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君、肖强主编的《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共 收录了15种茶树病害、89种茶树虫害、34种病虫天敌 的相关图片共450余张,以丰富多变的图片形式,将 不同虫态、同一虫态不同体色、典型的症状或为害状 等内容展示给读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着重介绍了 病虫害的识别、习性和防治措施,以及病虫天敌的形 态和习性。
    
前言
第一章  病害
  01  茶饼病
  02  茶网饼病
  03  茶炭疽病
  04  茶轮斑病
  05  茶云纹叶枯病
  06  茶白星病
  07  茶圆赤星病
  08  茶煤病
  09  茶枝梢黑点病
  10  茶苗根结线虫病
  11  茶红根腐病
  12  地衣和苔藓
  13  菟丝子
  14  茶藻斑病
  15  茶树日灼病
第二章  虫害
  16  茶尺蠖
  17  灰茶尺蠖
  18  大鸢尺蠖
  19  油桐尺蠖
  20  茶用克尺蠖
  21  木檫尺蠖
  22  灰尺蠖
  23  钩翅尺蛾
  24  茶银尺蠖
  25  茶毛虫
  26  茶黑毒蛾
  27  茶白毒蛾
  28  污黄毒蛾
  29  茶刺蛾
  30  扁刺蛾
  31  丽绿刺蛾
  32  灰白小刺蛾
  33  青刺蛾
  34  黄刺蛾
  35  茶锈刺蛾
  36  褐刺蛾
  37  茶卷叶蛾
  38  茶小卷叶蛾
  39  湘黄卷蛾
  40  茶细蛾
  41  茶谷蛾
  42  茶褐蓑蛾
  43  白囊蓑蛾
  44  大蓑蛾
  45  茶小蓑蛾
  46  茶蓑蛾
  47  茶叶斑蛾
我一直对茶叶的生产过程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曾经在茶叶加工厂工作过的技术人员,我对茶叶在种植阶段的病虫害问题一直非常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原料质量。《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绝佳视角。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其专业性和系统性所震撼。书中对茶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和介绍,每一个病症、每一个害虫的描述都非常详细,并且配以高质量的图片,甚至还有一些显微镜下的形态图,这对于我们进行科学的鉴定和分析非常有帮助。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着重强调了“天敌”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它不仅介绍了各种天敌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还深入分析了它们是如何捕食或寄生于茶树害虫的,以及如何通过农业措施来保护和利用它们。这对于我们评估茶园的健康状况,以及指导茶农采取更环保、更可持续的防治措施,从而从源头上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绿色防控和生态平衡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性,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解茶叶产业链的框架。
评分作为一名茶叶爱好者,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茶叶。为此,我购买了茶树苗,并在自家阳台上搭建了一个小小的茶园。然而,好景不长,我的茶树很快就受到了病虫害的侵扰,叶子发黄,枝条干枯,让我心急如焚。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上网搜索、咨询花友,但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很多信息都含糊不清,图片也很难辨认。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我在一个茶叶论坛上看到了有人推荐《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购买了这本书。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就像一本“茶树医生手册”,图文并茂,清晰易懂。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那些病虫害的图片,无论是放大到极致的纹理,还是它们在叶片上的痕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对照着书中的图片,很快就找到了困扰我的茶树的“罪魁祸首”。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绿色”的防治方法,尤其是关于“天敌”的部分,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茶树上有很多“小帮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病虫害问题。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这些天敌,以及如何为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比如种植一些特定的伴生植物,或者避免过度使用农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茶树健康的希望,也让我对自己的“家庭茶园”充满了信心。我不再仅仅是“杀虫”,而是开始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的茶树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评分我是一名园艺爱好者,虽然我的“园子”不大,只有几个阳台和一小块露台,但我对各种植物都充满了热情,尤其是那些可以用来泡茶的植物。最近,我迷上了种植茶树,希望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批量茶叶。然而,就在我精心呵护的茶树上,我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斑点和卷曲的叶子,还有一些小小的“虫子”在上面爬行。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但信息碎片化,而且很多图片都模糊不清,让我难以辨认。无意间,我在一家书店看到了《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的封面就吸引了我。当我翻开它,里面的高清图片和详细描述让我立刻觉得找到了“救星”。我看到书中清晰地展示了我茶树上出现的那些斑点和卷曲的叶子,并且详细地解释了它们可能是由哪种病害引起的,以及这些病害的发生条件。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给出了针对这些病害的“自然疗法”,比如如何调整土壤的湿度、如何修剪病叶,甚至还有如何利用某些植物来驱赶害虫。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天敌”的部分很感兴趣,里面介绍了一些对茶树害虫有益的小昆虫,并详细说明了如何吸引它们来到我的阳台,为我的茶树提供天然的保护。我之前只知道要“杀虫”,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共生”的可能性。现在,我不再仅仅是担忧茶树生病,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健康的微生态环境。这本书让我对茶树的养护充满了信心,也让我的爱好变得更加科学和有趣。
评分初拿到《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比我想象的要厚实许多,封面设计朴素却透露着一股专业劲儿,那描绘茶树叶片上细微纹路的线条,瞬间就勾起了我对茶园里那些看不见的“小麻烦”的兴趣。我是一名在茶园工作了十几年的老茶农,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层出不穷的病虫害,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那些新出现的、我们祖辈未曾提及的“入侵者”。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这些病虫害,并提供有效防治措施的参考书,而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清晰详尽的彩色插图吸引了,每一张图片都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茶树叶片上淡淡的清香,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害虫的形态特征,甚至是病害侵染的早期迹象。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依靠肉眼观察来诊断病虫害的农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对于每一种病虫害的描述都非常到位,不仅介绍了其发生规律、为害症状,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列举了它们的“天敌”,这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相信,自然界自有其平衡之道,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不仅对环境不好,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如果能通过引入或保护天敌来控制病虫害,那将是我们茶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研究书中关于天敌的部分,学习如何识别它们,如何为它们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让它们成为我们防治病虫害的得力助手。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让我相信它将成为我茶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种科学的、生态的防治理念的传递。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入手了《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我是一名在大学里从事茶叶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平时接触的文献资料不少,但很多都偏向理论,对于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往往不够深入。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图谱”两个字,认为它可能在视觉化呈现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各种病虫害的形态。当我真正翻阅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惊喜。首先,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常见的病害到少见的病虫害,再到各种天敌,层层递进,结构完整。每一种病虫害都配有高质量的照片,甚至还有显微镜下的形态图,这对于我们进行病原鉴定和害虫分类非常有帮助。书中对病虫害的描述不仅限于外观,还包含了其发生发展的生化机制、侵染途径等,这对于我们进行深入研究非常有价值。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天敌”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捕食性、寄生性天敌,不仅提供了它们的生活史、食性,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等手段来保护和利用它们。这与我一直倡导的绿色防控理念不谋而合。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有效地连接了理论与实践,为我们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也为茶农提供了可操作的防治指导。我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课程的辅助教材,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让他们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对实际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农,我对茶树的“脾气”了如指掌,但在面对一些新兴的、我们祖辈未曾遇到的病虫害时,总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们这些基层农人的“及时雨”!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接地气,它没有那些复杂的理论术语,而是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茶树可能遇到的各种“敌人”。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堪称精品,那些病叶上的斑点、那些害虫的细微特征,甚至是它们在叶片上留下的“足迹”,都清晰可见,就像是我们站在茶树旁,亲眼所见一样。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依靠经验来诊断病虫害的农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翻开书,对照我茶园里遇到的情况,很快就能找到对应的病虫害,并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症状,这让我对问题的根源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介绍“天敌”。我一直都知道,大自然是有自己的平衡的,但具体有哪些“好虫”能帮我们,又该怎么去保护它们,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手把手地教我们识别和利用这些“好虫”,比如怎么通过种一些特定的植物来吸引它们,怎么在合适的时机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这本书的内容,实用性极强,让我觉得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有了更多的“盟友”来帮助我打理好我的茶园。
评分我一直对农业生物多样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深信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关键。在我看来,《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恰恰是这样一个充满价值的探索。我是一名环保主义者,平时也关注一些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知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这本书,并且被它的标题所吸引。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被书中精美的插图和详尽的描述所折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病虫害的图谱,更是一本关于茶园生态系统的百科全书。书中对茶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从它们的形态特征到发生规律,再到为害症状,都讲解得非常清楚。然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关于“天敌”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它们的形态、生活史、食性以及它们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还提供了如何通过农业措施、生态调控等方式来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的建议。这与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绿色防控理念不谋而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茶园中,病虫害并非是敌人,而天敌则是我们最得力的盟友。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才是实现茶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更点燃了我对生态农业研究的热情。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从事茶叶质量监督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们日常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市面上茶叶的品质符合各项标准,而病虫害无疑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资料来判断茶叶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但对于茶叶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病虫害情况,我们有时会感到信息不足。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并在仔细研究后,发现它对于我们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病虫害,而是非常系统地对茶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介绍。书中大量的图片,无论是病叶、病枝,还是害虫本身,都拍摄得非常清晰,细节丰富,这对于我们快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病虫害至关重要。更让我觉得这本书价值非凡的是,它不仅描述了病虫害的“坏”,还着重介绍了它们的“好”——即天敌。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有益生物,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它们是如何捕食或寄生于茶树害虫的,以及在哪些条件下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对于我们评估茶园的生态健康状况,以及指导茶农采取更环保的防治措施,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茶叶生产中的健康风险,并为我们提供更科学的评估依据。
评分我是一名喜欢阅读各类书籍的退休人员,平时爱好广泛,最近迷上了茶文化,也开始在家中尝试种植一些茶树。然而,很快我就遇到了茶树病虫害的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扰。我在网上查找了许多信息,但都零散且缺乏系统性,图片也模糊不清,让我难以辨认。直到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图文并茂,而且图片质量非常高,清晰地展示了各种病虫害的形态特征。书中对每一种病虫害的描述都非常详细,包括它们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对茶树的危害,这让我能够清楚地了解我茶树所面临的问题。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介绍了很多茶树的“天敌”,比如一些益虫,并且详细说明了如何保护和吸引这些天敌来帮助我们控制病虫害。我之前只知道要“杀虫”,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共赢”的可能性,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用更环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茶树病虫害的知识,也让我对“道法自然”的农业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让我觉得,即使是退休在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新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传统的农业智慧充满了敬意,而茶叶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其背后蕴含的耕作技艺更是博大精深。《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本将这种智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我本身是一名历史学研究者,对农业史和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研究中国古代茶叶种植史时,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病虫害的记载,但这些记载往往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图像和科学的解释。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书中对各种茶树病虫害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名称和症状,还深入探讨了它们的发生规律,甚至追溯了历史上人们是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的。而“天敌”这一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农业中“顺应自然”、“物竞天择”的朴素哲学。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天敌的形态、习性以及它们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让我联想到许多古籍中关于“以虫制虫”、“以鸟护稼”的记载,这本书无疑为这些历史记载提供了科学的佐证和生动的图像。我从中不仅学到了茶树病虫害的防治知识,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农民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发展农业的智慧。这本书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图谱,它是一部关于茶树生命力、生态平衡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百科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