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定价:44.20元
作者:李国丽;李国丽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040347685
字数:
页码:42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根据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编写。
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和集成电路基础三篇,半导体器件基础介绍二极管、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强调外部特征和应用.放大电路基础阐述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特点和应用,强调工程近似概念;集成电路基础包含集成运放构成、反馈、信号处理与产生、直流电源等内容,强调运放的工程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篇 半导体器件基础
1 半导体二极管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1 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1.1.2 本征半导体及其本征激发
1.1.3 杂质半导体
1.2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1.2.1 载流子的扩散及漂移
1.2.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2.3 PN结的伏安特性
1.2.4 PN结的反向击穿
1.2.5 PN结的电容效应
1.3 二极管
1.3.1 二极管的结构
1.3.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3.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4 二极管电路例题
1.5 特殊二极管
1.5.1 稳压管
1.5.2 发光二极管
1.5.3 光电二极管
1.5.4 光电耦合器件
1.5.5 肖特基二极管
1.5.6 变容二极管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2 晶体管
2.1 BJT
2.1.1 BJT结构简介
2.1.2 放大状态下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及电流分配关系
2.1.3 晶体管共射接法时的伏安特性
2.1.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2.2 结型场效应管
2.2.1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
2.2.2 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2.2.3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2.3 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管
2.3.1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结构
2.3.2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工作原理
2.3.3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特性曲线
2.3.4 N沟道耗尽型MOSFET
2.3.5 P沟道MOSFET
2.4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2.4.1 直流参数
2.4.2 交流参数
2.4.3 极限参数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二篇 放大电路基础
3 模拟电子系统的基本问题
3.1 电信号
3.1.1 电信号的戴维宁等效和诺顿等效
3.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2 模拟电子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3.2.1 模拟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
3.2.2 模拟电子系统的图解分析法
3.2.3 模拟电子系统的简化模型分析法
3.3 放大电路
3.3.1 放大电路模型
3.3.2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4 基本放大电路
4.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4.1 1电路组成与工作原理
4.1.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4.1.3 放大电路的简化模型分析法
4.2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稳定问题
4.2.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4.2.2 射极偏置电路
4.3 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
4.3.1 共集放大电路
4.3.2 共基放大电路
4.3.3 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
4.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4.4.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4.2 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模型
4.4.3 共源极放大电路
4.4.4 共漏极放大电路
4.4.5 共栅极放大电路
4.5 多级放大电路
4.5.1 多级放大电路的构成与耦合方式
4.5.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5.3 几种组合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5.1.1 频率响应和通频带
5.1.2 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
5.2 基本RC电路的频率响应
5.2.1 RC低通电路的频率响应
5.2.2 RC高通电路的频率响应
5.3 晶体管的频率参数及其高频小信号模型
5.3.1 晶体管的频率参数
5.3.2 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模型
5.4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4.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5.4.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低频响应
5.5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5.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5.7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6 功率放大电路
6.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6.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6.1.2 功率放大电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6.2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2.1 电路组成
6.2.2 电路分析
6.2.3 功放管的选择
6.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3.1 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交越失真问题
6.3.2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3.3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4 场效应管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三篇 集成电路基础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我购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本书,主要是想系统地学习一下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和处理技术。我希望能了解不同类型放大器的优缺点,比如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跨导放大器和跨阻放大器,以及如何在实际电路中实现它们。同时,我也想深入理解各种滤波器的设计原理,例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贝塞尔滤波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频率响应需求来选择和设计滤波器。此外,我还对信号源、混频器、解调器等模拟电路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感兴趣。然而,当我打开这本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重点与我的预期有很大的不同。这本书更侧重于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物理特性和一些微观层面的工作原理,例如载流子在半导体中的运动、PN结的特性以及MOSFET和BJT的详细模型。虽然这些知识是理解模拟电子器件的基础,但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很多实际的模拟电路设计方法和分析工具。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介绍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的教材,而不是一本侧重于经典模拟电路应用的教程。
评分这本书虽然名字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但我拿到手之后,发现它讲的更像是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特别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芯片,比如运算放大器、滤波器以及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门电路,里面都讲得特别细致。一开始我还以为会是讲解那些老式的分立元件电路,比如基础的放大器、振荡器之类的,没想到这本书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它从MOSFET的物理模型开始讲起,一步步推导出大信号和小信号模型,然后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放大器结构,比如共射、共集、共基(虽然这部分在模拟电路里更多是三极管的叫法,但书中巧妙地用MOSFET进行了类比和延伸)。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花了不少篇幅讲解了高频电路的特性,比如寄生参数、阻抗匹配以及一些在高频下才会出现的稳定性问题,这部分内容是我之前看过的其他模拟电子书籍很少涉及到的,感觉这本书更偏向于现代的集成电路设计。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模拟信号的处理,但这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却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我对模拟和数字混合信号处理的理解,让我意识到很多数字电路底层也离不开对模拟特性的深刻理解。
评分读完这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去深入讲解那些教科书式的经典模拟电路,比如各种滤波器的原理图分析、振荡器的不同类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等等。反而,它更多地是在阐述如何从器件层面理解一个模拟电路的功能。比如,它会详细分析一个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从差分输入级到增益级再到输出级,每一个级都用晶体管的等效电路来解释其工作原理,包括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然后,它会在此基础上,讲解如何利用这些基础模块来构建更复杂的模拟系统,例如比较器、积分器、以及一些简单的电压跟随器。书中的例子很多都偏向于实际的应用,比如讲解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器,虽然它没有直接给出“电路图”,但通过对各个模块的讲解,你可以自己推导出具体的实现方式。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工具箱”,教会你如何“制造”出你需要的模拟电路块,而不是直接给你“成品”电路。对于那些想要深入理解模拟电路“为什么”这样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能让你摆脱死记硬背的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我本以为会是一本从最基础的二极管、三极管入手,逐步讲解各种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振荡电路以及滤波器等经典模拟电路模块的书籍。我希望能够清晰地理解各种电路的原理,比如为什么一个共射放大器能够放大信号,反馈电路又是如何提高电路性能的,以及不同类型的振荡器是如何产生的。我更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一些实际的电路设计实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它更多地是从器件模型和集成电路设计的角度来讲解模拟电子技术。虽然书中也提到了运算放大器等模拟电路模块,但讲解的方式更多地是基于其内部的晶体管级联结构,以及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特性,例如功耗、噪声、线性度等。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偏向于高级的集成电路设计,而不是我所期望的,关于如何从零开始搭建和分析基础模拟电路的书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起点可能显得有些高。
评分我拿到这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时候,其实是抱着学习如何搭建基本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的目的。我希望能看到关于RC、RLC滤波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方法,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器件参数来满足特定的频率响应要求,以及如何处理一些实际的非理想因素,像元件的容差和寄生效应。我更期待的是看到一些关于运算放大器在不同配置下的工作分析,比如同相、反相放大器的增益计算,还有一些更高级的应用,例如积分、微分电路以及基本的信号发生器。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与我的预期存在相当大的偏差。它似乎更侧重于讲解半导体器件本身的物理特性以及集成电路的设计思路。虽然这些内容也非常重要,但对于一个主要想学习基础模拟电路应用和设计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切入点可能有点过于底层,也过于偏向于微观层面的分析。例如,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解MOSFET和BJT的载流子传输机制,以及PN结的特性,这些固然是理解一切模拟电路的基础,但对于我这个希望快速掌握电路搭建和分析技巧的学习者来说,显得有些“拔苗助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