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9787517600848

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978751760084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杭晶波,周謙 著
圖書標籤:
  • 歇後語
  • 諺語
  • 俗語
  • 慣用語
  • 語言文字
  • 漢語詞典
  • 文化
  • 民俗
  • 工具書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琅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0848
商品編碼:2861272318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作者 杭晶波,周謙
定價 39.80元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ISBN 9787517600848 齣版日期 2014-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 2 裝幀 精裝
開本 128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選收詞條30000餘條,多為膾炙人口、運用廣泛的經典歇後語、諺語、俗語或慣用語。各詞條均有解釋。這些語言元素或生動形象、風趣幽默,或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學習和掌握這些熟語,對於人們提高語言、文學修養,尤其是豐富自身的語匯是十分必要的。這本書自2007年齣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我們約請原作者對其進行瞭修訂,增刪瞭一些詞條,對釋義進行瞭完善,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

   作者簡介
杭晶波,畢業於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學位;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係副教授;主要從事比較語言學的研究與教學。曾參與編纂《漢語諺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小學生諺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署名竇康)等。

   目錄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適閤中小學生使用的小型熟語詞典。內容根據課堂學習、課外閱讀、升學考試的實際需要而設計。體例科學嚴謹,收詞精當實用,釋義準確簡明。學習和掌握這些熟語,可以豐富語匯,並提高語言、文學素養。

   文摘











   序言

《中華文化瑰寶:曆史、藝術與民俗精選集》 內容提要: 本書匯集瞭中華文明中極具代錶性的三個重要領域——曆史演變、傳統藝術和民間風俗,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文化視野。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涵蓋瞭從古代王朝興衰的宏大敘事到精緻的民間手工藝,再到深入人心的生活智慧與儀式活動。 第一部分:大國興衰:中華曆史脈絡的深度解析(約450字) 本部分聚焦於中國曆史上的關鍵轉摺點和長期影響深遠的製度變遷。我們不滿足於簡單的年代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導緻社會結構重塑的深層原因。 早期文明的曙光與奠基: 詳述瞭夏商周三代的禮樂製度與宗法繼承體係的構建,分析瞭它們如何塑造瞭早期中國的政治哲學和倫理基礎。重點研究瞭甲骨文的解讀,揭示瞭商代占蔔文化對早期宗教觀念的影響。 秦漢的統一與帝國範式: 探討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所建立的中央集權製度的成功之處與內在矛盾。詳細分析瞭漢代“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曆史必然性,以及絲綢之路的開闢對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深遠意義。 魏晉南北朝的動蕩與文化融閤: 這一時期被視為中國文化“基因重組”的關鍵階段。本書細緻梳理瞭佛教的傳入與本土化過程,以及士族門閥製度對政治生態的長期製約。同時,對“竹林七賢”等名士風流的社會背景進行瞭剖析。 唐宋的輝煌與轉型: 盛唐氣象的文化包容性與經濟繁榮被置於考察中心。宋代部分,則著重分析瞭理學的興起如何將哲學思辨引入日常生活,以及市民階層的崛起如何催生瞭新的文化形態。 第二部分:指尖上的藝術:傳統工藝與美學(約400字)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那些依賴世代傳承技藝,體現瞭中國人獨特審美情趣的傳統藝術形式。這些藝術不僅是技能的展示,更是哲學思想的物化。 陶瓷的韆年對話: 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成熟的青花瓷、粉彩瓷,本書追蹤瞭中國製瓷業的技術革新與審美風格的流變。特彆關注瞭不同窯口的地域特色及其在宮廷與民間的流傳情況。 書法的氣韻生動: 探討瞭中國書法從篆、隸、楷、行、草的演變軌跡,分析瞭王羲之、顔真卿、蘇軾等大傢如何通過筆墨錶達個人心性與時代精神。書中配有詳細的筆法結構圖解,闡釋“骨法用筆”的奧秘。 園林:凝固的詩意空間: 蘇州園林、皇傢園林等經典案例被用作分析對象。本書強調中國古典園林並非簡單的建築堆砌,而是“天人閤一”思想在空間布局上的體現,是哲理、文學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閤。 織綉與服飾文化: 考察瞭中國古代服飾的禮製功能與等級象徵,以及絲綢織綉工藝的復雜精妙,特彆是蘇綉、蜀綉等地方流派的針法特點。 第三部分:煙火人間的智慧:民間風俗與信仰(約450字) 本部分著眼於普通民眾的生活實踐、代代相傳的儀式和支撐其精神世界的信仰體係。這些風俗是理解社會肌理的鑰匙。 歲時節慶的循環: 全麵梳理瞭春節、清明、端午、中鞦等主要節日的起源、演變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例如,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詩人屈原的關聯,以及中鞦節月亮的文化象徵意義。 婚喪嫁娶的禮儀密碼: 詳細記錄瞭傳統婚俗(如“三書六禮”)和喪葬儀式(如守孝、祭祖)的復雜流程,分析瞭這些儀式如何維係傢族血緣關係和社會秩序。強調瞭“孝道”在其中的核心地位。 地方信仰與神祇譜係: 探討瞭中國民間信仰的多神性特徵,包括對自然神(山神、河神)、祖先神以及佛教、道教神祇的共同崇拜現象。分析瞭土地公、城隍爺等地方守護神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日常生活的實用哲學: 深入探究瞭民間在農業生産、健康養生(如傳統食療、節氣養生)中積纍的經驗智慧,展示瞭古代中國人如何通過觀察自然規律來指導生活實踐。 第四部分:文化遺産的當代價值(約200字) 最後一部分將視角拉迴到當代,探討這些厚重的曆史、精湛的藝術和鮮活的民俗,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其生命力。本書旨在說明,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溯,更是對未來文化創新和民族精神重塑的重要資源。通過對這些典範的梳理,讀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中華文明連綿不絕的內在邏輯與美學標準,從中汲取智慧,以應對現代生活的挑戰。本書的編排力求邏輯清晰,文筆流暢,兼具學術的嚴謹性與大眾閱讀的易讀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辭典的裝幀和排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感覺分量十足,不像一些工具書那樣乾巴巴的。紙張的質感也很好,閱讀起來很舒服,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覺得眼睛纍。我特彆欣賞它在結構上的用心,查閱起來非常直觀和便捷,每一個詞條的編排都井井有條,讓人能迅速找到自己想瞭解的部分。而且,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還對每一個條目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釋,甚至還補充瞭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或使用場景,這對於我們深入理解這些語言習慣簡直是太重要瞭。我感覺這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工具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濃縮瞭民間智慧的文化寶典。從設計到內容呈現,都體現齣瞭編者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的尊重。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深度完全齣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為這種類型的詞典頂多就是個基礎的解釋集閤,但這本書在對“慣用語”的解析上簡直是下足瞭功夫。它不僅給齣瞭標準的釋義,還梳理瞭這些慣用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痕跡,有些甚至追溯到瞭古代文獻的齣處,這對於研究語言變遷和民俗曆史的朋友來說,絕對是無價之寶。我常常一頭紮進去,就忘記瞭時間,從一個詞條跳到另一個相關的文化現象,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讓我意識到,這些我們日常隨口說齣的詞句,背後承載著多麼厚重的曆史和文化積澱,絕非等閑之物。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常年需要和老年人打交道的群體工作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得淋灕盡緻。很多服務對象使用的都是非常地道的方言化俗語,這些在現代普通話教材裏是很難找到的。這本書的收錄非常全麵,很大程度上彌補瞭我在日常交流中的語言障礙,讓我能更快速、更準確地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和情感。更棒的是,它對於一些帶有地方色彩的諺語,還附帶瞭簡單的地域說明,這對於我們進行跨區域的文化理解和溝通建設提供瞭極大的便利。說實話,這本書在提升我人際溝通的“情商”方麵,起到瞭不可替代的作用。

評分

我買過好幾本類似的工具書,但大多在“實用性”和“學術性”之間很難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要麼過於口語化而流於錶麵,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而這本詞典,簡直是做到瞭一個教科書般的典範。它的注釋精準且不失生動,即便是初次接觸傳統俗語的年輕人也能輕鬆理解。而且,它對於一些具有褒貶色彩的詞語,界限劃分得非常清晰,避免瞭使用者在不經意間觸犯語言禁忌。這使得它既可以作為嚴肅的語言學習資料,也可以作為日常寫作的輔助工具,應用場景極其廣泛。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漢語文化有深入探究欲望的朋友們。

評分

作為一個常年在文字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的人,我深知精準用詞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需要增加文章趣味性和地道性的時候。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的“及時雨”。我以前遇到一些模棱兩可的俗語,總是擔心用錯語境,但有瞭它,我的顧慮就少瞭一大半。它對於區分那些聽起來相似但含義截然不同的錶達方式做得特彆到位,而且對一些老一輩人纔知道的“陳舊”錶達也進行瞭係統性的收錄和注釋,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語言視野。我發現,很多時候,一個恰到好處的俗語能讓我的文字瞬間‘活’起來,這種溝通力量是單純的書麵語難以比擬的。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是“怎麼用”以及“為什麼這麼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