些标志性的涂装——比如诺曼底登陆后使用的D-Day条纹——是如何影响战场识别和官兵士气的,这种视觉元素对军事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更偏爱那些能够进行跨文化、跨国别比较分析的军事著作。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在介绍英军武器时,能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冲突背景下进行衡量。例如,与美国提供的援助物资(如M3斯图尔特坦克或通用卡车)相比,英国本土生产的同类装备在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上存在哪些本质区别?在与日军作战时,英军的航空火力(比如“台风”战斗机)在东南亚密林环境下的表现,与在欧洲空战中的表现相比,战术和技术上需要做出何种调整?书中是否探讨了英国在二战中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如何从盟友那里学习并整合了先进的武器技术,例如在接收到部分美国雷达技术后,英国是如何将其融入到本土防空体系中的?这种相互借鉴和竞争的关系,往往能揭示出战争时期技术发展的真正驱动力,远比单纯的技术规格介绍要深刻得多。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二战历史,尤其是英军装备细节着迷的军迷量身定做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对“巴巴罗萨”初期德军突袭时,英国皇家空军(RAF)在欧洲大陆和北非战场上,面对“99号斯图卡”和早期BF-109时的真实作战报告和技术分析会不会有深入的挖掘。我一直对那些早期型号的飓风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特别是Mark I和Mark V的性能对比)在空战中的表现,以及英国在本土防御战中采取的战术调整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期望作者能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能通过当时飞行员的第一视角,描绘出那种在德国优势火力下,依靠顽强意志和技术革新打赢空战的真实心境。此外,如果能有关于英国陆军在北非沙漠中,如何使用“十字军”巡洋坦克对抗德军“四号”坦克的详细战术对比,以及早期丘吉尔步兵坦克的实战表现分析,那就太棒了。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详尽的武器性能曲线图和不同型号间的细微改进,无疑将极大满足我对技术细节的渴求。我猜想,在描述英国海军的舰载机时,可能会涉及“海燕”式舰载战斗机在早期航母操作中的挑战与改进,那将是极其宝贵的史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