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虚度时光,不是好逸恶劳、苟且度日,是在有限的时光里构建坦然安逸的精神世界。
畅销书作家祝小兔主编新作,如何向理想生活再迈进步。
书名:虚度:何为理想生活
定价:56.00元
作者:祝小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3
页码:22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84765
要脱离段习以为常的生活总是很难的,因为你难以下定决心,也难以预料将要迎来的未知生活。于是绝大多数人“安于当下”,以显示自己“随遇而安”的品质。而内里,这些人总是痛苦的。
这本书所写的18个人,是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人物,仅凭独立的生活理想和追求理想的勇气,就走出了不样的道路——更崎岖蜿蜒,更色彩斑斓。而何为理想生活?大概这就是,有件值得燃尽心血去做的事,有无限夹杂惊喜的乐趣可得。
有这样群人在以“慢”的方式生活,他们钻研传统手艺,将中国传统的茶艺、陶艺、织染、古书等根据时代变化做出改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生命;他们走在时代前端,实践着如花艺、餐桌布置等流行技艺,凸显着生活的安静美好。他们代表了勤恳专注的古老文明的延续,还有现代人少有的洒脱自然。《虚度》将他们集结于此,希望让读者感受到,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你也可以编织出值得好好虚度时光的理想生活。
声音(VOICE)
观品易筱:生命是看清自己才走得从容的旅程
拙朴工舍甜甜:过简朴的生活,大隐于市,大巧若拙
画家莲羊:或宠或辱,不动其心,为画师之道
陶艺家陈知音:捏泥做陶,居山中相守门手艺
双手造物(HANDS CREATION)
旧物仓杨函憬:我的现在与未来,都在收藏过去
草木染往夕:借山川草木,染衣而静心
植觉先生潘锐:隐世种苔,居幽暗而兀自努力
茶人伍宝:盏茶,让人间烟火处成方外之地
朵植物工作室茹萍:退守故里,凝固株植物的美好
皂作如:寄身山林,做块洗尽铅华的素皂
摄影师青简:步履不停,拍下山川湖海岁月长
绘本作家郭婧:孤独中创造的奇迹,治愈孤独的心
手工私塾包爽: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心
器曰书坊周小舟:修书做书,退守心灵之寂
创造自然(CREATE NATURE)
阿狸与船长:在处世外桃源,建起胭脂水岸
彩虹农场小丽:在大理,造个梦幻农场
创造生活(CREATE LIFE)
找茬夫妇:怎样度过早晨,便怎样度过生
猎猎: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
祝小兔
原名祝羽捷,前《时尚芭莎》人物及专题总监、上海作协会员、“好好虚度时光” 平合创始人。已出版《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万物皆有欢喜处》《过去现在,并深爱》等畅销作品。
或宠或辱,不动其心,为画师之道
莲羊东京的家在城西郊外的山脚下,阳台外有棵极高的樱花树,裹住了整个阳台。再往山里走,都是几百年的樱花树。
来东京的朋友,会极有诚意地特意来拜访。
两年前,莲羊从北京搬来东京时,如此记录:“离开乌云蔽日的帝都,在扶桑找了处清净之地,静静修行几年。”
每日晨起,莲羊开始做早饭,桃花胶熬枸杞,加银耳和桂花。早餐后出门,去附近的山里和神社转悠,捡树枝和花,有时是干掉的蘑菇,回来插花。下午泡在多摩美术大学的图书馆里,这里有十六万册美术类藏书,和东亚美术相关的东西非常齐全。
莲羊在这里研习门古老的绘画艺术——岩彩。“有画种,涂抹矿石、金银于纸棉之上,名曰‘岩彩’。”岩彩,是属于时间和光影的艺术。矿石经千万年方有色彩,岩彩画也可经千年而不褪色。相机无法呈现岩彩的魅力,石头的凹凸,让它在不同的光影中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矿物颜色是自然界选出的美的颜色,画久了,莲羊就喜欢用纯色,包括灰色。莲羊平日里点香,有香炉灰;用蜡烛烧香碗,底下会形成烟灰,把烟灰刮下来,结合香灰,再加胶,会产生种既恒定古老,又很耐看的灰色。把这层灰色铺在底上,上披层绿松石粉,再用水晶画朵莲花,叶子用绿松石配点儿青金石,层层叠加,就能产生极为璀璨的效果。
中国很多传统艺术会使用岩彩,壁画、唐卡等都有与岩彩相通的地方。后来文人水墨兴起,浓色重彩被不断边缘化,岩彩反而在日本得到了发展。两年前决定来日本探究岩彩,临出发时莲羊都不清楚日本有什么样的美院,岩彩究竟要去哪里学。
去了再说——人生中像这样的从零开始,莲羊已经习以为常。
莲羊是中央美院科班出身,出道十年,初用电脑绘画,在业界赢得关注以及“中国年轻造龙师”的名头,后放弃电脑回归手绘三年,遇上了岩彩。
下决心放弃电脑绘画,是因为她发觉很多零门槛的人通过几个按键,能轻易画出非常漂亮的图。而自己虽然自认塑形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色感好,可技术越发展,对人本身的能力要求就越低。
那么,作为个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刚放弃电脑重新开始以双手创作的时候,真的很痛苦。习惯了取色器,习惯了调色阶,习惯了Ctrl+Z,莲羊沮丧地发现,自己真的不会画画了。电脑键完成的事,动手就要花非常多的时间,还达不到电脑的效果。刚开始回归手绘的时候,她画得和小学生没什么差别。
细思极恐。
越是恐惧,越是要直面恐惧;越是依赖工具,越是要逃离。“攻画之人,莫让自己心生安逸,多痛多伤,多琢多磨,才能品出茫茫沧海中的抹甜……”回归手绘两年多之后,手才重新跟上心的速度,能够自如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了。
可是,接着又陷入选择画种的困境。各种画法都尝试了,水彩容易出效果,可是不能百年保存,呈现的方式又相对单;油画足够丰富,可它并不是自己的文化语言,没有东方韵味;宋代的水墨、明清的工笔,可以画,但那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技艺在精进,心也在成长,到底什么是可以承载自己的?莲羊想找到那个可以呈现自己意识发展的画种,但苦寻不得,直到日在网上看到了岩彩。那时她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却见倾心。太美了!色彩斑斓、金银相错,它的美是东方的,也是现代的,它融合了各类画种,它是从远古而来的艺术。
那年冬天,莲羊跑了次日本,买了全套岩彩材料,都是石头和金银。回到北京开始尝试,画上就放不掉了,她惊叹,这是东方的色彩、敦煌的色彩。
二
2014年,莲羊在艺术上的转型逐步走上正轨。王府井的画室刚刚装修完毕,她在圈子里也有了些影响力,很多人因为能去莲羊的画室喝杯茶就很高兴。可她心里弥漫着股无法抑制的躁动,为什么,不知道。朋友发给她个MV(音乐短片),是蔡依林与安室奈美惠的I'm Not Yours(我不属于你)。就这么瞬间被点穴了!她像发烧样,不睡觉反复听,心中的激荡不能自抑。她想知道,这颗心到底想暗示自己什么。
人生会出现许多契机,深陷其中的时候,不定能懂得。所以在那时,简单的,就是顺心而为。心说去哪里,她便去哪里,不犹豫,不计较。当初画龙时,许多人问,为什么要画龙啊?她说不出来。翻小时候的涂鸦作品时发现,两岁时,“龙”就已经出现了。
有人说,艺术是接近神的所在。这次,她鬼使神差买了去西藏的票。女财神扎基拉姆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莲羊的生命。
三
到了西藏,莲羊同自己说,既然是心带她来,那么就只听心里的声音。她想去寺庙看看,路走到了哲蚌寺。
那日寺中只有她个游客。晃进间很大的殿堂,只见个喇嘛,安安静静地坐着,也不说话。莲羊跪在地上向菩萨发愿,忽然停电了。几百平方米的空间内只剩下纯粹的黑色,只有顶上的个小窗户打进来束光。瞬间,莲羊的大脑被清空,心底涌上股喜悦。
后来听当地人说,拉萨有个女财神,叫扎基拉姆。听说扎基拉姆爱喝酒,莲羊就买了酒和哈达去寺里看她。
没想到进入殿堂,只见这女财神被信众的哈达淹没了,露出个头,纯黑的皮肤,很长的舌头,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是藏佛中的怒相。
莲羊瞬间很愤怒,的女财神怎么长成这样,心里顿起念:我要给你重新画像。
……
说实话,我是一个很难在阅读中找到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甚至产生共鸣的书籍的读者。市面上太多的心灵鸡汤,要么过于空泛,要么过于说教,总让人觉得隔靴搔痒,无法触及内心深处。然而,《虚度,何为理想生活》这本书,从它的名字开始,就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祝小兔这个名字,我之前虽然不熟,但“虚度”二字,却像一根羽毛,轻轻拨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们都被教导要“有效利用时间”,要“最大化价值”,但我们是否真的从中获得了快乐?是否真的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我一直对这种“反向思考”的书籍充满兴趣,它们往往能颠覆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带来意想不到的启迪。这本书是否会揭示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隐藏在“虚度”中的宝藏?它是否会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理想生活”的定义,摆脱外界的束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幸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思考,让我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节奏。
评分手捧这本《虚度,何为理想生活》,中信出版社精美的包装和祝小兔这个名字,都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裹挟着前进,仿佛停下脚步就是落后,而“虚度”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一种对这种现状的温柔反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虚度”的,它是不是一种对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生活方式的质疑?是不是在鼓励我们去放慢脚步,去享受那些不被功利化的时光?同时,“理想生活”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吸引人,它到底是什么?是物质的富足?精神的丰盈?还是某种难以言说的状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了解她是如何将“虚度”与“理想生活”这两个看似矛盾却又可能相互依存的概念连接起来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视角,让我们去审视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是否会鼓励我们去拥抱那些看似“无用”却能滋养心灵的时刻?我迫切地想通过阅读,去探索这个关于“虚度”与“理想”的哲学命题,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终于入手了《虚度,何为理想生活》这本期待已久的书,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纸张的手感也相当不错,打开的第一感觉就是舒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它呈现出的初步阅读体验来看,就已经让我充满了好奇。作者祝小兔的名字,在一些独立出版圈子里不算陌生,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更多的是被书名和这“虚度”二字所吸引。它似乎在诉说着一种与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对快节奏、高效率的质疑,一种对“无所事事”的重新定义。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被鼓励不断向前,不断争取,仿佛停滞就是一种罪过。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喘息的空间,一个可以让我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生活状态的契机。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这种“虚度”,它究竟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还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关怀?理想生活又该如何界定,它是否真的需要宏大的目标和辉煌的成就?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思考的大门,让我迫不及待想要探索其中蕴含的智慧。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虚度,何为理想生活》的书,由祝小兔所著,中信出版社的出品。初拿到书的时候,它的设计风格就吸引了我,简洁而不失格调,书名更是点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在当下这个社会,我们似乎普遍认为,“忙碌”就是“充实”,而“闲暇”则可能被视为“浪费”。然而,这本书的标题却直接挑战了这种观念,它邀请我们去思考“虚度”的意义,以及这种“虚度”与“理想生活”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阐释“虚度”这一概念,是将其定义为一种消极的无所事事,还是看作一种积极的停顿和反思?而“理想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多么主观的概念,它是否真的可以通过规划和努力就能实现?这本书是否会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摆脱社会施加的关于成功和幸福的条条框框?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深刻的洞察,为我们提供一种看待生活的新视角,帮助我们在追逐目标的同时,也能学会享受过程,找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评分《虚度,何为理想生活》这本书的装帧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中信出版社的出品,品质保证是毋庸置疑的。我拿到手后,细细品味了一下它的外观,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以及印刷的清晰度,都显示出这是一本用心的作品。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慵懒而引人遐思的意境。“虚度”这个词,在很多人的语境里可能带有负面色彩,象征着浪费时间、无所作为。但在这本书的语境下,它似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一种更加深刻的哲学意味。我猜想,作者祝小兔或许是在试图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引导读者去思考,真正的“理想生活”是否就一定意味着不断地追求和忙碌?又或者,它可能隐藏在那些看似“虚度”的时光里,隐藏在那些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推崇的片刻宁静中。我对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具体的“虚度”方式,比如如何平衡工作与休息,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如何享受当下,感到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安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的宝贵机会,我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虚度”与“理想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