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正版】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葉子南 第三版 清華大學 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 英語教材英漢

【官方正版】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葉子南 第三版 清華大學 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 英語教材英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英漢翻譯
  • 翻譯理論
  • 翻譯實踐
  • 葉子南
  • 清華大學
  • 高校英語
  • 英語教材
  • 外語學習
  • 專業英語
  • 第三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流砥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28131
商品編碼:28648973623
叢書名: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齣版時間:2013-08-01

具體描述

全國包郵活動日期:2018-05-24 18:24 - 2019-03-31 18:24
單筆訂單滿39包郵( 不包郵地區:香港、澳門、颱灣、海外 )




基本信息

書名:《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三版)(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

:35.00元

作者:葉子南 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8-1

ISBN:9787302328131

字數:350000

頁碼:384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kg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第三版修訂說明
尤金·奈達序
辜正坤序
作者自序
理論技巧篇

第一章翻譯的基本概念和問題
1.翻譯基本問題的提齣
2.直譯還是意譯
3.功能對等還是形式對應
4.重文形式還是重文內容
5.靠近源語還是靠近譯入語
6.以作者為中心還是以讀者為中心
7.作者寫作的目的和譯者翻譯的目的

第二章從語言文化對比角度看翻譯
1.語言文化對比的層次
2.語音和書寫係統的對比
3.英漢語義對比
4.句法結構的對比
5.話語和篇章結構的對比
6.語言外因素的對比

第三章文化與翻譯
1.人類最基本衝動的相通性
2.人類較高層次衝動的差異
3.商業和高科技環境中的語言特
4.各種比喻或形象語言的譯法

第四章翻譯的過程
1.描述翻譯過程的不同模式
2.分析理解文
3.頭腦中圖像的形成
4.譯入語錶達

第五章翻譯的基本技巧
1.翻譯技巧概述
2.解包袱法
3.詞性轉換法
4.增減重復法
5.反麵著筆法
6.分閤移位法
7.定語從句的譯法
8.狀語從句的譯法
9.被動語態的譯法
10.對“詞性轉換”的新認識

第六章翻譯單位
1.翻譯單位概述
2.音位
3.詞素
4.詞
5.詞組
6.句子
……

第七章套語的翻譯
第八章前景化概念在翻譯中的應用
第九章翻譯中的西化錶達法
第十章翻譯理論及其在翻譯課程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尤金·奈達和他的翻譯理論
第十二章彼得·紐馬剋和他的貢獻
第十三章認知隱喻理論和翻譯實踐
第十四章文學翻譯簡述
第十五章翻譯前的文本分析
第十六章提高翻譯的準確性
翻譯實踐篇

 

內容提要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3版)/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將英漢翻譯理論講解與翻譯實踐指導結閤起來,第一部分為理論技巧篇,綜述翻譯基本概念、技巧,對比語言文化,評介中兩評論;第二部分為翻譯實踐篇,節錄社會人文、科技法律、小說詩文等領域的英文篇章作為練習,提供兩種具有代錶性的參考譯文,並加上詳細精到的批改點評。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3版)/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讀者對象:英語係翻譯專業學生、從事翻譯教學與研究的教師、從事翻譯工作的社會人士及廣大的翻譯愛好者。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葉子南,浙江紹興人。畢業於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外語係,後在杭州大學教授英語和英漢翻譯課,近十多年來任教於美國加州濛特雷國際研究學院(MIIS)高級翻譯語言學院。早年從事科技翻譯,近來的研究方嚮是翻譯教學與應用翻譯理論。除本書外,還著有《英漢翻譯對話錄》(北大版)、IntroductiontoChinese-EnglishTranslation(紐約版、颱北書林版、外研社版,閤著)、《靈活與變通:英漢翻譯案例講評》(外文社版)和《認知隱喻與翻譯實用教程》(颱北書林版、北大版)。此外作者長期為《中國翻譯》“翻譯自學之友”專欄撰稿,並一直為中國外文局翻譯培訓班和中國譯協全國高校翻譯教師培訓班講課。


英語語言學前沿探索:語音、句法與語義的深度解析 本書聚焦於英語語言學的核心領域,為學習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套嚴謹、前沿且深入的理論框架與分析工具。 本書旨在超越基礎的語法規則和詞匯記憶,引導讀者進入英語語言結構運作的深層機製。全書內容組織嚴密,邏輯清晰,力求在理論建構與實際應用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第一部分:英語語音學與音係學:聲音的構建與功能 本部分深入探討英語的語音係統,從物理發音過程到抽象的音位係統,為理解英語的聽覺感知與口語錶達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章:英語發音器官與聲學特性 詳細剖析人類發音器官(肺部、喉部、口腔、鼻腔)在産生英語語音中的協同作用。重點講解氣流的性質、聲帶的振動模式(清音與濁音的産生機製),以及共鳴腔對音色(Timbre)的影響。引入聲學語音學的基本概念,如頻率、振幅、共振峰(Formants)的概念,並解釋這些聲學參數如何區分不同的元音和輔音。通過對音圖(Spectrogram)的分析,展示不同語音的視覺錶徵。 第二章:英語的輔音係統:位點、方式與聲調 係統梳理英語輔音的分類標準:發音部位(雙唇、齒間、齒槽、硬齶、軟齶、喉)與發音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流音、半元音)。深入探討英語中特有的對立,如/θ/與/s/的區分、/v/與/w/的微妙差彆,以及清濁對立的音位功能。特彆關注英語的送氣(Aspiration)現象,分析其在不同音位環境下的實現差異,以及這對聽覺識彆的重要性。 第三章:英語的元音係統:單元音與雙元音的精細結構 依據國際音標(IPA)對英語元音進行精確標注和描述。詳細區分英美音係中元音係統的差異,例如,[æ]、[ɑː]、[ʌ]的對比,以及[ɪ]與[iː]的緊張度差異。對英語中的雙元音(Diphthongs)進行結構分析,探討其從起始元音滑嚮目標元音的軌跡,並討論其在不同方言中的簡化或變體。 第四章:音位學:英語的最小區彆單位 引入音位(Phoneme)的概念,解釋音位如何區彆詞義(最小對立體 Paring)。重點分析英語中的對立現象,如音位變體(Allophones)的分布規則(自由變異與音位分布限製)。討論英語的音節結構(Syllable Structure),包括韻頭(Onset)、音節核(Nucleus)和韻尾(Coda)的構成,以及重音(Stress)和語調(Intonation)在區分詞匯和句子意義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部分:英語句法學:結構、層級與生成 本部分是句法研究的核心,旨在揭示英語句子內部的結構規則、層次關係以及詞項組閤的約束條件。 第五章:句法成分與結構化分析 係統介紹短語結構語法(Phrase Structure Grammar)的基本術語,如詞類(N, V, Adj, Adv)和功能(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狀語)。通過成分測試(替換、移動、省略等)來識彆句法成分。詳述核心(Head)、補足語(Complement)和修飾語(Modifier)之間的支配關係,並首次引入短語結構規則(PS Rules)來描繪句子生成的基本模闆。 第六章:短語結構與層次樹圖 全麵講解如何使用樹形圖(Tree Diagrams)來錶徵句子的層次結構。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的短語結構,如名詞短語(NP)、動詞短語(VP)、介詞短語(PP)的內部結構。重點分析句法類彆與語義功能的對應關係,例如,如何區分充當主語的NP和充當限定語的NP。引入X-bar理論的基礎概念,解釋句法結構的普遍性原則和特定語言的參數設定。 第七章:句子結構與句法變換 聚焦於句子層麵的結構分析,詳細闡述主句與從句(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的連接機製。引入深層結構(D-Structure)與錶層結構(S-Structure)的概念,闡釋喬姆斯基(Chomsky)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的核心思想。詳細分析關鍵的句法變換操作,如:Wh-移動 (Wh-Movement)(用於構成疑問句和關係句)、被動語態變換 (Passive Transformation),以及主語-助動詞倒裝 (Subject-Auxiliary Inversion) 的觸發條件。 第八章:依存關係與句法約束 從另一個角度審視句法結構,探討詞語之間的依存關係。分析格(Case)理論和一緻性(Agreement)機製在句法推導中的作用。引入句法約束(Constraints),如子句結構約束 (Clause Boundedness Constraint) 和復雜NCP約束 (Complex Noun Phrase Constraint),解釋為什麼某些看似閤乎語法的句子在實際中是不可接受的,從而揭示語言的內在限製。 第三部分:英語語義學與語用學:意義的闡釋與語境的依賴 本部分將探討語言的意義層麵,從詞匯意義的構成到句子在特定語境中被理解的動態過程。 第九章:詞匯語義學:意義的分解與關係 探討詞匯的意義結構。介紹語義特徵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用+-[+/-]的二元特徵來分解詞匯意義,例如,區分“man”、“woman”、“boy”、“girl”。係統梳理詞匯間的語義關係:同義詞(Synonymy)、反義詞(Antonymy,如互補、等級、反轉關係)、多義詞(Polysemy)和同音異義詞(Homonymy)。討論詞匯意義的動態性,即詞義在不同語境中的漂移與擴展。 第十章:句子語義學:真值條件與邏輯形式 將語義分析提升到句子層麵。引入真值條件(Truth Conditions)的概念,解釋一個句子在何種世界狀態下為真。分析量詞(Quantifiers)和邏輯連接詞(如‘and’, ‘or’, ‘not’)對句子意義的貢獻。探討述語(Predicates)的類型(如活動、成就、狀態)及其對時間結構的影響。分析歧義的來源:詞匯歧義與結構歧義,並解釋如何通過邏輯形式(Logical Form)來解決結構歧義。 第十一章:語用學導論:意義的語境化 將研究焦點轉嚮語言使用者和語境。定義語用學(Pragmatics)的核心概念,包括指稱(Reference)、指示詞(Deixis)(人稱、時間、空間指示)以及預設(Presupposition)。深入探討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區分言內行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和得言行為(Perlocutionary Act),並分析英語中如何使用特定的語言形式來錶達請求、命令或道歉等意圖。 第十二章:會話含義與閤作原則 詳細闡述格萊斯(Grice)的閤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及其四大準則(信息準則、質量準則、關聯準則、方式準則)。重點分析語用學中最富創造性的部分——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的産生機製。解釋學習者如何通過“違反”(Flouting)這些準則來推導齣非字麵意義,例如,如何理解“你真是個好幫手”在特定情境下可能隱含的諷刺意味。最後,探討語篇(Discourse)層麵上的銜接(Cohesion)與連貫(Coherence)是如何通過語用策略實現的。 本書的特點在於其整閤性。它不僅是理論的集閤,更是對語言現象進行多維度交叉分析的範例。通過對語音精確度的把握、句法結構的深挖以及語用意義的辨析,讀者將建立起一個全麵、係統且富有洞察力的英語語言學知識體係。 適用於大學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翻譯理論研究人員以及對語言學有濃厚興趣的自學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是一本讓你快速“學會”翻譯技巧的速成指南,而是一部需要你沉下心來與之對話的學術夥伴。它的語言風格極為精煉,毫不拖泥帶水,每一個術語的提齣都伴隨著嚴密的邏輯支撐。我試著去閱讀其中關於“意義層次的轉換”那部分,發現作者對原文的解讀達到瞭近乎苛刻的精確程度。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恰恰是高級翻譯所必需的素養。我期待能通過這本書,徹底厘清那些在實際翻譯中經常遇到的模糊地帶,比如如何在忠實與得體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以及不同文體對翻譯策略的製約。這本書似乎擁有將復雜概念化繁為簡的魔力,同時又不失其學術的深度和復雜性,這種平衡掌握得相當高明。

評分

與其他翻譯書籍相比,我感受到瞭這本書中蘊含的“時代感”與“學術責任感”。它顯然不是在重復前人的老生常談,而是融入瞭最新的語言學和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當我翻閱到關於特定文化負載詞處理的章節時,我能明顯感覺到編者試圖打破傳統的“對等翻譯”思維定勢,引入更具包容性和情境化的處理方式。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更新,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在國際交流中處理大量新概念和新語境的譯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鼓勵譯者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者,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有效溝通者和調解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穩固的理論基石,讓我們能夠自信地應對未來翻譯領域可能齣現的任何挑戰。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質感,深沉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字體,立刻給人一種莊重而專業的印象。我當時在書店裏隨意翻閱,目光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瞭。那種老牌教材特有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仿佛能觸摸到知識的重量。我注意到封麵上印著“清華大學”的字樣,這讓我對內容的權威性有瞭極高的期待。作為一個常年接觸翻譯理論的愛好者,我非常看重教材的體係性和嚴謹性,而這本初版就享有盛譽的“第三版”顯然經過瞭時間的沉澱和學者的打磨。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但僅憑這種紮實的外部包裝,我已經可以預見到它在學術深度上絕不會讓人失望。它不像那些浮誇的新潮書籍那樣追求花哨的排版,而是選擇瞭最經典的學術風格,這恰恰是其價值的體現。我希望能從中找到那些被初級教材忽略的、更深層次的翻譯哲學與實踐的交織點。

評分

這本書的份量感不僅僅體現在頁數上,更在於其內容的密度。我喜歡那種需要反復閱讀、每次都能帶來新體會的書,而這本正是我尋找的那種類型。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解決問題的“工具箱”和“方法論”。例如,在討論語篇銜接與連貫性時,它沒有簡單地給齣幾條規則,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語言邏輯結構差異如何影響譯文的自然度。這迫使讀者必須調動自己所有的語言敏感度和邏輯分析能力去消化吸收。對於那些渴望從“熟練”走嚮“精湛”的譯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次嚴峻但極其有益的思維訓練。它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在你以為已經掌握訣竅時,又輕輕推你一把,讓你看到更高遠的風景。

評分

拿到這本書後,首先被吸引住的是它的裝幀工藝。紙張的觸感非常細膩,印刷清晰,即便是密集的理論闡述和復雜的例句分析,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尤其欣賞它在章節布局上的精妙安排。它似乎遵循瞭一種由宏觀到微觀、由理論到實踐的遞進邏輯,這種結構本身就引導著讀者進行係統性的思考。初翻目錄,便能察覺到編者在知識體係構建上的匠心。它不僅僅羅列知識點,更像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翻譯認知框架,這一點非常重要。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從“翻譯工匠”蛻變為“翻譯思想者”的人來說,這種係統性無疑是最好的指路明燈。它不像市麵上那些零散的技巧手冊,而是真正緻力於提升讀者的理論素養和跨文化理解能力,這點從其選材的廣度和深度上就可見一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