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在对“礼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通过对丰富的民族志资料的旁征博引,马塞尔·莫斯提出了以“整体性呈赠”为特征的“礼物经济”的概念,并与现代的、非人格化的商品交换体系相比较,提出了一个三阶段式的演进图式,并进而探讨了物权与契约等经济概念的源起及本质。
本书在对“礼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通过对丰富的民族志资料的旁征博引,莫斯提出了以“整体性呈赠”为特征的“礼物经济”的概念,并与现代的、非人格化的商品交换体系相比较,提出了一个三阶段式的演进图式,并进而探讨了物权与契约等经济概念的源起及本质。
作者莫斯为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现代人类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译者汲喆,法国国**科学研究中心、法国社会·宗教·政教关系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已出版有多部译著。
礼物
导论 赠礼,特别是回礼的义务
第一章 用于交换的礼物与回礼的义务(波利尼西亚)
第二章 总体呈献体系的延伸:慷慨、荣誉与货币
第三章 这些原则在古代法律与古代经济中的遗存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多样化的礼物:迈向一种非市场性呈献的民族志
参考文献
人名对照表
民族名对照表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急于抛出结论,而是采取了一种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方式来构建其论证体系。作者似乎对读者的认知过程有着深刻的理解,总是在你即将感到困惑时,恰到好处地引入新的案例或者更深层次的理论视角来加以佐证。我特别欣赏它在案例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从大洋洲的特定部落仪式到更广泛的古代文明的贸易往来,每一个例子都像是精心挑选的拼图碎片,最终共同构建出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密的分析框架。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控,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社会结构分析,变得如同侦探小说般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到下一页,去看看这种看似矛盾的社会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深层逻辑。它教会了我如何从日常的、习以为常的“给予”和“接受”中,洞察出权力、义务与社会关系的复杂编织。
评分这本书的译本质量实在让人称道,每一个细微的学术概念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读起来丝毫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特别是那些涉及社会学和人类学核心理论的段落,译者似乎完全掌握了原著作者的思维脉络,使得复杂的社会互动逻辑得以清晰流畅地呈现出来。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对比原文的一些关键术语,发现译者在取舍和阐释上展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这对于我们这些非母语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思想的成功再造。那些关于礼物的“双重性”——既是慷慨的馈赠又是沉重的负担——的论述,通过精准的中文表达,一下子就抓住了那种微妙的社会张力,让人读后能深切体会到人类社会交往中那些看不见的规则是如何运转的。这种流畅与准确的结合,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享受,极大地降低了理解这些宏大理论的门槛。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启发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约束”与“自由”的新视角。我们总以为,没有明确契约约束的就是自由的,但此书让我意识到,在那些以“礼尚往来”为基础的社会中,无形的义务链条可能比任何书面合同都更具约束力,因为逃避的代价是社会性的排斥,而非仅仅是经济损失。这种对“被给予”的恐惧,以及对“必须回馈”的焦虑,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它让我开始思考,在我们这个强调个人主义的时代,我们是否仅仅是用金钱和契约替换了另一种形式的、更为隐蔽的社会性束缚?这种对现代性自我认知的挑战,是这本书最令人心神震撼的地方,让人合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思冲动,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理性”的固有认知。我们习惯于将交换视为一种纯粹的价值最大化行为,是买卖双方清晰的利益算计。然而,作者却巧妙地揭示了在许多“古老”的社会形态中,交换的核心驱动力并非是单纯的物质增殖,而是维护和构建社会关系本身。这种“非经济性”的经济活动,让我开始审视我们现代生活中那些看似无私的行为——比如人情往来、礼尚往来——它们是否也深植于这种更为古老、更为沉重的“义务网络”之中?这种跨越时空的对照,不仅拓宽了我的社会学视野,更让我对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基础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与重估。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透镜,用来看待我们自以为透明的现代交易。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风格非常扎实,充满了人类学家特有的田野调查的温度,但同时又具备哲学家般的思辨力度。它没有陷入故作高深的术语陷阱,而是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那些看似玄妙的“馈赠的循环”描述得清晰可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尊重,他并非居高临下地评判“落后”的社会形态,而是努力进入到那个社会内部的逻辑体系中去理解“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这种努力去理解“他者”内在合理性的态度,是真正优秀学术著作所应具备的品质。它不是在描述一种异域奇观,而是在探究人类社会组织自身的可能性边界,这使得阅读体验既有知识的密度,又有思想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