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山野菜保鲜贮藏与加工
定价:16.50元
作者:陈功,王莉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7-01
ISBN:9787109076648
字数:277000
页码:3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五章,根据加工工艺先后次序,分别对山野菜保鲜贮藏及保鲜贮藏的影响因素、山野菜采后生理代谢及对保鲜贮藏的影响、山野菜保鲜贮藏技术、山野菜干品和鲜品的加工技术、山野菜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等作了较为实用、系统和科学的阐述。此外,书后附有山野菜(全分析)成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等。
本书可供从事蔬菜(山野菜)加工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章山野菜保鲜贮藏基础知识
一、山野菜保鲜贮藏原理
二、山野菜组织结构与保鲜贮藏
(一)组织结构
(二)细胞结构
三、山野菜化学成分与保鲜贮藏
(一)水分
(二)碳水化合物
(三)含氮物质
(四)维生素
(五)矿物质
(六)色素
(七)芳香物质
四、山野菜采收前后影响因素与保鲜贮藏
(一)采前因素的影响
(二)采收时节
(三)采收方法
(四)山野菜的采后处理
第二章 山野菜采收生理代谢、病害与保鲜贮藏
一、 呼吸生理
(一) 呼吸的基本原理
(二) 影响山野菜呼吸的因素
(三) 呼吸与采后保鲜贮藏的关系
二、 蒸腾生理
(一) 蒸腾与贮藏的关系
(二)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三) 减少山野菜失水的措施
三、 山进驻菜的后熟与保鲜
(一) 后熟生理
(二) 控制山野菜后熟、衰老与腐烂的途径
四、 休眠生理
(一) 休眠的概念和类型
(二) 休眠—发芽的生理特征
(三) 休眠—发芽的调节
五、 山野菜保鲜贮藏期病害及防治
(一) 生理性病害
(二) 侵染性病害
(三) 防治与保鲜贮藏
第三章 山野菜保鲜贮藏
一、 常温保鲜贮藏
(一) 堆藏
(二) 沟藏(或埋藏)
(三) 架藏
(四) 窖藏
(五) 人防洞贮藏
(六) 通风库鲜藏
二、 低温保鲜贮藏
(一) 冰冷却贮藏
……
第四章 山野菜加工
第五章 山野菜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但又向往田园生活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连接自然与餐桌的桥梁。它不仅教会我如何识别和采摘那些隐藏在山野间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将这份美味带回家,并让它长久留存的可能。书中的保鲜方法,从最简单的冷藏、风干,到稍微复杂的真空处理、速冻,都讲解得非常详尽,而且考虑到普通家庭的操作便利性,很多方法都可以轻松在家实践。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种方法,效果都非常好,那些原本只能在采摘季节短暂享用的野菜,现在我可以持续地品尝到,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
评分我是一名在家乡经营小规模农产品加工的小企业主,一直想将我们当地特色的山野菜系列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但是,如何保证这些山野菜在经过加工和运输后,依然能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及时雨。陈功和王莉两位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这本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山野菜的特性,以及针对不同特性的最佳加工和保鲜方案。例如,对于一些容易氧化的野菜,书中提供了多种防止褐变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水分含量高的野菜,则有详细的脱水和冷冻技术的讲解,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我选择最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流程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控制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贮藏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于任何一个热爱美食,尤其对天然食材情有独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是一本关于食材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学指南。陈功和王莉两位老师,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山野菜从采摘到贮藏、再到加工的整个过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不同保鲜技术对野菜营养成分保持程度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更能留住大自然的恩赐。此外,书中提供的各种加工方法,不仅仅是为了保鲜,更是为了创造出更多样化、更具风味的山野菜美食,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烹饪灵感。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在寻觅的宝藏。作为一名热爱野外采摘,但又苦于无法长时间保存那些珍贵山野美味的爱好者,我常常在采摘季过后,面对着堆积如山的野菜,既欣喜又无奈。想吃新鲜的,只能在当季,一旦错过,就只能望“菜”兴叹,或者只能选择那些经过粗加工,味道大打折扣的半成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一一揭示了山野菜保鲜和加工的奥秘。从采摘的时机、部位选择,到最适合每种野菜的保鲜方法,书中都有详尽的指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保鲜技术原理的阐述印象深刻,例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放”,而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能够达到保鲜的目的,比如水分的控制、微生物的抑制、酶活性的钝化等等。这让我不仅仅学会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评分我一直对健康饮食颇有研究,尤其推崇天然、无添加的食材。近年来,山野菜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市面上很多山野菜产品,要么保鲜技术不过关,导致营养流失严重,要么加工过程中添加了不必要的化学物质,失去了原有的健康属性。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山野菜保鲜和加工的科学原理与实践技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保鲜方式对营养成分影响的分析,例如,通过对比冷冻、真空包装、盐渍等方法,作者清晰地呈现了哪种方式能更好地保留维生素C、多酚类等关键营养素。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可以选择更健康的加工和贮藏方式,吃到真正有益于健康的食材。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传统食物和地方特色食材情有独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它详细地介绍了山野菜的保鲜和加工技术,这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能,更是对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承。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山野菜的特性分析,以及根据这些特性来选择最适合的保鲜和加工方法。比如,书中会提到某种野菜的含水量高低、细胞结构特点,以及容易发生的氧化反应,而这些细节的讲解,都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某种方法有效。书中的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采摘、去处理、去贮藏那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并将其转化为餐桌上的美味,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愉悦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科学利用的态度。在如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我们身边的自然馈赠,同时又不破坏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山野菜的保鲜贮藏技术,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食用期,减少浪费,更能通过合理的加工,将这些天然的食材转化为更具附加值的产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贮藏环境对野菜品质影响的分析很感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简单的贮藏,也需要科学的考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在城市里生活多年的“游子”,对家乡的山野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回家,总想带一些家乡的特色回来,但苦于路途遥远,很难保持新鲜。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心头大患。它不仅仅是提供了简单的保鲜方法,而是从源头开始,教我如何正确采摘、处理,再到运用书中介绍的各种保鲜技术,比如简易的冷藏、脱水,甚至是一些更高级的真空包装技巧。书里对于每一种常见山野菜的特性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让我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比如,有些野菜容易变黄,有些容易变烂,书里都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和贴心。
评分作为一名园艺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关于特色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实践性案例和技术指导。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详细阐述了山野菜从采摘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保鲜和加工技术。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山野菜物化性质的深入分析所吸引,例如,书中会提到某种野菜的细胞壁结构特点,或是其所含的特殊酶的活性,而这些特性直接决定了它适合采用哪种保鲜或加工方式。这种基于科学原理的讲解,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些方法有效,而另一些则不然。同时,书中提供的具体操作步骤和配方,对于我们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或者未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把“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于许多人来说,山野菜往往是季节性的美味,过了那个时节,就只能等到明年。而这本书,则将这种“等待”缩短了,通过科学的保鲜和加工方法,让我们可以跨越季节的限制,随时品尝到山野的馈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加工方式对风味影响的探讨,比如,经过不同的腌制、糖渍或烘干,同一种野菜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口感和风味,这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山野菜的认知和利用空间。书中的指导,让我能够在家中就能尝试制作出媲美专业水平的美味,这对于喜欢烹饪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