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第2版)
定價:149.0元
作者:(美)拉希德,王永生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302400592
字數:1607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電路分析與電子技術的經典著作!共16章,160萬字,900多頁,全麵深入地闡述瞭電子電路、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的相關知識。對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的基本原理進行瞭嚴密的分析與討論,同時又注重係統的概念。本書采用自頂嚮下(top-down)的方法來研究電子學,首先介紹集成電路的理想特性以便確立設計和分析技術,然後研究集成電路中的器件和電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全書共16章,章介紹瞭電子電路的設計流程,其他章節可劃分為以下六個部分:放大器的特性及頻率響應(第2章和第3章);二極管及其應用(第4章和第5章);半導體基礎、晶體管和放大器(第6章、第7章、第8章和1章);電子電路的特性和分析(0章、2章和3章);數字邏輯門電路(5章);集成電路及應用(第9章、4章和6章)。附錄包括基本電路分析的總結和PSpice簡介。
本書是電子電路分析和集成電路設計的理想教材和參考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師的參考用書。
內容提要
拉希德編著的《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第2版) 》全麵深入地闡述瞭電子電路、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 路分析與設計的相關知識。對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 的基本原理進行瞭嚴密的分析與討論,同時又注重係 統的慨念。本書采用自顧嚮下(top-down)的方法 來研究電子學,首先介紹集成電路的理想特性以便確 立設計和分析技術,然後研究集成電路中的器件和電 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全書共16章,章介紹瞭電 瞭電路的設計流程,其他章節可劃分為以下六個部分 :放大器的特性及頻率響應(第2章和第3章);二極 管及其應用(第4章和第5章);半導體基礎、品體管 和放大器(第6章、第7章、第8章和1章);電子 電路的特性和分析(0章、2章和3章);數 字邏輯門電路(5章);集成電路及應用(第9章 、4章和6章)。附錄包括基本電路分析的總結 和PSpice簡介。
本書是電子電路分析和集成電路設計的理想教材 和參考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牛 和研究生牛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師的參考 用書。
目錄
作者介紹
H.拉希德(Muhammad H. Rashid) 西佛羅裏達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教授(1997—2007年任主任)。拉希德博士在孟加拉工程與技術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在伯明翰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他曾在印第安納–普渡大學任電子工程教授和係主任。他也曾在康涅狄格大學做電子工程訪問副教授,在肯高迪亞大學(加拿大濛特利爾)做電子工程副教授,在普渡大學卡魯梅分校做電子工程教授,在法赫德國王石油礦業大學(沙特阿拉伯)大學做電子工程訪問教授,在Brush電機公司(英國)做設計開發工程師,在盧卡斯集團研究中心(英國)做研發工程師,在高等電子學研究所(馬耳他)控製工程係任講師和主任。拉希德博士的成就體現在教學、科研和演講方麵,特彆是電力電子領域。他齣版瞭16本著作,發錶瞭超過130篇技術論文。他的著作被世界上眾多學校作為教材。他的著作曾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印度尼西亞語、韓語和波斯語。
文摘
序言
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IC)是現代工業技術的基礎,電子學研究的是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的特性及其應用,是電氣、電子或計算機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主乾課程。傳統上,電子學的基本課程在大多數院校是一年(兩個學期)的課程。然而,隨著新技術的齣現以及大學普及教育的要求,電氣工程係迫於壓力將基本電子學減至一個學期的課程。這本書可以用於一個學期的課程,也可以用於兩個學期的課程,的前提是作為基本電路分析的課程。一個學期的課程將會覆蓋章至第8章,其中將采用IC作為例子來介紹分析電子電路的基本技術。在兩個學期的課程中,第二學期將集中在IC及其應用中的器件和電路的詳細分析。本書的目標是: 拓展半導體器件及常用IC特性方麵的知識;拓展模擬和數字電路的分析和設計的技能;為學生介紹工程設計過程的各種元素,包括設計說明的規範化、可供選擇方案的分析、綜閤、決策、迭代、成本因素的考慮、仿真以及容差問題。方法 本書采用自頂嚮下(top�瞕own)的方法來研究電子學,而不是傳統的自底嚮上(bottom�瞮p)的方法。在傳統的自底嚮上的方法中,首先學習半導體器件和IC的特性,然後介紹IC的應用。這樣的方法通常需要一年的授課,有必要覆蓋所有的基本素材以便給學生整體的電子電路和係統的知識。在這裏采用瞭自頂嚮下的方法,首先介紹IC的理想特性以便確立設計和分析技術,然後研究IC中的器件和電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以便理解IC的缺陷和局限性。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允許教師在個學期可以僅僅覆蓋基本的技術和電路,而不需要進入分立器件的細節中。如果整體課程體係允許,可以在第二個學期進行分立器件及其應用的詳細分析。 實際中,講授和實驗可以同步進行。如果由於IC實際特性限製而造成學生的實驗結果不同於理想特性,學生們可能變得有些睏惑。這種睏惑可以通過對差異原因的基本解釋進行解決。不管怎樣,實驗結果不會與理論結果存在明顯的不同。 當前的ABET(Accreditation Board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美國工程技術認證委員會)認證標準和在華盛頓協議(Washington Accord,.washingtonaccord.org)下的其他工程認證標準要求在整個課程體係中設計與計算機使用一體化。在學生已經滿足其他ABET以及在數學、基本科學、工程科學、通識教育選修課和任選課的認證要求之後,他們發現沒有多少課程是滿足設計要求的。在工程課程中缺少設計認證的機會是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電子學通常是個適用於設計元素和計算機使用一體化的電子工程課程。這本書的結構允許課程至少構建50%的設計內容,並且通過PSpice整閤計算機使用。很多設計實例采用PSpice來驗證設計要求,大量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實例說明個人計算機作為設計工具的有效性,特彆是設計變量受元件容差和變化的影響的情況。新版更新內容 第2版對章節進行瞭重新組織,加強瞭一些必要內容,並刪減瞭一些不重要的條目。本版中關鍵的變化總結如下: 增加瞭關於MOSFET和放大器的新章節;增加瞭關於半導體和pn結的新章節;全麵修訂瞭關於BJT的章節;更加強調瞭MOSFET和有源偏置技術,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差分放大器和IC; 擴展修訂瞭功率放大器章節,包括C、D和E類放大器的MOSFET電路;集成瞭用於分析和設計驗證的PSpice/OrCAD例子;開發瞭精心編製例子用於計算的Mathcad文件,使學生可以嘗試解決類似問題以及探索設計參數的影響。章節內容和組織章介紹瞭設計流程,其他章節可以分為以下六個部分: (1) 第2章和第3章關於放大器的特性及頻率響應; (2) 第4章和第5章關於二極管及其應用; (3) 第6章~第8章和1章關於半導體基礎、晶體管和放大器; (4) 0章、2章和3章關於電子電路的特性和分析; (5) 5章關於數字邏輯門電路; (6) 第9章、4章和6章關於集成電路及應用;
現代半導體技術已經發展到模擬和數字電路可以以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的形式齣現。集成電路廠傢提供可以實現電路功能的應用手冊。然而,對於理解這些IC在電路設計中作為接口模塊時的限製,IC中的器件特性和工作原理方麵的知識是必要的。這些知識也可作為開發新一代IC的基礎。盡管IC技術的趨勢是分立電路設計或許在將來完全消失,晶體管放大器(以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的形式)仍然是IC的構建模塊。因此,在第2章介紹放大器的通用類型及其說明之後,在第6章~第8章覆蓋瞭半導體基礎和晶體管放大器。由於二極管是很多電子電路的構建模塊,同時二極管的分析技術與晶體管放大器的分析技術相似,所以在第4章和第5章詳細討論瞭二極管及其應用。教學方法和補充 在本版中進一步完善瞭版的教學方法。依然通過采用運算放大器、晶體管和二極管的近似電路模型使數學推導保持到低限度,並通過采用PSpice計算機輔助分析確立瞭這些近似的重要性。在精心編製的例子中分析瞭一些重要的電路,以便介紹基本技術和強調參數變化的影響。在每一章結尾有問題迴顧和習題,測試學生對本章重要概念的學習情況。在每一章的開頭列齣瞭學生應有的學習目標。物理量符號及其含義也在每一章開頭進行瞭說明,以便給學生快速參考。每章都以引言開始,給齣本章內容在微電子領域的概貌。解題的例子給齣瞭標題,以明確例子的目標。正文中穿插的注意事項提供與其他章節的連接以及指導學生避免一些常見的誤解和錯誤。各節的結尾處以特殊字段的形式給齣瞭關鍵點小結。在每章的結尾列齣瞭參考文獻,供那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閱讀。每章節結尾的練習分為問題迴顧和習題,設計習題和PSpice仿真習題有相關的符號標識。 在本書的學生網站.cengage./engineering/rashid可以獲得Cengage Learning(聖智學習齣版公司)的學生支持。這個網站包含專門為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電子學而設計的工具,包括在本書齣現的所有PSpice電路的源文件,以及本書所有精心編寫的例題的Mathcad文件,這些可以下載並使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問題。教育版(麵嚮學生)的PSpice Schematics和/或OrCAD Capture軟件可以從以下公司網站獲得或下載: .cadence. .orcad..ema�瞖da.教師的支持習題解答手冊(打印格式和電子格式)和本書的教學課件(PPT)可以從Cengage Learning(聖智學習齣版公司)的全球工程網站.cengage./engineering申請得到。采用本書的一個學期和兩個學期課程教學可參考本書“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緻謝 感謝Cengage Learning(聖智學習齣版公司)的編輯團隊,Chris Carson、 Chris Shortt、Hilda Gowans、Swati Meherishi和Yumnam Ojen Singh的指導和支持。 也要感謝以下評論者對版和第2版的意見和建議:
Dr.Ezzat G.BakhoumDr.Bruce P.Johnson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University of Nevada�睷eno
Dr.William T.BaumannDr.Frank Kornbaum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Dr.Paul J.BenkeserDr.Oguz Kucur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ebz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urkey
Dr.Alok K.BerryDr.John A.McNeillGeorge Mason University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Dr.Michael A.BridgwoodDr.Bahram NabetClemson UniversityDrexel University
Dr.Nadeem N.BunniDr.Hemanshu R.PotaClarkson UniversityAustralian Defense Force Academy
Dr.Wai�睰ai ChenDr.Jack R.Smith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University of Florida
Dr.Shirshak K.DhaliDr.Robert D.Strattan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Tulsa
Dr.Constantine Hatziadoniu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後,感謝我的傢庭對我忙於本書編寫和其他項目時所給予的支持。 歡迎關於本書的任何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mrashidfl@g.發給作者。
Muhammad H. Rashid
坦白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實用性”。我一直認為,電子電路的學習,最終還是要迴歸到實際應用中。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淋灕盡緻。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紙上談兵,而是非常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設計緊密結閤。書中提供的各種設計實例,都非常貼近工程實踐,涵蓋瞭許多實際工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講解某些復雜電路時,並沒有止步於原理圖的展示,而是詳細地分析瞭元件選型、參數計算、性能優化等方麵的內容,這些都是在實際項目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獲得瞭一本“電子工程手冊”,不僅學到瞭知識,還掌握瞭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它提供的那些排錯技巧和調試經驗,更是點睛之筆,能夠幫助我少走很多彎路。我甚至覺得,僅僅憑藉這本書中的指導,我就可以開始著手一些小型電子産品的設計與開發瞭。這種由理論到實踐的順暢過渡,以及對細節的關注,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單純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電子電路工程師的案頭必備”。
評分收到!我將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圍繞《正版君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第2版)9787302400592(美)拉希德,王永生》這本書,寫齣五段風格迥異、內容豐富且不直接提及書籍具體內容的圖書評價。 這本《正版君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第2版)》給我帶來瞭相當大的驚喜。首先,它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精妙的平衡點。很多時候,我們學習電子電路,總會感覺理論部分枯燥乏味,或者實踐部分過於淺顯。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能夠將抽象的理論概念,通過清晰的解釋和生動的例子,展現在讀者麵前,讓人能夠真正理解“為什麼”和“怎麼樣”。我尤其欣賞它對於分析方法論的強調,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怎麼去做,更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係統地解決問題。書中齣現的那些案例分析,都顯得真實而具有代錶性,能夠迅速將我帶入到實際的工程場景中,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實驗室,親手搭建和調試電路。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極大地提升瞭我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而且,這本書的邏輯結構設計得非常閤理,層層遞進,從基礎概念逐步深入到復雜的係統設計,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或難以理解。對於初學者來說,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它也能提供新的視角和更深入的思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真正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電子電路基礎的優秀教材。
評分這本書在知識體係的構建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並非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呈現瞭一個完整、係統的電子電路知識框架。從最基礎的元器件特性,到復雜的模擬和數字電路分析,再到係統級的電路設計,它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這種體係化的講解方式,使得我對整個電子電路學科有瞭更宏觀的認識。我不再是零散地學習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是能夠將它們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係統思維”的培養,對於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至關重要。書中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會清晰地說明它在整個電子電路體係中的位置和作用,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各個部分之間的聯係。而且,它在引入新的主題時,會適當地迴顧和總結之前的內容,這有助於鞏固我的理解,並且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這種嚴謹的學術風格和條理清晰的組織結構,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習材料,更像是一次對電子電路學科的“深度探索”。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對話”。它不僅僅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去思考問題,去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在分析電路時所采用的“多角度”視角。它不會局限於一種固定的分析方法,而是會從不同的角度,例如時域、頻域,或者使用不同的數學工具,來解析電路的行為。這種開放性的分析思路,極大地開闊瞭我的視野,讓我意識到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有多種途徑。書中也鼓勵讀者積極思考,提齣自己的見解,有時甚至會設置一些“思考題”來引導我們深入探究。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構建過程中。而且,書中對於一些“灰色地帶”或者“工程權衡”的討論,也顯得非常真實和寶貴。它告訴我,在實際工程中,很多決策都需要在性能、成本、功耗等多個因素之間進行權衡,這纔是真正的工程實踐。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式,讓我對電子電路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麵。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電子世界充滿好奇但又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盞明燈。它以一種非常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電子電路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概念的講解,總是能夠用最簡潔、最直觀的語言來闡述,並且輔以大量的圖示和示意圖。這些圖示並非簡單的插圖,而是真正幫助我理解電路工作原理的“可視化工具”。當我麵對一個復雜的電路圖時,書中提供的分析方法和步驟,能夠幫助我一步步地拆解,找齣關鍵節點,理解信號的流嚮,最終豁然開朗。它似乎很瞭解讀者的學習路徑,總是在恰當的時機引入新的概念,並且在後續章節中不斷鞏固和深化。我曾經在學習某個特定章節時遇到瞭一些睏惑,但通過翻閱之前的章節或者查找書中提供的參考信息,很快就找到瞭答案。這種“前後呼應”的學習設計,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更加連貫和有效。這本書讓我感覺,學習電子電路並非是一件睏難的事情,隻要方法得當,任何人都可以掌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