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詩三首鑒賞辭典
定價:39.80元
作者:樂雲 著
齣版社:崇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4033976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kg
編輯推薦
1.中華詩教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海鷗教授作序推薦。
2.作者專業,來自高校專業教師,長期從事古典詩詞研究。
3.體例科學。作品、作者簡介、注釋、鑒賞、插圖。
4.融工具書和文學賞析讀物為一體,實用性強。
目錄
捲一 五言古詩感遇二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獨酌春思望嶽贈衛八處士佳人夢李白二首送綦毋潛落第還鄉送彆青溪渭川田傢西施詠鞦登蘭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尋西山隱者不遇春泛若耶溪宿王昌齡隱居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賊退示官吏並序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寄全椒山中道士長安遇馮著夕次盱眙縣東郊送楊氏女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溪居樂府塞下麯二首關山月子夜吳歌·鞦歌長乾行列女操遊子吟捲二 七言古詩登幽州颱歌古意送陳章甫琴歌聽董大彈鬍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聽安善吹觱篥歌夜歸鹿門山歌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夢遊天姥吟留彆金陵酒肆留彆宣州謝眺樓餞彆校書叔雲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輪颱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丹青引寄韓諫議注古柏行捲三 七言古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石魚湖上醉歌並序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石鼓歌漁翁長恨歌琵琶行並序韓碑捲四 七言樂府燕歌行古從軍行洛陽女兒行老將行桃源行蜀道難長相思二首行路難將進酒兵車行麗人行哀江頭哀王孫捲五 五言律詩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望月懷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獄詠蟬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雜詩題大庾嶺北驛次北固山下題破山寺後禪院寄左省杜拾遺贈孟浩然渡荊門送彆送友人聽蜀僧浚彈琴夜泊牛渚懷古春望月夜春宿左省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齣,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彆,因齣此門,有悲往事月夜憶捨弟天末懷李白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彆房太尉墓旅夜書懷登嶽陽樓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山居鞦暝歸嵩山作終南山酬張少府過香積寺送梓州李使君漢江臨眺終南彆業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與諸子登峴山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歲暮歸南山過故人莊秦中感鞦寄遠上人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留彆王侍禦維早寒江上有懷鞦日登吳公颱上寺遠眺,寺即陳將吳明徹戰場送李中丞之襄州餞彆王十一南遊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新年作送僧歸日本榖口書齋寄楊補闕淮上喜會梁州故人賦得暮雨送李胄酬程近鞦夜即事見贈闕題江鄉故人偶集客捨送李端喜見外弟又言彆雲陽館與韓紳宿彆喜外弟盧綸見宿賊平後送人北歸蜀先主廟沒蕃故人賦得古原草送彆旅宿鞦日赴闕題潼關驛樓早鞦蟬風雨落花涼思北青蘿送人東歸灞上鞦居楚江懷古書邊事除夜有懷孤雁春宮怨章颱夜思尋陸鴻漸不遇……捲六 七言律詩捲七 五言絕句捲八 七言絕句附錄一:詩人小傳附錄二:近體詩的格律常識附錄三:唐代詩人年錶
內容提要
《唐詩三首鑒賞辭典》以清代乾隆年間問世的孫洙(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首》為底本,捲帙選目一仍其舊。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39首,七言古詩28首,五言律詩80首,七言律詩53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共計313首。《唐詩三首鑒賞辭典》原則上采用一首詩一篇賞析文章,也有少數難以分割的組詩或唱和酬贈之作,則幾首詩閤在一起分析。每首詩歌的賞析文字在00字左右,篇幅較長的篇目如歌行體《長恨歌》、《琵琶行》等作品的賞析文字則控製在2000字以內,務求行文簡練,達意為主。鑒賞內容大緻括如下內容:作品背景,內容講析,藝術特色,後世影響等。詩中疑難詞句,主要括難懂字詞、名物、典故等,一般在賞析文章中略作解釋,務求明白曉暢,簡潔易懂。《唐詩三首鑒賞辭典》附有與所收詩內容相關的字畫數十幅,括人物、山水、景物、風貌、書法等,冀圖從另一側麵反映唐代的風土人情與時代風貌。《唐詩三首鑒賞辭典》附錄部分有:詩人小傳、近體詩的格律常識、唐代詩人年錶等,謹供讀者參考使用。
中華詩文鑒賞辭典類圖書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賞的圖書。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古典詩詞源遠流長,薈萃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詩經》算起的三多年詩史中,名傢輩齣,璨若群星;佳作紛呈,爭奇鬥艷,散發齣永恒的藝術魅力。學習、賞析古典詩詞是代代國人樂此不疲的幸事。此後,同類圖書層齣不窮。我社組織的這套鑒賞類叢書,選目更精,辭賞文字更注重原作內容的串講,少一些枯燥無味的考據,在解釋清基本內容的前提下再引導讀者進行藝術欣賞。
文摘
《唐詩三首鑒賞辭典》: 尾聯情感忽然一轉,接應首聯。“忽聞歌古調”,此古調,應為遠彆思鄉的古歌。漢魏《古歌》有雲:“鞦風蕭蕭愁殺人,齣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故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傢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杜審言所聽到的古歌,大概也是如此情調的歌謠吧?於是無邊無際的歸思在這明媚的春光中興起,思歸的詩人不禁泣下沾巾瞭。詩意至此,在照應瞭首句“宦遊人”的情感基調,使得整詩有著和諧統一的情感內涵。王夫之《唐詩評選》於這個尾聯頗為擊節贊嘆:“意起筆起,意止筆止,真自蘇、李得來,不更問津建安。看他一結,卻有無限。《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結構如此,俗筆於此必數言。”這是看到瞭這個結尾老成含蓄的特點的評論。 本詩嚮來被人稱道,其精彩處,主要在其詩意轉摺如行雲流水,虛詞使用恰當而有力,如“獨”、“偏”、“忽”、“驚”、“聞”、“欲”等字,雖為轉摺性虛詞,但頗有提領詩意的圓融之妙。明鬍應麟《詩藪》列舉初唐五言律,就有本首,稱其“氣象冠裳,句格鴻麗,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傢窠臼”。誠哉斯言! ……
作者介紹
樂雲,男,1973年生,湖北黃陂人,武漢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人文教研部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廣東省九屆青聯委員,韓國翰林大學訪問教授(2009-20),多傢媒體特約評論員及專欄作傢。主要研究方嚮:明清小說與近代文學、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已齣版《西遊記:徹悟人生》《唐宋詩鑒賞全典》等學術專著3部。曾獲廣東首屆“金博奬”(2011)、廣東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二等奬(2009)、三等奬(2013)、廣東工業大學教學奬一等奬(20)等。其事跡曾被廣東電視颱、《科技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等數十傢媒體報道。
這本《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真是我最近淘到的寶貝!剛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吸引瞭。我一直對中國古詩詞情有獨鍾,但總覺得憑自己零散的知識,很難真正領會其中的深意。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耐心地為我一一解讀。 首先,它的編排方式我非常喜歡。不是那種枯燥的按年代或者作者排序,而是根據主題進行劃分,比如“寫景篇”、“詠物篇”、“思鄉篇”、“邊塞篇”等等。這樣一來,當我某個時刻特彆想感受某種情緒時,就能快速找到相關的詩篇,而且能看到同一主題下不同詩人、不同風格的精彩演繹,形成一種微妙的對比和呼應,特彆有意思。 每首詩的鑒賞部分都寫得極其詳盡,一點都不敷衍。它會先給齣原詩,然後是逐字逐句的白話解釋,讓你徹底理解字麵意思。接著,就是重點瞭——對詩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創作意圖、藝術手法、情感意境的深入剖析。我尤其喜歡它對意象的解讀,比如“孤帆”、“落日”、“明月”這些常見的意象,在不同的詩裏究竟承載瞭怎樣的情感,作者是怎麼通過這些意象來傳達自己內心世界的,都講得特彆透徹。有時候,我會反復閱讀一首詩的鑒賞,每次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收錄瞭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但同樣精彩的詩篇。之前我總以為唐詩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看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纔華橫溢卻不那麼“齣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同樣韻味十足,彆具一格。這本書就像一座寶藏,讓我不斷地挖掘齣新的驚喜。 而且,書的裝幀也很精美,紙張質量不錯,印刷清晰,排版也舒服。作為一本工具書,它在內容上的專業性和在閱讀體驗上的舒適度都做得相當到位。我最近經常隨手翻開一頁,就能沉浸在韆年的詩歌世界裏,暫時忘卻瞭現實的煩惱。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會讓我受益終生的好書!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古詩詞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死記硬背那些古詩詞,不理解背景和意蘊,就像是品嘗一道菜卻不知道它的食材和烹飪方法,總覺得少瞭點什麼。而這本《鑒賞辭典》,恰恰彌補瞭我的這個遺憾。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詩歌藝術手法的講解。比如,它會詳細地分析詩人是如何運用比興、象徵、對仗、用典等技巧來增強詩歌的錶現力。舉個例子,書中對某首詠物詩的解析,不僅講瞭詩人描繪的物象有多麼生動形象,還深入探討瞭詩人通過這個物象寄托瞭怎樣的情懷,是將自己比作這弱小的花朵,還是藉這堅韌的竹子抒發誌嚮,等等。這種解讀方式,讓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一首詩,而是能看到詩人巧妙的構思和深厚的功力。 而且,它還涉及瞭詩歌的流派和風格。比如,會區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詩歌的特點,以及邊塞詩、田園詩、諷喻詩等不同體裁的藝術特色。這讓我對唐詩的發展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能體會不同時代、不同風格詩人之間的差異。有時候,我會特意去對比同一題材在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下的詩歌,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時移世易”的感受,以及詩歌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 書中的一些“延伸閱讀”部分也很有價值。它可能會介紹與詩歌相關的曆史事件、文化習俗,甚至是當時的文學思潮。這些背景知識的補充,就像為詩歌注入瞭生命力,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瞭那個時代,與詩人一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 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歌的集閤,更是一扇打開中國古典文學殿堂的窗戶。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卻又不失專業性地,引領我一步步深入探究古詩詞的精妙之處。作為一名業餘的詩詞愛好者,我感覺自己的鑒賞能力得到瞭極大的提升,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書,不是教你“知道”什麼,而是教會你“如何去理解”和“如何去感受”。這本《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正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給瞭我一把鑰匙,讓我能夠打開那扇緊鎖的詩歌之門,去領略其中蘊藏的韆年風華。 我尤其喜歡它對詩歌中情感的挖掘。很多時候,我們讀到一首詩,可能隻是覺得“挺美的”,但卻說不齣具體美在哪裏,或者詩人到底想錶達什麼。這本書就不會止步於此,它會層層剝繭,找齣詩歌中最動人的情感內核。比如,對於那些錶麵看似平淡無奇的描寫,它會點齣其中暗含的深情;對於那些激昂澎湃的詩句,它會分析詩人情感的爆發點和升華方式。 它還特彆注重詩歌的“可讀性”。很多鑒賞類的書籍,講解得過於專業,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反而讓讀者望而卻步。但這本書不同,它的語言非常流暢自然,仿佛是在和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即便是一些比較復雜的概念,作者也能用淺顯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來解釋清楚,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 書中收錄的詩歌,雖然說是“鑒賞辭典”,但它並非那種一本正經的工具書。在鑒賞的文字中,我時常能感受到作者飽含熱情的情感和獨特的見解。有時候,我會因為作者對某首詩的某個角度的解讀而豁然開朗,仿佛看到瞭之前被我忽略的美。這種“頓悟”的時刻,是閱讀的最大樂趣之一。 而且,這本書的選詩範圍也很廣,雖然以唐詩為主,但它巧妙地穿插瞭一些相關聯的詩歌,比如一些與唐詩意境相通的宋詞片段,或者是一些能夠幫助理解唐詩背景的史料。這種“舉一反三”的編排方式,讓我在閱讀一本唐詩鑒賞辭典的同時,也能對更廣闊的中國古詩詞世界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書。它讓我不僅理解瞭唐詩的字麵意思,更能體會到詩人穿越時空的悲歡離閤。閱讀它,就像是在和古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帶我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精髓的書,終於在這本《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裏找到瞭!它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透徹”。 它對詩歌的“意境”的解析,是我認為最難能可貴的部分。很多時候,一首詩的魅力,在於它所營造齣的那種朦朧而又深遠的意境,讓人迴味無窮。這本書就特彆擅長捕捉和解讀這種意境。它會從詩歌的字裏行間,從描繪的景物,從流露的情感,甚至是從詩歌的留白處,去提煉齣那種獨特的氛圍和感覺。比如,它會分析某首詩中的“空寂”之感,是如何通過對“夜”、“靜”、“遠”等意象的描繪而産生的,又如何引發讀者內心的共鳴。 而且,它在解讀時,非常注重“文化背景”的聯動。它不會孤立地講解一首詩,而是會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曆史、文化語境中去理解。比如,在解釋某些邊塞詩時,它會提及當時的邊疆狀況、民族關係;在解讀某些思鄉詩時,它會聯係當時的交通不便、離愁彆緒。這種“以史為鑒,以文化為脈絡”的解讀方式,讓我能夠更立體、更全麵地理解詩歌的內涵,也更能體會到詩歌與時代的緊密聯係。 書中的一些“藝術比較”也做得相當精彩。它會不僅僅局限於唐詩本身,而是會適當地引入一些其他朝代的詩歌,甚至是與唐詩意境相似的其他藝術形式,來襯托和凸顯唐詩的獨特性。這種“跨界”的比較,不僅開闊瞭我的視野,也讓我更能辨彆和欣賞中國詩歌藝術的獨特魅力。 另外,這本書的“現代化語言”運用得非常得當。雖然是在鑒賞古詩詞,但它並沒有讓古詩詞變得枯燥乏味。相反,它用一種非常生動、形象、貼近現代人思維方式的語言,去解讀那些古老的詩句。有時候,讀著讀著,我甚至會覺得那些詩人就站在我麵前,在和我訴說他們的心聲。 總之,這是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書。它讓我不再是被動地“讀”詩,而是主動地去“悟”詩,去感受詩歌的靈魂。它讓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我隻能說,簡直是“寶藏”!我一直對古代的詩歌文化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那些文字離我太遙遠,很難真正觸碰到它們的心靈。直到我翻開這本書,纔算是真正走進瞭那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界。 它在鑒賞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情景交融”的解讀。很多時候,一首詩之所以動人,是因為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景物描寫之中,或者藉景抒情。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會孤立地分析景物,而是會深入挖掘這些景物背後所承載的詩人情感。比如,為什麼詩人要描寫“斜陽”、“殘月”,它們在詩人的眼中又代錶瞭怎樣的情緒,書中都會給齣令人信服的解釋。 而且,它還會帶領我關注詩歌的“音樂性”。古詩詞之所以被稱之為“詩”,很大程度上在於它的韻律美和節奏感。這本書在鑒賞時,會巧妙地指齣詩歌的平仄、押韻,以及通過這些韻律如何營造齣不同的情感氛圍。有時候,我會跟著書中的提示,嘗試朗讀詩歌,更能體會到其中跌宕起伏的節奏和悠揚婉轉的韻味。這種對“聲”的關注,是我之前在自己閱讀時常常忽略的。 書中的一些“對比閱讀”也極具啓發性。例如,當齣現類似題材的詩歌時,它會通過分析不同詩人的處理方式,來展現他們各自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境界。這種“橫嚮對比”,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也更能欣賞到不同詩人之間那份微妙的藝術較量。 還有一點讓我特彆欣喜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盡管是鑒賞古詩詞,但它並沒有使用過多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讀。即使是我這樣接觸古詩詞不久的讀者,也能夠輕鬆地理解其中的內容,並且從中獲得樂趣。它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導遊,一步步地引領我領略古代詩歌的魅力。 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一本“鑒賞辭典”,它更像是一本“心靈指南”。它教會我如何去感受詩歌中的美,如何去體味詩人內心的世界。每次讀完,都感覺自己的心靈得到瞭洗滌和升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