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中国法律思想简史(第三版) | ||
| 作 者 | 刘广安 著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1.05 | I S B N | 9787040321593 |
| 装 帧 | 平装 | 版 次 | 3 |
| 字 数 | 240 | 印 次 | 2 |
| 页 数 | 202 | 开 本 | 16 |
| 配套资源 | |||
| 编辑推荐 | |||
|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由上、中、下三编构成。上编1至5章介绍先秦的法律思想;中编6至8章介绍秦汉至明清的法律思想;下编9至12章介绍晚清至民国初期的近代法律思想。其基本特色一是突出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二是突出重大问题和重要材料,三是突出基本概念。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科书,亦可供其他相关专业选用。 | |||
| 作者简介 | |||
|
| |||
| 目 录 | |||
| 上编 先秦的法律思想 | |||
| 书 摘 | |||
|
| |||
老实说,对于一本“简史”类书籍,我最初的期望可能只是对中国法律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中国法律思想简史》(第三版)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刘广安老师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力度,将复杂的思想梳理得条理清晰,让我能够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书中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思想转型期的分析,更是鞭辟入里,让我对中国法律思想的演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被遗忘”的法律思想家和实践者的重新发掘,以及对他们思想价值的肯定。这让我意识到,中国法律思想史并非仅仅是几个大人物的舞台,而是无数普通人智慧的结晶。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更激发了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进一步探究欲望,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与“法理”之间的张力颇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刘广安老师在书中细致地分析了,在中国传统的法律实践中,如何处理好人情世故与法律条文之间的关系。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这种处理方式归结为“人治”,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道德伦理、社会契约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书中对一些古代案例的解读,就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官员和民众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尝试寻求一种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顾及人情世故的解决方案。这种探索,虽然在现代法治观念看来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在治理智慧上的独到之处,以及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而并非仅仅存在于冰冷的文本之中。
评分这本《中国法律思想简史》(第三版)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我一直觉得法律史这种东西,要么就是枯燥的法条堆砌,要么就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分析,但刘广安老师的这部作品,却让我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认知来了一次颠覆。首先,它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说教,而是像在讲故事,将那些古代的贤哲、法官、官员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如何思考、如何制定、如何运用法律的,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个时代法律思想的流变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的阐述,让我能够理解法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没有把中国法律思想描绘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动态发展和复杂演变,充满了智慧和辩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历史的现场,亲身感受了古代中国社会在法律问题上的探索与挣扎,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法律史书籍中鲜有体会到的。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展现了中国法律思想的“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内在联系。我原以为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就是在梳理国内的学术成果,但刘广安老师在书中,巧妙地将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置于更广阔的世界文明史中进行审视。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中国法律思想与其他文明的法律思想进行机械的对比,而是通过深入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国法律思想在应对共同的社会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独特路径和智慧。这种视角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在探索如何构建秩序、维护正义时,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与世界其他文明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对话”。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中国法律思想视为一种历史遗迹,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普适性价值,以及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深刻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巧思,它并没有按照简单的朝代顺序来线性推进,而是巧妙地选取了几个关键的时期和重要的思想流派作为切入点,对中国法律思想的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这种“点”与“面”结合的方式,让我在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法律特点的同时,也能把握整体的发展趋势。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并非仅仅罗列观点,而是对这些思想背后的逻辑、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例如,书中对儒家法律思想的阐释,不仅仅是讲了“礼法结合”,更是深入探讨了其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又如何在实践中遇到挑战。同时,作者对法家思想的解读,也展现了其在中央集权和国家安全方面的独特贡献。通过这种方式,我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关于权力、秩序、正义的永恒追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