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
定价:80.00元
售价:48.8元
作者:吴成亮,刘冬柏,陈勇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8017959
字数:6010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十三章,具体内容包括乒乓球运动健身的基础理论知识、乒乓球运动健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乒乓球运动健身意识的培养、乒乓球运动健身运动身体各项素质训练的指导、乒乓球运动技战术技能训练指导等。从整体来看,《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既有理论知识的系统阐述,又有实践部分的详细分析和指导,具有图文并茂、内容新颖、知识性强、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等特点,便于学生课外的自学、苦练、自娱,实在不失为一本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兼具的书籍。
目录
作者介绍
吴成亮,男,200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7-2010年为广州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2010年至今为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和运动技术理论研究工作。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教材2部。
刘冬柏,男,1995年毕业于东北9币范大学体育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大连市台球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大连医科大学,主教大学篮球、乒乓球、台球、太极拳等教学课程。
陈勇,男,1998年9月考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2年7月毕业,同年分配到齐齐哈尔医学院体育教研部任体育教师工作,2007年10月晋级为讲师,2013年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BF: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简直像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对体育锻炼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锻炼”等同于“出汗”,或者等同于“累”。但实际上,科学的锻炼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理论支撑的。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发展黄金期来说,如果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将乒乓球这项普及度极高的运动,与科学的健身理论结合起来,那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当年在学校的时候,虽然也参加过一些社团活动,也尝试过跑步、篮球什么的,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的指导,很容易因为方法不当而受伤,或者效果不佳。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我设想它会深入浅出地讲解乒乓球运动对身体各方面的益处,比如对心肺功能的提升、对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的锻炼,甚至可能还包括对视力、骨骼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训练计划和技术指导,让学生们不仅能享受乒乓球带来的乐趣,更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健身效果。比如,书中会不会有一些针对不同体能水平、不同健身目标的训练方案?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也为广大热爱乒乓球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专业、科学的健身路径。
评分看到《BF: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大学时代在校园乒乓球台上挥洒汗水的画面。那时候,乒乓球是我们课余时间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战术,互相鼓励,虽然充满乐趣,但坦白说,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这项运动的“健身理论”究竟是什么。我们更多的是在享受运动的快乐,而对于如何通过乒乓球更科学、更有效地锻炼身体,则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的“点醒”。我设想,它可能会从理论上深度剖析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比如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对我们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力量和耐力的全面提升。而且,书名中的“实践研究”更是点睛之笔,让我对它充满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能够指导大学生们如何在校园的乒乓球场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例如,书中会不会有一些针对不同技术动作的体能训练方法,或者如何通过组合练习来提高全身的协调性和爆发力?有没有一些关于如何利用乒乓球运动来缓解学习压力、改善心理状态的指导?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并且希望在书中找到答案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将一项大众喜爱的运动,与科学的健身理念完美结合,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乒乓球的深层健身意义。
评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看书名就觉得挺吸引人的。“BF: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个副标题,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校园乒乓球那些年模糊记忆的兴趣。我大学时候也挺喜欢打乒乓球的,那时候觉得就是一种纯粹的娱乐,能活动活动筋骨,和朋友们一起开心地挥洒汗水。从来没想过,原来乒乓球背后还有这么一套“健身理论”。而且还是“研究”级别的,这我就更好奇了。我印象中,我们学校的体育课虽然有乒乓球,但更多的是教一些基础动作,比如正手攻球、反手拨球什么的,很少深入到“理论”层面。更别提什么“健身”。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打球更多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点点天赋,身体的反应和技术动作之间,好像总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本书会不会就是解答我这些疑惑的钥匙呢?我想它应该会从科学的角度,把那些我们平时感觉到的,或者在打球中遇到的身体变化,比如心率、呼吸、肌肉发力等等,都解释清楚。而且,名字里还有“实践研究”四个字,这就意味着它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有实际的训练方法和指导。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在家就能做的,或者在课余时间可以简单实践的训练方法,帮助我们这些曾经的“乒乓球爱好者”更科学、更有效地利用乒乓球这项运动来锻炼身体,甚至还能帮助一些刚接触乒乓球的大学生,少走弯路,打出更健康的运动方式。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运动健康和科学健身的书籍,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BF: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了。首先,它的标题就非常具体,“高校乒乓球”定位明确,而且强调了“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这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而是有其学术深度和应用价值的。我一直认为,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而乒乓球,这项在我国普及率极高的运动,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健身价值。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参与乒乓球运动时,更多的是凭着感觉在打,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填补这个空白。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乒乓球运动中的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正确的动作能够提高效率,为什么适度的训练能够增强体质。同时,“实践研究”这个词语也暗示了书中会有具体的训练方法、训练计划,甚至是针对不同人群(比如初学者、进阶者、或者有特定健身需求的学生)的个性化建议。我特别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科学地进行热身和拉伸、如何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和心肺训练、以及如何通过乒乓球训练来改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详细指导。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和名字《BF:高校乒乓球健身理论与实践研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性非常看重,觉得很多时候人们对运动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比如“多流汗就是好运动”之类的。但实际上,真正的健身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系统的实践方法。而乒乓球,作为一项集技术、力量、速度、耐力、智慧于一体的运动,其健身价值其实非常深厚,但往往被低估了。高校这个定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贴近我曾经的校园生活,当时乒乓球就是很多大学生的首选运动之一。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从人体运动学、生理学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乒乓球运动对身体各个系统的影响,比如它如何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提升我们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甚至对我们缓解视力疲劳、改善颈椎腰椎问题都有潜在的益处。更让我期待的是“实践研究”这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训练计划,比如如何针对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设计训练内容,如何通过基础技术动作的演变来达到不同的健身目的,甚至是如何结合一些辅助训练来提高训练效果,并且预防运动损伤。这本书的出现,对于那些想通过乒乓球来科学健身,但又缺乏专业指导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帮助大家更有效地利用这项运动,获得更全面的健康效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