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叠石山是清代潮州府潮阳县的一个小山,乾隆年间陈英猷始建叠石山房,陈泰年、陈蕃等继其后。本书汇集有关叠石山房人、事、物,以志书体例进行编排,展现以叠石山为中心的地理风物和以陈氏为中心的人文盛况。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叠石山房志》手抄残稿;下编为补纂内容,编者辑录原稿内容,根据县志、族谱等加以补充,并以陈氏年谱殿其后。可资考察清代文士生活与科举状况、叠石山地理历史变迁及其人文景观的兴起等。 (清)陈蕃 等 编纂;周修东 补纂 周修东,字既白,号戆斋,广东潮阳人。现任汕头海关驻港口办事处副调研员兼关史陈列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潮汕历史文献及潮海关历史。主要著作有《宋潮州七贤年谱丛刊》《潮海关史事丛考》诸作。拿到这本《补纂叠石山房志》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它承载着一种对“传承”的敬意。我欣赏作者在面对浩瀚史料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细致。书中的很多篇幅,我能感受到那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痕迹,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的。特别是那些涉及地名变迁和家族谱系的梳理,其难度可想而知。全书的行文风格如同涓涓细流,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和力量。对于真正热爱历史文化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馈赠,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评分翻开这本《补纂叠石山房志》,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其结构上的严谨。每一章的过渡都非常自然,逻辑线索清晰明了,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人,也能很快抓住主旨。作者的笔法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对所研究对象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种克制而内敛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凸显内容的价值。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侧面描绘,它们像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精良,字体选择和版式设计都非常考究,阅读体验极佳,让人愿意长时间沉浸其中,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
评分这本《补纂叠石山房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设计到装帧工艺,都透露出一种沉稳厚重的历史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那种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让人忍不住想翻阅其中的篇章。虽然我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有限,但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梳理上的巨大投入。那些看似枯燥的记载,经过巧妙的编排,竟然也变得引人入胜。它不像那种纯粹的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反而有一种亲和力,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娓娓道来往事。我期待能花更多时间去深入品读,相信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来仔细阅读《补纂叠石山房志》,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一点是它的“补纂”精神,它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工作,而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增补和修正,这需要极大的学术勇气和扎实的功底。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与历史的对话,他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思考者。书中对一些传统习俗的描述,非常细致入微,让人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研读的佳作,对于任何对地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老实说,我对这类地方志类的书籍一向抱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内容会过于零散和专业。但《补纂叠石山房志》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历史的简单堆砌,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杰作。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甚至是被遗忘的细节重新串联起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些珍贵资料的?这种探索精神本身就值得称赞。它让我对“地方志”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严谨的考据和生动的故事性可以完美结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