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 2018年新版政府会计准则书籍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 2018年新版政府会计准则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政府会计
  • 会计制度
  • 会计实务
  • 政府会计准则
  • 2018年新版
  • 条文解读
  • 案例分析
  • 财政会计
  • 公共部门会计
  • 会计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键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3881
商品编码:2822072914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6-01
字数:580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用好政府会计制度,我们集众多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人士一起,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依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解读。针对重要的会计处理规定,本书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点明其逻辑结点与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本书提供案例320多个,均结合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逐步展示会计处理的全过程,需要读者重点阅读。 本书是一本全景式解读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制度、用制度的案头需要具备工具书。它既适合会计实务工作者用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各种疑难与困惑的问题,也适合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用来掌握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

作者介绍
本书编委会 方文彬(会计学硕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会计学博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汪华亮(法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姚 宇(经济学博士,陕西财经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计东亚(会计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孙蕾蕾(会计学博士、烟台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徐东方(会计学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唐斯圆(会计学博士,清华大学)

关联推荐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编写而成,1项基本准则、6项具体准则、1项会计制度; 220多个案例分析、160余幅逻辑导图。深度解读《政府会计制度》规范要求,展示其实操细节
目录
目录
第 1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

1.1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1
1.1.2 政府会计目标 2
1.2 政府会计要素 4
1.2.1 政府会计对象 4
1.2.2 政府会计要素 4
1.3 政府会计原则 6
1.3.1 政府会计基本原则 6
1.3.2 政府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3.3 政府会计核算的其他原则 10
1.4 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 10
1.4.1 权责发生制 11
1.4.2 收付实现制 11
1.5 政府会计的特点 11
1.5.1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12
1.5.2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不同 12
1.5.3 会计报告不同 13
1.6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3
1.6.1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变化 13
1.6.2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15
第 2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22
2.1.1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2
2.1.2 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22
2.1.3 记账规则 24
2.1.4 试算平衡 25
2.2 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 27
2.2.1 原始凭证 28
2.2.2 记账凭证 34
2.3 政府会计的会计账簿 38
2.3.1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39
2.3.2 会计账簿的使用 42
2.3.3 会计账簿的错误更正方法 43
2.3.4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44
2.4 政府会计的会计报表 45
2.4.1 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种类 45
2.4.2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 46
2.4.3 政府会计主体报表的编制要求 46
2.5 账务处理程序 47
第3章 资产的会计核算

3.1 货币资金 49
3.1.1 库存现金 49
3.1.2 银行存款 53
3.1.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1
3.1.4 其他货币资金 64
3.2 短期投资 65
3.2.1 短期投资的概念 65
3.2.2 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66
3.3 应收及预付款项 67
3.3.1 财政应返还额度 67
3.3.2 应收票据 70
3.3.3 应收账款 73
3.3.4 预付账款 76
3.3.5 其他应收款 79
3.4 存货 83
3.4.1 存货的管理 83
3.4.2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84
3.4.3 存货的发出计价 85
3.4.4 存货的会计核算 88
3.4.5 存货的清查盘点 95
3.5 待摊费用 97
3.5.1 待摊费用的科目设置 97
3.5.2 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 97
3.6 长期股权投资 98
3.6.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98
3.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00
3.7 长期债券投资 104
3.7.1 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 104
3.7.2 长期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 105
3.8 固定资产 107
3.8.1 固定资产的概述 107
3.8.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11
3.8.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15
3.8.4 固定资产的处置 117
3.8.5 固定资产的清查 118
3.9 工程物资 120
3.9.1 工程物资的概念 120
3.9.2 工程物资的会计核算 120
3.10 在建工程 121
3.10.1 在建工程的科目设置 121
3.10.2 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 122
3.11 无形资产 129
3.11.1 无形资产概述 129
3.11.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30
3.11.3 研发支出 133
3.11.4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35
3.11.5 无形资产的处置 136
3.12 其他资产 138
3.12.1 政府储备物资 138
3.12.2 公共基础设施 142
3.12.3 保障性住房 147
3.12.4 文物文化资产 149
3.12.5 受托代理资产 151
3.12.6 长期待摊费用 154
3.12.7 待处理财产损溢 154
第4章 负债的会计核算

4.1 短期借款 157
4.1.1 短期借款的概念和管理 157
4.1.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57
4.2 应缴财政款 159
4.2.1 应缴财政款的概念 159
4.2.2 应缴财政款的会计核算 159
4.3 应交税费 160
4.3.1 应交增值税 160
4.3.2 其他应交税费 175
4.4 应付职工薪酬 178
4.4.1 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 178
4.4.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179
4.5 应付及暂收款项 181
4.5.1 应付账款 181
4.5.2 应付票据 183
4.5.3 其他应付款 185
4.5.4 应付利息 188
4.5.5 应付政府补贴款 189
4.5.6 预收账款 190
4.6 长期应付款项 192
4.6.1 长期借款 192
4.6.2 长期应付款 194
4.7 预提费用 196
4.7.1 预提费用的科目设置 196
4.7.2 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 196
4.8 预计负债 197
4.8.1 或有事项 197
4.8.2 预计负债 198
4.9 受托代理负债 198
4.9.1 受托代理负债的科目设置 198
4.9.2 受托代理负债的会计核算 199
第5章 净资产的会计核算

5.1 净资产概述 200
5.1.1 净资产的概念 200
5.1.2 净资产的分类 200
5.2 本期盈余 202
5.2.1 本期盈余的概念 202
5.2.2 本期盈余的会计核算 202
5.3 本年盈余分配 204
5.3.1 本年盈余分配的概念 204
5.3.2 本年盈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204
5.4 累计盈余 205
5.4.1 累计盈余的概念 205
5.4.2 累计盈余的会计核算 205
5.5 专用基金 208
5.5.1 专用基金的概述 208
5.5.2 专用基金的账务处理 208
5.6 权益法调整 209
5.6.1 权益法调整的概念 209
5.6.2 权益法调整的会计核算 210
5.7 无偿调拨净资产 211
5.7.1 经批准无偿调入净资产 211
5.7.2 经批准无偿调出净资产 212
5.8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214
5.8.1 以前年度收入和费用调整 214
5.8.2 资产盘盈 214
5.8.3 年末结转 214
第6章 收入的会计核算

6.1 收入概述 217
6.1.1 收入的概念 217
6.1.2 收入的分类 217
6.1.3 收入的确认 218
6.2 收入的会计核算 218
6.2.1 财政拨款收入 218
6.2.2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221
6.2.3 其他收入 222
6.3 事业单位专有收入会计核算 225
6.3.1 事业收入 225
6.3.2 经营收入 228
6.3.3 投资收益 231
6.3.4 上级补助收入 235
6.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37
第7章 费用的会计核算

7.1 费用概述 239
7.1.1 费用的概念 239
7.1.2 费用的分类 239
7.2 费用的会计核算 240
7.2.1 业务活动费用 240
7.2.2 资产处置费用 243
7.2.3 其他费用 245
7.3 事业单位专有费用的会计核算 246
7.3.1 单位管理费用 246
7.3.2 经营费用 248
7.3.3 上缴上级费用 249
7.3.4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49
7.3.5 所得税费用 250
第8章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8.1 预算收入概述 251
8.1.1 预算收入的确认 251
8.1.2 预算收入的管理 251
8.2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2
8.2.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2
8.2.2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4
8.2.3 其他预算收入 255
8.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7
8.3.1 事业预算收入 257
8.3.2 经营预算收入 259
8.3.3 投资预算收益 260
8.3.4 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262
8.3.5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263
8.3.6 债务预算收入 264
第9章 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9.1 预算支出概述 266
9.1.1 预算支出的确认 266
9.1.2 预算支出的管理规定 266
9.2 行政支出会计核算 268
9.2.1 科目设置 268
9.2.2 行政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268
9.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支出会计核算 270
9.3.1 事业支出 270
9.3.2 经营支出 272
9.3.3 上缴上级支出 274
9.3.4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275
9.3.5 投资支出 275
9.3.6 债务还本支出 277
9.4 其他支出 277
9.4.1 其他支出的科目设置 277
9.4.2 其他支出的会计核算 278
第 10章 预算结余的会计核算

10.1 资金结存的会计核算 281
10.1.1 资金结存的明细科目设置 281
10.1.2 资金结存的账务处理 282
10.2 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289
10.2.1 结转结余资金概述 289
10.2.2 财政拨款结转 289
10.2.3 财政拨款结余 294
10.2.4 非财政拨款结转 297
10.2.5 非财政拨款结余 301
10.3 事业单位专有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305
10.3.1 专用结余 305
10.3.2 经营结余 306
10.4 其他结余 307
10.4.1 其他结余的概念 307
10.4.2 其他结余的会计核算 307
10.5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308
10.5.1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概念 308
10.5.2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308
第 11章 政府会计报表

11.1 会计报表的概述 310
11.1.1 会计报表的概念 310
11.1.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310
11.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311
11.1.4 年终清理 313
11.2 资产负债表 314
11.2.1 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314
11.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315
11.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15
11.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322
11.3 收入费用表 325
11.3.1 收入费用表概述 325
11.3.2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 326
11.3.3 收入费用表报的编制实例 329
11.4 净资产变动表 331
11.4.1 净资产变动表概述 331
11.4.2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32
11.4.3 净资产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32
11.4.4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34
11.5 现金流量表 336
11.5.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36
11.5.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37
11.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342
11.6 预算收入支出表 346
11.6.1 预算收入支出表概述 346
11.6.2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347
11.6.3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49
11.7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352
11.7.1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概述 352
11.7.2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52
11.7.3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3
11.7.4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55
11.8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358
11.8.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概述 358
11.8.2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原则 359
11.8.3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9
11.8.4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60
11.9 附注 363
11.9.1 附注的概念 363
11.9.2 附注的主要内容 363
11.9.3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364
11.10 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与分析 376
11.10.1 会计报表的审核 376
11.10.2 会计报表的汇总 377
11.10.3 会计报表分析 377
11.10.4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380
第 12章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

12.1 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382
12.1.1 行政单位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382
12.1.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86
12.1.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96
12.1.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399
12.1.5 其他事项 399
12.2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400
12.2.1 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400
12.2.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06
12.2.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19
12.2.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424
12.2.5 其他事项 425


深度解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规划 书籍名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规划:理论前沿与实务创新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CFO、以及有志于提升企业整体财务运作水平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框架和实操指南。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快速迭代的技术变革以及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报税和资金筹集,而是上升到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层面。本书紧密围绕这一核心转变,系统梳理了财务管理的最新理论成果,并结合大量本土及国际企业的成功实践案例,构建了一套可操作、可落地的财务管理升级路径。 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理论的演进与新范式构建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重塑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第一章: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职能重塑 探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对传统财务职能带来的冲击与机遇。重点分析了财务部门如何从“成本中心”向“价值驱动中心”转型的关键步骤,包括构建敏捷财务组织架构和引入前瞻性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章:企业价值评估的深化与拓展 超越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本书详细介绍了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价值计量、以及基于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Theory)的战略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特别关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ESG)指标在长期价值评估中的权重变化。 第三章:资本结构决策的动态优化模型 分析了在低利率和高波动性市场中,企业如何进行最优的债务与股权融资结构选择。引入了“真实期权分析法”(Real Options Analysis)在重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帮助管理者理解并量化应对不确定性的决策价值。 第二章部分:资金运作与风险控制的前沿实践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本部分侧重于讲解如何构建高效、安全的资金管理体系,并有效应对各类金融风险。 第四章:数字化时代的营运资本管理革命 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AI技术优化应收账款周转和存货管理。重点介绍了供应链金融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传递与风险隔离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缩短现金转换周期。 第五章: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境资金池与税务筹划 针对跨国企业,本书提供了先进的现金集中管理(Cash Pooling)方案设计,包括集中司库的搭建与运营。同时,深入剖析了BEPS(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行动计划后,跨国税务合规与合法税务筹划的平衡艺术,强调预约定价安排(APA)的应用。 第六章:全面风险管理(ERM)与金融衍生品应用 系统介绍了如何建立企业级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识别、计量和监控市场风险(汇率、利率)、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针对外汇风险敞口管理,提供了套期保值(Hedging)策略的实战模拟,包括远期、期货、期权等工具的组合运用。 第三部分:战略财务规划与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财务规划不再是简单的预算编制,而是企业战略落地的核心工具。本部分聚焦于如何通过财务手段驱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七章:战略导向的预算编制与滚动预测 摒弃僵化的年度预算模式,重点推介零基预算(ZBB)与活动基础预算(ABB)在成本控制中的有效结合。详细讲解了基于驱动因素的滚动预测(Rolling Forecast)体系的搭建流程,以增强财务预测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第八章:平衡计分卡(BSC)的高级应用与财务指标重构 本书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提升到战略地图的深度构建层面,探讨如何将宏观战略有效分解为可衡量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特别强调财务指标如何从历史导向转变为驱动未来绩效的先行指标。 第九章:并购(M&A)财务尽职调查与投后整合 系统梳理了并购交易的全流程财务支持,包括交易结构设计、商业模型验证和关键风险识别。重点分析了投后整合中,如何统一财务报告体系、协同成本节约和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Synergy Realization)。 第四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与治理的现代化 在合规性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构建稳健的内控和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第十章: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优化与科技赋能 结合最新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本书指导企业如何设计和评估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活动。探讨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来增强控制的有效性和自动化监控的实践。 第十一章:企业治理结构与董事会财务监督职能 探讨了现代企业治理的最新趋势,特别是独立董事在财务监督、审计委员会运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分析了信息透明度与利益相关者治理(Stakeholder Governance)对提升企业信誉度的作用。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ESG)报告与非财务信息披露 详尽介绍了国际上主流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如GRI、SASB、TCFD等),指导企业如何将非财务绩效数据纳入官方报告体系,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透明度需求,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适用对象: 各类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FO) 战略规划部门及企业发展部专业人员 金融机构从事企业投融资、风险评估的专业人士 咨询公司(管理咨询、财务咨询)的顾问团队 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理论为基石,辅以大量贴近实战的工具模型、案例剖析和操作步骤,是当代财务管理者实现专业升级、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2018年新版政府会计准则”的解读,这本书的及时性和权威性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在准则发布初期,市面上相关的解读书籍并不多,而且很多信息来源不够清晰。这本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在对准则条文进行解读时,非常注重与原准则文本的对照,力求准确传达准则的精髓。 同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条文的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探讨了新准则的背景、修订的逻辑以及对政府财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讲解“负债”准则时,书中就详细分析了新准则如何更好地反映政府的长期负债和或有负债,以及这对政府的债务管理和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的重要性。这种前瞻性的解读,让我不仅理解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以及“将如何影响”。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如“租赁”和“借款”的区分,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准则的适用范围。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是我在众多政府会计类书籍中看到的少有的亮点。不同于以往那种生硬、刻板的学术语调,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会计概念变得生动有趣。 在解释“存货”的计量方法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的定义上,而是将其比作“购买食材”的道理,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不同计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和优劣。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适时地穿插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比如“财务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好一项工作”等等,这些“干货”信息,让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一位理论研究者,更是一位在政府会计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行家。这种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也让我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消化书中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在“实务应用”方面的设计,可以说非常人性化。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为每一项新准则的应用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包括适用的会计科目、账簿设置、报表格式以及相关的财务指标分析。例如,在新准则下,“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单位在这方面都存在操作上的难题。 这本书则针对这些难点,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资产的性质、使用寿命以及预期效益,合理地进行摊销和减值测试。书中还附带了大量表格和模板,可以直接套用,极大地节省了我们从零开始设计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不断提醒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如何区分“日常费用”和“资本化支出”,如何进行“资产盘点”以确保账实相符等。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而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让我感觉这本书真正是从一线财务人员的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一度犹豫,因为“详解”和“实务”这两个词,总让人觉得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具书,充斥着生硬的条文和晦涩的解释。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时,惊喜感油然而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财政部发布的《政府会计准则》条文罗列出来,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每一条准则背后的逻辑、目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例如,在讲解“收入确认”那一章,我原以为会是一堆关于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的枯燥定义。但书中却通过一个生动的财政拨款案例,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的拨款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可以确认为收入,以及如何处理那些有特定用途限制的款项。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因为对收入确认的理解不够透彻,容易出现收入提前或延后确认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书中给出了详细的账务处理流程和相关的附注披露要求,甚至还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和规避方法。这种“把准则讲成故事”的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引路人”,能够清晰地看到条文背后的“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的“案例讲解”部分,可以说是让我眼前一亮。不同于一些仅仅罗列几个简单事例的书籍,这里的案例非常贴近政府单位实际工作中的复杂场景。从部门预算执行到专项资金管理,再到国有资产处置,几乎涵盖了政府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案例分析。书中详细描述了一个地方政府在管理某项环保基金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基金的来源、使用范围、收益分配等都比较复杂,如何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进行准确核算和披露,曾让许多财务人员感到困惑。 本书则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整个处理过程,包括初期设立基金的会计处理、日常收支的核算、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及最终的资金使用和结余的处理。作者还特别关注了与审计相关的部分,提示了在进行基金核算时,可能面临的审计关注点和需要准备的证明材料。读完这个案例,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基金的管理全过程,对于如何将抽象的准则转化为具体的会计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的案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能够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认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