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小兵继《企业上市解决之道》系列后的全新力作!
◎深度剖析上市公司财务做账、信息披露、监管部门IPO财务监管的实务热点、难点
◎带你透视IPO财务核查的30个细节与关键点!
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
D一章特定销售模式
D一节经销模式
D二节境外销售
D三节销售折让
D四节线上销售
D五节学术推广费
D六节购物卡券
D七节寄售模式
D八节代销模式
D九节转售模式
D十节实物抵账
D二章典型会计处理
D一节D三方回款问题
D二节完工百分比
D三节净额法确认收入
D四节商誉(非同一控制下合并)
D五节会计差错
D六节关联交易
D七节财务报表差异
D八节持股50%合并报表
D九节发出商品
D十节劳务分包
D十一节保理业务
D十二节销售区域集中
D十三节业绩大幅下滑
D十四节股份支付
D十五节异地存货
D三章其他特殊情形
D一节房地产瑕疵
D二节D立董事
D三节刑事案件
D四节媒体报道
D五节商业合理性
后记
后记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核查是保障投资者根本利益的必要手段
十六年前,几乎不对外题词的原GWYZL 同志“破例”为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并明确指示将其作为校训。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指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会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
自那以后,上至GWY各部委,下至证券市场的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税规范管理开始了有史以来KQ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上百项政策法规和上万场次的专业培训。但现实情况有些差强人意,弄虚作假现象依然存在,中介机构的公信力似在下降。据不WQ统计,2007年至2016年,共有32家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处罚;2014年至2015年,有8家会计师事务所、7家资产评估机构被证监会发出警示函;2017年有12家会所被中注协约谈;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有137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公开处罚或被交易所公开谴责,65家上市公司以及相关D事人受到交易所处分,47家公司被证监会调查;截至2017年4月20日,证监会已审核151家公司的1发申请,其中131家获得通过,17家被否,通过率为86.75%,被否率超过10%,逼近去年全年总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报表注水、财税造假、信息披露不规范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以上种种累发案件,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形象,损害了广大股民和基民的投资信心和根本利益。因此,加强IPO财务核查,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证券市场从业者的诚信水平,已是整个行业的D务之急。
搏实资本在业界作为“研究型的投资机构和实操型的专家团队”而著称,在出版“企业上市解决之道系列”专著过程中,始终不忘初衷,不仅长期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规范问题,更对监管部门的IPO财务核查有深入的研究。本次联合出版《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其目的有三:
其一,期望财税从业人员牢固树立“诚实信用乃安心立命之根本”这一人生理念。“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合规,不做假账”是对《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要求的高度概括,更是财税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D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其二,期望广大投资者和实业家深刻理解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务核查是保障投资者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务核查力度,对财税不规范的行为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引发了各种不同立场的评论甚至误解。 “不做假账”,这不仅仅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也是广大企业家的“底线”,但这条“底线”在D前的资本市场中已经开始被冲毁。这条“底线”如果得不到恢复,会直接导致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及二级市场的市值生态和规范发展的基石受到威胁。
其三,期望广大的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多了解和多掌握一些有关财税规范、财务监管的知识、政策、手段和应用技能。本书分三章30节,重点对上市和非上市企业各种特定销售模式的会计准则、财务处理、财务监管进行分析,理论和案例并重,通过解读全新政策规定,多角度剖析上市公司财务做账、信息披露、监管部门IPO财务监管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重视应用细节的提示,旨在为广大拟上市企业家及财务工作者提供QFW的实务操作指引和全新的解决思路.
◎投行小兵继《企业上市解决之道》系列后的全新力作!
◎深度剖析上市公司财务做账、信息披露、监管部门IPO财务监管的实务热点、难点
◎带你透视IPO财务核查的30个细节与关键点!
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
D一章特定销售模式
D一节经销模式
D二节境外销售
D三节销售折让
D四节线上销售
D五节学术推广费
D六节购物卡券
D七节寄售模式
D八节代销模式
D九节转售模式
D十节实物抵账
D二章典型会计处理
D一节D三方回款问题
D二节完工百分比
D三节净额法确认收入
D四节商誉(非同一控制下合并)
D五节会计差错
D六节关联交易
D七节财务报表差异
D八节持股50%合并报表
D九节发出商品
D十节劳务分包
D十一节保理业务
D十二节销售区域集中
D十三节业绩大幅下滑
D十四节股份支付
D十五节异地存货
D三章其他特殊情形
D一节房地产瑕疵
D二节D立董事
D三节刑事案件
D四节媒体报道
D五节商业合理性
后记
后记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核查是保障投资者根本利益的必要手段
十六年前,几乎不对外题词的原GWYZL 同志“破例”为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并明确指示将其作为校训。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指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会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
自那以后,上至GWY各部委,下至证券市场的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税规范管理开始了有史以来KQ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上百项政策法规和上万场次的专业培训。但现实情况有些差强人意,弄虚作假现象依然存在,中介机构的公信力似在下降。据不WQ统计,2007年至2016年,共有32家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处罚;2014年至2015年,有8家会计师事务所、7家资产评估机构被证监会发出警示函;2017年有12家会所被中注协约谈;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有137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公开处罚或被交易所公开谴责,65家上市公司以及相关D事人受到交易所处分,47家公司被证监会调查;截至2017年4月20日,证监会已审核151家公司的1发申请,其中131家获得通过,17家被否,通过率为86.75%,被否率超过10%,逼近去年全年总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报表注水、财税造假、信息披露不规范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以上种种累发案件,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形象,损害了广大股民和基民的投资信心和根本利益。因此,加强IPO财务核查,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证券市场从业者的诚信水平,已是整个行业的D务之急。
搏实资本在业界作为“研究型的投资机构和实操型的专家团队”而著称,在出版“企业上市解决之道系列”专著过程中,始终不忘初衷,不仅长期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规范问题,更对监管部门的IPO财务核查有深入的研究。本次联合出版《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案例剖析与操作指引》,其目的有三:
其一,期望财税从业人员牢固树立“诚实信用乃安心立命之根本”这一人生理念。“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合规,不做假账”是对《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要求的高度概括,更是财税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D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其二,期望广大投资者和实业家深刻理解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务核查是保障投资者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财务核查力度,对财税不规范的行为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引发了各种不同立场的评论甚至误解。 “不做假账”,这不仅仅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也是广大企业家的“底线”,但这条“底线”在D前的资本市场中已经开始被冲毁。这条“底线”如果得不到恢复,会直接导致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及二级市场的市值生态和规范发展的基石受到威胁。
其三,期望广大的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多了解和多掌握一些有关财税规范、财务监管的知识、政策、手段和应用技能。本书分三章30节,重点对上市和非上市企业各种特定销售模式的会计准则、财务处理、财务监管进行分析,理论和案例并重,通过解读全新政策规定,多角度剖析上市公司财务做账、信息披露、监管部门IPO财务监管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重视应用细节的提示,旨在为广大拟上市企业家及财务工作者提供QFW的实务操作指引和全新的解决思路.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思考深度超越了纯粹的技术层面。它不仅关注“如何合规”,更深入地探讨了背后的“监管哲学”和“市场信任”的构建。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财务核查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审批,更是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公信力。这种宏观视野的融入,使得这本书的价值瞬间提升到了战略层面。它促使读者跳出具体的“核查清单”,去思考如何在更高维度的商业伦理和长期价值创造中定位自己的工作。这种富有远见的洞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能引导职业生涯方向的灯塔。
评分我曾尝试阅读过其他几本关于类似主题的书籍,但大多停留在概念的阐述层面,缺乏实操的指导性。然而,这本书在理论讲解之后,总会紧跟着大量的、贴近实际的场景模拟和操作细节的剖析。这种“讲透理论,落地实操”的模式,对我而言帮助极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遵循某个准则”,而是会细致地展示在特定情境下,核查人员可能关注的重点、可能出现的难点,以及处理这些难点的最佳实践路径。这种近乎于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鸿沟,让人读完后即刻有信心去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采用了当下流行的简约风格,烫金的书名在阳光下泛着低调而典雅的光泽。纸张的质感也出乎意料地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每次翻开它,都会有一种阅读的仪式感,这对于一个热爱纸质书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享受。书本的装订也非常牢固,感觉可以伴随我度过很多年的学习时光,不会因为频繁翻阅而散架,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产品质量的坚持。
评分初拿到手时,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毕竟涉及“IPO财务核查”这样的专业领域,常常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出色,行文流畅,用词精准却不失温度。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复杂晦涩的专业术语,通过生动的笔触,逐步解构并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理念时,总是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历史背景,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信息灌输,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感和知识吸收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确实令人惊叹,但它绝非那种“为难读者”的教条式书籍。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采用了非常系统化的路径。它并非仅仅罗列规则和案例,而是真正深入到逻辑的底层去构建一个完整的心智模型。读完前几章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IPO核查的脉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仿佛站在一个高处俯瞰全局。这种全局观的建立,远比记住零散的知识点要宝贵得多。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的人来说,这种结构化的引导,是走向精通的关键一步,它教会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