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册】科学研究三部曲 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研究的工具让研究变得简单+科学研究逻辑

【全3册】科学研究三部曲 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研究的工具让研究变得简单+科学研究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法
  • 学术写作
  • 科研工具
  • 逻辑思维
  • 学术提升
  • 研究生
  • 博士生
  • 科普读物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ISBN:9787030566614
商品编码:28251543663
出版时间:2018-05-15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全3册】科学研究的工具 让研究变得简单+思考 判断胜于一切(第*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定价 215.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开本
作者
页数
ISBN编码 T9787030566614



内容介绍
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定价 70.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开本 16
作者 张勘 沈福来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030565600
  • 内容
  • 本系列书籍初步探索“临床医生科学研究能力均等化”的对策与方法,以期为我国今后临床医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规范化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书承接第*本《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旨在带领读者在掌握科学研究基本结构与操作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地结构化赏析:科学研究历程中,那些广为人知的或者颇具分析价值的经*研究,它们是如何发起、形成研究假设、执行、获得研究结果的。内容设置上,首先以“方法”这个词,综合概括“一个研究到底是如何开展的”这一整个过程;其次基于临床医学的学科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全科医学发展对传统临床医学的影响与启示,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一共挑选了10个经*案例,来和读者一起,就着具体的案例,感受“这个研究到底是如何开展的”,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来帮助读者理解科学研究的内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
  •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自序
    引言
    第1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基础概念和基本框架
    1 概念准备/1
    (1)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方法、原始材料/1
    (2)范式和主义/3
    (3)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学科领域、研究阶段、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设计/4
    2 内容地图/6
    第2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事实的研究:涂尔干的自杀理论
    1 定位/10
    2 背景知识/11
    (1)基本概念/11
    (2)理论基础/11
    3 案例研究:涂尔干的自杀现象研究/16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16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17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19
    (4)研究启示/20
    4 主要参考文献/21
    第3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互动的研究:库利的“镜中我”自我理论
    1 定位/23
    2 背景知识/24
    (1)基本概念/24
    (2)理论基础/24
    3 案例研究:库利的“镜中我”研究/28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28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30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31
    (4)研究启示/32
    4 主要参考文献/32
    第4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角色的研究:波伏瓦的第*性
    1 定位/34
    2 背景知识/35
    (1)基本概念/35
    (2)理论基础/36
    3 案例研究:波伏瓦的“第*性”研究/43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43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45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46
    (4)研究启示/47
    4 主要参考文献/47
    第5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冲突的研究:达伦多夫的群体性冲突理论
    1 定位/49
    2 背景知识/50
    (1)基本概念/50
    (2)理论基础/52
    3 案例研究:达伦多夫的群体性冲突研究/54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54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56
    (3)研究启示/57
    4 主要参考文献/57
    第6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特定人群的研究:韦德的罪犯密码研究
    1 定位/59
    2 背景知识/60
    (1)基本概念/60
    (2)理论基础/61
    3 案例研究:韦德的罪犯密码研究/67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67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68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68
    (4)研究启示/69
    4 主要参考文献/69
    第7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观察描述性研究:艾滋病研究,从个案到截面
    1 定位/70
    2 背景知识/71
    (1)个案研究/个案调查/71
    (2)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74
    (3)从个案研究起步以后/77
    3 案例研究:艾滋病的发现与诊治策略提出/78
    (1)第*例内在性个案研究:艾滋病的发现/78
    (2)分析性概括的多个案研究:艾滋病的定义及病因学研究/79
    (3)横断面调查:艾滋病患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策略的制定/80
    (4)工具性个案:艾滋病诊疗的新希望/81
    (5)新发现的起点:重新定义个案研究/82
    4 主要参考文献/82
    第8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观察分析性研究:弗莱明翰心脏研究,从截面到个案
    1 定位/84
    2 背景知识/85
    (1)横断面研究/85
    (2)病例对照研究/87
    (3)队列研究/90
    3 案例研究:弗莱明翰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93
    (1)真实世界研究,从解决眼前的问题出发/93
    (2)建立什么样的假设?/94
    (3)选择什么样的人群?/95
    (4)研究多长时间?/96
    (5)得到什么结果?/97
    (6)给我们的启示/98
    4 主要参考文献/99
    第9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个体干预分析性研究:乳腺癌预后激素替代疗法,两种不同的治*结局
    1 定位/101
    2 背景知识/102
    (1)随机对照试验/102
    (2)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的作用/103
    (3)随机对照试验中盲法的作用/103
    (4)分配隐藏/104
    (5)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过程与关键要点/105
    3 案例研究:激素补充治*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08
    (1)乳腺癌治*的背景知识/108
    (2)两项试验的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110
    (3)案例启示/116
    4 主要参考文献/117
    第10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群体干预分析性研究:PEACH研究,基于簇群的随机对照试验
    1 定位/119
    2 背景知识/120
    (1)随机对照试验及其分类/120
    (2)随机化及其目的/121
    (3)簇群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特点/121
    (4)簇群内相关系数与设计效应/122
    (5)广义估计方程/123
    3 案例研究:社区糖尿病的簇群随机对照试验/123
    (1)糖尿病治*的背景知识/123
    (2)PEACH 研究/125
    (3)案例启示/130
    4 主要参考文献/131
    第11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群体筛查性研究:宫颈癌筛查试验,该不该找问题
    1 定位/134
    2 背景知识/135
    (1)筛查/135
    (2)诊断/137
    (3)筛查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137
    (4)金标准与筛查试验的评价/137
    (5)筛查实施的原则或条件/139
    3 案例研究:宫颈癌筛查试验研究/139
    (1)宫颈癌筛查的背景知识/139
    (2)多种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代表性的三项研究/145
    (3)案例启示/152
    4 主要参考文献/152
    第12章 趋势——基于过去、现在,预测和决策未来
    1 趋势/159
    2 决策与预测技术/160
    (1)决策/160
    (2)预测/160
    (3)动态模拟技术/162
    (4)常见模型及其应用领域/162
    3 具体应用示例/167
    (1)马尔可夫模型应用案例/167
    (2)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案例/168
    (3)启示与共勉/172
    4 主要参考文献/172
    第13章 经*——照亮黑暗的那一束光
    1 再温经*/175
    2 继承、创新与发展/177
    (1)科学之精神/177
    (2)自由之路径/177
    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8




作者介绍
  • 科学研究的工具——让研究变得简单
                 定价 65.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开本 16
    作者

    张勘   沈福来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030566614

    内容


    本系列书籍初步探索“临床医生科学研究能力均等化”的对策与方法,以期为我国今后临床医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规范化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本《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和第*本《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别是从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和经*案例两个层面,介绍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本书则希望书如其名,把科学研究的核心,进一步萃取和外显,变成一个可视化的、便于研究者取用的工具箱,供读者参考,具体指,在内容上,本书进一步地归纳、提炼和图示化前两本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操作程序),凝练成第1~5章的概念部分与第6~11章的操作部分。概念部分,力求以医学工作者的学科背景所决定的思维习惯,来逐步介绍与科学研究相关的重要概念;对概念的阐述,力求做到讲明底层原理,解释尽量配以图示类比(包括字母和函数式)以求直观明确。操作部分,则采用“全部示意图”的方式,把科学研究的整个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进行图示化表达。此外,本书作为三部曲的*后一本,在文末附录中,笔者对整个三部曲的内容结构、操作程序、共同的要素和功能逻辑进行了整体绘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定位、理解和使用本系列书籍。

  •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自序
    引言
    上篇 概念篇
    第1章 什么是研究问题:PICOs
    1 常人思维中的PICOs/3
    2 PICO的类似概念/4
    第2章 什么是现象、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y=f(r1,r2,r3,r4,…,rn;x1,x2,x3,…,xm)
    1 6W1H/8
    2 y=f(r1,r2,r3,r4,…,rm;x1,x2,x3,…,xn)/9
    (1)y/10
    (2)xi与x1,x2,x3,…,xn/11
    (3)ri与r1,r2,r3,…,rm/11
    (4)f/12
    (5)y与更好的y/12
    3 6W1H与y,x,r及部分延展内容/13
    4 真实世界与随机现象/16
    (1)单称、全称、归纳、演绎(认知铺垫)/17
    (2)随机性、确证度和α、β(逻辑思考)/24
    第3章 什么是论证与证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决策)
    1 常人思维论证研究假
《科学研究三部曲》是一套致力于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学生以及对科学研究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系统性、实用性指导的丛书。它并非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以严谨的态度、清晰的脉络,带领读者深入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方法、工具与思维。本套丛书包含三本核心著作:《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研究的工具:让研究变得简单》、《科学研究的逻辑》。 《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书是三部曲的基石,它深刻阐释了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和操作规程。作者深知,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前人的智慧结晶。因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强调文献回顾、理论借鉴、方法传承在科研中的极端重要性。 在开篇,作者便带领读者回溯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从哲学思辨到实证检验,勾勒出科学方法从萌芽到成熟的演进轨迹。这有助于读者建立对科学研究整体框架的认知,理解不同学科领域研究方法的共性与特性。 随后,本书详细剖析了“问题提出”这一科研的起点。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往往是优秀科研的保证。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指导读者如何从日常观察、理论矛盾、技术瓶颈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切入点。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讲解了如何将模糊的兴趣点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研究问题,包括如何界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目标,以及如何评估研究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文献回顾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核心环节。本书不仅教你如何快速、高效地检索相关文献,更重要的是,它传授了如何批判性地阅读和分析文献。读者将学会如何辨别文献的可靠性,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识别已有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将前人的成果融会贯通,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本书会详细介绍各种文献分析技术,例如主题模型、引文分析等,帮助读者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接着,作者转向了研究设计的艺术。研究设计是连接研究问题与最终结论的桥梁。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设计、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对于每种设计,作者都深入剖析了其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关键要素。例如,在实验设计部分,将详细讲解对照组、随机化、盲法等关键概念,以及如何控制无关变量,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调查研究部分,将涵盖问卷设计、抽样方法、数据收集策略等。 再者,本书对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不同的研究问题和设计,需要相应的数据收集工具和分析技术。本书会介绍各种定性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焦点小组、观察等,并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访谈提纲设计和现场记录。同时,对于定量数据,本书将涵盖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从描述性统计到推论性统计,并介绍常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R)的使用入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检验研究假设,解读数据结果。 最后,《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关注了研究伦理与学术诚信。作者强调,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其严谨性和诚实性,并提供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指导,以及如何正确引用他人成果,尊重知识产权。 《科学研究的工具:让研究变得简单》 本书是《科学研究三部曲》中实践操作性最强的一环,它专注于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高效的工具箱,旨在降低科研门槛,提升研究效率,让复杂的研究过程变得触手可及。作者深知,精良的工具能够事半功倍,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首先,本书从文献管理和知识组织入手。文献管理是科研的基石,一个混乱的文献库会严重阻碍研究的进程。作者详细介绍了多种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 Mendeley, Zotero),并提供了从文献导入、分类、标签,到生成参考文献列表的全方位操作指南。同时,本书还探讨了笔记软件(如Evernote, Notion, OneNote)在收集、整理、提炼研究思路和文献要点中的妙用,帮助读者建立起个人知识体系。 其次,本书将目光投向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工具。对于定量研究者,本书将深入介绍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 R, Python)的基本操作。它会从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到常用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实现,进行详尽的图文并茂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本书会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选择最恰当的统计模型,以及如何解读和可视化统计结果。对于从事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前沿研究的读者,本书还会介绍一些基础的Python库(如NumPy, Pandas, Matplotlib, Scikit-learn)的应用。 对于定性研究者,本书同样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指导。它会介绍专业的定性数据分析软件(如NVivo, MAXQDA),讲解如何导入访谈录音、文字记录、图片等,如何进行编码、分类、主题挖掘,以及如何构建理论模型。本书还将探讨文本分析工具,如词频统计、情感分析等,为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辅助手段。 再者,本书关注了科研过程中的可视化工具。清晰、直观的图表能够有效地传达研究成果,提升报告和论文的可读性。本书将介绍多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Excel中的图表功能,以及专业的可视化软件(如Tableau, Power BI)的基本使用,还会涉及利用Python(Matplotlib, Seaborn)和R(ggplot2)进行科学绘图。从散点图、折线图到柱状图、饼图,再到更复杂的网络图、热力图,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表达数据的图表类型,并进行美观、准确的图形绘制。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学术写作与排版工具。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不仅需要严谨的内容,还需要规范的格式和清晰的表达。本书将介绍LaTeX等排版工具,帮助读者掌握制作高质量学术文档的技巧,包括公式输入、图表插入、交叉引用等。同时,本书还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辅助工具,如语法检查软件、抄袭检测工具,以及如何利用模板来提高写作效率。 最后,本书还会触及科研协作的工具。在当今的科研环境中,团队合作日益重要。本书将介绍如何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进行代码和文档的版本管理,以及如何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如Google Docs, Microsoft 365)进行多人实时编辑和评论,确保团队项目的高效推进。 《科学研究逻辑》 本书是三部曲的升华,它聚焦于研究中最核心、最普遍的思维方式——科学逻辑。它并非教授某种特定的逻辑推理形式,而是引导读者建立起一套严谨、清晰、批判性的科研思维体系。作者深知,方法与工具固然重要,但没有坚实的逻辑支撑,研究就容易陷入混乱,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本书的开篇,便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逻辑在科学研究中的基石地位。它会阐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等基本逻辑范式,并分析它们在科学猜想、理论构建、证据检验过程中的作用。读者将理解,从具体现象到普遍规律的归纳,以及从普遍原理到具体预测的演绎,如何共同构成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力。 本书将详细剖析“因果关系”的识别与判断。科学研究的很多目标在于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作者将带领读者认识到,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并介绍各种方法来区分两者,例如,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化和对照,观察性研究中的匹配、倾向得分匹配等统计方法。本书还将讨论混淆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等概念,帮助读者更精准地把握变量间的关系。 逻辑批判性思维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作者强调,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收集和分析数据,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理论、研究方法、数据解释进行质疑和反思。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识别逻辑谬误,如循环论证、滑坡谬误、稻草人谬误等,以及如何构建有力的反驳论证。同时,本书还会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假设检验,以及如何理解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之间的差异。 本书还会深入探讨“模型思维”。科学研究常常借助各种模型来简化和理解复杂的现实。作者将引导读者理解模型的本质、作用以及局限性。无论是数学模型、统计模型,还是概念模型,本书都将提供分析和构建模型的逻辑框架,帮助读者理解模型的假设条件,评估模型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解释。 再者,本书将重点关注“证据的评估与整合”。科学结论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撑它的证据。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评估证据的质量,包括证据的来源、方法、可重复性等。同时,它还将讨论如何将来自不同研究、不同方法、不同来源的证据进行整合,形成更全面、更稳健的结论。这包括理解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逻辑,以及如何进行定性证据的综合。 此外,本书还会探讨“不确定性与风险”。科学研究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概率论和统计推断如何帮助我们量化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评估研究结果的风险。在做出决策时,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应对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性,也将是本书讨论的重点。 最后,《科学研究逻辑》鼓励读者培养“反思性实践”的习惯。科研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迭代的过程。本书将引导读者在研究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研究完成后,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识别潜在的逻辑漏洞,并从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而言之,《科学研究三部曲》是一套贯穿科研始终的指南,它从宏观的方法论,到微观的工具应用,再到深层的思维逻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实用的科研知识体系。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赋能每一位投身科学事业的探索者,让他们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真正实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简单的工具”,并以“清晰的逻辑”驱动科学的进步。

用户评价

评分

《科学研究逻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我的科研思维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之前,我常常会陷入一些思维误区,比如过度自信,或者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并教我如何识别和避免它们。从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这本书将复杂的逻辑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让我恍然大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证伪主义”的介绍,它让我明白,科学研究的目标不是去证明某个理论是绝对正确的,而是要不断地去检验和证伪它。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让我对待研究结果更加审慎,也更加客观。此外,书中还强调了逻辑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如何构建清晰的论证结构,如何用严谨的逻辑语言表达观点,这些都对我未来的写作大有裨益。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研究的逻辑,更是关于一种严谨、客观、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的人生道路都有积极的影响。

评分

这套《科学研究三部曲》的整体风格非常统一,但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知识体系。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能立刻发表一篇CNS的“速成秘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科研的道路上循循善诱,为你点亮前方的迷雾。我喜欢它不摆架子的态度,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释最核心的问题。比如,《科学研究的方法》中关于“如何避免‘我以为’的陷阱”,就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在研究中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是多么重要。而《科学研究的工具》则像一个宝藏指南,让我发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听说过,但又极其有用的工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科学研究逻辑》中关于“费曼技巧”的介绍,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及费曼的名字,但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以及鼓励读者去“教”别人的理念,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也让我对学习和理解知识有了新的体会。这套书让我觉得,科学研究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逐步掌握的一项技能。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我的科研启蒙!一直以来,我对科学研究总有一种模糊的敬畏感,觉得它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当我翻开这套《科学研究三部曲》后,这种感觉荡然无存。首先,《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本书,它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给我灌输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相反,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看似复杂的科研过程一点点剥开,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脉络和精髓。从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到如何设计一个严谨的实验,再到如何解读和分析数据,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晰透彻。特别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概念,让我深刻理解到,科学研究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建立在前人的智慧之上。这种迭代和积累的过程,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觉得研究不再是孤军奋战。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文献阅读的章节,它教会我如何有效地筛选、阅读和归纳文献,避免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这对于我这个科研新手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书中的案例也很多,都是经典的研究案例,读起来既增长知识,又能学到方法,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说实话,在决定购买这套《科学研究三部曲》之前,我犹豫了很久。毕竟,市面上关于科研的书籍琳琅满目,选择哪一本,确实是个难题。但当我收到这套书,并开始阅读后,我才发现我的选择是多么明智。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在讲到研究方法的章节,作者不仅解释了各种方法的原理,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我可以直接套用到自己的研究中。而当讲到研究工具时,它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了解到原来有那么多高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这套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是层层递进,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更加系统和深入,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科研的浓厚兴趣。这套书,绝对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初学者,不可错过的宝藏。

评分

《科学研究的工具:让研究变得简单》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研究工具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所谓的“研究工具”就是那些昂贵的仪器设备,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很多看似寻常的工具,只要运用得当,也能极大地提升研究效率。从数据收集的各类软件,到文献管理的文献管理软件,再到图表绘制的各类工具,这本书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特别佩服作者的细致,对于每一个工具,它不仅介绍了功能,还分享了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甚至还提供了一些免费或者开源的替代方案,非常实用。我之前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数据整理和图表制作上,效率很低。读完这本书后,我尝试使用书中推荐的一些数据分析工具,果然事半功倍。以前需要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个小时就搞定了。而且,这本书还强调了工具与方法论的结合,告诉我选择合适的工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目标,而不是为了炫技。这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理念,让我对研究的执行层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