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原书名:Effective Teamwork: Practical Lessons from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作者: (英)迈克尔A. 韦斯特(Michael A. West)
译者: 蔡地 侯瑞鹏 姚倩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8848
上架时间:2018-6-1
出版日期:2018 年6月
开本:16开
版次:1-1
目录
译者序
第1章 创建有效的团队 / 2
团队运行的任务和社交性要素 / 5
团队有效性 / 6
第2章 真正的团队工作 / 12
为什么要在团队中工作 / 16
有效团队协作的障碍 / 20
什么是团队 / 27
团队都做些什么 / 29
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 / 31
第3章 创建团队 / 40
人格和能力 / 42
团队协作技巧 / 48
团队成员的多样性 / 51
团队多样性的好处 / 56
多样性的启示 / 57
第4章 领导团队 / 60
团队领导的三个任务 / 61
领导团队的三要素 / 63
团队领导者的羁绊 / 77
发展团队领导能力 / 80
自我管理型/共享领导型的工作团队 / 85
第5章 团队培训 / 88
团队发展的阶段 / 90
团队培训干预的类型 / 93
第6章 设定团队方向 / 107
团队目标 / 107
团队愿景的要素 / 113
团队的战略 / 115
第7章 参与团队 / 118
互动 / 119
共享信息 / 123
施加影响和制定决策 / 124
在团队中创造安全感 / 130
第8章 团队质量管理 / 134
群体思维 / 135
来自团队的屈从压力 / 137
对权威的服从 / 138
团队的防御机制 / 139
向质量做出承诺 / 140
任务导向/建设性争议 / 141
在团队中鼓励建设性争议 / 142
第9章 创造性地解决团队问题 / 154
团队创新 / 155
在团队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159
在团队内部提升创造力的技巧 / 161
在团队会议中使用创造力技巧 / 165
对团队创新的其他影响 / 166
第10章 团队支持 / 170
团队的情感生命 / 172
社交支持 / 175
对团队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支持 / 179
社交氛围 / 182
第11章 团队中的冲突 / 185
团队冲突 / 185
团队冲突的类型 / 186
解决团队冲突 / 186
冲突的组织诱因 / 188
人际冲突 / 190
难搞的团队成员 / 193
第12章 组织中的团队 / 199
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TBW)概述 / 200
团队与其所在组织的关系 / 203
团队需要从组织那里得到什么 / 205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 / 207
组织需要团队做什么 / 210
跨越团队 / 214
第13章 虚拟团队协作 / 220
什么是虚拟团队工作 / 224
虚拟团队的优缺点 / 226
如何开展有效的虚拟团队协作 / 227
虚拟团队的生命周期 / 234
第14章 高层管理团队 / 239
任务设计 / 241
团队努力与技能 / 243
组织支持 / 247
高层管理团队的流程 / 250
高层管理团队参与 / 252
企业的社会责任 / 253
高层管理团队会议 / 256
冲突 / 261
CEO的领导力 / 262
参考文献 / 269
译者序
我们每个人几乎无时无刻不身处某一团队。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与伴侣相互理解和协作,所谓琴瑟和鸣,才能维护好家庭,实现追求幸福的目标;在工作上,我们需要与同事密切联系和互动,所谓精诚团结,才能完成好工作,实现个人的事业和组织的愿景。正因为此,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苦苦寻觅着实现高效团队协作的密码。今时今日,书店里关于团队的畅销书可谓琳琅满目,各类组织里关于团队的培训也是如火如荼。然而,与此相对应,现实中失效乃至失败的团队仍然不在少数。作为一个读者,我对畅销书里的各类结论一直心存疑问。他们的故事或道理虽然讲得热闹,但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人们对于团队的认识,甚至指导人们更好地开展团队协作呢?与此同时,学者们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围绕团队开展了那么多研究、发表了那么多论文,但这些成果又有多少为大众所知呢?如果研究的成果不能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团队,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团队协作,那研究的实践价值和意义又何在呢?过去几年,我不断地思考上述问题,并一直有将学术界关于团队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向大众传播的冲动。它们绝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这也是我动员队友和我一起翻译这本书的动力所在!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14章。第一部分(第1~2章)着眼于回答什么是有效的团队协作以及团队是否有效这两大问题;第二部分(第3~5章)着眼于回答应该如何创建、领导和培训团队等问题;第三部分(第6~11章)着眼于回答团队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实现团队的高效协作等问题;第四部分(第12~14章)则主要是讨论如何在组织中基于团队开展管理,以及如何促进虚拟团队和高管团队高效地开展工作。围绕上述四个部分,作者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咨询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既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也从实践上给出了“应该怎么做”的建议。
毫不夸张地说,本书之所以能够成功翻译并出版,正是得益于从本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建议。本书的内容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既需要译者懂得那些对大众而言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也需要译者对团队管理实践有着较高水平的认知。因此,翻译好本书是一个依靠团队才能实现的目标。为此,遵循本书所提到的建议,我们组建了一个技能互补、价值观一致的三人翻译团队。三位译者中,蔡地是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正带领着一支名为“菜园子”的小团队愉快地学习和研究着团队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也是本书翻译工作的发起者;侯瑞鹏是某国有投资公司的部门经理,正带领着一支团队开展投资工作,他和蔡地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初稿;姚倩是某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正在从事团队管理方面的咨询工作,她在翻译初稿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加工和润色。三位译者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他们或是大学本科舍友,或是研究生同门,紧密的情感联系让他们愿意为了团队的目标而付出长时间艰苦的努力。正是这样的配置使得这个团队在任务和社交两个维度上都运行得非常出色。
当然,本书能够顺利出版,除了翻译团队自身的努力,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得到了完成团队目标所需的社会支持。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亚军老师、贾萌老师、程天祥老师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所展现出的专业、耐心、严谨和细致让我们深深地折服和感动,同样也时刻督促着我们对团队的目标做出质量承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孙艳、刘佳、许瑞冰,本科生李明雨、李楠、胡文峰、胡敏、姚丽、张振强、兰天琪等同学是本书翻译初稿的首批阅读者,他们协助我们发现了很多文字错误,并在校对过程中很好地扮演了小助手的角色。
最后,我们想对本书的读者说,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团队管理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有些地方可能稍显晦涩,但我们相信,耐心读完本书后,您对团队的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您也一定会更加相信团队的力量!我们希望并祝愿,从本书中习得的知识能够帮助您在生活中将家庭这个团队经营得更加美满、幸福,在事业上更加擅长发挥团队的力量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蔡地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卓有成效的团队管理(原书第3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套“解构式”的学习体验。作者没有试图一次性塞给我所有的知识,而是层层递进,将一个复杂的团队管理体系,拆解成一个个可理解、可操作的模块。从最初的团队形成阶段,到如何处理团队的“潜流”和“暗礁”,再到如何激发团队的潜能,实现飞跃式的成长,每一个阶段都有详尽的论述和指导。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沟通的艺术”部分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说话,更是教我如何倾听,如何理解言外之意,如何在不同的沟通情境下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这对于我这样常常需要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协调沟通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此外,书中对于“团队的生命周期”的分析,也让我对团队的发展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能够预判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有效的团队管理,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它需要耐心、智慧,更需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读完,不如说是经历了一场关于团队运作的深度探险。刚拿到《卓有成效的团队管理(原书第3版)》时,我带着些许怀疑,毕竟“卓有成效”这个词汇在管理学领域早已不鲜见,但真正翻开它,我才意识到,这本书并非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将那些抽象的管理原则,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次次深刻的剖析,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可以说是“血肉丰满”。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高深的理论模型,而是从最基础的团队构成、成员的互动方式入手,细致入微地探讨了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如何在一个集体中产生火花,又在哪些地方可能产生摩擦。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团队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而有些则陷入平庸的泥潭。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参与过的那些或成功或失败的团队项目,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管理难题,在这本书的引导下,逐渐有了清晰的脉络和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管理”,更是关于“如何理解”——理解团队成员的内心世界,理解集体决策的内在逻辑,理解冲突爆发的深层原因。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阐述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管理经验,并从中找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方向。
评分如果说之前的团队管理书籍,大多是给出“做什么”的清单,那么《卓有成效的团队管理(原书第3版)》则更加侧重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什么情境下这么做”的深度思考。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关注流程和方法,更深入挖掘了人性在团队协作中的作用。作者对于“信任”的构建和维护,有着非常精辟的阐述,让我明白,信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口号就能建立的,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行动,在日常的互动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书中对“责任分担”和“问责机制”的讨论,也远超我之前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分配任务,而是强调如何让每个成员都对团队的整体成功负责,并建立起有效的反馈和问责机制,确保团队能够持续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平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它让我在阅读时,能够安静地思考,将书中的理念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哲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在团队管理中“摸着石头过河”的人,而是拥有了一套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管理框架。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位睿智的导师,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我走进团队管理的殿堂。它没有用生硬的理论去束缚我,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我逐渐领悟管理的精髓。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团队文化”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将文化视为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将其落实在具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导向和团队氛围的营造上。它让我明白,一个强大的团队文化,是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最重要因素。书中对于“领导者角色”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的不是权力的威慑,而是影响力的塑造,是通过自身行为的示范,去引领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些关于“授权”和“赋能”的章节,也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管理,不是事必躬亲,而是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这本书让我感觉到,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激发潜能的艺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团队管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未来的团队领导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卓有成效的团队管理(原书第3版)》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船长,在波涛汹涌的管理之海上,为我指明了航向。它提供的不只是海图,更是应对风浪的智慧。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冲突管理”部分的详述。以往,我总是倾向于回避冲突,认为那是团队不和谐的表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度的、建设性的冲突,恰恰是激发创新、推动进步的催化剂。作者不仅解释了冲突的类型和成因,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引导和解决冲突,将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团队成长的契机。此外,书中对于“目标设定与执行”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设定 SMART 原则的目标,更是深入探讨了如何让团队成员真正地认同目标,并将之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那些关于激励、沟通、反馈的章节,也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充满了具体的操作指南,每一个建议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充满了说服力。读这本书,就像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团队管理“体检”,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团队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如何进行“精准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它让我不再畏惧团队中的挑战,反而看到了更多成长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