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間彈道學
:150元
作者:李鴻誌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68200042
字數:527000
頁碼:417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中間彈道學是彈道學年輕的學科分支,主要研 究身管發射過程中,彈丸穿越膛口流場時的受力 狀況、運動規律,以及伴隨膛內火燃氣排空過程發 生的各種現象(中國大科全書)。本書主要內容括 :膛口流場特性與物理模型、火燃氣後效期理論、 膛口裝置氣體動力學、膛口衝擊波動力學、膛口氣流 脈衝噪聲、膛口焰燃燒動力學、彈丸的後效作用、膛 口流場數值計算、膛口製退器優化設計、膛口氣流危 害控製理、中間彈道學實驗研究等11章。
李鴻誌、薑孝海、王楊、郭則慶主編的《中間彈 道學(精)》是一本全麵介紹中間彈道學學科體係、學 術內涵的學術專著。書中詳細介紹瞭實驗規律、機理 分析、理論方法評和數值計算實例。以應用為目的 ,為設計與安全防護提供彈道學基礎。
本書的主要特色: ——在總結、藉鑒、評近半個世紀的中間彈道 學各種經典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探索數值模擬為 主的近代理論,以逐步取代經典理論計算方法,並自 主完成瞭本書全部數值計算算例; ——充分發揮實驗研究的圖像可視、機理清晰的 優點,利用自研的瞬態高速流場顯示、光譜測溫、激 光測速和高空流場模擬等新手段,自主完成瞭全書的 試驗圖例。
本書可作為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等涉及發射 與氣流危害、安全控製學科的研究生、科技人員教學 參考書,也可為研究復雜流場測量與計算的有關領域 提供參考。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最近我剛好在關注一些與軍事科技相關的科普內容,也接觸到瞭一些關於精確製導武器的報道。這讓我對彈道計算的精準度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我推測這本書能夠從理論層麵,為讀者揭示“中間彈道”這個階段的復雜性和挑戰,比如如何精確預測彈丸在空氣中的飛行軌跡,如何考慮風、濕度、溫度等環境因素對彈道的影響,甚至可能還會探討到彈丸自身的鏇轉、振動等微觀因素。如果這本書能像介紹一樣,深入淺齣地講解這些內容,那無疑能大大提升我對這類科技的認知深度。
評分我是一名學生,正處於對未來職業方嚮的探索階段。我瞭解到許多工程類學科,如航空航天、兵器科學等,都對彈道學有極強的依賴性。因此,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中間彈道學”這一專業領域有一個初步的、但又足夠深入的瞭解,從而判斷它是否是我未來學習或研究的方嚮。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這一領域的理論深度和應用廣度,同時提供一些在該領域深造的思路和建議,為我的學習和職業規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評分我一直對物理學中那些能夠解釋宏觀世界現象的理論充滿好奇,而彈道學無疑是其中一個極具魅力的分支。這本書的書名“中間彈道學”本身就帶有一種探索未知、深入核心的意味,讓人聯想到它可能涵蓋瞭從彈丸離開槍膛到最終命中目標之間的關鍵過程,這是一個充滿變數且需要精確計算的復雜區域。我設想這本書會詳細闡述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以及材料力學等相關學科在彈道研究中的應用,並且可能還會涉及一些先進的數值模擬方法,這對於我這種希望深入理解物理世界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吸引力,封麵以深邃的藍色為主調,點綴著簡潔而富有力量感的幾何圖形,仿佛預示著書中所蘊含的嚴謹科學與突破性思維。拿到手中,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散發著淡淡的書墨香,這是一種久違的、令人安心的閱讀體驗。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就已經被其中的章節劃分所吸引。從基礎概念的梳理,到復雜模型的構建,再到實際應用的探討,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足以可見編著者在內容組織上的深厚功力。
評分作為一個對科學史和工程學發展曆程抱有濃厚興趣的人,我總是喜歡從曆史的角度去理解一項技術。我好奇“中間彈道學”這個概念是如何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在曆史上,哪些重要的科學傢或工程師對它做齣瞭貢獻?這本書的齣版,讓我聯想到這是否是中國在彈道學研究領域的一次重要積纍和總結,它是否吸納瞭國際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並結閤瞭中國自身的工程實踐經驗?如果書中能融入一些曆史沿革的敘述,或者介紹一些經典的實驗案例,那將大大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思想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