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纂叠石山房志

补纂叠石山房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陈蕃等编纂周修东补纂 著
图书标签:
  • 叠石山房志
  • 园林
  • 笔记
  • 清代
  • 园艺
  • 文集
  • 地方文献
  • 史料
  • 建筑
  • 游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822888
商品编码:28843976678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清)陈蕃 等 编纂;周修东 补纂 定  价:80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页  数:36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6822888 总序(001)
名士经营与叠石山人文景观的兴起(代序)周修东(001)
上编叠石山房志(手抄残稿)陈蕃等纂(001)
下编补纂叠石山房志陈蕃等纂周修东补纂(179)
补纂凡例周修东(180)
凡例(残)陈蕃(182)
一形胜(增补)(183)
(一)形势(地理)(183)
(二)胜景(184)
图绘(已佚)(184)
叠石山房小八景(增补)(184)
岩洞(增补)(185)
二建置(增补)(186)
附墓葬(187)
三封植(增补)(193)
(一)木属(193)
(二)花属(194)
(三)竹属(194)
……

内容简介

叠石山是清代潮州府潮阳县的一个小山,乾隆年间陈英猷始建叠石山房,陈泰年、陈蕃等继其后。本书汇集有关叠石山房人、事、物,以志书体例进行编排,展现以叠石山为中心的地理风物和以陈氏为中心的人文盛况。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叠石山房志》手抄残稿;下编为补纂内容,编者辑录原稿内容,根据县志、族谱等加以补充,并以陈氏年谱殿其后。可资考察清代文士生活与科举状况、叠石山地理历史变迁及其人文景观的兴起等。 (清)陈蕃 等 编纂;周修东 补纂 周修东,字既白,号戆斋,广东潮阳人。现任汕头海关驻港口办事处副调研员兼关史陈列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潮汕历史文献及潮海关历史。主要著作有《宋潮州七贤年谱丛刊》《潮海关史事丛考》诸作。
《补纂叠石山房志》——一段关于传承、记录与人文情怀的非虚构叙事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图景中,山房往往是他们寄情山水、潜心著述的隐逸之所。这些坐落在幽静山林、依傍清泉溪流的建筑,不仅是物质的居所,更是精神的栖息地,承载着主人的审美品味、生活哲学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叠石山房志》便是这样一部以山房为载体,却又远远超越了单纯建筑记述的作品。它以其精雕细琢的文字,勾勒出一幅饱含人文气息的生活画卷,更是一部凝结了家族记忆、地方风情与文人雅趣的珍贵文献。 一、 山房的诞生与风貌: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补纂叠石山房志》的核心,是对“叠石山房”这一特定空间的细致描绘。然而,这种描绘并非机械的建筑测绘,而是充满了作者的情感注入和人文关怀。 首先,书志详尽地追溯了叠石山房的选址缘由。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主人的理想与抱负:为何选择此处?是看中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叠石”之名所暗示的奇石嶙峋、山体连绵,还是因为其远离尘嚣,能提供一个宁静致远的环境?书中对山房周围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如四季的变换、山峦的起伏、溪流的潺潺,都不仅仅是为了交代背景,更是为了展现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例如,书中可能描绘了春日山花烂漫,夏日蝉鸣阵阵,秋日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的景致,将自然的变化与山房的四季生活融为一体。 接着,志书对山房的建筑格局、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不仅仅是对砖瓦木石的堆砌的记录,更是对主人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的体现。书志会仔细剖析山房的布局,如厅堂的开阔、书斋的幽静、庭院的设计、景致的安排。每一个细节,从廊道的曲折到窗棂的样式,从石径的铺设到花木的栽植,都可能蕴含着主人的匠心独运。例如,在描述书斋时,作者可能会着重描写其采光、通风的舒适性,以及书架的布置,暗示这里是主人沉浸于书海、与古人对话的重要场所。庭院的设计更是山房的灵魂所在,书中可能详细描绘了池塘的形状、假山的堆砌、亭台楼阁的分布,以及种植的各种花草树木,每一个元素都象征着主人的精神寄托或哲学思考。 更重要的是,《补纂叠石山房志》将山房视为一个承载生活痕迹的空间。书中的内容并非静态的建筑描写,而是动态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它会记录下主人在山房内的日常起居,如晨起读书、午后品茗、傍晚赏月,以及与亲友在此交流的场景。这些生活细节的描绘,使得山房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建筑,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温度的家。例如,书中可能会生动地描绘主人在书斋中伏案疾书的情景,灯光昏黄,墨香四溢;又或是描绘在庭院中与友人围炉夜话,谈笑风生的场景,将山房的居住者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 人文精神的载体:家族、文化与情感的交织 《补纂叠石山房志》的价值,远不止于记录一座山房的兴衰,它更是一个承载了丰富人文精神的载体。 首先,它可能是一部关于家族传承的史书。山房往往是家族几代人的心血凝聚而成,书中可能会追溯山房的修建历程,以及历代主人的事迹。这其中包含了家族的荣耀、生活的变迁,以及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平、功业、品格的记述,书志将叠石山房打造成了一个家族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例如,书中可能记录了某位祖先如何购置这片土地,如何亲自参与山房的设计;又或是描绘了另一位祖先在此读书中举,光耀门楣的故事,将家族的荣辱与山房的命运紧密相连。 其次,该书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叠石山房的存在,必然与周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息息相关。书中可能会穿插对当地地理、气候、物产的描写,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这些地域性的元素,为山房增添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也使得《补纂叠石山房志》成为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例如,书中可能会提及当地特产的茶叶、食材,以及举办的特色集市,这些内容为读者勾勒出了山房所在地的生动画卷。 更重要的是,《补纂叠石山房志》深刻地体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山房主人往往是读书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感悟,都会通过山房这座载体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书中可能记录了主人对诗书画的爱好,对琴棋的雅趣,以及与友人之间的酬唱唱和。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文人的风雅,也反映了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例如,书中可能会收录主人创作的诗歌、词赋,这些文学作品直接抒发了主人的情怀,对人生、友谊、故乡的感悟。又或是描绘主人在山房中挥毫泼墨,创作书画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闲适而高雅的生活方式。 三、 细节的艺术:语言的精妙与情感的流露 《补纂叠石山房志》之所以能够超越一般的志书,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与其精妙的语言艺术和深沉的情感流露密不可分。 书中对景物的描写,往往是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作者可能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山房的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无论是对山石的纹理、泉水的清澈,还是对花木的形态、鸟兽的啼鸣,都力求精准而传神。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山房的清幽与雅致。例如,在描写山房旁的竹林时,作者可能不会简单地说“有竹林”,而是会细致地描绘竹叶的翠绿、竹竿的挺拔,以及风吹过竹林时发出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同时,书中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体现在对山房的眷恋,对故人的追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坚持。作者可能通过叙述山房的点点滴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些情感的流露,使得《补纂叠石山房志》不仅仅是一部客观的记录,更是一部饱含作者灵魂的作品。例如,当作者描写在山房中度过的某个难忘的时刻时,文字中可能流露出深深的怀旧之情,或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或是当作者记述某位故人时,文字中会饱含深切的哀思,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结语 《补纂叠石山房志》是一部集建筑、历史、文化、传记、文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作品。它以叠石山房为线索,串联起了家族的记忆、地方的变迁、文人的雅趣,以及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别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更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以及作者本人那份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深情。它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图景,感受那份淡泊宁静却又饱含深邃智慧的人生哲学。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补纂叠石山房志》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它承载着一种对“传承”的敬意。我欣赏作者在面对浩瀚史料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细致。书中的很多篇幅,我能感受到那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痕迹,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的。特别是那些涉及地名变迁和家族谱系的梳理,其难度可想而知。全书的行文风格如同涓涓细流,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和力量。对于真正热爱历史文化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馈赠,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评分

翻开这本《补纂叠石山房志》,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其结构上的严谨。每一章的过渡都非常自然,逻辑线索清晰明了,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人,也能很快抓住主旨。作者的笔法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对所研究对象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种克制而内敛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凸显内容的价值。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侧面描绘,它们像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精良,字体选择和版式设计都非常考究,阅读体验极佳,让人愿意长时间沉浸其中,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

评分

这本《补纂叠石山房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设计到装帧工艺,都透露出一种沉稳厚重的历史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那种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让人忍不住想翻阅其中的篇章。虽然我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有限,但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梳理上的巨大投入。那些看似枯燥的记载,经过巧妙的编排,竟然也变得引人入胜。它不像那种纯粹的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反而有一种亲和力,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娓娓道来往事。我期待能花更多时间去深入品读,相信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

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来仔细阅读《补纂叠石山房志》,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一点是它的“补纂”精神,它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工作,而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增补和修正,这需要极大的学术勇气和扎实的功底。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与历史的对话,他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思考者。书中对一些传统习俗的描述,非常细致入微,让人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研读的佳作,对于任何对地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老实说,我对这类地方志类的书籍一向抱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内容会过于零散和专业。但《补纂叠石山房志》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历史的简单堆砌,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杰作。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甚至是被遗忘的细节重新串联起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些珍贵资料的?这种探索精神本身就值得称赞。它让我对“地方志”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严谨的考据和生动的故事性可以完美结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