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 中国石化出版社

现货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 中国石化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组织编写 著
图书标签:
  • 汽车胶粘剂
  • 密封胶
  • 汽车维修
  • 实用手册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汽车技术
  • 胶粘技术
  • 密封技术
  • 汽车养护
  • 工业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48491
商品编码:29153557682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4-01
页数:559
字数:708000

具体描述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
定价 198.00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开本 16
作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 组织编写
装帧 精装
页数 559
字数 708000
ISBN编码 9787511448491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分为基础篇、品种篇、应用篇、测试篇、施工篇,共五篇十八章。该书按照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焊装、涂装、总装、底盘、汽车零部件等几da工艺路线并结合研发、生产与应用实际,全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际应用知识及我国汽车胶粘剂密封胶行业的整体现状,同时对轻量化、NVH、xin能源汽车用胶等行业xin技术与产品等也进行了阐述。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不仅可以作为汽车主机厂设计、采购、工艺及施工人员的实用参考工具书,而且也是汽车胶粘剂密封胶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及销售人员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汽车维修保养、汽车后市场人员和da专院校师生的培训、辅导教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我国汽车行业的社团组织,负责我国汽车行业战略规划、行业自律、信息服务、人员培训、搭建企业交流平台等工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门负责汽车非金属材料、工艺及制品行业工作的分支机构,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的应用研究是汽车相关工业分会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汽车相关工业分会每年召开“汽车胶粘剂密封胶行业年会”,在汽车厂与胶粘剂厂之间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促进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应用水平的不断提gao。汽车相关工业分会还组织企业制定“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国家行业标准。





篇基础篇

章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的现状与发展

节胶粘剂密封胶简介

第二节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的现状与发展

第二章名词术语简释

节一般术语与材料

第二节胶粘剂密封胶成分术语

第三节胶粘剂密封胶分类术语

第四节粘接工艺常用术语

第五节胶粘剂密封胶性能与测试常用术语

第三章粘接接头的设计与表面处理

节粘接接头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粘接接头的表面处理

第三节粘接接头的老化及影响因素

第二篇品种篇

第四章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的分类与品种

节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的分类

第二节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的品种

第五章汽车用胶粘剂密封胶的组成与性能

节车身焊装用胶粘剂密封胶

第二节车身涂装用胶粘剂密封胶

第三节汽车总装用胶

第四节动力总成及底盘用胶

第五节汽车零部件用胶(146)

第六节轻量化材料用胶(181)

第七节其他用胶及材料(187)

第三篇应用篇

第六章概述(197)

节汽车的种类与构造(197)

第二节汽车制造过程(198)

第三节汽车胶粘剂密封胶的选用原则(203)

第七章汽车整车工艺用胶粘剂密封胶(207)

节焊装用胶粘剂密封胶(207)

第二节涂装用胶粘剂密封胶(238)

第三节总装用胶粘剂密封胶(262)

第八章汽车主要总成及零部件用胶粘剂密封胶(278)

节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装配用胶粘剂密封胶(278)

第二节汽车内饰1;cy=CY棚用胶粘剂(303)

第三节汽车天窗包边用胶粘剂(307)

第四节汽车内饰衣帽架、备胎盖板及行李箱覆盖件用胶粘剂(310)

第五节车内后视镜底座用胶粘剂(312)

第六节汽车地毯用胶粘剂(315)

第七节汽车用酸泡棉胶带(321)

第八节汽车滤清器用胶粘剂(329)

第九节汽车灯具用胶粘剂密封胶(334)

第十节汽车制动衬片用胶粘剂(340)

第十一节汽车行李箱橡塑密封条防水用密封胶(342)

第十二节汽车密封条植绒用胶粘剂(346)

第十三节汽车橡胶减振器用胶粘剂(351)

第十四节汽车铝材用酸酯胶粘剂(357)

第十五节xin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胶粘剂密封胶(361)

第十六节汽车离合器摩擦衬片用胶粘剂(367)

第四篇测试篇

第九章试验检测基础(375)

节试验与检测方法术语(375)

第二节制样(377)

一、聚氨酯类密封胶(378)

二、焊缝密封胶(378)

三、结构胶(379)

第三节试样的状态调节(380)

一、标准调节温度(380)

二、标准调节湿度(380)

三、调节时间(380)

第四节试验环境条件(380)

一、标准试验环境(381)

二、标准环境的等级(381)

第十章物理性能(382)

节外观(382)

第二节密度(382)

第三节单位面积质量(384)

第四节pH值(385)

第五节粘度(386)

第六节针入度(389)

第七节锥入度(390)

第八节不挥发物含量(391)

第九节灰分(392)

第十节细度(393)

第十一节闪点(393)

第十二节硬度(396)

第十三节胶粘带厚度(398)

第十四节吸水率(399)

第十一章机械性能(400)

节拉伸性能(400)

第二节撕裂强度(402)

第三节剪切强度(404)

第四节剥离强度(412)

第五节劈裂强度(421)

第六节冲击强度(423)

第七节疲劳性能(425)

第八节蠕变性能(金属与金属剪切)(429)

第十二章耐环境性能(433)

节耐温性能(433)

第二节耐湿热性能(435)

第三节耐水性能(436)

第四节耐腐蚀性能(438)

第五节耐候老化性能(439)

第六节耐介质性能(443)

第七节耐臭氧性能(444)

第八节贮存期(447)

第十三章工艺性能(449)

节表干时间(449)

第二节固化速度(450)

第三节流动性(下垂)(451)

第四节过烘烤和烘烤性(454)

第五节与基材粘接性(454)

第六节油面附着性(455)

第七节油漆工艺配套性(457)

第八节与涂装材料的匹配性(458)

第九节点焊强度下降率(458)

第十节抗冲洗(459)

第十一节di温柔韧性(459)

第十四章环保安全性能(461)

节气味性(462)

第二节甲醛散发量(464)

第三节雾化性能(469)

《汽车胶粘剂与密封胶应用技术指南》 前言 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以及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胶粘剂和密封胶作为现代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深刻影响着整车的设计、制造和性能表现。从车身结构件的粘接,到风挡玻璃的密封,从发动机部件的防漏,到内饰件的固定,胶粘剂和密封胶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不仅承担着连接、密封、减震、降噪等重要功能,更在提升车辆整体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环保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胶粘剂和密封胶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其正确选择和高效应用涉及到复杂的化学、物理原理以及精密的工艺控制。不同的车型、不同的部件、不同的工况,都需要采用最适合的胶粘剂和密封胶产品,并辅以恰当的施工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性能优势,确保汽车的长期可靠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正是基于此,本书旨在系统地梳理和介绍汽车胶粘剂与密封胶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应用和工艺实践。本书力求从理论到实践,为汽车行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研发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本权威、实用、全面、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手册。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胶粘剂和密封胶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同类型产品的特性与应用场景,学习先进的粘接与密封技术,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 第一章 汽车胶粘剂与密封胶概述 1.1 汽车工业对胶粘剂与密封胶的需求演变 早期汽车制造: 机械连接(铆接、焊接、螺栓连接)为主,胶粘剂与密封胶应用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密封和辅助固定。 20世纪中后期: 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工技术的进步,聚氨酯、硅酮等高性能密封胶开始应用,用于风挡玻璃粘接、车身密封等。 21世纪至今: 轻量化需求: 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的广泛应用,对胶粘剂提出了高强度、高韧性的结构粘接要求,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焊接工艺。 安全性提升: 碰撞安全性的设计越来越依赖于结构胶的能量吸收和分散能力,以及粘接接头的耐久性。 舒适性改善: 密封胶在隔音、隔振、防水、防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提升驾乘体验。 环保与节能: 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可回收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需求,推动了水性胶粘剂、无溶剂胶粘剂等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 智能化与新能源: 电池包的密封与固定、电子元器件的粘接与散热、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保护等,对胶粘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高温、导热、电绝缘等)。 1.2 胶粘剂与密封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 胶粘剂: 能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表面连接在一起的物质。其作用主要是提供粘接强度。 密封胶: 能够填充接缝、孔隙,阻止流体(液体或气体)通过,起到密封作用的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展性。 分类体系: 按化学成分: 环氧类 (Epoxy): 高强度、高刚度、优异的耐化学性和耐久性。适用于结构粘接。 聚氨酯类 (Polyurethane - PU): 良好的柔韧性、抗冲击性、耐磨性、耐候性。广泛用于玻璃粘接、车身密封、结构粘接。 硅酮类 (Silicone): 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耐候性、弹性、电绝缘性。常用于发动机垫片、电子灌封、车身密封。 丙烯酸酯类 (Acrylic): 快速固化、良好的附着力、一定的韧性。适用于一般粘接、点焊替代。 氰基丙烯酸酯类 (Cyanoacrylate - CA): 极快的固化速度,适用于小面积、高强度粘接。 厌氧胶 (Anaerobic): 在无氧条件下固化,适用于金属螺纹锁固、平面密封。 热熔胶 (Hot Melt): 加热熔化、冷却固化,固化速度快,操作方便。常用于内饰件固定、临时定位。 水性胶 (Water-based): 以水为分散介质,环保,但固化速度较慢,对基材有一定要求。 UV固化胶 (UV-curable): 在紫外光照射下快速固化,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按固化机理: 反应型固化: 通过化学反应(如聚合、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如环氧、聚氨酯、丙烯酸酯等。 物理固化: 通过溶剂挥发、水分蒸发、或冷却(热熔胶)等物理过程固化,如水性胶、溶剂型胶、热熔胶。 光固化: 在特定波长(如紫外光、可见光)照射下引发的化学反应而固化,如UV固化胶。 按应用功能: 结构胶: 提供高粘接强度,承担结构性载荷,如车身骨架粘接。 密封胶: 阻止流体渗透,如风挡玻璃密封、车门密封、发动机油底壳密封。 防漏胶/垫片胶: 用于填充缝隙,防止液体泄漏,如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位的密封。 灌封胶/封装胶: 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起绝缘、防潮、散热作用。 减震降噪胶: 通过其粘弹性降低振动和噪音。 装饰性胶: 用于固定和美化内饰件。 1.3 胶粘剂与密封胶在汽车中的关键应用领域 车身结构件粘接 (Body-in-White Bonding): 替代焊接: 铝合金、高强度钢板等异种材料的粘接,以及减少焊接点数量,降低应力集中。 提高刚度与强度: 增加车身整体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提升碰撞安全性。 降低噪音与振动: 粘接接头能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改善NVH性能。 防腐蚀: 封闭接缝,防止电化学腐蚀。 玻璃粘接 (Glass Bonding): 风挡玻璃、侧窗、后窗的粘接: 聚氨酯胶是主流,提供结构强度,作为承载件,并实现优异的密封性能。 安全性: 在碰撞时,粘接的玻璃能起到“安全气囊”的作用,防止乘员被弹出。 动力总成与底盘部件密封 (Powertrain and Chassis Sealing): 发动机: 曲轴箱、油底壳、气缸盖罩、进气歧管等部位的密封,防止油、水、气泄漏。 变速箱: 壳体、油封等部位的密封。 悬挂系统、转向系统: 密封件的固定与保护。 内外饰件粘接与密封 (Interior and Exterior Trim Bonding and Sealing): 车门、车窗密封条: 隔绝风雨、噪音,保持车内环境。 仪表板、门板、顶棚: 装饰性面板的固定,吸音隔热材料的粘接。 座椅、安全带锚固: 辅助固定,提高安全性。 前后保险杠、翼子板: 塑料件的粘接、密封。 新能源汽车特种应用 (Special Applications in New Energy Vehicles): 电池包密封与粘接: 绝缘、防火、防水、防震,确保电池组的安全运行。 电机与电控单元封装: 散热、绝缘、防潮保护。 充电接口密封: 防止水分和灰尘侵入。 轻质材料(如碳纤维)的粘接: 提高续航里程。 第二章 汽车胶粘剂与密封胶的关键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2.1 粘接性能指标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 剪切强度 (Shear Strength): 材料在剪切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 剥离强度 (Peel Strength): 将粘接层从基材上剥离所需的力。 断裂伸长率 (Elongation at Break): 材料断裂前最大伸长量与初始长度之比,反映材料的韧性。 模量 (Modulus): 反映材料的刚度,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内聚强度 (Cohesive Strength): 胶粘剂本身的强度,不受基材影响。 界面强度 (Adhesive Strength): 胶粘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 断裂韧性 (Fracture Toughness): 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冲击强度 (Impact Strength):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能量的能力。 疲劳强度 (Fatigue Strength): 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2.2 密封性能指标 硬度 (Hardness): 材料抵抗压痕的能力,通常用邵氏硬度计测量。 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影响密封件的耐久性和变形能力。 压缩永久变形 (Compression Set): 材料在压缩状态下保持的变形量,越低越好。 弹性模量 (Elastic Modulus): 材料在变形后恢复原状的力的大小。 回弹性 (Resilience): 材料在受压后恢复其原状的能力。 耐候性 (Weatherability): 材料抵抗光照、温度变化、湿度、臭氧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 耐化学性 (Chemical Resistance): 材料抵抗各种化学介质(油、水、酸、碱、溶剂等)侵蚀的能力。 耐温性 (Temperature Resistance): 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保持能力,包括使用温度范围和短期耐受温度。 防水性/气密性 (Waterproofness/Airtightness): 衡量密封胶阻止水或气体通过的能力。 粘接性 (Adhesion): 密封胶与被密封表面的结合能力。 位移能力 (Movement Capability): 密封胶在接缝伸缩变化时,能够保持密封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2.3 关键测试方法 国际标准: ISO、ASTM、SAE、GB等标准。 常用测试设备: 万能材料试验机(用于拉伸、剪切、剥离测试)、硬度计、老化试验箱(高低温、紫外老化)、盐雾试验箱、耐化学介质浸泡试验装置、气体渗透仪等。 表面处理测试: 接触角测量仪、表面张力仪等。 老化试验: 加速模拟汽车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经历的各种老化因素。 可靠性测试: 针对特定应用进行模拟载荷、模拟环境的综合测试。 第三章 汽车胶粘剂与密封胶的选型原则与技术要点 3.1 影响选型的关键因素 应用部位的性能要求: 结构强度、密封性、耐久性、耐候性、耐化学性、耐温性、弹性、减震降噪等。 被粘接/被密封材料的特性: 表面能、极性、粗糙度、热膨胀系数、表面涂层、可焊性等。 工作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紫外线、化学介质、机械应力(静态、动态、冲击)。 生产工艺要求: 固化速度、固化方式(加热、UV、室温)、施工方式(点胶、刮涂、挤出)、生产节拍、自动化程度。 成本与经济性: 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维护成本。 环保与法规要求: VOC排放、可回收性、有害物质限制。 安全性: 材料的防火性、毒性、对人体的安全性。 3.2 各类胶粘剂与密封胶的具体选型指南 车身结构粘接: 高强度结构粘接: 环氧类、改性聚氨酯(如RCP - Reactive Camphor Powder)、丙烯酸酯类。需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高模量、高强度。 焊点增强与密封: 环氧类、丙烯酸酯类。 轻量化材料粘接 (铝合金、碳纤维): 环氧类、改性丙烯酸酯类,需考虑表面处理和抗电化学腐蚀。 风挡玻璃粘接: 主流选择: 聚氨酯(PU)单组分、双组分。需要高强度、高弹性、优异的耐候性和耐UV性,以及良好的施工性能。 发动机、变速箱密封: 油底壳、气缸盖罩: 硅酮胶(RTV Silicone)、聚氨酯胶、改性硅酮(MS Polymer)。需耐油、耐高温、耐压、耐老化。 平面密封 (垫片胶): 厌氧胶、硅酮胶。 车门、车窗、天窗密封: 门框密封、玻璃密封: 聚氨酯胶、MS Polymer、EPDM等。要求良好的弹性和耐候性。 内外饰件粘接: 塑料件、金属件: 热熔胶、MS Polymer、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根据强度、固化速度、成本选择。 织物、皮革: 专用水性胶、热熔胶。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结构粘接与密封: 导热环氧胶、硅酮胶、MS Polymer。要求高强度、绝缘、导热(如果需要)、防火、防水、耐候。 灌封: 聚氨酯灌封胶、有机硅灌封胶。 3.3 表面处理技术 目的: 提高表面能,清除油污、氧化层、灰尘等污染物,提供适宜的表面形貌,以获得最佳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常见方法: 物理方法: 打磨、喷砂、拉丝、火焰处理。 化学方法: 溶剂清洗、脱脂、酸洗、碱洗、等离子处理、电晕放电处理。 表面活化: 施加底涂剂(Primer)或偶联剂(Coupling Agent)。 基材的考虑: 金属: 清洗、打磨、磷化、钝化、喷涂底漆。 塑料: 清洗、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表面活化剂、底涂剂。 玻璃: 清洗、玻璃处理剂。 橡胶: 清洗、特殊处理剂。 3.4 固化过程控制 温度控制: 保证胶粘剂在适宜的温度下固化,避免过高或过低。 湿度控制: 某些胶粘剂(如单组分聚氨酯)对湿度敏感,需注意。 时间控制: 确保足够的固化时间,达到设计强度。 压力控制: 在某些粘接场合,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以确保充分接触。 紫外光固化: 控制光源强度、照射时间和波长。 第四章 汽车胶粘剂与密封胶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4.1 施工工艺与设备 点胶与施胶: 手动: 胶枪(气动、手动)、刮刀。 半自动: 自动点胶机、机器人点胶系统。 自动化: 生产线上的集成化点胶系统。 涂覆方式: 挤出、喷涂、刷涂、滚涂。 设备选择: 根据胶粘剂类型、施工速度、精度要求、自动化程度选择合适的设备。 模具与夹具: 用于固定工件,保证粘接位置的精确性。 4.2 质量控制流程 原材料检验: 检查胶粘剂的批次、保质期、外观、物性是否符合要求。 过程检验: 表面处理检查: 目视检查、接触角测量。 点胶量与宽度控制: 定期测量,确保一致性。 固化过程监控: 温度、时间、湿度记录。 外观检查: 胶缝均匀性、有无气泡、溢胶等。 成品检验: 粘接强度测试: 拉伸、剪切、剥离试验。 密封性测试: 气密性、水密性试验。 外观质量: 抽检。 可靠性试验: 模拟车辆使用环境下的长期性能评估。 4.3 常见的施工问题与对策 粘接强度不足: 原因: 表面处理不当、胶量不足、固化不充分、材料问题、设计缺陷。 对策: 严格执行表面处理规程,优化点胶量,控制固化条件,审查材料质量,优化设计。 密封失效: 原因: 胶缝不连续、密封胶老化、材料开裂、变形过大。 对策: 保证连续施胶,选用耐候性好的密封胶,正确设计接缝宽度与深度,避免过度变形。 施工效率低: 原因: 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操作不熟练。 对策: 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操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 外观不良: 原因: 溢胶、拉丝、气泡、表面不平整。 对策: 优化点胶嘴设计,控制点胶速度,改进操作手法,及时清理溢胶。 第五章 绿色环保与未来发展趋势 5.1 环保型胶粘剂与密封胶的发展 低VOC/零VOC产品: 水性胶粘剂、无溶剂胶粘剂(如100%固含量的聚氨酯、硅酮、环氧)。 生物基与可再生材料: 利用植物油、淀粉等可再生资源开发胶粘剂。 可回收性与可拆卸性: 开发易于拆卸和回收的粘接技术,适应汽车的循环经济要求。 节能固化技术: 如能量固化(UV/EB)、低温固化技术,降低能耗。 5.2 新兴应用与技术前沿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 胶粘剂应用过程的在线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智能质量控制。 纳米技术与功能化材料: 引入纳米粒子,改善胶粘剂的机械性能、导热性、导电性、抗菌性等。 自修复胶粘剂: 具有自我修复裂纹能力的胶粘剂,延长产品寿命。 复合材料粘接技术的突破: 针对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的粘接,开发专用胶粘剂和工艺。 3D打印与增材制造: 探索使用胶粘剂进行3D打印,制造复杂结构的汽车零部件。 结语 胶粘剂与密封胶技术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汽车设计理念的革新、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胶粘剂与密封胶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深入和精细。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汽车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实践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共同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的进步贡献力量。我们期待本书能够成为您在汽车胶粘剂与密封胶领域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汽车爱好者,我非常关注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尤其是一些看似微小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我发现,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密封件可能会老化、损坏,导致漏水、漏油、异响等问题。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胶粘剂和密封胶的使用技巧,以便在日常的车辆维护中,能够自行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能够更专业地指导维修师傅进行操作。《现货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这个书名听起来非常实用,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汽车胶粘剂和密封胶的识别方法,以及它们在车辆不同部位的典型应用。比如,发动机舱内的油封、变速箱的密封垫,车身的防水密封条,甚至是车灯的密封,它们各自使用的胶粘剂有什么不同?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判断密封失效的迹象,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胶粘剂和密封胶进行修复的指导?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常见问题的图文讲解,例如如何处理车门密封圈的开裂,如何给发动机的油底壳重新打胶,或者如何处理天窗的漏水问题,这些实际操作的演示,对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将非常有价值,让我能够更好地爱护我的爱车。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汽车维修领域的新手,我对“现货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这本书的期待值可以说是爆棚。我一直觉得,汽车的各种部件之间,特别是那些需要严丝合缝的连接,离不开胶粘剂和密封胶的神奇作用。这本书名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而且“中国石化出版社”这个字眼,也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一定的信心。我希望能在这本手册里找到关于市面上各种主流汽车胶粘剂和密封胶的详细介绍,比如它们各自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最佳选择。比如,在更换挡风玻璃时,到底应该用哪种类型的密封胶才能保证防水防漏,而且在各种温度和湿度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粘结性能?又或者,在发动机维修时,面对高温高压的环境,哪种密封胶才能保证长时间的可靠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为我解答这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问,甚至能够提供一些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产品的横向对比,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示,能够直观地展示胶粘剂和密封胶的涂抹方式、固化过程以及一些常见的施工技巧,这样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来说,能够极大地降低学习成本,避免走弯路。

评分

作为一名汽车制造厂的工程师,我对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细节要求非常高。在车辆的总装线上,胶粘剂和密封胶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车身结构的粘接,到玻璃的密封,再到各种管路的防漏,都离不开它们。我一直对这方面的内容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探讨汽车胶粘剂和密封胶在现代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原理和最新技术发展的书籍。《现货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针对性,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胶粘剂类型(如环氧胶、聚氨酯胶、硅酮胶等)在汽车制造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分析。我特别希望能了解到,在汽车碰撞安全设计中,胶粘剂是如何协同作用,提升车身结构的整体强度和能量吸收能力的。此外,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关于绿色环保型胶粘剂和密封胶的研发趋势,以及它们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前景?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一些关于胶粘剂和密封胶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的内容也充满期待,这对于我们评估产品质量和指导研发工作非常重要。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研究汽车车身修复的工艺流程,其中一个环节让我感到困惑,那就是如何有效地处理车身接缝处的腐蚀和漏水问题。我听说过使用专用的汽车密封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市面上胶粘剂和密封胶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各种名称、各种特性,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希望这本《现货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能够帮助我理清思路。我特别想了解不同类型密封胶的适用范围,比如,哪些适合用于车门、车窗的密封,哪些又适合用于底盘和发动机舱的防腐蚀和防水。书中是否会有关于各种胶粘剂和密封胶的性能指标的详细说明,比如耐候性、耐油性、耐酸碱性、拉伸强度、粘结强度等等?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在不同车型、不同部位,如何选择和使用最合适的胶粘剂和密封胶,才能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并且保证长期的耐久性。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建议,并且指出在这些故障处理中,胶粘剂和密封胶扮演的关键角色,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胶粘剂和密封胶的施工指南,比如如何清洁表面、如何进行底材处理、如何正确涂抹和固化,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对于保证修复质量至关重要。

评分

我对汽车改装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对原车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的项目。在很多改装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一些原有的密封进行破坏,或者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密封点,来保证改装后的性能和安全性。例如,在安装车顶行李架、加装空气动力学套件,或者进行一些内饰的隔音处理时,都需要用到合适的胶粘剂和密封胶。我希望这本《现货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实用手册》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改装过程中选择和使用胶粘剂和密封胶的建议。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适合不同材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纤维等)的胶粘剂,以及它们在改装过程中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表现。对于密封胶,我更关注其在防水、防尘、防风噪方面的表现。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不同接缝类型(例如,有缝隙的连接、重叠的连接等)的施工技巧,以及如何确保密封的持久性和美观性,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创新的思路,让我能够在汽车改装中更好地运用胶粘剂和密封胶技术,实现更出色的效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