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指我们个人从小出生、成长的家,它对于我们长大以后与自己的伴侣、子女、朋友乃至同事之间的亲密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要有健康的亲密关系,必须走过原生家庭的梳理、医治与和好之路。黄维仁博士所创建的“亲密之旅”课程zui核心的技术部分,就是助人医治和解决原生家庭的羁绊,迈向全新的幸福人生。
该书包括黄维仁博士关于原生家庭的国际前沿的尖端观念与理论,同时还收录了包括黄博士夫妇在内的五个个案的原生家庭医治与和好之路,既有真实的生命故事,又有黄博士专业的点评。本书是黄维仁博士在《活在爱中的秘诀》之后又一部力作,更加深入、详尽地探究亲密关系的深层症结问题,从原生家庭的角度给予可操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让所有正在亲密关系中挣扎中的人们从原生家庭的问题和伤害中得医治,得以享受人与人之间美好健康的亲与爱。本书深入浅出、真实温情,既为心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深度的专业借鉴,更适合每一位有意愿自我成长的读者。
黄维仁博士是国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被誉为“Dr. Love” (爱情博士), 擅长于婚姻、家庭、群体与泛文化心理治疗,多次应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卡塔尔政府邀请为其培训婚姻家庭与心理工作者。
2002 年5月黄维仁博士应美国政府邀请,到白宫与布什 (Bush) 总统见面。2004 年10月应邀担任“联合国世界家庭研讨会”的主题讲员。2011年荣获台湾东海大学第12届杰出校友奖,2013 年荣获美国基督徒心理辅导协会 (AACC) 多元文化杰出贡献奖。2014 年应邀担任“国际扶轮社世界大会”的主题讲员。2016年他应新加坡政府邀请,做“婚姻家庭大会”主题讲员。同年应邀做美国心理协会(APA Convention)年会主题讲员。
黄博士在西北大学服务的18年(截至2015年)之间总共荣获了4个荣誉奖:1997年和2001年的“社区服务贡献奖”; 2005年的“专业领域特殊贡献奖”和2015年的“卓越贡献奖“。
他所创的“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培训课程”自2007年在中国大陆首次问世以来,已惠及10万以上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华人。。
黄博士的著作有《活在爱中的秘诀》《窗外依然有蓝天》及《爱就是彼此珍惜》(合著),等等。黄博士在新浪博客上有关婚姻心理教育之文章点击量超过300万次()。
目 录
前言 “亲”是人生大的成功
部分过去的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今天的生活
堂课 原生家庭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第二堂课 所有的爱情关系都是亲子关系
第三堂课 心灵医治与成长之路
第二部分原生家庭故事
黄博士:爱就是助人活出美的生命
李淑烟:与“爱情博士”比翼齐飞
雅歌:唯爱永不被辜负
燕子:爱可以驱散死亡的阴影——从痛失母爱到成为母亲
Esther:在真爱里有飞翔的自由
第三部分卸下背包里的石头,快步走在人生路上
擎着光、带着援军,重回原生家庭
寻找具有6C特质的人,成为6C的人
寻找好父母,成为好父母
卸下背包里的石头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有力量了,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论述,而是带着一种饱满的、如同老友娓娓道来的真诚感。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节专门讲了“情绪的流动与阻碍”,作者用了一种非常诗意的笔触来描述我们如何将自己的感受“冻结”起来,变成一种内在的铠甲,这一下子击中了我。我过去总是习惯性地压抑那些不被允许表达的情绪,以为这样就可以强大,读到这里才明白,那份“强大”其实是建立在脆弱的基石上的沙堡。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它不是按照章节的线性推进,而是像一个精心编排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但最终都会指向一个更清晰的出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外部观点时的克制,他没有让其他人的声音淹没自己的主旨,而是将之作为辅助的支撑点,使得整本书的逻辑脉络异常清晰、坚固。每次读完一个小节,我都忍不住会停下来,泡上一杯热茶,让那些涌上心头的思绪慢慢沉淀,感觉自己真的完成了一次深度的精神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沉静的蓝色调,配上那种仿佛印刻着岁月痕迹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的心绪拉到了一个需要沉淀和思考的空间。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于“人际关系”的探讨,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无数次与人交往时的那些微妙的瞬间,那些不经意的疏离和误解,以前总觉得是别人的问题,现在读来,才意识到可能很多时候,症结在我们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落里。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间距和行距都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沉浸式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活的质感,读着读着,就忍不住会去对照自己的生活经历,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像是突然间被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那些曾经晦暗不明的角落。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自我认知”那一部分时所用的类比,那种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日常可见的实物,非常直观,让人很容易就能抓住核心要义。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自我接纳”的章节中,展现了一种罕见的温柔与坚定并存的姿态。它没有鼓励无底线的自我放纵,而是引导读者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和“局限性”,将其视为生命体验的独特组成部分。作者在描述“原谅自己”这个过程时,用了好几段富有哲理的文字,那种层层递进的意境,让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我特别喜欢它在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时所设计的提问,那些问题直击核心,让人无法回避,但同时,它又总是在提问之后,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出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比如书脊的锁线装订,那种可以完全平铺阅读的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长,不是成为一个“别人眼中完美的人”,而是成为一个“全然接纳自己当下状态的人”,这本书无疑是这场自我探索之旅中,一位极其可靠且充满智慧的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非常大胆地触碰了一些我们通常会避开的“敏感地带”,比如关于“界限的建立与维护”。我以前总觉得“界限感”这东西是自私的表现,会让人疏远,读了这本书之后才领悟到,清晰的界限恰恰是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前提。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去描述那些“灰色地带”的困境,比如如何在爱与控制之间找到平衡,那种描述的场景感极强,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体验着那种进退两难的窘境。它不是简单地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教条,而是引导你去探索“为什么你会这样做”的根源。此外,书中对“沟通中的非语言信号”的解析也极其到位,那些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被作者一一拆解,让我对日常交流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维度。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也值得称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这与它所承载的深厚内容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让人愿意珍惜地反复翻阅。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处理“冲突解决”的态度,非常务实且充满人性的光辉。它没有粉饰太平,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很多家庭和亲密关系中那些看似鸡毛蒜皮,实则暗藏汹涌的矛盾点。作者在分析冲突升级的路径时,那种逻辑的严密性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他没有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某一方,而是深入挖掘了双方的“叙事结构”差异。通过阅读,我开始学着从“指责”转向“探寻需求”,这个转变过程,虽然需要刻意练习,但这本书提供的工具和视角,无疑是最好的导航图。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小型案例分析,都非常贴近当代生活,没有那种脱离现实的精英视角,读起来非常接地气,让人觉得“是的,我身边的人就是这样”,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立刻付诸实践的指南针。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心灵鸡汤”,而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关于如何更好地活下去的“实战演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