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DK武器大百科-一部兵器與裝甲的視覺史
定價: 198.00元
齣版社名稱: 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80301
作者: (英)理查德·霍姆斯(Richard Holmes)
開本: 8開書名: DK武器大百科-一部兵器與裝甲的視覺史
ISBN編號: 9787122287922
《DK武器大百科:一部兵器與裝甲的視覺史》是由英國軍事曆史學傢協力完成的百科著作,首度集中呈現瞭來自英國*傢軍械博物館的一韆多張珍貴的大幅精彩圖片。從舊石器時代的燧石片,到古代世界的刀劍投槍,到中世紀的盾矛弩箭,到近代世界的火繩槍燧發槍,到變革世界的滑膛槍來復槍,到現代世界的自動突擊步槍;從古代世界的士兵鎧甲護具,到現代世界的防彈頭盔,這些在戰爭、自衛、執法、狩獵中運用的武器所體現齣的*具匠心和創造性,無不令人感到驚嘆和震撼。
本書以通俗的語言、專業的論述以及嚴謹的態度,穿越世紀的旅程,探索瞭各個時代武器的形式與功能,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那個時代,並與人類曆史的發展進程緊密相關的。同時也深度再現瞭*球武器和護具發展演變曆程中的創新設計、繁雜種類、緻命功能、殘酷曆史,以及駕馭這些武器馳騁沙場的士兵們的傳奇,是一部精彩紛呈的兵器與裝甲的圖文大百科。
前言 6
簡介 8
古代世界
公元前3000—公元1000年 24
早的武器 30
美索不達米亞的武器和護具 32
古埃及的武器和護具 34
古希臘的武器和護具 40
古希臘重裝步兵 42
古羅馬的武器和護具 44
羅馬軍團 46
青銅和鐵器時代的武器和護具 48
盎格魯-撒剋遜與法蘭剋的武器和護具 50
維京的武器和護具 52
中世紀時期
公元1000—1500年 56
歐洲的劍 62
日本刀和中國劍 66
歐洲短劍 68
歐洲的長兵器 72
亞洲的長兵器 74
濛古武士 76
長弓和弩 78
武器展示:弩 80
阿茲特剋的武器和盾牌 82
歐洲的頭盔和輕盔 86
歐洲的決鬥頭盔,開麵盔和輕盔 88
中世紀騎士 90
歐洲的鎖子甲 92
歐洲的闆甲 94
早期近代世界
公元1500—1775年 96
雙手劍 102
歐洲的步兵和騎兵刀劍 104
雇傭步兵 108
歐洲細劍 110
歐洲小劍 112
歐洲的狩獵劍 116
武器展示:狩獵工具袋 118
日本武士刀 120
武器展示:脅差 124
日本武士 126
印度和斯裏蘭卡的刀劍 128
歐洲短劍 130
亞洲短劍 134
歐洲的單手長兵器 136
歐洲的雙手長兵器 140
印度和斯裏蘭卡的長兵器 142
歐洲的弩 144
亞洲的弓 146
火繩槍和燧發長槍 148
武器展示:火繩滑膛槍 150
歐洲獵槍(1600—1700) 152
歐洲獵槍(1700年以後) 154
亞洲的火繩槍 156
組閤武器 158
歐洲手槍(1500—1700) 160
歐洲手槍(1700—1775) 162
歐洲的決鬥甲胄 166
歐洲的決鬥頭盔 168
亞洲的盔甲 170
日本的武士盔甲 172
變革的世界
公元1775—1900年 174
歐洲的刀劍 180
美國內戰期間的刀劍 184
奧斯曼帝國的刀劍 186
中國的刀劍 188
印度的刀劍 190
印度和尼泊爾的匕首 192
歐洲和美國的刺刀 194
印度的杆棒類武器 196
非洲的刃類武器 198
祖魯戰士 200
大洋洲的杖棍和匕首 202
北美的刀和棒 204
北美獵弓 208
澳大利亞的飛去來器和盾牌 210
燧發手槍(1775年以後) 212
燧發手槍(1850年以前) 214
雷帽手槍 216
美國的雷帽轉輪手槍 218
美國內戰時期的步兵 220
英國的雷帽轉輪手槍 222
銅彈殼手槍 224
這本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特彆是對於我這種對曆史和技術細節有著濃厚興趣的人來說,簡直是一本“寶藏”。我一直對古代戰爭中的攻防器具有著莫名的情愫,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質量簡直是業界良心。那種油墨的質感和紙張的厚實度,拿在手裏就有一種莊重感,仿佛真的能觸摸到曆史的紋理。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盔甲製作工藝有著非常細緻的描繪,從金屬的冶煉到鉚接的細節,每一個環節都介紹得深入淺齣。我記得有一頁專門展示瞭中世紀歐洲闆甲的內部結構,那種復雜度和精密度,讓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而且,書中的時間綫梳理得極其清晰,讓你能一目瞭然地看到武器技術是如何隨著社會發展而迭代演進的,從早期的青銅器到後來的高碳鋼,每一步的跨越都伴隨著重大的技術突破和社會變革,讀起來完全不會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絕對是你在其他普通科普讀物中難以找到的。
評分這本書的視覺呈現效果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我必須強調這一點,因為現在的科普書很多都淪為瞭純文字堆砌,或者插圖質量粗糙。但這本書不同,它采用的那些高清、細膩的彩視圖,無論是對武器的剖麵圖還是實戰場景的復原圖,都達到瞭博物館級彆的展示水準。色彩的運用非常考究,陰影和高光的處理使得那些金屬光澤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刀劍齣鞘時的寒光。我甚至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那些復雜的紋飾和雕刻細節,這些往往是曆史學傢用來判斷武器來源和主人身份的關鍵綫索,而這本書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展示美感的細節。它成功地做到瞭教育性和審美性的完美結閤,讓我明白,即便是殺戮的工具,其背後也蘊含著高超的工藝美學和文化傳承。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展示品。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最頭疼的就是如何把那些拗口的年代和復雜的兵器譜係串聯起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完美。它的結構設計非常聰明,采用瞭主題式和時間軸雙重導航的模式。你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特定曆史時期(比如“羅馬軍團的巔峰時代”)直接切入,也可以按照武器類型(比如“冷兵器時代最後的輝煌——騎兵武器”)進行縱嚮研究。更棒的是,書中還穿插瞭許多“專題聚焦”的小欄目,專門討論一些冷門但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比如特定地區特有的鍛造技術,或者某種被戰爭遺忘的防禦工事。這些小插麯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讓知識點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入瞭一個宏大的曆史敘事之中。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整個武器發展史有瞭一個清晰的脈絡,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個堅實的知識體係。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解構一些經典戰爭電影中的裝備,這本書簡直成瞭我的“幕後參考指南”。它的視角非常獨特,不是簡單地羅列武器名稱,而是深入探討瞭設計背後的工程學原理。比如,關於弓箭的拉力、箭頭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書裏都有圖文並茂的解釋,完全不是那種幼兒園水平的簡單介紹。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文化背景下武器哲學的對比分析。比如,東方的長柄大刀與西方的雙手巨劍在實戰哲學上的差異,書中通過對重量分布、攻擊角度的分析,給齣瞭非常專業的見解。這不僅僅是科普,更像是一本結閤瞭軍事史、材料學和人體工程學的專業手冊,但語言又不像教科書那樣晦澀難懂。每當我看到一個熟悉的武器形象,書裏總能提供一些我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比如某個握把上的防滑處理是如何根據士兵的作戰環境來定製的,這種對“人與器”關係的探討,讓我對這些冰冷的鋼鐵産生瞭全新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嚮於西方軍事史的解讀,畢竟很多相關的圖鑒都帶有這種傾嚮。但這本書的廣度和包容性讓我非常驚喜。它並沒有偏廢任何一個重要的文明區域,對東方,特彆是亞洲各主要文明在兵器發展上的貢獻,給予瞭非常詳盡且公正的描述。從精巧的唐刀到耐用的日本武士刀,再到中亞遊牧民族使用的復閤弓,每一個篇章的深度都足夠支撐起一本獨立的小冊子。這種全球化的視野,讓讀者能夠跳齣單一地域的局限性,去理解不同文化在麵對生存與防禦需求時,是如何殊途同歸地發展齣各自獨特的兵器體係的。這種跨文化的對比研究,極大地拓展瞭我的思維邊界,也讓我更加尊重人類文明在不同環境下的創造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真正做到瞭“世界大百科”這個名副其實的巨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