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创中国畜禽线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9787030467515廖党金

正版创中国畜禽线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9787030467515廖党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党金 著
图书标签:
  • 畜禽线虫
  • 线虫分类
  • 形态学
  • 彩色图谱
  • 兽医寄生虫学
  • 动物医学
  • 寄生虫病
  • 廖党金
  • 创中国
  • 参考图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玄岩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7515
商品编码:29253816870
包装:圆脊精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畜禽线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

定价:420.00元

作者:廖党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0304675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家畜家禽线虫分类彩色图谱》具有收集的线虫种类多和多数虫种采用自己拍摄的彩色照片直观地反映了该虫种结构等特点。迄今,在报告的我国家畜家禽的线虫408个虫种隶属38科109属(沈杰、黄兵等,2004)中,本书收集了300个虫种,其比例达73.53%,其属和科已收集。在收集的虫种中,230个虫种(其比例为76.67%)是本书编著人员采用保存的浸制标本或玻片标本(10个种)直接拍摄并用文字加以描述,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虫体的结构,克服了传统绘制图的缺点,这有助于以此书作为参考资料对线虫进行分类,尤其是对刚从事线虫分类的学生、科技人员等帮助更大。因此,《中国家畜家禽线虫分类彩色图谱》是一部线虫分类的好专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畜禽线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978703046751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权威的中国畜禽线虫形态分类专著,由著名寄生虫学家廖党金教授主编,集多年研究之精华,汇聚了大量珍贵的显微图像资料,旨在为畜牧兽医、科研院所、教学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准确、实用的线虫分类学参考。 一、 概述与价值 线虫病是畜禽生产中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线虫,种类繁多,形态复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准确识别线虫种类是有效防治线虫病的基础。本书正是基于这一需求,系统梳理了我国广泛分布的畜禽线虫,并以精细的形态学分类为核心,辅以高质量的彩色显微图像,构建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分类体系。 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对于提升我国畜禽线虫病的诊断水平、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核心价值在于: 权威性与系统性: 由国内顶尖专家主编,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畜禽线虫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分类体系完整,覆盖面广。 实用性与操作性: 以形态学特征为主要分类依据,辅以清晰的彩色图谱,便于读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实际操作和比对,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学术性与前沿性: 在梳理经典分类的同时,也融入了最新的分类学观点和研究进展,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性与普及性: 既是专业研究人员的案头必备,也是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普及科学知识。 二、 主要内容构成 本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总论: 线虫生物学概述: 简要介绍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活史、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为深入理解线虫病奠定基础。 畜禽线虫的形态学基础: 详细阐述线虫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介绍线虫的主要外部和内部形态特征,如体壁、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等。这是理解和应用分类图谱的关键。 采集、固定、制备与观察方法: 提供规范化的线虫样品采集、固定、染色、封片以及显微镜下观察的详细技术指导,确保读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观察材料,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技巧。 线虫分类学概述: 介绍线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在畜禽寄生虫学中的地位,以及我国畜禽线虫分类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2. 分类篇: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按照世界公认的线虫分类系统,详细介绍了我国常见的畜禽线虫。每一类线虫都包含以下内容: 总科/总科概况: 简要介绍该分类单元的共性特征和在畜禽寄生虫中的重要性。 科/科概况: 介绍该科的典型形态特征,并与其他科进行鉴别。 属/属概况: 详细描述该属的特征,区分其与其他属的差异。 种/种详细描述: 形态特征: 采用文字描述结合大量彩色显微图像的方式,细致描绘该种线虫的雄虫、雌虫(或幼虫)的详细形态,包括体型、体表纹理、口器结构、消化道、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生殖器官(雌雄)、尾部结构等关键鉴别特征。特别强调不同发育阶段(如卵、幼虫、成虫)的形态变化。 彩色显微图像: 配以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彩色显微照片,直观展示该种线虫的形态,包括整体形态、关键部位(如头部、尾部、生殖器官)的放大图。图像标注清晰,能够准确指向描述的结构。 地理分布: 列出该线虫在中国的分布范围。 寄主: 说明该线虫主要的宿主(畜禽种类)。 致病性及临床症状: 简要介绍该线虫引起的疾病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提示在实际诊断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形态学特征。 鉴别诊断: 提示需要与其他相似的线虫进行区分的要点。 本书根据畜禽线虫的分类学地位,按照目、科、属、种的层级,逐一展开介绍,例如: 圆线纲(Nematoda) 细颈目(Rhabditida) 某些重要的饲料线虫或土壤线虫,可能作为机会性寄生虫或寄生性线虫的中间宿主。 杆形目(Strongylida) 包括许多重要的消化道寄生虫,如: 阿布线虫科(Abyssochitinidae) 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如马副蛔虫、牛副蛔虫、猪副蛔虫等,是畜禽消化道的主要寄生虫,本书将详细介绍其形态特征。 古柏科(Oesophagostomidae):如结节线虫。 圆线科(Strongylidae):如马异刺线虫、马圆线虫等,对马属动物危害严重。 钩虫科(Ancylostomatidae):如钩虫。 血线虫科(Spirocercidae):如犬食道口虫。 蛔形目(Ascaridida) 包括一些大型的肠道寄生虫,如: 蛔科(Ascarididae):如猪蛔虫、犬蛔虫、猫蛔虫等,对幼龄畜禽生长发育影响巨大。 马属线虫科(Toxocaridae) 鲁棒线虫科(Heterakidae) 逸口目(Oxyurida) 如马蛲虫,主要寄生在肠道末端。 司氏目(Spirurida) 包括一些寄生在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等部位的线虫,常常需要中间宿主。 丝虫科(Onchocercidae):如牛盘尾线虫、马盘尾线虫。 嗜子宫科(Thelaziidae):如眼丝虫。 舌形科(Gnathostomatidae) 无腔目(Enoplida) 如毛首线虫科(Trichocephalidae):如猪毛首线虫、犬毛首线虫,寄生在盲肠和结肠。 触毛线虫科(Capillariidae):如细颈线虫。 (注:以上仅为部分代表性目、科、属的列举,本书的分类体系将更为详尽和规范,并严格遵循最新的分类学研究成果。) 3. 附录: 常用缩略语与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索引: 提供方便的检索功能,可按中文名称、学名快速查找。 三、 使用指南 本书适用于以下人群: 兽医工作者: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通过粪便检查、剖检等方法检出线虫,本书是识别线虫种类的标准工具。 科研人员: 从事畜禽寄生虫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动物疫病防控等领域的研究,本书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研究基础。 教师和学生: 在兽医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中,本书可作为辅助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线虫形态,掌握诊断技能。 养殖场技术人员: 对线虫病有初步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对线虫的识别能力,以指导生产实践。 阅读本书,请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实际观察: 本书的价值在于与实际显微观察相结合。读者应在掌握了基本的显微镜操作技术后,对照书中的图谱和描述,仔细观察自己获得的线虫标本。 注重关键特征: 线虫的分类依赖于一系列细微的形态特征,如口器、尾部结构、生殖器官的排列和形态等。阅读时应重点关注这些鉴别性强的特征。 理解科学术语: 本书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建议读者在阅读前先熟悉“总论”中关于形态学基础的介绍。 多方查阅: 在遇到疑难情况时,除了参考本书,也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文献和分类专著,进行综合判断。 四、 总结 《中国畜禽线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它以其丰富详实的内涵、精美准确的彩色图谱,为我国畜禽线虫病的研究、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书的问世,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为保障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相当可观,内容非常充实。作为一名在科研一线工作的学者,我对这种严谨、详实的学术著作有着天然的偏爱。这本书在文献引用、分类体系的构建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展现了编著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一些疑难寄生虫的讨论,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的引用。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而且,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部关于畜禽线虫形态分类的百科全书,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研究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兽医研究生,在撰写我的毕业论文时,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关于寄生虫形态学的研究。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书中详细的分类描述、精美的彩色图片,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也为我论文中的插图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线虫的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我理解和区分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堪称是我研究路上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触感舒适,而且印刷的色彩饱和度很高,即使是细小的毛发或者纤毛,都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平时喜欢收集一些专业的学术书籍,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藏书中非常有分量的一本。它不仅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一本非常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我常常在闲暇之余,仔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幅图片,感受作者和编者的匠心独运,也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份关于中国畜禽寄生虫领域的研究成果的集成。它系统的梳理了现有知识,并且通过大量的图像资料,将抽象的分类概念具象化。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的基层技术人员,深知在实际工作中,准确的诊断是有效防治的前提。而本书提供的丰富、精确的形态学信息,恰恰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尤其是一些高清的显微照片,能够让我清楚地看到线虫的细微结构,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评分

我是一名兽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寄生虫学课程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这本书的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我常常在课堂之余,翻阅这本书,对照教科书上的文字描述,观察书中清晰的图片,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线虫的形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分类特征,在图片的辅助下,变得清晰易懂。我曾经因为某些线虫的形态过于相似而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精细的图片对比,让我能够区分它们细微的差异,这对我的学习和未来执业都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我算是无意中翻到的,当时还在孔夫子旧书网闲逛,无意中看到了它。封面就吸引了我,那种沉静而又专业的风格,与我对动物科学领域的认知不谋而合。拿到书之后,就立刻被它震撼到了。首先,它的印刷质量极高,彩色图片清晰、细腻,色彩还原度非常好,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这对于一本以形态分类为重点的书籍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物种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还配有大量的显微镜下拍摄的图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放大倍数展现了虫体的形态特征,这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精妙之处。

评分

我是一名动物养殖户,在日常工作中,畜禽寄生虫的防治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以前,我主要依靠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资料来判断和处理,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畜禽线虫,并且用非常直观的彩色图片来展示它们的形态,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寄生虫的种类,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线虫的分类描述,结构清晰,信息量大,而且很多细节都标注得非常清楚,比如体壁的纹理、消化道的结构、生殖器官的形态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难以获得的宝贵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专业性,但我却从中读出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每一种线虫,都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和繁殖策略,而这本书则将它们的形态之美,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细致的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线虫的生态习性和感染途径的介绍,这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与宿主相互作用,以及为什么会对畜禽健康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生存智慧的微观史诗。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爱好者,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我对生命的多样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虽然主题严肃,但其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描述,却让我领略到了微观世界的奇妙。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线虫所吸引,它们虽然微小,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对畜禽的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对这些“看不见的敌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严谨和美妙,也让我对生命的奥秘产生了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畜禽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技术员,这本书对于我日常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寄生虫的显微镜检查时,准确的形态辨识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提供的丰富、高质量的彩色图片,是我进行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我经常将书中的图片与我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样本进行对比,来确认寄生虫的种类和发育阶段。这种“图谱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且,书中的一些诊断技巧和注意事项,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