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成功調製芳香治療處方 大樹林 港台原版 繁体

现货[正版]成功調製芳香治療處方 大樹林 港台原版 繁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芳香疗法
  • 精油
  • 配方
  • 中医
  • 港台图书
  • 繁体
  • 正版
  • 现货
  • 大树林
  • 健康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出版社
ISBN:9789866005602
商品编码:28820949889

具体描述

 

 

成功調製芳香治療處方:成為專業芳療師必備的調配sheng經,66種常見精油調配原理,105種罕見精油檔案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譯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02/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005602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336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成為專業芳療師必備的調配sheng經
    一次飽覽*新、*令人激動的精油實證資料
    公開調配芳香治療處方的全新闡釋、核心關鍵和完整流程
    66種常見精油調配原理,105種罕見精油檔案
    澳洲芳療師協會會長?6?4台灣芳療教母 卓芷聿 審訂

    《成功調製芳香治療處方》為全世界*嶄新、擁有*龐大資訊量的代表性芳療著作,成為專業芳療師前必讀的精油調配sheng經。身為真菌毒理學博士出身的作者,在英國的芳療實務操作近20年,以學術研究的方式爬梳現今所有的芳療臨床治療和實驗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各種芳療派別的綜合指導,以及市面上唯一一本彙整「精油實證效用」文獻的芳療書,讓芳療有了科學化立據。

    1、【探討讓精油更加有效的協同作用】
    本書不是直接提供*完美的配方,而是教會讀者如何調製*完美的配方。完全專注於討論「打造精油的協同效果」這件事,從精油為什麼有效,怎麼用才有效,一直到針對各種不同病症要用什麼樣的精油才能「對症下藥」,是一本對於已經有基礎功底的讀者來說,非常實用的應用書籍。

    2、【一次飽覽*新、*令人激動的精油實證資料】
    本書針對人體各系統的疾病和症狀,分成七大章節討論,如:疼痛與發炎、舒緩抗痙攣與平撫抽搐的作用、抗氧化與抗癌作用、抗微生物與調整免疫的作用、祛痰、消解黏液、解除黏膜充血與止咳的作用、傷口癒合、皮膚再生、抗過敏與止癢的作用、抗焦慮、憂鬱以及強化認知能力的作用,以上應該使用含有哪些化學分子的精油,以及每一支相關精油,各自在臨床實驗有什麼樣的成果,提出了非常詳盡的實驗成果和文獻資料佐證。這樣的整理將有助於我們辨識出具有同樣重要功效的精油,這些精油或許可以加在一起使用,帶來出現協同或疊加效果的可能性。

    3、【公開調配個人處方的全新闡釋和核心關鍵】
    你可以了解調製個人處方的核心關鍵,如何為自己或他人量身訂做下處方,本書提供既簡單又實用的三種參考模式。再來,書中也詳細說明配方的用法、稀釋介質、劑量和比例。以及如何讓處方,包括達到你希望的療癒效果,會以何種方式用在身體的哪個區域,以及有哪些限制條件。*後,藉由芳療師塔瑪拉.艾格紐示範一個治療青春痘的案例,我們能夠了解如何為客戶製作具有協同作用配方的基本流程,遵循這些步驟將有助於您有條理地梳理客戶的需求。也公開調配配方時考慮的各種因素和配方效果分析,並提供客戶的回饋感想。

    4、【精油種類*豐富,171種精油的檔案】
    66種常見精油的調和原理,包含產地、萃取方式、氣味描述、主要成分、主要功效、使用建議、調和組合建議與延伸用法,民俗傳統上的用法、注意事項。這方面的資料能幫助你更加拓展調製芳香療癒配方的視野。並收錄許多在台灣相當少見或少有撰述的105種精油檔案,例如長胡椒、粉紅胡椒、泰國蔘薑、露兜花、青檸果、青檸葉、薑黃、芳枸葉、野薑花、莎草、祕魯聖木、紫蘇……等。

    ★本書特色

    ?6?4說明芳香療法的各理論起源與作用機制
    ?6?4詳盡解析「精油的協同、疊加和抵銷效果」的作用
    ?6?4公開調製個人處方的核心關鍵
    ?6?4提供從問診、選擇精油、治療過程到客戶回饋的完整個案研究分析
    ?6?4實戰教學配方的用法、稀釋介質、*適合的劑量和比例
    ?6?4指出身體的七大系統和各種症狀的精油宜忌和用法
    ?6?4171種精油和原精的調香與配方建議等實證資料
    ?6?4本書為精裝本,書本翻開能夠平貼桌面,方便上課與實作時使用,更耐用及久存。

    ★各方讚譽

    專文推薦

    台灣芳療教母?6?4澳洲芳療師協會會長──卓芷聿
    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暨化妝品科技研究所副教授──歐明秋
    國立臺南護專化妝品應用科主任──徐照程

    「《成功調製芳香治療處方》是每位芳療師都需要擁有的一本書,每一位傳授芳療知識的教育者都應該將本書結合在課程內容中。」──蘿拉.坎特兒(Lora Cantele),《國際專業整體芳香療法期刊》編輯。

    「珍妮佛.碧絲.琳德將她多年的研究、治療經驗與治療發現,結合她的個人洞見與嚴謹的科學知識,為個人精油處方的作法和特性作出全新的闡釋,告訴我們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將這些*新發現運用在精油配方當中。」──吉爾.法勒(Gill Farrer),英國倫敦芳療學院、英國IFA專業認證芳療師。著有《靈性芳療》與《芳療sheng經》等書。

    「我極力推薦這本書,它既是一本資料豐富的文獻資料集錦,也是調製配方的實用指南。」──茱莉亞.勞勒斯(Julia Lawless),著有《精油百科全書》,英國精油品牌Aqua Oleum公司總經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珍妮佛.碧絲.琳德(Jennifer Peace Rhind)   
                                                                     

    畢業於英國史崔克萊大學,是一位擁有真菌毒理學博士學位的生物學專家。基於長久以來對輔助與另類療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的熱愛,作者陸續取得了包括按摩療法、芳香療法與反射療法的專業認證,並且在一間跨領域的輔助療法專業診所擔任治療師兼合夥人長達十三年之久。在此期間,她也開始在其他私人機構進行CAM的教學工作,並且與他人共同創立了蘇格蘭第*間輔助與另類療法的專業認證學校。此外,作者自1998年起,持續在英國愛丁堡納皮爾大學擔任人文學院優等學位的輔助療法學程講師。作者目前住在英國北部靠近蘇格蘭邊境的比加鎮。

    推薦者簡介

    卓芷聿


    臺灣荷柏園百貨專櫃丶花漾花療學院創辦人。現任AAA澳洲芳療師協會會長丶開南大學健康院兼任助理教授(專技)。專精於教授精油丶芳療按摩、足部反射診斷丶長照及安寧芳療。著有《玩味芳療學》、《精油大全》、《芳香療法全書》、《精油全書》、《芳香生活》、《精油生活家》、《芳香過一生》等書。

    歐明秋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畢業,任教於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由於教學工作之需要與個人專長嗜好,接觸芳香療法與精油已超過二十餘年。曾修習過John Kerr, Robbi Zeck, Ron Guba, Robert Tisserand, Kurt Schnaubelt, Monika Werner等多位國際級芳療大師的課程,有鑑於芳香療法於臨床實證上缺乏具體科學性的佐證資料,近年來致力於芳香療法關於原發性痛經、睡眠品質、肩頸僵硬疼痛、醫學美容術後照之臨床人體試驗之研究,成果報導刊登於不僅國際學術期刊,並且也擔任國際學術論文期刊的審查委員。本著樂於分享與傳承的教學熱誠,創立了「美兮兮老師教學網誌」,收錄多年來學術教材之精華,為台灣芳療教育界知名的學者專家。著有《精油化學》、《化妝品化學》、《化學,原名:醫護化學》。

    徐照程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南護專化妝品應用科主任。曾任國立臺南護專研發處主任,弘光科大化妝品科技研究所所長,弘光科大化妝品系主任,衛福部食藥署藥粧實驗室查核委員,經濟部工業局化妝品GMP認證查核委員。專長化妝品功效性分析、化妝品新式原料開發。為台灣化妝品檢驗權威,親自檢驗過國內外上百種知名美妝品牌產品之有效性與安全性。著有《美妝檢驗權威徐教授才敢說的真相》、《美容儀器學》、《化妝品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書。

    譯者簡介

    鄭百雅


    畢業於交通大學外文系、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現為自由譯者。芳療是業餘愛好,也是生活信仰。曾修習瑞士Usha Veda自然療法學院第*、二階芳香療法專業認證課程,仍在持續進修當中。譯作十餘,包括《英國IFA芳香療法sheng經》、《大媒體的金權遊戲》與《睡眠學校》等。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致謝
    前言

    第*部 配方原則與實行方式
    Chapter 1精油的協同效果
    ?6?4 精油的協同、疊加和抵銷效果:實證資料
    ?6?4 芳香療法中的協同效果:更寬廣的理論詮釋
    ?6?4    植物香氣與身體工作
    ?6?4 芳香療癒配方
    ?6?4 從感官體驗察覺協同效果
    Chapter 2量身訂做的個人處方
    ?6?4 被採用、改寫和新興的芳香療法典範
    Chapter 3芳香療法路徑:科學實證、精神感官與活力論
    ?6?4 以科學為依據的分子論:臨床實驗中的協同效果
    ?6?4 從整體療法看協同效果    
    ?6?4 精神芳香療法的觀點
    ?6?4 直覺
    ?6?4 能量層面:活力論(vitalistic approach)
    Chapter 4調配芳香療癒處方
    ?6?4 個案評估:製定個人處方的核心關鍵  
    ?6?4 量身訂做下處方
    ?6?4 精進嗅覺能力  
    ?6?4 個人處方:考慮嗅覺屬性
    ?6?4 芳香處方的嗅覺、生理與能量反應
    Chapter 5 配方的用法、稀釋介質、劑量和比例
    ?6?4 按摩與基底油
    ?6?4 局部塗抹與嗅聞
    ?6?4 劑量
    ?6?4 比例
    Chapter6青春痘/塔瑪拉?6?4艾格紐案例探討
    ?6?4    引言
    ?6?4    CLEANsE 試驗
    ?6?4 青春痘
    ?6?4    CLEANsE 試驗與協同作用
    ?6?4 檢查項目
    ?6?4 個案研究:女性,20 歲
    ?6?4 結論

    第二部 精油和原精的實證效用
    Chapter 7 疼痛與發炎
    ?6?4 疼痛
    ?6?4 發炎
    Chapter 8 舒緩:抗痙攣與抗癲癇的作用
    ?6?4 抗痙攣作用
    ?6?4 抗癲癇作用
    Chapter 9 身體保健:抗氧化與抗癌的作用
    ?6?4 抗氧化作用
    ?6?4 抗癌作用
    Chapter 10 感染和免疫:抗微生物與調整免疫的作用
    ?6?4 抗微生物作用與抗生素的抗藥性
    ?6?4 免疫調節作用
    Chapter 11 呼吸系統:祛痰、化痰、解充血和止咳作用
    ?6?4 祛痰、化痰和止咳作用
    ?6?4 氣喘
     Chapter 12 皮膚和軟組織:傷口癒合、皮膚再生、抗過敏與止癢的作用
    ?6?4 皮膚的屏障功能和角質分化
    ?6?4 組織損傷與癒合
    ?6?4 促進結痂與傷口癒合的作用
    ?6?4 抗氧化和消炎作用
    ?6?4 抗細菌與抗皮癬菌的作用  
    ?6?4 消血腫和滋補靜脈的作用
    ?6?4 抗過敏和止癢的作用  
    ?6?4 皮膚心理學與皮膚神經學
    Chapter 13 情緒心理:抗焦慮、抗憂鬱和強化認知能力的作用
    ?6?4 嗅覺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6?4 嗅覺和自律神經系統的關係
    ?6?4 焦慮症與憂鬱症
    ?6?4 認知能力
    ?6?4 吸聞精油、情緒調節和更廣泛的新陳代謝影響

    第三部 香氣個論
    Chapter 14  精油與原精:實證文獻資料
    歐白芷/髯花杜鵑/甜羅勒/神聖羅勒/月桂/佛手柑/佛手薄荷/黑種草籽/黑胡椒/黑醋栗花苞/香芹籽/荳蔻/胡蘿蔔籽/金合歡/大西洋雪松/喜馬拉雅雪松/德國洋甘菊/羅馬洋甘菊/黃玉蘭/白玉蘭/肉桂葉/快樂鼠尾草/丁香花苞/青檸果/青檸葉/芫荽籽/絲柏/藍膠尤加利/甜茴香/冷杉/乳香/天竺葵/薑/葡萄柚/加拿大鐵杉/永久花/茉莉/杜松果/露兜花/真正薰衣草/檸檬/香蜂草/檸檬香茅/萊姆/橘(桔)/甜馬鬱蘭/沒藥/水仙/橙花/肉豆蔻/甜橙/玫瑰草/廣藿香/胡椒薄荷/蘇格蘭赤松/泰國蔘薑/玫瑰/迷迭香/達爾馬提亞鼠尾草/檀香(東印度白檀)/黑雲杉/百里香/薑黃/岩蘭草/特級依蘭/日本柚子
    Chapter 15 更多可以應用的香氣:能增強配方效果的精油簡述
    丁香羅勒/非洲羅勒/非洲青香茅/洋茴香/苦橙/多苞葉尤加利/巴西胡椒/薄荷尤加利/可可原精/白千層/樟樹/本樟/中國香柏/岩玫瑰/枸櫞(香水檸檬)/香茅/克萊蒙橙/蒔蘿/道格拉斯杉/河岸紅尤加利/熱帶羅勒/葫蘆巴/芳枸葉/緬梔花/頭狀薰衣草/大高良薑/白松香/鷹爪豆/野薑花根/野薑花/一枝黃花/希臘鼠尾草/綠尤加利/聖壇木/番石榴葉/史密斯尤加利/乾草/大麻/羅漢柏/蛇麻草/牛膝草/土木香/賈巴拉柑橘/日本柳杉/卡奴卡/勞丹脂/醒目薰衣草/黎巴嫩鼠尾草/檸檬香桃木/檸檬尤加利/史泰格尤加利/檸檬茶樹/菩提花/長胡椒/粉紅蓮花/肉豆蔻皮/回青橙/松紅梅/熏陸香/山雞椒/銀合歡/莫吉托薄荷/麝香薄荷/龍腦百里香/香桃木/香附/莎草/澳洲尤加利/綠花白千層/紅沒藥/桂花/祕魯聖木/紫蘇/苦橙葉/粉紅胡椒/柚子/香脂楊/桉油樟/紅雲杉/沼澤茶樹/花梨木/薩丁尼亞鼠尾草/莎羅白樟/白樺/銀樺/索馬利亞鼠尾草/熏陸香百里香/西班牙馬鬱蘭/頭狀百里香/西班牙野馬鬱蘭/西班牙鼠尾草/薰衣鼠尾草/西班牙百里香/綠薄荷/穗花薰衣草/穗甘松/八角茴香/甜樺/黑樺/山椒/日本橘柑/立花橘/龍艾/龍蒿/茶樹/德州香柏/菸草/晚香玉/纈草/香草/紫羅蘭葉/維吉尼亞香柏/西印度月桂/白雲杉/野地百里香/冬綠樹/西洋蓍草

    後記
    名詞解釋
    芳香療法使用的植物油與浸泡油
    精油名稱中英對照
    關鍵詞中英對照

 


迷途之舟:失落的航海日志 作者: 艾莉丝·范德比尔特 (Alice Vanderbilt) 译者: (暂缺,原稿为手写体,字迹难以辨认) 出版社: 沉船湾文库 (Wreck Bay Press) 出版年份: 1908年 (根据纸张老化程度及墨水特征推测) --- 第一章:风暴前的宁静,与无声的裂隙 故事始于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位于北纬三十度,西经一百五十度的“静默之海”。那是一个常年被浓雾笼罩的区域,船只鲜少涉足,传说中只有被海洋遗弃的幽灵船才会迷失于此。我们的主角,伊莱亚斯·索恩(Elias Thorne),一位声名狼藉的古物搜寻者兼业余海洋地理学家,正驾驶着他那艘名为“信天翁号”的单桅帆船,固执地追逐着一个流传了三个世纪的谜团:传说中沉没于此地的亚特兰蒂斯补给站——“赫尔墨斯的庇护所”。 伊莱亚斯并非为了财富而来。他追寻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知识——关于古代导航术的极限,以及那些被主流科学斥为迷信的“海之低语”。他的船舱里堆满了发霉的羊皮纸、锈蚀的六分仪,以及数不清的星象图,它们大多是手绘的,笔触粗糙而充满狂热。 故事开篇,天气出奇地好,海面平滑如镜,反射着铅灰色的天空。这种反常的平静,在海洋文学中,往往预示着比最猛烈的飓风更深层的灾难。伊莱亚斯在日志中写道:“太阳像一颗被压扁的铜币挂在西方的地平线上,空气沉重得仿佛能挤出水来。这种沉默……比任何风暴的咆哮都更令人不安。它不是自然的沉默,而是被压制住的尖叫。” 他的同伴,一位名叫“老船匠”的沉默寡言的水手,维果,不断地擦拭着船舷上的黄铜部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片海域的敬畏。维果是唯一一个相信伊莱亚斯理论的人,但他的信仰建立在恐惧而非希望之上。他坚信,这片海域有着自己的“呼吸”,而他们正处于其吸气而非呼气的时刻。 在第三周的航行中,伊莱亚斯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偏差。他所依赖的几张古老星图显示,在特定的午夜时分,猎户座的腰带应该与船首像的角度形成一个精确的黄金比例。然而,连续三个夜晚的观测结果都出现了微小的、但累积可观的误差。起初他归咎于仪器失准,但当他启用了一套更古老的、基于水银和浮力的定位系统时,误差依然存在,而且似乎在缓慢地增大。 “我们正在偏离已知的所有航道,”伊莱亚斯在日志的空白处潦草地画着扭曲的螺旋,“这不是地磁场的问题,也不是大气折射。感觉上,是空间本身在‘倾斜’。” 第二章:被遗忘的符号与水下的共鸣 随着航行深入,雾气愈发浓稠,能见度降至不足五米。维果开始讲述一些关于这片海域的民间传说:那些失踪的船员并非被海怪吞噬,而是“被海洋的记忆吸走”。他们称之为“潮汐回声”——一种只有在特定频率下才会出现的、来自海底深处的低频震动。 伊莱亚斯起初嗤之以鼻,将这视为迷信,直到他们发现了第一块“界碑”。 那不是一座灯塔,而是一块突兀地从海底升起的、由一种从未见过的黑色岩石构成的残柱。岩石表面布满了被海水冲刷得近乎光滑的、但依然可辨认的几何符号。这些符号既非凯尔特,也非腓尼基,它们更像是一种数学上的表达,一系列相互嵌套的圆和尖锐的角。 伊莱亚斯用铅笔拓印了这些符号,他的呼吸变得急促。他意识到,他发现的不是一个补给站的遗迹,而是一个更古老、更基础的标记系统。 当天晚上,船舱内的所有金属器皿,包括罗盘的底座,都开始发出微弱的嗡鸣声。维果坚称,那是“海下的钟声”。伊莱亚斯试图用科学方法解释:可能是水下地热活动引发的共振。然而,当他将一套精密的听音器沉入水中时,录音设备捕捉到的,是一种无法用自然界任何已知现象描述的声波——它具有极高的规律性,仿佛是一段被反复播放的、极其缓慢的旋律。 “它不是声音,”他在日志中写道,“它是一种脉冲。它在测量我们,或者……在呼唤我们。” 第三章:时间感的错位与锚的失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船上的时间感开始出现微妙的错位。伊莱亚斯发现自己会莫名其妙地失去对某段时间的记忆,或者相反,对几分钟前的景象有着过于清晰的、近乎痛苦的重现。指南针开始毫无逻辑地颤动,指向四面八方,仿佛海洋的北方被彻底抹去了。 “信天翁号”已经不再依靠风帆。海面上的空气静止不动,但船只却以一种恒定的、缓慢的速度向前“漂移”。伊莱亚斯检查了船底,没有任何外力推动的迹象。他开始怀疑,他们是否被卷入了一种缓慢的、局部的时间旋涡中。 维果的恐慌达到了顶点。他不再说话,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将船锚反复放下,然后立刻收起。 “为什么不停下?”伊莱亚斯问。 维果的声音沙哑得像被海盐腐蚀的木头:“我害怕。如果船停下来,‘它们’会知道我们在这里。‘它们’只对移动的物体不感兴趣。” 在一次尝试性的抛锚中,锚链被完全放出,锚底接触到水面下数千英尺的“地面”。然而,当伊莱亚斯试图收锚时,锚链像是被无形的力量卡住了一样。他们用了整整一天的工夫,动用了绞盘和滑轮,最终收回的锚,其尖端已经完全扭曲,像是被一只巨大的、但没有重量的手掌挤压过。更令人不安的是,附着在锚尖上的,不是泥沙,而是一种闪烁着微弱生物荧光的粘稠物质,它散发着一种近似于臭氧和铁锈混合在一起的奇异气味。 第四章:知识的代价与最后的记录 伊莱亚斯意识到,他所追寻的“赫尔墨斯的庇护所”并非一个物质上的港口,而是一个能量节点,一个海洋深处知识的储藏室,而他们正因为过于接近,而开始被该区域的“物理法则”所同化。 他开始焚烧自己的星图和航海日记的大部分内容,只留下最核心的观察记录。他认为,知识是导致他们陷入此地的诱因。只有清除掉已知的参照系,才能或许有机会逃脱。 在最后几页的笔记中,伊莱亚斯描述了他看到的“景象”。这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的,而是直接“烙印”在意识中的——无数条看不见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宇宙的几何结构。他看到了时间的非线性,海洋的真正深度,以及人类航海史不过是漂浮在巨大深渊边缘的一层薄薄的泡沫。 “我们在这里学到的东西,会让所有已知的航行法则变得可笑,”他写道,“我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古代的水手宁愿被淹死,也不愿携带这些‘清晰’的视野回到岸上。知识太重了,它会压垮灵魂。” “信天翁号”最终没有沉没。它被发现漂浮在一片平静的海域,船体完好无损,但所有的帆布都像是被某种强大的、无热的能量瞬间汽化了。船上,伊莱亚斯和维果都消失了。只留下了这本在船长室的桌上打开的、布满奇异符号和疯狂笔迹的日志,以及那被严重扭曲的锚。 这本日志,是迷途之舟留给世界的,关于“不可能航行”的最后见证。它并非指导你如何到达某处,而是警告你,有些地方,一旦抵达,便再无归途。它讲述的,是认知边界被打破后的彻底迷失,而非一个关于成功航海的故事。它是一面映照出海洋深处,远超人类理解的“真实”的镜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知识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手册,这一点深得我心。我特别欣赏它在“情绪调理”和“特定症状配方”这两个章节的处理方式。作者没有空泛地谈论“平衡”和“和谐”,而是直接给出了具体的危机处理方案:比如面对突发焦虑时,推荐使用哪几种精油的快速吸入法,比例是多少,以及应用这个方法时需要配合的呼吸练习;再比如针对长期失眠,它会提供一套渐进式的睡前精油扩散方案,从安抚神经到深度放松,分阶段进行。最吸引我的是它对“禁忌”和“安全剂量”的强调,这一点很多入门书都会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用非常严肃的态度提醒读者,天然并不等于绝对安全,尤其是涉及到皮肤敏感和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的使用限制,讲解得极为审慎和负责任,让人在探索芳疗的广阔世界时,始终能保持一份敬畏和谨慎,这比任何华丽的宣传都来得有价值。

评分

我通常对那种充满玄学色彩的“能量疗愈”书籍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在介绍芳香疗法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应用时,却有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扎实感。它追溯了古埃及、印度阿育吠陀以及欧洲中世纪药草师对植物提取物的应用,将精油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与这些古老的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作者似乎非常尊重传统,但又用现代分析化学的视角去验证和解释传统经验的合理性,比如为什么某些香料自古以来就被认为能“净化空间”或“提升灵性”,书里会给出相应的抗菌谱或神经递质调节的理论解释。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式,让整个芳疗体系显得厚重而立体,不再是漂浮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长期人类经验和基础科学之上的系统学问。我特别喜欢它对“嗅觉记忆”的那段论述,阐述了气味如何绕过逻辑思维直接触达边缘系统,这简直就是我每次闻到特定香气时那种瞬间“穿越”回某个场景的体验的科学印证。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风格也让人眼前一亮,它摆脱了传统医学书籍的刻板,也避开了过于花哨的装饰,整体走的是一种精致、低调的自然风格。大量的植物手绘图,线条简洁而精准,每一种植物配上其最核心的化学成分简图,这种视觉上的信息整合效率非常高。我不是那种喜欢边看书边做笔记的读者,但这本书的边栏设计很巧妙,经常会在关键概念旁留出一小块空白区域,并配有小小的提示符号,引导读者思考“你自己的使用感受是什么?”或者“试着对比一下你在不同心情下闻到的同一款精油有何不同?”这种互动式的引导,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个性化体验,仿佛作者是一位耐心的导师,陪伴着你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芳疗数据库,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既定知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拥有的不再是书中的知识,而是自己亲身实践、记录和体验所得的宝贵数据。

评分

最近迷上了探索那些能让人身心得到放松和疗愈的自然疗法,偶然间翻到一本据说是很经典的芳香疗法入门书,虽然具体书名记不太清了,但那种深入浅出讲解精油特性的内容,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化学分子结构和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述精油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神经系统和情绪的。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识别和选购高质量的纯精油,强调了基底油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产地和萃取方式带来的细微差别,那部分写得特别细致,简直像是一份私人采购指南。读完后,我立刻对手头的几瓶精油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闻着香”而已,而是能感受到它们背后蕴含的强大能量和精准的疗愈潜力。比如,我一直以为薰衣草就是助眠,但书中详细剖析了不同品种的薰衣草在抗炎和皮肤修复方面的独特优势,让我对这种“万用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精细的使用方法,感觉自己像是一位刚刚拿到新工具的工匠,迫不及待想试试新的配方了。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配方哲学”的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A+B=C”这种简单的加法层面。作者反复强调,真正的芳香疗法是动态平衡的艺术,配方的有效性极大地依赖于接收者的当前状态、环境湿度、甚至当日的饮食习惯。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分析了“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将两种看似功效相似的精油混合在一起,效果反而不如单独使用;而另一些不相关的精油组合起来,却能产生奇妙的增强效果。这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越多越好,越香越好”的直觉用法。它鼓励读者像一位调酒师一样去思考和尝试,记录下每一次尝试的结果,并对配方进行微调,甚至提到了一些在不同季节如何调整基底油比例的实用技巧。这种鼓励独立思考、重视个体差异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简单的食谱手册,它更像是一套通往精油调配智慧的“思维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