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版次:第1版
书号:7511892300
条码:9787511892300
图书名称:中德法学论坛 第13辑
定价:68
作者:方小敏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 2016-3-1
内容
暂无
目录
·法理学及比较法·
罗尔夫·旺克著乔芳芳译如何理解法律?()
米歇尔·马丁内克著王夏侯译比较法学可以提供给我们什么?()
卜元石德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研习课:值得借鉴?如何借鉴?()
·民商法·
费利克斯·毛奇著王丹丹译以德国合同法传统为鉴看计划中的
统一欧洲买卖法()
马丁·阿伦斯著李步先译德国自然人破产法改革()
曾琦谁为人母
——德国法视角下与“适度放开代孕”的争锋()
郝慧股份公司管理机构的合规义务与责任
——以中德法律比较为视角()
·劳动法·
吕迪格·克劳泽著孙亚男译雇员的忠实义务、基本权利与公共
利益:价值冲突视野下的德国举报者保护立法()
沃尔夫冈·多伊普勒著汪赛译劳动法与竞争()
·市场与竞争·
约瑟·马丁内斯著王仪译农业补贴:竞争法体系中的特殊情况()
克里斯多夫·卡瑟尔著吴小凤译对欧洲金融市场稳定性的思考
——以经济为视角()
罗密·妮可·弗莱舍著卢雅昆译《欧盟运行条约》第102条中的
市场力滥用行为
——基于新司法实践的思考()
冀梦娇中国反垄断法中承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基于德国和欧盟经验的思考()
李正德国消费者协会团体诉讼制度研究:概览与批判性评价()
·知识产权保护·
托马斯·库勒著喻露译德国对科技发明创造的法律保护()
徐棣枫/于海东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变化发展中的中国司法实践()
·德国法新书推荐·
罗尔夫·旺克《法律方法论》 (德文版)()
乌尔里希·施瓦尔贝/丹尼尔·齐默尔《卡特尔法与经济学》
(中文版)()
方小敏/邵建东主编《德国联邦法院典型判例研究丛书》()
作为一名对法律理论抱有好奇心的普通读者,《中德法学论坛》第13辑,由方小敏主编,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代法学研究动态的绝佳平台。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书中对一些宏观法律问题的探讨,依然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书中从法治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它不仅梳理了中德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国家治理法治化的经验,还探讨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提升国家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到共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国家治理体系之中,理解法律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书中还触及了司法改革的议题,通过对两国司法实践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司法公正与效率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这种跨文化、跨领域的对话,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于法律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是僵化的条文,而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不断演进的动态体系。
评分《中德法学论坛》第13辑,方小敏主编的这部作品,其学术深度和内容的前瞻性,无疑是其最突出的亮点。尤其是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挑战与合作时,书中呈现的观点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比如,在国际经济法领域,针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重塑等复杂问题,书中结合了中德两国作为重要经济体的视角,分析了现有国际贸易规则的不足,并就如何构建更加公平、稳定、可持续的国际经济秩序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种超越国界的法律对话,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法律冲击,例如人工智能伦理、生物技术法律规制等方面的探讨,也展现了作者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他们不仅指出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更积极地探索了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引导和规制的可能性。这使得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具有一种引领未来法律发展的预见性。
评分不得不说,《中德法学论坛》第13辑,方小敏主编的这一辑,其内容编排的精巧和学术论证的严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其辩证性和多维度性是值得称赞的。例如,关于环境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书中并非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的法律制度设计,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应对、碳排放交易等方面,引用了大量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德两国在相关领域的立法实践,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抽象的法学概念变得更加鲜活和易于理解。此外,在法律改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这一议题上,书中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观点。它强调了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适应并回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并警示了脱离现实的法律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这些论述中,我看到了作者们对于法律现象背后深层逻辑的洞察力,以及他们对于推动法学理论进步的严谨态度。
评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德法学论坛》第13辑,由方小敏主编,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跨越国界、连接不同法律文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我特别欣赏书中在比较法研究方面的努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不同国家的法律条文,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法律制度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社会土壤。例如,在民商法领域,书中对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即使是相似的法律概念,在不同的法域中也可能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和独特的适用逻辑。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于理解法律的“精神”和“灵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书中对于中国法治建设与德国法治经验的对话,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并非照搬照抄,而是有选择性地吸收、消化,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这种审慎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使得本书的学术成果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也让我看到了中德两国在法治道路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广阔前景。
评分这部《中德法学论坛》第13辑,由方小敏主编,是一部让我倍感惊喜的学术著作。作为一名对中德两国法律体系都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系列的出版。这一辑的主题选择,恰恰触及了当前法学研究中最具前沿性和现实意义的几个关键领域,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首先,关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法律挑战,书中探讨的几个角度都十分独到。比如,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数据收集、存储的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可能引发的新型伦理与法律困境,并尝试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制思路。这一点对于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中国以及在数字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德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再者,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规制,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争议解决机制的设计,也得到了详尽的论述。书中引用的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德两国在这一新兴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为理解和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跨境交易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总体而言,第13辑在主题设置上具有高度的时代感和前瞻性,为读者打开了理解当代法学前沿问题的一扇重要窗口,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