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际标准汉字词典(精)
定价:79.90元
售价:51.9元,便宜28.0元,折扣64
作者:汪耀楠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60031309
字数:
页码:165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收录20,902个国际标准汉字,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汉字。
收录60,000余条词目,反映古今、港台汉语词汇面貌。
标明现代汉语常用字、通用字,方便读者使用。
标明汉字的提出国,呈现汉字使用情况。
释义力求准确、简明。
本词典是一部以现代汉语为主的语文词典,具有收字多、收词面广、收词量大的特点。全书正文230余万字,词目60,000余条,可以满足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查阅现代汉语词语、常用古汉语词语、港台习用词语的基本需要,对中学、大学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参考价值。本词典还注意吸收现代字、词典和词义研究的成果,释义力求简明、准确,辨析力求精微。
本词典于1993年初开始编写,1996年开始审稿,至今已经11年。除编写人员外,还有不少同志也为本词典做了大量工作。
前言
凡例
部首目录
笔画检字表
词典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新旧字形对照表
这本厚重的家伙,初次捧起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畏。我买它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日常写作中碰到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字词问题,特别是那些生僻字或者在不同语境下含义可能微妙变化的词汇。不得不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本权威的、系统性的工具书显得尤为珍贵。我常常会为一个词查阅半天网络信息,结果发现各种解释五花八门,反而更添混乱。而这本词典,它提供的释义精准、考据扎实,对于规范用词的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历史词汇或者特定领域专业术语时,那种严谨的标注,让人感觉背后是无数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虽然它的排版略显传统,但正是这种传统,保证了查阅效率和信息的可靠性,毕竟,在追求速度和碎片化的时代,沉下心来钻研一个精准的定义,才是真正的效率所在。它就像是文字世界的定海神针,让人在面对语言的浩瀚海洋时,总能找到一个可靠的锚点。
评分说句心里话,我购买许多工具书都是三分钟热度,买来后束之高阁。但这本词典,我意外地发现自己会时不时地把它从书架上抽出来,不是为了查某个特定的词,而是单纯地想翻几页看看。它有点像老式的唱片机,你需要付出时间去“操作”它,去感受那种物理上的翻页带来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这种仪式感在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古今异义词时的标注方式,那种清晰的时代划分,让你在阅读古典文献和现代文学时,能够精准把握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个词的理解差异。它让我对汉字的理解从一个平面维度,扩展到了一个立体的、具有时间深度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庄严承诺,厚重且值得信赖。
评分我太太是个语文老师,我偷偷借用她的名义买下了这本。她拿到手的时候,眼睛都亮了,立刻把它当成了“镇宅之宝”。她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依赖于拼音输入法和网络搜索,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多重含义越来越模糊。这本词典,特别是它对形近字和同音异义词的辨析,简直是教学的“救星”。举个例子,有一次她班上的孩子把一个成语用错了地方,我帮她查阅后发现,那个成语的一个偏旁错了,意思就完全跑偏了。这本词典在解释这种“易混淆”的词条时,会非常细致地进行对比和区分,甚至会用小标题来明确指出“易误用情形”。这种教学导向的功能,让它从一本纯粹的参考书,上升到了教辅工具的高度。它不仅规范了使用者自己的语言,也成为了教育下一代的有力支撑。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来说,词典就是我们的“武器库”。我经常需要撰写需要高度准确性和权威性的报告,任何一个措辞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过去我总是依赖电子词典的快速检索,但总觉得少了点“分量”。这本词典给我的感觉就是“稳”。它的例句选择往往非常经典,引用的出处也都是赫赫有名,这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词义,更提供了一种高标准的语言范例。我发现,仅仅是翻阅它,就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历代大儒的无声对话。当然,坦白说,它不像一些新潮的电子词典那样具备联想记忆或者多媒体辅助功能,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要求你必须专心致志地去“读”它,去“悟”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对于构建稳固的语言知识体系是不可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帮我提升古文阅读能力的“秘籍”,但深入使用后发现,它的价值远超我的初始设想。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一个字“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明白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那种对汉字源流的追溯,比如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轨迹,虽然不是重点介绍,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深厚底蕴,让人在查阅时总能获得意外的惊喜。我有一段时间痴迷于研究古代诗词中的某个特定动词,网络上对那个动词在宋词中的用法众说纷纭。最终,还是翻阅这本工具书,通过它对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的梳理,我才真正明白了词人创作时的那份微妙的心境。它对每一个词条的收录都极其审慎,绝不滥竽充数,这种对“精”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一种匠人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